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 分析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护理方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50例行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行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而言,采取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食管黏膜下肿瘤的疗效。方法将9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观察组在消化内镜辅助下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于胸腔镜辅助下实施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恢复快、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观察组48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在胸腔镜辅助下行手术;观察组患者于消化内镜辅助下行手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2.76±15.64)min、(31.57±21.72)ml和(4.55±0.87)d,对照组分别为(118.61±24.58)min、(65.83±22.06)ml和(8.29±2.24)d,上述内容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效果、安全性和并发症等。方法经内镜检查发现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病人38例(共39个病灶),内镜下用圈套器剥离肿瘤顶部的黏膜,暴露出部分肿瘤,用钩刀、针刀或绝缘刀分离肿瘤的周围组织,再从肿瘤的底部分离。结果 38例病人(39个病灶)全部一次性切除成功,切除率为100%,手术时间为20-125min,手术中及手术后无出血、穿孔、食管狭窄等并发症。病理结果:平滑肌瘤30例、脂肪瘤5例及间质瘤3例。手术后3个月复查内镜均无复发。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治疗上消道黏膜下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EUS)联合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EMBM)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经普通胃镜、超声胃镜确诊的35例位于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行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标本送病理学检查,术后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患者疗效。结果3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病检15例,与内镜活检标本符合率为93.3%(14/15),20例未取检者超声胃镜符合率为95.0%(19/20),超声胃镜总符合率为88.6%,有6例患者出现胸痛,其中2例行内镜下止血,患者无穿孔、感染、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复查创面无渗血、渗液,4周创面完全愈合形成疤痕,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患者复发。结论超声胃镜可以判断食管黏膜下肿瘤起源并初步定性,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操作简便、用时短,超声内镜联合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安全性高、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82消化道肿瘤(早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41例)与观察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41例),比较两组手术切除情况、复发情况以及手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完全切除率与整块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病灶切除效果明显,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黏膜下肿物(SMT)行无痛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107例食管SMT患者,对其无痛ESD的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手术效果。结果经过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无痛ESD治疗食管SMT的完整切除率为97.20%(104/107),穿孔发生率为2.80%(3/107),3例穿孔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无痛ESD治疗食管SMT患者时实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配合,可达到微创、恢复快、病灶完整切除率高及并发症少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经胃镜诊断为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33例,男23例,女10例,年龄34~85岁,平均51.2岁,分别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针状刀剥离术切除肿瘤,切除标本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术后内镜随访。结果:33例患者均为完全切除,肿瘤直径为0.5~2.5cm,病理组织学显示食管平滑肌瘤25例、间质瘤3例、脂肪瘤和血管瘤各2例、黏膜下囊肿1例。5例发生术后即刻创面渗血,经局部喷洒止血药或钛夹止血,术后6例有轻度胸骨后疼痛,未发生其他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随访2~30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对于〈2cm的腔内生长型食管黏膜下肿瘤,内镜微创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食管黏膜下肿瘤包括起源于黏膜下层、黏膜肌层及固有肌层的肿瘤,有平滑肌瘤、脂肪瘤、间质瘤、施万细胞瘤(神经鞘瘤)、颗粒细胞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多为良性,但间质瘤、施万细胞瘤(神经鞘瘤)、颗粒细胞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潜在恶性,需密切随访或手术切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内镜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挖除术及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在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诊治的104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镜黏膜下切除术( EMR),观察组患者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对照组少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病灶直径比较对照组小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病灶整块切除率、纵向切缘阴性率、横向切缘阴性率、治愈性切除率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病灶切除更彻底,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治疗经胃肠镜检查发现消化道黏膜和黏膜下病变患者68例.ESD手术时间50~ 160 min.病变直径1.0~5.5 cm,病变部位于食管53例,胃12例,十二指肠1例,结肠2例.所有病例均无大量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2例发生术后食管狭窄予扩张治疗.ESD术后随访1~16个月,创面愈合良好,均未见肿瘤残留和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黏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电子胃镜检查及病理确诊的60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经超声内镜确定其侵犯深度未超过黏膜下层,卢戈氏液碘染色明确病变边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剥离病变。