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目前临床上已有多个量表用于检测患者抑郁和焦虑状态,本研究探讨GAD-7和PHQ-9自评心理测评量表对综合医院心血管疾病患者抑郁和焦虑状态评估。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3月至6月我院心内科门诊就诊患者400例,采用近期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评估心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并与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进行比较,评价不同的心理测评量表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检出效率。结果纳入资料完整的385例患者,HAMA他评量表患者焦虑检出率为39.5%,GAD-7量表患者焦虑检出率为42.9%,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显高于SAS检出率(31.7%)(P0.05);HAMD他评量表患者抑郁检出率为36.1%,PHQ-9量表患者抑郁检出率为38.6%,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显高于SDS检出率(26.2%,P0.05)。对经HAMA、HAMD他评量表诊断焦虑、抑郁状态患者,GAD-7和PHQ-9量表检测焦虑、抑郁灵敏性高于SAS、SDS量表,GAD-7和PHQ-9量表检测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均大于90%以上;GAD-7和PHQ-9量表检测焦虑、抑郁评分与HAMA、HAMD他评量表评分显著相关。结论 GAD-7/PHQ-9自评心理测评量表与HAMA/HAMD他评心理测评量表对综合医院心内科门诊患者并焦虑、抑郁状态检出率相似,是筛选综合医院心血管疾病患者抑郁和焦虑的适用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与单束重建术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对前交叉韧带股骨双隧道胫骨单隧道双束重建术做一客观评价.方法 对30名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韧带重建手术,根据病人的病情、医生建议和患者意愿,分成2组,单束重建组(A组)和双束重建组(B组)各15例.分别记录各组病人入院时、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9个月时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时、6个月时、9个月时两组患者的IKDC评分(P值分别为0.458,0.387,0.265)和Lysholm评分(P值分别为0.857,0.938,0.587)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相对于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在提高膝关节IKDC评分、Lysholm评分结果上没有优势.双束重建术与单束重建术都能良好地重建膝关节的稳定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底异常血管网病(俗称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烟雾病患者进行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术前和术后6个月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定认知功能状况。术后6个月复查患者脑血管造影(DSA),观察患者颅内血液循环情况。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脑卒中再发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复查患者DSA,36例(100%)患者脑底异常血管网均较术前显著减少,并且存在新生的侧支血管;同时MMSE总分、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语言表达、图形描述和阅读理解方面评分均明显增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无一例患者出现脑出血,也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发生。结论: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底异常血管网病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烟雾病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估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m RS评分,术前、术后1 d及6个月脑血容量(CBF)、脑血流量(CBV)、达峰时间(MTT)及平均通过时间(TTP)。结果术前m RS评分(1.97±0.74)分,术后6个月m RS评分(1.15±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患者CBF显著高于术后1 d,术后6个月患者MTT和TTP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各参数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速度快,可发现平扫不能发现的异常灌注区域,准确评估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指导烟雾病手术和评估术后效果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间接脑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方法12例经DSA证实为烟雾病患者,手术采用脑-硬脑膜-动脉-肌肉-血管融合敷贴术(EDAMS)进行治疗。结果12例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13.5个月,均未再发生脑缺血或脑出血。9例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术后恢复正常。复查DSA或MRA,除2例术前相同外,其余10例颅底异常血管网不同程度减少并伴侧支血管形成(改善率达83.33%)。结论EDAMS治疗烟雾病安全、近期有效。  相似文献   

6.
