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肝损伤患者治疗中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肝损伤的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予以必要护理措施。结果 55例肝损害患者经对症治疗和有效护理后,肝功能明显改善,经更改抗结核治疗方案后,抗结核顺利完成。其中1例患者自愿放弃治疗,抗结核方案未完成。结论在抗结核药物肝损伤中患者治疗中采取必要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肝功能,促使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2.
《抗感染药学》2017,(3):504-507
目的:分析门诊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ADR)的护理及用药依从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患者50例,根据患者对抗结核药物的过敏情况,给予其进行抗结核药物诱发试验,并对ADR进行相应护理,观察进行抗结核药物诱发试验并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的治疗情况,采用护理满意度问卷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满意率,观察其出院后的用药依从性。结果:50例患者在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症状,其中2例患者因发生剥脱性皮炎而住院治疗,故未进行抗结核药物诱发试验;其余48例患者在进行抗结核药物诱发试验后有针对性的调整了药物治疗方案;患者均顺利完成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期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6.00%,出院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为98.00%。结论:在医院门诊治疗肺结核患者过程中,如患者对抗结核药物出现ADR,应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尽可能减少药物ADR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扬  刘佳 《抗感染药学》2019,16(10):1679-1682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伴慢性肝病患者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抗结核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被确诊为初发初治肺结核患者926例资料,分析其患者按正规抗结核方案(2HREZ/4HR)治疗过程中致药物性肝损害与有无慢性肝炎、合并不同类型慢性肝炎、肝损害程度及其临床分型的相关性,以及对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影响。结果:926例初发初治肺结核患者(其中236例患者伴有慢性肝炎,690例无肝脏基础疾病)治疗过程中,690例无肝脏基础疾病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害213例(30.87%);236例伴有慢性肝炎患者治疗中出现肝损害104例(44.07%);有慢性肝病的肺结核患者肝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肝脏基础疾病患者(P<0.05);伴有慢性乙型肝炎的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高、肝功能损害程度重;药物性肝损害较易出现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强化期内。结论:有慢性肝病的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应密切监测其肝功能的变化,尤其是在抗结核强化期内,必要时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或停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以免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4.
刘黎 《抗感染药学》2010,7(2):127-129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资料,为临床抗结核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1月间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出现的102例肝功能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459例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阳性患者43例(9.37%,43/459),其中24例(55.81%,24/43)出现肝功能受损;高于非乙肝病人18.75.%(78/416);经护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继续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61.72%(63/102);更改治疗方案28.43%(29/102);停用抗结核药物治疗7.84%(8/102);诱发重症肝炎后死亡1.96%(2/102)。结论: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中,HBsAg阳性者抗结核药物治疗中更易出现肝损害,应选择肝毒性低的抗结核药物;强化期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并给予护肝治疗,以减少药物性肝炎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早期规则抗结核方案对合并患有糖尿病的老年肺结核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合并患有糖尿病的老年肺结核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采用常规药物抗结核治疗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早期规则抗结核方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肺结核症状消失时间、肺部功能指标水平复常时间、药物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早期规则抗结核方案对合并患有糖尿病的老年肺结核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对结核患者的肝损害问题.方法 对应用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16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肝损害高发年龄,60岁以上的占80%.平素有酗酒的患者占75%,肝功能改变发生在治疗2周之内占85%.轻者不改变治疗方案,加用保肝治疗;重者停用抗结核药物,予保肝治疗,142例恢复正常,11例好转,7例放弃治疗.结论 掌握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副不良反应,种类、发生率、时间及防治方法,并及时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确保抗结核方案可达到全程,提高治疗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1例13岁儿童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导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治疗过程,探讨临床药师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儿童应用抗结核药物致DILI的治疗过程,根据抗结核药物治疗药物监测(TDM)结果提出用药建议,调整儿童抗结核药物的治疗方案。结果:临床医师部分采纳药师建议,调整用药方案,患儿病情和肝功能明显改善。结论:TDM是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的有效技术手段,可保障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骨关节结核患者抗感染治疗的药学会诊,发现并细化临床问题,整理循证思路,建立同类临床问题的药学监护模式,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对于合并套细胞淋巴瘤等多种基础疾病的骨关节结核患者,不仅需关注抗结核药物在骨关节的有效性,同时应注重抗结核方案中利福平对肝药酶CYP3A4的诱导作用及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临床药师结合患者特殊病理、生理状态,从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的评估与处理、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化等方面进行对骨关节结核患者的有效会诊,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索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本院11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规则抗结核治疗,住院+门诊随访观察至疗程24周的临床资料。结果:11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抗结核治疗24周期间有39例出现药物性肝炎,发生率为32.8%,其中32例发生在强化期(16周内),经加强护肝、调整抗结核方案等个体化治疗,药物性肝炎治愈率94.9%,结核性脑膜炎治疗有效率90.3%。结论:重视结核性脑膜炎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性肝损害,早期制定个体化用药对策,即能使肝功能恢复正常,又使抗结核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参与1例35岁疑似肺结核女性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过程,探讨涂阴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方案及治疗过程中的药学监护重点。