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循经感传与针灸临床疗效关系十分密切,历代医家在针灸治病过程中极为重视沿经的针感传导。应用传统的针刺手法和现代针具以激发和促进感传,即“气至病所”,对于提高针刺临床效果有重要意义。通过古代文献有关循经感传现象的载体,国内外对循经感传的报道和循经感传与临床研究,论述了循经感传与针刺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100例肩关节周围炎穴位注射后循经感传与疗效分析何汝益(川北医学院附院中医科)针刺腧穴治疗疾病出现循经感传已为针灸临床上的常见现象,本文笔者就取天宗穴作穴位注射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穴位注射后,出现“感传气至病所”时,疗效甚佳,这说明循经感传现象不仅是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飞经走气"针法对循经感传现象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健康受试者30例,应用G6805-I型电针仪以20次/s的连续波分别刺激手、足阳明经的井穴,逐渐增加电流强度置受试者能耐受为度。当感传在关节处受阻时,按照飞经走气针法中青龙摆尾针法进行针刺,使感传继续,并进行记录。结果大多数受试者的循经感传在经过腕、踝、肘、肩、膝、髋等大关节时,可出现速度减慢或停顿的现象。结论 "飞经走气"针法在循经感传通过腕、踝等关节时有促进作用,具有"通关过节,催运气"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青少年循经感传现象的影响因素。选择97例近视患者。以四肢远部取穴为主,采用针刺激发循控感传。结果发现感传显著程度随着激发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受试者低年龄段的感传效果优于高年龄段,单纯“麻”的针感比“酸、麻、胀、痛”的复合针感的感传效果佳;远部加局部取穴的感传显著程度优于单纯远部取穴。说明青少年循控感传显著程度与针刺激发次数、年龄、针感性质、远近配穴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经络、针灸效应及原理的深入研究做点工作,我们查阅了有关中医“心”的研究及针灸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实验与临床的研究文献,兹综述如下:1 对中医“心”的研究(心气虚为例)经络现象是指沿着古典经脉循行路线出现的感觉传导、感觉异常现象以及各种可见的变经,其中最主要的是循经感传现象。循经感传现象是指以各种方法(如脉冲电刺激、针刺、艾灸等)刺激穴位时,从被刺激的穴位开始,沿着古典经脉循行路线而产生的感觉传导现象.循经感传过程伴有心电、肌电、脑  相似文献   

6.
肥大细胞在皮下组织内含量丰富,多循小血管周围聚集。以往的研究发现针刺使肥大细胞聚集于所针刺的穴位内,并伴有较多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循经针刺能否影响经络线上不同穴区皮下肥大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尚未见报导。循经感传是人群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机理尚不清楚,探讨循经针刺对经络线上肥大细胞的影响对循经感传机理的研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是针灸针麻原理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几年来,我们本着“肯定现象,掌握规律,提高疗效,阐明本质”的程序,先后观察了90名循经感传显著的受试者(有些实验只在一部份受试者身上进行)和一部分针灸临床病人,着重探讨了循经感传的规律以及与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针刺“曲池”穴激发的循经感传与循经表面肌电的关系。方法:分别针刺“曲池”穴、经脉非穴、非经非穴,引发循经感传,观察肱桡肌肌电活动的变化,记录肌电振幅和肌电变化维持时间。结果:针刺“曲池”穴,经脉非穴和非经非穴的循经感传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字2=28.298,P=0.000),且针刺“曲池”穴和经脉非穴的循经感传阳性率高于非经非穴(?字2=24.783,P=0.000; ?字2=19.113,P=0.000);针刺“曲池”穴,经脉非穴和非经非穴的肱桡肌肌电振幅有明显差异(?字2=61.659,P=0.000),且针刺“曲池”穴对肱桡肌肌电振幅高于经脉非穴和非经非穴(P=0.000);针刺“曲池”穴,经脉非穴和非经非穴的肌电变化维持时间有统计学差异(F=129.846,P=0.000),且针刺“曲池”穴的肌电变化维持时间长于经脉非穴和非经非穴,针刺“曲池”穴、经脉非穴、非经非穴均能引发肱桡肌肌电振幅的改变。结论:针刺“曲池”穴循经感传相伴的肱桡肌肌电活动强于经脉非穴和非经非穴,针刺“曲池”穴对肱桡肌表面肌电活动影响具有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醒神通经导气针法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5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针刺组和康复组,每组35例。联合组采用醒神通经导气针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针刺组采用醒神通经导气针法治疗,康复组应用Bobath技术神经生理疗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肌张力评定(改良Ashwoth)、Fugl-Meyer评估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运动功能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含量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有效率(91.4%)明显高于针刺组(80.0%)、康复组(77.1%)(P<0.05)。治疗后,3组NIHSS评分、肌张力Ashwoth分级评定、FMA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01),血清中IL-6含量均下降(P<0.001),康复组和针刺组T...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郑魁山教授家传针法之一的“二龙戏珠”针法的临床推广应用和理论研究提供思路。[方法]详细介绍郑老家传针法“二龙戏珠”的操作准备、消毒及进针操作、针法注意事项,并选取一则“二龙戏珠”针法临床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案例加以按评,以探讨“二龙戏珠”针法的中医针灸理论来源,即“气至病所”和“针至病所”。[结果]“二龙戏珠”在操作中强调上下眼睑的感传,因感传如两条龙包围眼珠而得名。该针法扩大针刺作用面,疏通眼周经气。通过“目-经络-脏腑”循行,调和机体阴阳,使阴平阳秘、正气自得,达到祛邪风止痒、通畅经络的目的,有效治疗了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二龙戏珠”针法融合了“气至病所”和“针至病所”两种中医针灸理念,于眼周穴位进行干预,有效刺激局部气血、缩短经络感传距离、增强针感。[结论]“二龙戏珠”针法善于畅经络、通气血,对反复过敏性结膜炎等气血不通的眼疾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以及进一步的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1.
7例面瘫患者的远端循经感传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远端循经感传现象,我们以7例面瘫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近10年来学术刊物上发表的针灸治疗面瘫的常用穴位,按照经络的循行,选取了合谷、外关、内关、足三里、跗阳、阳交、太冲作为可能出现远端循经感传的穴位加以临床验证,结果出现了带有规律性的远端循经感传现象。  相似文献   

