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4例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对比手术前后伤椎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术后24~72h内腰背痛完全缓解10例,显著缓解4例。术后随访6~10月,术后压缩椎体高度明显增加,侧位X-RAY线片示Cobb角平均改善13.6°。患者均恢复伤前生活方式。结论:PKP技术能有效缓解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所致的疼痛,使病变椎体术后即达到足够强度,恢复脊柱正常生物学力线,提高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骨康胶囊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78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PKP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骨康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2组治疗前后血清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C)、骨密度(BMD)、Ca2+(钙离子)]、炎症指标[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为79.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OC、Ca2+、BM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OC、Ca2+、BM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OC、Ca2+、BM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NO、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O、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配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43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用PKP治疗,治疗组另服补肾健骨汤。结果:手术均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配合内服补肾健骨汤的远期疗效、预防相邻或其他椎体再发骨折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青娥丸方防治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80例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住院行PK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阿仑膦酸钠片及钙尔奇-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青娥丸方。比较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BMD)水平、椎体高度再丢失比,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BMD 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MD T值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术后当天以及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2组椎体高度丢失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1.4%,高于对照组39.4%(P<0.05);2组椎体高度恢复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组椎体高度再丢失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椎体高度再丢失比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PKP术后,在口服阿仑膦酸钠片和钙...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味身痛逐瘀汤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后残余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予以口服加味身痛逐瘀汤,对照组为空白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及规范服药后1 d、7 d、14 d、1月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血瘀证评分及ODI指数的变化程度,以此来判别治疗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后1 d时VAS及ODI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瘀证在治疗后1 d时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7 d、14 d、1月时,ODI指数、血瘀证评分及VAS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时,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 d及治疗后1月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及治疗后14 d时,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通过相关性分析,VAS评分及ODI指数与血瘀证评分有显著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906、0.975)。结论:PVP手术是一种能治疗OVCF快速有效的方法,但对患者术后瘀血证候无明显改善作用,身痛逐瘀汤通过促进机体对瘀血的吸收从而加快患者术后残余痛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2003年2月~2006年9月,我院采用单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34例42椎,现将临床应用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4例42椎,男8例10椎,女26例32椎;年龄58岁~81岁,平均69.2岁;T114椎,T1219椎,L111椎,L28椎,L32椎,均为新鲜骨折。骨折后3d~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骨愈复原汤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骨愈复原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I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XI)、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TRACP5b)、骨钙素(BGP)]、伤椎Cobb角以及椎体前缘丢失高度。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TXI、TRACP5b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下降,2组BALP、BGP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XI、TRACP5b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BALP、BGP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伤椎Cobb角及椎体前缘丢失高度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上述2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愈... 相似文献
9.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在影像装置引导下,将骨水泥通过椎弓根途径注入压缩骨折或破坏的椎体内,目的是止痛和稳定、重建病变椎体,具有微创、并发症低等优点,还有增加椎体高度的作用,方法:本组患者2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单节段的13例.双节段8例,3节段以上的4例共治疗41个椎体,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价.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3-24个月的随访(平均10个月).其中16例患者术后背部疼痛立即得到改善;13例患者术后当天下床活动.7例患者术后次日下床,术后X光检查椎内骨水泥分布均匀.结论:PVP具有止痛和稳定椎体.具有微创、并发症低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老年人中每年约有30%的人因骨质疏松发生脊柱骨折,其中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是老年人脊柱骨折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因内固定手术风险大,老年患者心肺功能不能耐受,多采取传统的治疗方法如卧床休息、药物治疗、佩戴腰部支具等,但是长期卧床不仅加重了骨质疏松,而且容易引发肺栓塞和深静脉栓塞等致命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汤辅助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肝肾不足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4例OVCF肝肾不足证患者,按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分为手术组和联合组,每组52例.手术组给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术后进行抗感染、抗骨质疏松和康复锻炼治疗,联合组在手术组基础上给予补肾壮骨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温经通络推拿手法治疗瘀血阻络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番禺中医院收治的瘀血阻络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0例,按抽签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接受温经通络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艾灸治疗。比较治疗前、后1个月2组中医症候积分、腰部JOA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Mc Gill疼痛问卷简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医症候积分、VAS评分、Mc Gil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而腰部JOA评分、ADL评分、SF-36评分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25%(77/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5%(6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艾灸联合温经通络推拿手法治疗瘀血阻络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显著提高疗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补气活血法配合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1月收治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中医组患者接受补气活血法配合温针灸治疗,西医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评价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中医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西医组的76.67%(...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讨以调和气血法为主配合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4),治疗组给予中药内服配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口服西药西比灵胶囊和敏使朗。记录并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第2周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及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价综合治疗的安全性。结果:①经治疗后,2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相明显提高,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治疗组第1周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治疗第2周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周、第2周的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为62.50%;对照组临床显效率为53.33%。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期间,治疗组2例经热敏灸治疗后出现颈部局部皮肤红疹;对照组有3例在服药后出现恶心欲吐副反应。结论:调和气血法为主配合热敏灸治疗能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能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