方法在本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诊治过程中,临床药师对抗结核治疗指征进行评估,对四联抗结核治疗方案进行评价,对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及异烟肼雾化吸入的给药方式查证后进行干预,当患者出现血尿酸水平升高时,参考有关指南给予评估并给出处理意见,并重点对患者用药依从性进行宣传教育。结果临床药师通过认真分析患者病情,查阅相关指南,在药物治疗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并通过用药教育增加患者抗结核治疗的依从性,使本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安全、合理。结论临床药师发挥自身专业特长通过协助临床医师及时、有效地制定治疗方案,为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为调整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的危重患者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检索和分析文献,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整患者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患者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调整后获得理想治疗效果。临床药师在重症患者的抗感染药物治疗过程中结合自己的药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与临床医生组成团队,能够更好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耐药性肺结核患者耐药性的临床特点、形成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36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耐药性的临床特点、形成原因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对一种或多种抗结核药物耐药病例同时存在;耐HR两种药物以上26例;30~50岁之间耐药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结论通过强化首诊肺结核患者的宣教、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敏感药物科学制定抗结核治疗方案、建立肺结核就诊登记等措施能够降低耐药性肺结核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治愈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给药方案的制订与用药监护中的工作要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通过分析患者的治疗方案,评估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讨论基因多态性以及抗结核药物与抗血小板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和结论分析每个药物的作用特点,恰当地管理药物相互作用,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给药方案,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团队工作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周广俭 《中国医药科学》2014,(8):163-164,182
目的对708例住院结核患者(包括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下称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比较乙肝标志物阳性(HBsAg阳性、HBeAg阳性或阴性、HBcAb阳性或阴性)的结核病患者与乙肝标志物阴性的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肝损害发生率32.1%,乙肝标志物阴性患者肝损害发生率15.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无因肝损伤更换抗结核药物方案,乙肝标志物阴性患者有2例因肝损害需更改治疗方案占0.3%。结论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易发生肝损害,对这类患者应7d左右复查肝功能,尽可能抗结核治疗同时加用保肝药物,个别肝损伤严重患者应更换肝损害较小的抗结核药。  相似文献   

15.
兰瑛 《中国药师》2015,(2):268-270
摘 要 目的: 参与使用环孢素A患者的抗结核治疗实践,探讨临床药师针对药物治疗决策及药物相互作用的药学监护模式。方法: 提出并细化临床问题,通过检索文献证据,对各问题进行解答并建立同类临床问题药学监护流程及模式。结果:对于使用环孢素A患者的抗结核方案应选择强有力的药物及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同时注重环孢素A血浓度监测。结论: 临床药师可从治疗方案选择、药物相互作用及安全性等方面对免疫抑制患者抗结核治疗进行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及发病率。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对其规则抗结核治疗的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系统抗结核治疗期间有44例患者被确诊为药物性肝炎,患者的发病率为36.7%,针对这一情况,我院改变治疗方案,采用个体化治疗及加强护肝治疗,44例药物性肝炎患者有42例治愈,治愈率为95.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2%。结论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抗结核治疗中,需要对药物性肝炎给予更高的重视,一旦患者被确诊为药物性肝炎,应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药物性肝炎的治愈率和提高结核性肝炎的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抗结核药物对白细胞的影响及治疗方法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抗结核化疗而发生白细胞减少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白细胞降低出现的时间大多在化疗开始后2个月内,38例加用升白细胞药物继续原方案至疗程结束,28例调整化疗方案后恢复正常,2例因伴血小板明显减少而停服所有抗结核药物。结论抗结核药物可导致白细胞减少,化疗期间应重视血常规的检查,若能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得当,大多能顺利完成抗结核疗程。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骨关节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方法与思路。 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骨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会诊,从针对病情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关注抗结核药不良反应、患者的用药教育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提出的会诊意见和建议得到了临床认可,对协助医师合理用药发挥了一定作用,明显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结论: 临床药师为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药学监护,能帮助临床医师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85例结核病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脏功能受损的临床资料,并对肝功能损害情况与患者年龄、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应用抗结核药物时间以及结核病类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应用抗结核药物导致肝功能损害的时间多发生于用药2~6周;60岁以上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几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P<0.05);有既往病史、嗜酒和粟粒型肺结核的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几率较高(P<0.05)。结论用药强化期内、老年患者、有既往病史、嗜酒习惯以及患粟粒型肺结核的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时易发生肝功能损害,因此应针对患者的年龄及个体状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的各种不良反应的特点和治疗。方法对本院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在结核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85例肺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以肝脏损害、胃肠道反应、关节痛、肾损害为多见,经调整方案、合理治疗,所有患者全部治愈。结论抗结核药物易引起不良反应,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抗结核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