刘梅颜  段小春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3):2682-268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抑郁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65例近1周接受常规治疗血压仍不稳定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PHQ-9抑郁量表评分,根据评分情况分为3组:Ⅰ组(没有抑郁)34例,Ⅱ组(轻中度抑郁)88例,Ⅲ组(较重度抑郁)43例.比较3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进行PHQ-9抑郁量表评分与GAD-7焦虑量表评分,年龄,Hcy、LDL、HDL、FIB、hs-CR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 (1)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患者GAD-7焦虑量表评分和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AD-7焦虑量表评分:Ⅲ组较Ⅰ组和Ⅱ组的评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cy水平:Ⅲ组较Ⅰ组和Ⅱ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显示,PHQ-9抑郁量表评分与年龄、GAD-7焦虑量表评分、Hcy水平均有相关性(P<0.05).GAD-7焦虑量表评分与Hcy水平有相关性(P<0.05).(4)以PHQ-9抑郁量表评分为因变量,以GAD-7焦虑量表评分、Hcy水平、年龄、LDL、HDL、FIB、hs-CRP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AD-7焦虑量表评分、Hcy水平和年龄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Hcy水平是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的危险因素,与抑郁程度间存在相关性,且Hcy水平越高抑郁程度越重,应关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双心医学"模式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伴焦虑和抑郁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depression scale-9,PHQ-9)、广泛性焦虑问卷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scale-7,GAD-7)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住院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筛查,选出128例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4例和干预组64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规范化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及黛力新抗焦虑、抑郁等"双心医学"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主要躯体化症状、PHQ-9、GAD-7评分的差异。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1个月后,干预组主要躯体化症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PHQ-9、GAD-7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心医学"模式可显著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躯体化症状,同时改善焦虑、抑郁状况,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重建方案在烟雾病成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烟雾病成人患者,按照间接血管重建和直接-间接联合方式分为两组,通过DSA检测、CT灌注、mRS检测、并发症和随访,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等指标分析。结果:间接组和联合组患者血管重建改善率分别为56.25%、87.5%,联合组较间接组血管吻合更畅通(P0.05)。DSA检查图表示联合组烟雾病患者手术后血管吻合且全部畅通,术后3个月DSA随访发现明显的新生侧支血管。两组术后CBF指标较术前均升高,联合组术后14 d、3个月CBF指标优于间接组(P0.05)。两组mRS症状术前及术后14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组MMD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18.75%,联合组为15.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MMD患者随访时间3年,在15个月时出现2例(3.12%)肢体麻木患者,剩余患者均未出现缺血或出血症状,间接组MMD患者随访时间3年,出现1例(6.25%)脑积水,1例(6.25%)短暂性脑缺血,联合组随访期间的再次发病率低于间接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931,P=0.164)。结论:STA-MCA+EDMS相比较EDAMS治疗成人烟雾病疗效更佳,CFB增加血流动力明显改善,MMD患者预后增强。  相似文献   

9.
汪斌  孙震  沐露霞  杨盼 《安徽医学》2018,39(2):205-207
目的 探索"双心医学"在冠心病临界病变伴焦虑、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PHQ-9)及焦虑自评量表(GAD-7)对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在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进行筛查,选出120例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常规治疗组60例和干预组60例.常规组给予冠心病规范化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规范化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及抗焦虑等"双心医学"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心功能相关指标,PHQ-9、GAD-7评分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干预组PHQ-9及GAD-7评分比常规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心医学"模式可显著缓解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李玲  陈巧  曹丽  刘蕾  梁莉 《安徽医学》2022,43(10):1145-114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因素,同时分析其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病情稳定后即采用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对其抑郁、焦虑状态进行评价;根据3个月内随访结果将患者分成生存组(n=133)和死亡组(n=73),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抑郁、焦虑评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个月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20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访3个月,其中73例患者死亡,占比35.44%,其中死亡占比由高到低分别为抑郁合并焦虑、单焦虑、单抑郁、无抑郁和焦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水平、凝血酶原时间、是否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以及GAD-7、PHQ-9得分是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HQ-9量表和GAD-7量表得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短期预后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4、0.840,敏感度分别为0.822、0.904,特异度分别为0.619、0.739。