12.
经络感传现象的肌电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络学说是中医的基础理论之一。《灵枢、海论第三十三》早就记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明确阐述了人体存在一个经络系统。在经络研究中,循经感传是经穴接受刺激时所出现的人的主观感觉。到目前为止,尚难从形态学方面找出人们在推理中所认为的,类似管道的经络结构。故为经络感传寻求客观指标就是十分重要的了。它可以借助这些指标进一步观察循经感传现象,并为揭示经络的实质开辟途径。近年来,不少单位在探讨经络感传的客观指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以肌电作为经络感传现象客观指标的研究是其中之一。我们亦试图以肌电作为针刺出现感传现象的指  相似文献   

13.
经络感传现象是古代创立经络学说的一个重要依据。历代医家都很重视经络感传,元、明时代的许多针灸著作都强调针灸时要循经取穴,要气至病所,把掌握经络感传作为提高针刺疗效的积极手段。祖国医学认为:“有病远道者,必先使气直到病所”;“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气速至而效速,气迟至而不活”。这些论述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反复得到证实。一致认为经络感传与针刺镇痛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感传好者镇痛效果良好。然而,经络感传与针麻效果的关系也是否如此呢?通过近几年来的临床实践,多数单位认  相似文献   

14.
<正> 循经感传现象即针刺某经穴,其针感沿中医古籍所记载经脉循行路线传导的一种特殊现象。国内有关单位分别经过多年研究、观察,已证实此现象在我国病人和健康人群中是客观存在的。为观察坦桑尼亚黑种人是否也存在此种现象及其特征如何,笔者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市莫辛比利医疗中心从事针灸临床工作的同时,对104例门诊病人进行了循经感传现象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针刺本神机理及临床应用的探讨,指出神可致病也可治病。治神可切断形神间的恶性循环,促进循经感传使“气至病所”。故治疗疾病对病人当重在醒神、调神;对医生当入静调神用意,采用寓针刺、心理、气功于一体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通过针刺激发循经感传配合龙虎交战手法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中的作用,为临床针灸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从“以人治人”的针法思想、选穴法、进针法、导气法、补泻法、出针法、脏气法时时间针法、移光定位时间针法以及埋线、火针法等方面对周楣声教授针法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分析,认为修身治神、针刺补泻是针刺治疗的关键;从周楣声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佐证了周楣声针法经验在临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为今后梅花针灸学派针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循经感传诱发睡眠现象的存在,说明循经感传不同于一般的感觉过程,而与神经中枢的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有密切的联系。经络中枢可能存在于丘脑的非特异性核团内,循经感传属于一种古老的感觉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深刺听宫穴结合热补针法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热补针法组、西药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各30例,西药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常规针刺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热补针法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给予深刺听宫穴结合热补针法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1个月后,评价3组临床疗效,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听阈值的变化情况以及耳鸣程度分级情况。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听力损失程度分级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3组患者的平均听阈值均明显改善(P<0.05),且热补针法组在改善平均听阈值方面明显优于西药组与常规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3组患者的耳鸣程度分级均明显改善(P<0.05),且热补针法组在改善耳鸣程度分级方面明显优于西药组、常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热补针法组听力损失程度分级明显改善(P<0.05),西药组、常规针刺组听力损失程度分级无明显改善(P>0.05)。(4)热补针法组总有效率为80.00%(24/30),常规针刺组为43.33%(13...  相似文献   

20.
子午流注取穴与循经取穴治疗中风病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中风病100例,与循经取穴治疗对照,子午流注组疗效优于循经取穴组。说明子午流注针法能够提高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