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健  关竞红  龙笑  金光  刘颖 《中国康复》2017,32(3):253-256
正目前,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约为35~44/100000/年~[1],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乳腺癌发病率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2]。目前,乳腺切除配合腋窝淋巴结清扫仍是乳腺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3],但这种手术方式在术后容易造成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Related Upper Ex-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放散状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手法淋巴引流(MLD)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热敷、上肢主被动训练及压力治疗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手法淋巴引流,每周治疗5 d,共治疗5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辅以ESWT治疗,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5周。于治疗前、治疗5周后分别采用周径差值测量法、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B)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肢体水肿程度、生存质量及疼痛强度等进行评定。 结果 经5周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淋巴水肿症状、疼痛程度及生存质量情况等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双侧上肢周径差值[(2.11±0.63)cm]、FACT-B评分及疼痛VAS评分[(1.48±0.15)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MLD联合ESWT能进一步缓解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及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徒手淋巴引流在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徒手淋巴引流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的随机对照试验。经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与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随机对照试验,共25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徒手淋巴引流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患者在术后12个月、6个月、3个月发生淋巴水肿[RR=0.35,95%CI(0.17,0.74),P<0.01;RR=0.45,95%CI(0.30,0.68),P<0.01;RR=0.24,95%CI(0.12,0.48),P<0.01],可有效减少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体积[WMD=-52.35,95%CI(-70.51,-34.19),P<0.01],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发生腋窝综合征的风险[RR=0.17,95%CI(0.09,0.34),P<0.01]。结论:徒手淋巴引流能有效预防和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以及有效预防腋窝综合征的发生,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联合淋巴引流技术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肿瘤科收治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淋巴引流技术,并配合局部肢体功能锻炼;联合组给予中药外敷联合淋巴引流技术治疗并配合局部肢体功能锻炼。治疗3周后,通过测量双臂臂围差值、疼痛程度、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周,联合组左右臂臂围差值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常规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淋巴引流技术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专案以"知信行模式"为理论指导,对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提高术后患者淋巴水肿的认知水平,提高患者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行为的正确性,降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下半年在本科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按护理常规护理。选取2016年上半年在本科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92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护理专案。两组病例的纳入标准均为术中并行腋窝淋巴结(Ⅰ/Ⅱ站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结果乳腺癌术后半年内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由2015年下半年的11.1%下降至2016年上半年的5.4%。结论运用护理专案能有效地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穴位按摩结合自我淋巴引流技术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68例,按时间段进行分组,36例患者进行自我淋巴引流,32例患者在自我淋巴引流的基础上,配合大陵、内关、外关、尺泽、曲泽等穴位按摩。采用手臂周径测量法评估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患侧肢体肿胀症状、淋巴水肿是否发生以及发生程度。结果 自我淋巴引流组有6例(16.7%)患者发生轻度水肿,穴位按摩结合自我引流组仅1例(3.1%)患者发生轻度水肿,发生时间在术后6~12个月不等,两组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结合自我淋巴引流技术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优于单纯实施自我淋巴引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手法淋巴引流结合气压治疗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手法淋巴引流结合气压治疗干预。比较两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水肿程度以及护理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后1、4周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4周水肿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周肩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周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手法淋巴引流结合气压治疗,不仅可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减轻水肿程度,还可提高患者肩关节功能以及自我效能感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压力袖套辅助淋巴引流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压力衣辅助佩戴组(A组)和单纯淋巴引流组(B组)。B组接受为期11天,每天45min的淋巴引流手法治疗。A组在每天45min淋巴引流手法后予以患肢压力袖套佩戴。两组患者分别于第1次淋巴引流前(T0)、第1次淋巴引流后(T1)、第2次引流前(T2)、第3次引流前(T3)、第6次引流前(T4)、第11次引流前(T5),第11次引流24h后(T6),测量患者上肢的生物电阻抗(BIS),输出L-Dex比值。并在T1、T6时间测量两组患者的健患侧定点臂围,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1)L-Dex值:第1次治疗后,A、B两组均明显降低(P0.05);第2次治疗前均开始上升,A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B组;A组持续降低(P0.05),B组出现波动;经过11天的治疗后,两组均有下降,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2)臂围:11次治疗后健患侧臂围差变化A组明显大于B组(P0.05)。结论:单纯淋巴引流手法及淋巴引流手法结合压力袖套治疗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而予淋巴引流手法治疗后联合压力袖套治疗,较单纯淋巴引流手法对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我淋巴引流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60例实施患侧上肢功能锻炼联合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干预措施上再联合自我淋巴引流。