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持续输注给药方案用于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疗效及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且未行持续肾替代治疗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基于抗菌药物PK/PD特性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对抗菌药物药动学(PK)/药效学(PD)参数的影响方面,分析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持续输注给药及剂量调整对药物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 结合患者病理生理学状态,并且根据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PK/PD特性和静脉输注方法的循证医学依据,调整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给药剂量、给药间隔和静脉输注方法,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临床药师依据抗菌药物PK/PD理论并结合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调整,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8,(4):553-55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宫内感染致脓毒性休克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宫内感染致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协助医师制订早期经验性抗感染方案、判定大肠埃希菌为致病菌、分析体温波动原因。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辅助检查结果,临床药师先后建议给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0 g,ivgtt,q6 h;停用注射用替考拉宁;降阶给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2.0 g,ivgtt,q8 h抗感染,可序贯为口服。结果:医师部分采纳临床药师建议,经30 d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制订个体化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有利于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复杂性尿路感染合并蜂窝织炎引发脓毒性休克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全程参与1例泌尿系感染合并蜂窝织炎引发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根据药物临床疗效和患者病情变化9次调整用药方案,提供全程个体化的药学监护和服务。结果: 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经过38d的治疗,患者的感染得到控制并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对重症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协助医师进行药物治疗决策,促进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特点,并评估其在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中的潜在预测价值,为脓毒症患儿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昆明市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2021-2022 年确诊为脓毒症的 204 例患儿为实验组,同期 89 例门诊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实验组根据有无合并休克分为脓毒性休克组(70 例)和脓毒症组(134 例)。 收集所有患儿临床资料[感染部位、有创呼吸机支持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病原菌分布及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等],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包括三碘甲状腺素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素原氨酸(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等。 结果:脓毒性休克组 PCIS 低于脓毒症组(P<0. 05),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有创呼吸机支持率高于脓毒症组(P<0. 05)。 脓毒性休克组患儿腹腔感染比例高于脓毒症组,呼吸道感染比例低于脓毒症组(P<0. 05)。 脓毒性休克组、脓毒症组和对照组 T3、T4、FT3、FT4、TSH 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随着病情不断加重,其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 实验组治疗 1 周后血清 T3、T4、FT3 及 FT4 水平均较入院时升高(P<0. 05)。 甲状腺激素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分析表明,T4 水平是影响脓毒症进展为脓毒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甲状腺激素各项指标在脓毒症患儿疾病严重程度中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 T4 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 746,较 FT4、T3 及 FT3 的 ROC-AUC 更大,预测性能更好。 结论: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儿均存在甲状腺激素水平不同程度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随着病情加重,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更显著。 血清 T3、T4、FT3、FT4 水平的降低可作为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且血清 T4 水平降低是脓毒症进展为脓毒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 PCIS 与甲状腺激素水平有较好相关性,对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儿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5,(32):4589-459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协助医师就早期经验性抗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抗真菌治疗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临床药师先后建议予伊曲康唑注射液200 mg,ivgtt,q12 h抗真菌;停用夫西地酸,改用伊曲康唑胶囊200 mg,po,bid抗真菌;予美罗培南0.5 g,ivgtt,q6 h抗感染。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经过16 d的治疗,患者的感染得到控制并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在药物治疗中协助医师决策,制订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脓毒性休克是指严重感染导致的低血压持续存在,经充分的液体复苏难以纠正的急性循环衰竭,可迅速导致严重组织器官功能损伤,主要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死率高,平均高达42.9%,早期识别并启动治疗可降低严重感染和脓毒性休克的病死率[1]。本文通过临床药师对一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方案的监护与调整,分析其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7.
