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婧 《中国校医》2021,35(2):142-144
目的 探究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自我效能、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8年10月某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GSES)、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以及预后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结果 干预前,两组GSES评分为(1.16±0.49)、(1.25±0.41),NIHSS评分为:(26.49±4.12)、(26.68±4.29),ADL评分为(46.43±8.14)、(47.21±8.69)。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为(2.84±0.61)分,高于对照组的(2.04±0.53)分,NIHSS评分为(19.31±3.62)分,低于对照组的(22.14±4.38)分,(P<0.05);ADL评分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63.25±10.69)高于对照组(55.36±9.24),(t=3.662,P<0.001)。结论 基于马斯洛层次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利于促进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交互作用分析(TA)理论导向下的团体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康复依从性、认知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04-01-2022-03-31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4)。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交互作用分析理论导向下的团体心理干预。2组均干预8周,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法(LOTC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及治疗-康复依从性评价表对2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心理状态、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康复依从性进行调查,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HAMD评分(12.39±3.26)分低于对照组(16.48±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65,P<0.001;HAMA评分(10.45±2.86)分低于对照组HAMA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医院-家庭式健康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康复进度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体检筛查出的脑卒中人群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自行进行康复锻炼,管理组患者给予实施医院-家庭式健康管理模式干预。两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家庭功能评估量表(APGAR)进行评定干预的效果。结果 干预前,管理组和对照组FMA上下肢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管理组FMA上下肢评分各为(59.24±9.11)分、(31.64±4.8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1.38±8.15)分、(22.91±4.23)分,(P值均<0.05)。干预前,管理组和对照组的MBI、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管理组MBI为(75.62±16.48)分,高于对照组的(68.54±15.75)分,(t=3.804,P<0.05);管理组APGAR评分为(7.09±2.41)分,高于对照组的(6.49±2.22)分,(t=2.243,P<0.05)。结论 医院-家庭式健康管理模式的干预能提高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改善家庭功能,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家庭护理干预在社区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出院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指导与自主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家庭护理干预,由护理康复小组实施家庭护理指导,并采取健康状况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健康状况的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生理健康评分为(141.28±15.36)分,活动能力(38.45±3.88)分,心理健康(114.30±11.15)分,认知功能(26.45±2.31)分,社会支持(27.54±2.3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上升至(22.14±2.94)分,6个月后提升至(31.07±1.79)分,其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社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指导中采用家庭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健康状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对小儿脑损伤综合征及脑瘫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小儿脑损伤综合征及脑瘫患儿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家庭康复训练,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治疗联合家庭康复训练的方式。比较两组运动功能评分(FMA)及生活自理能力评价(ADL),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后康复效果。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护理后FMA及AD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FMA、ADL评分[(59.8±2.3)、(8.8±1.4)分]均高于对照组[(51.0±2.4)、(7.2±1.3)分](均P<0.05);两组护理后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情感、生理及社交功能评分[(66.1±5.8)、(36.2±7.4)、(37.3±9.3)分]均高于对照组[(60.7±5.4)、(30.2±6.9)、(31.0±8.9)分](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有效率(90.56%)高于对照组(71.69%)(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对小儿脑损伤综合征及脑瘫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家庭康复训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饮食控制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浙江衢化医院收治的患者66例分成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予常规营养管理干预;观察组加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以管控患者饮食,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饮食依从性96.97%、生存质量评分[生理功能(63.4±13.1)分、生理职能(68.2±12.4)分、一般状况(79.3±13.7)分、精神健康(81.3±12.2)分]、各类食物日均摄入量达标率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饮食管理(28.2±5.7)分、运动管理(27.2±4.7)分、用药管理(15.7±4.7)分、血糖监测(49.0±7.9)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6%[生理功能(51.2±12.5)分、生理职能(61.3±11.8)分、一般状况(65.2±14.5)分、精神健康(64.2±13.6)分,饮食管理(15.4±4.6分)、运动管理(16.4±3.8)分、用药管理(10.7±2.1)分、血糖监测(31.6±6.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医院-社区-家庭的护理干预模式能较好的对患者饮食进行管控,优于传统护理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构化教育(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tic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TEACCH)属于一种个性化训练项目,对孤独症患儿治疗及教育疗效较好,而家庭康复训练可将学习融入患儿生活中,有效提高患儿各项能力。本研究通过采用家庭康复训练结合结构化教育护理方法训练孤独症患儿,旨在探讨其联合使用在孤独症患儿早期康复治疗中影响。