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强,属于中医"疫病"范畴,主要是由湿邪泛滥,疫毒郁肺引起.本文旨在从湿邪致病的特点出发,初步探讨新冠肺炎患者核酸复阳的病机,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余湿未清,伏邪未尽;二是正气亏虚,正不抑邪;而七情所伤,肝郁脾虚又是核酸复阳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  相似文献   

2.
殷胜骏  李淳  朱莉莉  高傲  黄梓峰 《天津中医药》2020,37(10):1123-1126
近期,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但临床中一些患者出院后出现复阳现象,目前相关研究较少。对于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COVID-19患者在出现复阳症时,可从伤寒太阴病脉症分析。文章认为这类患者素体脾阳虚为本,外感疫气之湿,胶着于太阴,酿成复阳,治疗当以温阳健脾为主。文章抛砖引玉,期待有更多研究关注COVID-19复阳患者及COVID-19康复期的治疗,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减少社会压力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2022年1月—2022年3月河南省定点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新冠肺炎)患者病历资料,以探讨新冠肺炎“复阳”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提供参考。方法 以感染新冠肺炎后复阳患者为复阳组,感染新冠肺炎正常转阴患者为对照组,收集其症状、体征、舌象等病历资料后,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两组进行体质类型辨析,并对比复阳组复阳前后体质类型变化。结果 (1)体质类型占比如下,复阳组:湿热质>平和质>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对照组:湿热质>平和质>痰湿质>气郁质>阴虚质。(2)复阳组复阳后湿热质由39例变为29例占比下降、痰湿质由7例变为12例占比增加、平和质由12例变为11例占比下降、阴虚质由2例变为5例占比增加、增加3例气郁质。结论 新冠肺炎复阳患者易感体质以湿热质为主。新冠肺炎复阳后体质变化主要表现在:湿热质占比下降、痰湿质、阴虚质、气郁质占比增加。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属瘟疫范畴,迅速蔓延全球,新冠肺炎康复期人群数量庞大,症状复杂多变,所以对于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复调理尤为重要.文章通过辨证论治,以异病同治证同治亦同等理论为依据,从百合病辨治思路探析新冠肺炎之康复,并讨论百合病用方在新冠肺炎康复期的应用,最后从临床验案分析总结治疗经验,以期...  相似文献   

5.
孟欣  张晓敏  韩雪 《国医论坛》2021,36(3):18-19
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疗效确切,但关于儿童病例的防治报道甚少.结合儿童特有的生理病理特点,法宗《伤寒论》,COVID-19感染早期,病属太阳;邪气由表入里,疾病进一步传变,以少阳为枢,进退于半表半里之间;病至极期,以阳明气分热盛为主.COVID-19感染的早、中期多同时累及三阳,故当三阳合治,兼...  相似文献   

6.
卫气的先天之本为元气,卫气的后天之本为谷气与清气。卫气病分为虚实两端,其治疗大法为调补卫气,虚者以补益卫气为主,实者以调畅卫气气机为主。基于中医卫气理论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机属于卫气虚滞,疠毒上受肺胃,治宜调补卫气、解毒除疠。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有病无症"的出现与自身正气和感受疫戾之邪的强弱有关。病理核心为"湿邪"。对于整个病程中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的患者来说,正胜邪退,邪不胜正为其基本病机;处于潜伏期尚未出现症状的患者来说,正虚邪实,邪伏而未发是其基本病机。围绕"有病无症"的病理病机,调理"后天之本",调节脏腑功能,鼓舞正气抗邪应贯穿治疗的始终。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2019年12月在湖北武汉陆续出现多例原因不明的肺炎病例,给临床治疗提供新认识。通过剖析新冠肺炎病性、病因病机,进而探索其治疗法则。中医药通过辨病辨证论治来祛邪扶正,提高机体免疫力,祛除病因,恢复人体机能,在治疗新冠肺炎疫病上体现出了明显的疗效和优势。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病因为感受"戾气",发热贯穿疾病发展的全过程。发热是外感热病阳证的特有表现,根据张仲景的六经辨证,阳证可分为三阳证,即太阳证、少阳证、阳明证。太阳证为表证,阳明证为里证,少阳证为半表半里之证。新冠肺炎发病急骤,进展迅速,患者就诊时,可能处于太阳证期,表现为恶寒发热;也可能病邪直中阳明,表现为高热神昏;也可能太阳、少阳、阳明合病,表现为三阳证同时出现。临床治疗时,需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三阳合病虽然为三阳同时发病,但治疗需各有侧重。当戾气偏重于某经时,虽然合并有他经症状,治疗时仍以受邪较重之经为主,兼顾他经。也可先解一经之邪,若他经邪气未解,再根据病势依次治疗。若患者病情较重,三阳并病,亦可三经兼顾,三阳合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中医经典文献及临床实践思考,立足于湿疫理论阐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传变规律及治疗方药。认为新冠肺炎乃湿毒疫邪所致,其病机特点为内外病邪相引,合而致病;本病除遵循卫、气、营、血传变规律外,同时也表现出三焦传变的过程。同时,通过归纳梳理相关中医经典著作中关于湿疫的证治方药,为新冠肺炎的中医诊治提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医治未病之"瘥后防复"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的防治策略.根据新冠肺炎的发病特征、转归及预后等方面,认为可能导致新冠肺炎恢复期复发的诱因主要包括食复、劳复、情志复、药物复、重感复以及自复等环节.并提出新冠肺炎恢复期防止复发的应对策略,即调摄饮食,健脾养胃,防止食复;形神共养,保精护肾,防止劳复;畅达情志,疏...  相似文献   