梁瑶  陈文颖 《海峡药学》2022,34(1):206-208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尿源性脓毒性休克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尿源性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全过程,结合患者病情变化及初始抗感染治疗方案失败,对尿路感染可能的病原菌进行分析,并建议医生升级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在患者感染得到控制后,药师根据药敏结果建议医生选择左氧氟沙星作为降阶梯治疗。结果 上述建议均得到医生采纳,患者病情稳定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作为治疗团队的一员,协助医生及时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可发挥自身价值,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治疗化脓性血栓静脉炎继发转移性肺部感染患者过程中药学监护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确诊为化脓性血栓静脉炎,并继发肺部转移性感染患者的治疗及临床药师参与监护的全过程,评价抗菌药物的使用,并探索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治疗中抗凝管理的经验。结果 临床药师基于感染部位、脓毒性血栓特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抗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学特性等,在抗感染方案调整、万古霉素个体化治疗优化、抗凝时机等方面为临床医师及患者提供全面药学服务,患者全身感染及脓毒性血栓得到有效控制,促进了化脓性血栓静脉炎患者的治疗。结论 临床药师能在重症患者治疗团队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临床药师参与1例脓毒性休克合并骨髓抑制患者的诊疗过程,结合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特殊病理生理特点,分析了患者的初始用药方案并总结抗菌药物优化使用的经验。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参与讨论骨髓抑制治疗方案的制定,对提升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的用药选择、剂量调整提供个体化用药建议,并制定个体化的药学监护计划。通过对该病例的学习和整理,为临床药师参与相关临床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脓毒症是一个高病死率的疾病,炎症因子风暴及微循环障碍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是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氢溴酸山莨菪碱可以保护内毒素所致的脏器损伤、抑制炎症反应、有效改善微循环障碍,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本文拟从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新理念、氢溴酸山莨菪碱在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早期阻断与预防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1例食管上段鳞癌合并肺部及腹腔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患者药物治疗过程,协助医师多次调整抗菌药物,优化治疗方案。经验治疗阶段应用美罗培南1 g ivgtt,q8 h(持续泵入时间大于3 h),联合使用盐酸万古霉素1 g,ivgtt,q12 h抗感染;目标治疗阶段依据两次腹水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增加环丙沙星注射液0.4 g,ivgtt,q12 h,氟康唑注射液200mg,ivgtt,qd,感染指标呈下降趋势,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5 g,ivgtt,q8 h降阶梯治疗;依据痰培养检出嗜麦芽寡糖单胞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停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增加复方磺胺甲噁唑2片,po,q12 h,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注射液3 g,ivgtt,q8 h,覆盖阳性球菌抗感染。结果:医生采纳了临床药师的建议。经过21天治疗患者感染指标得到明显控制并出院。结论:临床药师依据腹腔感染常见致病菌与药敏结果分析感染可能致病菌,配合医师采用降阶梯治疗方案多次调整抗菌药物,根据血药浓度判断用药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对患者肝肾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耐多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例耐多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方案,结合痰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及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性,临床药师建议用药方案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 g、ivgtt、q6h)+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4 g、ivgtt、qd)二联抗感染治疗。结果:患者的感染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耐多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临床会诊,可帮助临床医师解决药物治疗难题,提高治疗水平,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安全、经济和合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伯基特淋巴瘤化疗后手部皮肤软组织感染(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STI)患儿的抗感染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 临床药师对济南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伯基特淋巴瘤化疗后手部SSTI患儿的抗感染方案进行优化,针对该患儿可能存在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的初始抗菌药物的选择、后续药物更换,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粒细胞缺乏状态时抗菌药物的选用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剂量调整、替考拉宁频次确定等方面提出建议。结果 考虑为MRSA感染时首先选用利奈唑胺,之后根据血小板水平更换为替考拉宁,并确定其频次为前3剂160 mg,输液泵输,q12h,随后剂量为160 mg,输液泵输,qd;当患儿处于严重粒细胞缺乏状态时,选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及米卡芬净抗感染治疗;根据指南和药动学/药效学理论,调整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剂量为1.2 g,ivgtt,q8h至1.8 g,ivgtt,q8h,并延长其输注时间至3 h。医师采纳上述建议。