方法选取2015-01-01-2018-02-01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孤独症患儿,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根据1:1配比后,共纳入100例,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TEACCH结合家庭康复训练护理方法,对照组仅采用TEACCH护理方法。采用美国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utism 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ATEC)和孤独症行为评分量表(autism behaviour checklist,ABC)对两组进行评分,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 6个月干预训练后,观察组ATEC总分为(50.48±8.23)分,低于对照组的(61.85±9.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1,P<0.001;观察组ABC总分为(57.18±1.16)分,低于对照组的(63.45±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9,P<0.001。结论家庭康复训练配合TEACCH在孤独症患儿早期康复治疗中可有效提高患儿生活各项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2月—2019年1月接收的143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71例)与观察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日常生活管理(16.81±4.45)分、疾病知识管理(16.91±4.26)分、症状管理(13.58±4.36)分、急救管理(12.65±4.20)分、依从性管理(10.81±3.55)分、情绪认知管理(15.69±4.55)分,均高于对照组[(14.33±3.91)分、(14.92±4.26)分、(11.61±4.22)分、(10.32±4.24)分、(7.51±4.36)分、(13.55±4.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功能(62.06±5.21)分、社会功能(73.11±7.01)分、物质生活(71.63±13.31)、躯体功能(74.89±9.59)分,均高于对照组[(50.39±4.84)分、(49.44±7.22)分、(63.55±11.03)分、(67.77±9.4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巴婕  姚晓红 《中国校医》2020,34(7):505-507
目的 探究早期康复联合中药泡足对膝关节置换术后(ADL)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于某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结合中药泡足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及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干预前美国特种外科膝关节评分表(HSS)评分为(32.16±12.53)分、ADL评分为(41.36±5.22)分,对照组干预前HSS评分为(31.94±12.67)分、ADL评分为(42.06±5.1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HSS评分为(83.75±6.42)分、ADL评分为(86.92±6.2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8.49±6.83)分、(67.49±6.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联合中药泡足利于促进膝关节置换术后患侧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增强医院-社区的协作性和协调性,避免医院过度家庭的护理脱节,本研究探讨应用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模式对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肺结核患者提供科学的照护。方法选择2018-09-01-2019-02-28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病程和组间均衡的原则分为2组,每组7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电话随访和门诊复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模式进行全程规范化用药指导和监督。分别于出院后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疾病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采用生命质量评价量表(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SF-36)、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MMAS-8)、肺结核疾病知识问卷及患者满意度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1个月后,用药依从性良好71例,依从率91.03%,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45例,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6,P0.001。观察组生理机能得分(89.21±9.56)分,生理职能得分(78.95±20.84)分,躯体疼痛得分(86.86±10.04)分,一般健康状况得分(69.47±8.00)分,精力得分(82.57±12.07)分,社会功能得分(89.60±10.94)分,情感职能得分(75.45±25.17)分,精神健康得分(68.74±14.61)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观察组为97.44%,对照组61.5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2,P0.001;患者满意度观察组为96.15%,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P0.001。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模式能够提高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签约服务对社区康复期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社区康复期脑卒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康复干预管理,干预组给予家庭签约康复服务。随访6个月,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改良巴氏指数量表(MBI)、运动功能量表(FMA)和家庭功能量表(APGAR)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随访6个与后,干预组康复期脑卒中患者经济负担、身体负担、情感负担和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总分分别为(5.72±0.85)分、(9.65±1.28)分、(14.85±2.21)分和(28.81±4.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5±1.04)分、(10.54±1.25)、(16.12±2.45)、(32.22±4.45)分;改良巴氏指数量表(MBI)和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分别为(75.65±9.12)分和(65.75±8.2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42±7.34)分、(57.45±7.20)分;家庭功能中合作度、成长度、情感度和家庭功能量表(APGAR)总分得分分别为(1.52±0.41)分、(1.45±0.31)分、(1.58±0.33)分和(7.62±1.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4±0.38)分、(1.34±0.30)分、(1.42±0.28)分和(7.07±0.86)分,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签约式服务有助于缓解社区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维系良好的家庭功能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团队技能训练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有效性,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团队生活技能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生活技能训练(SST)评估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训练疗效评定。