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间(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患侧上肢增加体积和淋巴水肿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2组患侧上肢平均增加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和6个月观察组患者患侧上肢平均增加体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周2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和6个月观察组淋巴水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自我淋巴引流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减少淋巴水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个性化徒手淋巴引流手法联合功能锻炼在乳腺癌同步甲状腺癌术后的护理,主要包括功能锻炼及个性化徒手淋巴引流,由乳腺科专科护士在术前一天,麻醉复苏后及术后1d、2d、3d及出院当天指导患者及家属功能锻炼,每次10~15 min,功能锻炼包括手术体位及呼吸功能训练、踝泵运动及术后下床活动、患侧上肢功能锻炼.个性化徒手淋巴引流由淋巴水肿治疗师进行操作,麻醉复苏后即可进行,频次为每天早、中、晚1次,每次10 min.包括开通淋巴通路和淋巴引流两步.患者经功能锻炼及个性化徒手淋巴引流护理后,6例患者伤口肿胀经治疗后3~5d改善,3例患者出现皮瓣发红或及紧绷感明显,治疗后3~5d红肿消退,紧绷感消失,2例患者出现术后患肢急性肿胀,治疗后4~5d消退,4例患者出现伤口疼痛,评分3~6分,治疗1~3d后缓解,评分0分,所有患者出院前顺利拔除引流管.认为对乳腺癌同步甲状腺癌患者使用个性化徒手淋巴引流手法联合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减轻伤口肿胀、利于伤口愈合和术后皮瓣的恢复,利于改善患者疼痛,利于改善术后患肢急性肿胀和患肢酸痛,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预防淋巴水肿,促进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康复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静  汪和美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459-146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仍是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极易出现患侧上肢淋巴水肿。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可导致上肢功能障碍和精神压抑,严重影响术后生存质量。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率为6%~30%。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护理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波 《护理管理杂志》2005,5(11):19-20,26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症状之一,可导致上肢功能障碍和精神压抑,严重影响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护士应该重视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问题,指导患者对淋巴水肿进行管理,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微波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45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我科采用微波治疗45例,微波频率2450MHz,功率100W,治疗为每天1次,持续1小时,连续20天为1疗程。间隔15天后进行第2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患者主观症状改善,肢体周径、体积及组织张力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能有效控制丹毒的发作。微波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一种有效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由于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切断了大量淋巴管,造成上肢淋巴回流障碍,淋巴液主要依靠代偿机制进行引流,如果出现损害代偿机制或增加淋巴负荷的因素则较容易发生淋巴水肿。有文献报道,约6%~30%的患者在乳腺癌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淋巴水肿,轻者随着侧支循环的建立而缓解,严重者可导致外观异常、乏力、反复感染、丹毒发作和上肢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陈如男  袁长蓉 《护理研究》2012,26(14):1254-1256
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机制、影响发生淋巴水肿的因素及护理方面综述了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护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8岁,身高164 cm,体质量67 kg,既往从事电力工作。2007年11月7日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腋窝淋巴结肿物,大小约30 mm×30 mm,质硬,轻压痛。2007年11月14日于辽宁省电力中心医院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右腋下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0/24),病理分期:T2N1MOⅡB期,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 Related Lymphedema.BCRL)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治疗十分棘手,容易反复发作,且有加重的趋势,目前缺少统一的诊治标准。我院2001年1月—2013年12月中西医结合诊治46例。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46例,均为女性,年龄为30—81岁,平均47.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消肿疗法(CDT)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全军肿瘤诊治中心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4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在双侧腕部上5 cm、肘部下10 cm、肘部上10 cm、虎口、腋窝处设5点进行周径测量。按照治疗前健、患肢周径差值(d)将上肢淋巴水肿分为3组,A组(轻度水肿)15例,d<3 cm;B组(中度水肿)16例,3 cm≤d≤5 cm;C组(重度水肿)13例,d>5 cm。3组患者均进行一个疗程(20 d)CDT治疗,比较CDT治疗前后患肢的周径值,并分析CDT疗效。结果 CDT治疗后,患者腕部上5 cm、肘部上10 cm、肘部下10 cm、虎口以及腋窝5个部位的周径比率下降量情况,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在肘部上10 cm、肘部下10 cm及腋窝3个部位的周径比率下降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腕部上5 cm和虎口2个部位的周径比率下降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T适用于任何程度乳腺癌术后所致上肢淋巴水肿,且重度淋巴水肿疗效最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上肢淋巴结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腋下淋巴结的清扫及放疗是导致乳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手臂功能。楼丽华教授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从瘀从虚论治"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临床实践证明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分析气压泵联合手法引流在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患者40例纳入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气压泵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引入手法引流法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研究对象临床疗效、患健侧周径差值、上肢肿胀及疼痛改善疗效等情况。结果 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明显较高,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健侧周径差值方面,两组研究对象在接受治疗前,其患健侧周径差值对比无意义(P>0.05);实施干预措施后,两组患者患健侧周径差值均低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降低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显著(P<0.05)。在上肢肿胀与疼痛改善方面,实施治疗措施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 在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治疗中引入气压泵联合手法引流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痛感,加速功能恢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