患儿经积极有效的抗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后,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病情稳定予以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在参与血液肿瘤合并感染的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变化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出合理化用药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一例肺炎反复发作的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抗感染治疗策略.方法:临床药师参与多次会诊.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细菌流行特点、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合临床药学知识,先后制订了如下抗感染用药方案:美罗培南2 g,q 8 h,ivgtt+替考拉宁600 mg,qd,ivgtt;美罗培南2 g,q 8 h,ivgtt+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参与脓毒症重症肺炎患儿抗菌药物治疗过程,探讨儿科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如何发挥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对1例脓毒症重症肺炎患儿进行抗菌药物治疗监护,在患儿入院初期根据患儿情况建议临床不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用万古霉素方案,治疗中建议调整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剂量,并对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在儿童特殊人群的使用 等进行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治疗情况判断正确,处理得当,协助临床医师正确合理地使用了抗菌药物。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脓毒症重症肺炎患儿临床抗菌药物治疗,进行药学监护,可以提高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声门下区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患儿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声门下区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患儿的治疗过程。根据患儿声门下区感染病原菌种类(马尔尼菲蓝状菌),临床药师建议停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改用伊曲康唑口服液2.5 mg/kg,q12 h,口服,并定期监测肝功能、血钾等指标;但因该口服溶液需申请临时采购,故医师暂时予伊曲康唑胶囊2.5 mg/kg,q12 h,口服,临床药师建议伊曲康唑胶囊应餐后服用,故医师将喂奶方式由q4 h更改为持续泵奶;药品采购后,改用伊曲康唑口服液2.5 mg/kg,q12 h,空腹口服,医师根据临床药师建议,将喂奶方式改为q4 h;待药品采购并换用口服液后,临床药师建议空腹口服,并根据伊曲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其目标范围(0.5~1 mg/L),多次建议调整伊曲康唑口服液剂量直至8.3 mg/kg,q12 h;针对治疗期间出现的腹泻,临床药师综合考虑治疗的有效性和重要性后,建议维持原治疗;同时行出院用药教育。结果:医师均采纳临床药师建议。该患儿病情好转,于治疗48 d后带药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患儿的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婴儿痉挛症患儿术后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监测与随访1例婴儿痉挛症患儿幕上开颅左侧颞前叶及内侧结构切除术后的抗菌药物应用。患儿脑脊液培养为肺炎克雷伯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并根据该患儿自身情况计算抗菌药物的用量,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先后使用了美罗培南300 mg、tid;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1.8 g、q8h;万古霉素200 mg、tid。结果:患儿颅内感染治愈,且用药期间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配合医师参与特殊人群临床用药方案制订,有利于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参与狼疮性肾炎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抗感染用药监护。方法:对1例狼疮性肾炎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重症)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协助医师制定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并随病情变化作修正或调整。结果:莫西沙星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联合用药,使患者的肺部感染得到及时有效控制,避免了潜在狼疮性肾炎复发或加重的危险。结论:特殊人群抗菌药物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抗菌谱、抗菌活性,还应结合患者的个体特征和药动学特性来做综合选择,可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1例46岁男性患者,主因间断发热、咳嗽1个月余入院.入院诊断为"发热原因待查",抗感染治疗首次选用注射用头孢西丁钠(2 g,q 12 h,ivgtt)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5 g,qd,ivgtt),用药5 d.症状无好转后换用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1 g,q 12 h,ivgtt)联合注射用美罗培南(0.5 g...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和优化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方法: 收集中山市人民医院2019年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耐药监测报告,确定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治疗方案,根据各抗菌药物的PK/PD模型,运用蒙特卡洛模拟计算4种抗菌药物不同给药方案的达标概率(PTA)和累积反应分数(CFR),评价疗效和优化出最佳初始给药方案。结果: 4种抗菌药物15种给药方案CFR均<90%。当最低抑菌浓度(MIC)≤ 2 μg·mL-1时,4种抗菌药物常规剂量下的给药方案均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当MIC ≤ 16 μg·mL-1时,可目标性选择头孢他啶2 g(q8h)、头孢吡肟2 g(q8h)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4.5 g(q8h)给药方案治疗,当MIC=32 μg·mL-1时,只有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4.5 g(q6h)给药方案PTA>90%,当MIC>32 μg·mL-1时,所有给药方案PTA均<90%。4种抗菌药物MIC值的敏感相关性为范围-88.9%~-96.7%。结论: 在CRPA感染经验性治疗时,单药治疗并不能达到满意的抗感染治疗效果,应考虑联合用药,可选用较高剂量和增加给药频次的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抗菌药联合阿米卡星。MIC值是影响4种抗菌药物治疗效果的最主要因素,临床上应重视细菌耐药的培养,可根据MIC值调整给药方案进行目标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