观察ESD成功率、剥离病变大小、手术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等。结果:60例64处食管黏膜病变接受了ESD治疗。其中2例病变术中黏膜下注射后病变抬举差,术中黏连不易剥离且易出血转外科手术。另1例术后病理证实癌变且基底有癌变组织残留,行外科根治手术。ESD成功率95.0%(57/60)。病变直径为1.9~6.5 cm,平均3.6 cm。ESD手术时间为35~118 min,平均59 min。2例患者术后胃管引流有暗红色血性液体,内镜下见术后创面活动性出血,电凝成功止血,ESD术后出血发生率3.4%(2/58)。3例在ESD术中发现有小穿孔,应用软组织夹成功缝合穿孔,术后保守治疗成功,未转外科手术;ESD穿孔发生率为5.2%(3/58)。术后57例患者均随访,创面基本愈合,染色内镜及病理证实无病变残留和复发。5例环周剥离病变患者,术中术后给予激素治疗,其中4例术后创面无明显狭窄,1例术后3个月发生食管狭窄,给予3次(间隔2周)球囊扩张后狭窄缓解。结论:ESD治疗食管粘膜病变疗效可靠。出血和穿孔是其主要的短期并发症,食管狭窄是其主要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何金晓 《当代医学》2016,(26):99-100
目的:探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90例胃息肉患者,共120枚息肉,均通过内镜下给予黏膜切除术治疗,并在围术期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分析其效果。结果本组90例患者(120枚息肉)中,115枚息肉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之后其病灶完整被切除,治愈率为95.83%(115/120);剩下的5枚息肉予行第2次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有3例(3.33%)患者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出血,通过内镜止血后停止,1例(1.11%)患者在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通过给予保守治疗停止出血。90例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胃息肉患者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效果较好,治愈率高,且能够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操作简单;在围术期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电子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结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 ESE)及外科手术在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常规电子内镜检查发现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病变行EUS检查患者118例共120处病灶。将EUS拟诊诊断与内镜下手术及外科手术术后病理结果(包括病理类型、起源)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符合率。结果 黏膜层病变术后病理与EUS拟诊符合率为100%(16/16),分层诊断准确率为93.75%(15/16);黏膜下病变术后病理与EUS拟诊符合率为88.5%(92/104),分层诊断准确率为97.1%(101/104);本研究中,所有病变术后病理与EUS拟诊的总体符合率为90%(108/120),总体分层诊断准确率为96.7%(116/120)。结论 EUS能准确地显示食管各层结构、判断肿瘤的起源,较准确地估计肿瘤的性质。对于食管肿瘤治疗方式的选择、扩大内镜下手术治疗适应证、指导外科手术治疗,均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应在治疗前常规应用。对黏膜下病变,提倡在EUS的指导下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及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治疗食管巨大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对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探讨内镜微创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经胃镜和超声内镜检查后诊断为起源于食管黏膜肌层肿瘤患者54例,直径≤1.0 cm的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圈套切除术,直径> 1.0 cm的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肿瘤.结果 54例患者均完全切除.病理组织学显示食管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消化道肿瘤性病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文83例消化道肿瘤性病变患者均来源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消化内科,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1例行内镜黏膜下切除术,观察组42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完整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黏膜愈合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作为消化道肿瘤性病变常用微创术式,具有适应范围广、不改变消化道结构、手术风险小、经济、安全、疗效可靠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率.方法:对42例疑为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患者进行内镜超声检查.结果:发现外压性改变10例,其中主动脉弓8例,脾脏2例;黏膜下肿瘤32例,其中肌源性肿瘤16例,脂肪瘤4例,异位胰腺1例,食管囊肿1例,胃息肉10例,经病理证实11例.结论:内镜超声检查能清楚地显示消化管管壁的5层结构,能够准确判断肿瘤与消化管壁的关系,指导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但对黏膜下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尚存在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对比两组病灶切除情况、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性切除率为82.0%,高于对照组的48.0%,整块切除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5.9±12.8)min,长于对照组的(35.2±9.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为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采用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的效果优于内镜黏膜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医学》2017,(4):332-333
目的对比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普宁华侨医院从2014-03—2016-05间收治的直肠类癌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2组,甲组与乙组各30例患者,甲组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乙组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甲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与创面直径均要显著少于乙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类癌均能获得满意疗效,且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手术耗时更少,手术创面更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