12.
笔者通过分析肺炎临床各期症状,提出新冠肺炎"窍闭络阻"是核心病机,时刻透邪外出是治疗中心思想,应将"透窍""祛邪"思想贯穿新冠肺炎全程。本文从"透窍法"原理出发,结合自身临证经验,认识本次疫病全程的发展转归,给临证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尚无特效药物。本文基于温病学说,结合四川省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临床实践,系统论述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传变特点和证治思路。认为新冠肺炎的病因是湿浊疫毒,基本病机为湿浊化疫、蕴毒传变、气机痹阻,临床可分为湿浊郁表、肺失清肃,湿浊中阻、痰热内蕴,疫毒闭肺、毒损肺络,湿毒蒙心、伤阴耗血,余邪滞留、气阴两伤五个阶段,并论述了相关治疗策略,这将有助于COVID-19的中医药防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大范围爆发,感染人数及死亡人数不断上升,西医方面暂无特效药物,中医干预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一定的疗效,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以及接受,诸多学者对此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了中医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病机、中医治疗、预防调护等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论病后调护     
病后调护是指大病初愈 ,虽症状好转 ,病趋痊愈 ,但真元大虚 ,气血未复 ,精神倦怠 ,余邪未清 ,脏腑功能尚未完全恢复者的调养和护理。此期调护不当 ,如劳作太早 ,不避风节食 ,可致劳复、风复和食复。中医十分重视病后的调护 ,概括起来可归纳为以下 3个方面。1 动静结合劳逸相宜  相似文献   

16.
毕明达  封继宏 《天津中医药》2020,37(12):1337-134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作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其病因以感受寒湿疫毒戾气为主,病机主要为寒湿疫气闭肺困脾,气机不畅,病位主要涉及肺脾胃,基于《黄帝内经》理论,结合传统中医思想,提出"内外统一"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极强,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根据其临床特点应归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本文从中医温病理论入手,结合临床病例特点,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病机特征及辨治进行探讨.认为其具有湿热疫邪伏于膜原的特征,病位主要在肺,易累及脾胃,少数逆传心包;初期主要表现为邪犯肺卫,中期分为邪伏膜原、邪热壅肺、肺热脾湿,危...  相似文献   

18.
依据新冠肺炎病例大体解剖,认知该病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解析西医诊断的病生理演变与中医“湿、毒、瘀、虚”病机特点的相关性,结合临床干预新冠肺炎的研究成果,探讨中西医结合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传染性.COVID-19肺炎病程分为潜伏期、症状明显期、炎症高反应期...  相似文献   

20.
中医情志理论是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情志疗法是其特色的中医治疗方法,历来为人类所瞩目。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疫情蔓延速度快,时间跨度大,病情复杂程度高,全国乃至全球大量人员受其影响,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中医学将人的心理活动统称为情志,本文从中医情志理论出发,探讨总结不同情志的特点以及疫情期间不同人群的情志异同,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中医情志疗法,以期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