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训练前ADL得分和SST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训练1、2、3、4周后ADL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SST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训练时间的推进,ADL得分逐渐下降,SST得分逐渐上升,干预组得分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团队技能训练模式能明显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因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共300例,根据康复方式分为早期康复训练(早期组)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于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干预3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评估其神经功能康复情况,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估其运动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估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NIHSS、ESS和MMSE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NIHSS、ESS和MMSE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早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ESS和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在入院时FMA和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月后均显著提高,早期组的FMA和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显著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早期康复,同时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于医院治疗的68例脑卒中患者实施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及护理,34例)与观察组(常规护理及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34例)。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国际通用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两组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通过问卷调查表形式完成对干预前、干预4周后生活质量的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4周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4.85±4.75)分、(63.75±7.65)分、(81.88±6.7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48±3.82)分、(54.78±6.92)分、(68.17±4.99)分,t=(16.61,5.07,9.55),P=(0.00,0.00,0.00);两组患者干预4周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助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有利于增强其自信心而更好地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其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最终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杨在莲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243-424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12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经综合干预护理后ADL和GQOL-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故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辅以一定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措施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为提高患儿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缓解患儿肢体痉挛症状、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脑瘫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患儿给予康复训练措施实施干预。两组患儿均干预3个月,对比干预后临床效果,记录康复训练前、后综合痉挛量表(C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以及发育商(DQ)值的变化。结果康复训练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CSS评分(7.12±2.12)分低于对照组的(9.02±2.10)分,ADL评分(36.12±5.99)分高于对照组的(30.45±4.99)分,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DQ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措施可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缓解患儿肢体痉挛症状,改善预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4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干预,观察组实施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于患者干预前(出院时)及干预后(出院6个月后),采用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社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128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患者在家自行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进行社区康复训练。分别于康复训练前和康复训练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改良Barthel指数、Fugl-Meyer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的测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康复训练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Barthel评分和Fugl-Meyer评分分别为(73.86±13.67)、(76.90±14.05)分,均较干预前的(54.04±10.44)、(59.78±11.25)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康复训练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6.72±8.36)、(48.12±8.73)分,均较干预前(60.54±9.73)、(61.17±9.89)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康复训练6个月时,观察组Bar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SAS和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的(59.92±12.86)、(63.38±12.97)、(55.95±8.81)、(56.62±9.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区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预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团体技能训练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进行团体技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社交心理及应对方式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HAMD、G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降低,观察组的(23.46±5.43)分低于对照组的(25.90±5.75)分,GSE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提升,观察组的(23.63±3.61)分高于对照组的(22.22±2.7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TCSQ积极应对方式较干预前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CSQ消极应对方式均较干预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指标评分均较干预前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社区中80例早、中期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家庭护理,不实施干预措施。干预组实行社区护理干预:包括健康知识宣教;基础生活护理;心理情感支持;康复训练指导。应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C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1年,干预组的SF-36量表和CMMSE量表分值明显较对照组及干预前升高(P﹤0.05),ADL量表分值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够延缓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病程,减轻症状,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