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短期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抑郁、焦虑情分对其短期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心内科门诊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门诊中100例心理障碍并躯体化症状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 将患者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与舍曲林组,分别采用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与治疗后第4周、第8周采用患者健康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悦胶囊联合常规抗心衰治疗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常规抗心衰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月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0例,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等药物)、心悦胶囊组、艾司西酞普兰组,每组50例。分别在患者入院时、服药第3个月、服药第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3组患者心功能、焦虑抑郁评分变化,同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心悦胶囊与艾司西酞普兰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后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左室舒张末内径、射血分数、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收缩压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PHQ-9健康问卷(PHQ-9)、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心悦胶囊组和艾司西酞普兰组MLHFQ评分、PHQ-9评分、GAD-7评分差值降低幅度大于常规治疗组(P <0.05),心悦胶囊组与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前后MLHFQ评分、PHQ-9评分、GAD-7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肌酐、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钠离子、钾离子水平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P <0.05)。结论 心悦胶囊联合常规抗心衰治疗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同时还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副作用少,有很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医学生的学校归属感现状及与抑郁、焦虑症的关系。方法 对8所院校的1 629名全日制医学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测量工具包括学校归属感量表(psychological sense of school membership scale,PSSM-18)、9条条目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the 9-item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和7条目广泛性焦虑量表(7-item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scale,GAD-7)。对学校归属感、抑郁症和焦虑症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PSSM-18与PHQ-9、GAD-7得分间的相关性,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归属感缺失对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影响。结果 研究对象的学校归属感平均得分为(77.31±14.12),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检出率分别为25.97%(423/1 629)和21.92%(357/1 629)。PSSM-18得分与PHQ-9得分(r=-0.52,P<0.001)和GAD-7得分(r=-0.49,P<0.001)均呈负相关。在校正协变量后,低归属感的学生出现抑郁症的风险是高归属感学生的4.33倍(OR=4.33,95%CI=2.48~7.43),出现焦虑症的风险是高归属感学生的5.85倍(OR=5.85,95%CI=3.76~8.15)。结论 归属感缺失增加抑郁症和焦虑症出现的风险,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校应加强健康宣教和支持服务,提高医学生的归属感,缓解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CT灌注成像在Moyamoya 病再灌注术后脑血流灌注状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32例Moyamoya 病患者,年龄8~46岁,平均年龄31.4±11.0 岁;男性19例,女性13 例。应用16层螺旋CT于颞浅-大脑中动脉再灌注手术前后分别行CT灌注扫描 (CT perfusion,CTP)、重建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 及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 灌注伪彩图。对术前、术后及复查灌注参数图进行比较;对于17例患者比较术后CTP图像与DSA结果。 结果 32例Moyamoya 病患者术前CTP检查显示,30例存在双侧额颞叶及基底节区不同程度的CBF降低,CBV增加,MTT及TTP 延长区域,伴局部无灌注区;术后CTP检查显示30例术前显示低灌注患者中,16例显示低灌注区域缩小或消失,10例未见明显变化,4例局部可发现血流高灌注征象;17例CTP与DSA结果比较显示,5例结果符合度不佳。2例术前检查显示正常患者,1例较术前无变化,1例显示轻度高灌注征象。8例患者进行了随访CTP检查,其中4例较术后好转,3例与术后比较未见明显变化,1例可见新发低灌注改变。 结论 CT灌注成像检查可对烟雾病患者的脑血流灌注状态进行有效评估。对烟雾病患者术后血流状态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上海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的身心状况及各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通过线上问卷的形式,调查分析2022年4月4日至5月12日某三甲医院144名抗击COVID-19疫情的援沪医疗队队员在援沪前和援沪1个月后的体重变化,援沪抗疫期间的失眠情况、其他身体疾病状况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抗击COVID-19疫情的一线医生在援沪前和援沪1个月后的体重平均值分别为(69.80±8.35)kg和(68.60±7.37)kg,护士在援沪前和援沪1个月后的体重平均值分别为(55.36±8.27)kg和(53.80±7.38)kg。医生和护士的体重有下降趋势,但援沪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医疗队员中有63.89%(92/144)的队员出现失眠情况,其中27.08%(39/144)需靠药物干预。抗疫一线医疗队员常见的疾病排名前5位分别是睡眠障碍(63.89%,92/144)、皮肤破损(25.69%,37/144)、疼痛(23.61%,34/144)、口腔溃疡(13.19%,19/14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72%,14/144)。共155人次使用了药物,常见药物使用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皮肤敷贴(16.77%,26/155)、感冒安颗粒(12.26%,19/155)、酒石酸唑吡坦片(11.61%,18/155)、康复新液(11.61%,18/155)、塞来昔布胶囊(8.39%,13/155)。结论 方舱内一线抗疫医护人员易出现体重变化、睡眠障碍以及发生皮肤破损、疼痛、口腔溃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提示在今后类似大型卫勤保障工作中,需对一线人员身体状态给予适当关注,并提供相关药物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施治联合互联网睡眠调摄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杭州市中医院就诊的90例慢性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一组(佐匹克隆片)、对照二组(中药辨证治疗)和干预组(中药辨证治疗联合互联网睡眠调摄),每组各3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筛查量表(patients health questionnaire depression scale-9 item,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的PSQI、PHQ-9、GAD-7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干预组患者的PSQI、PHQ-9、GAD-7评分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一组和对照二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一组和对照二组(P<0.05)。结论 中医辨证施治联合互联网睡眠调摄对慢性失眠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正念干预训练在改善青少年PTSD患者的病情以及睡眠、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PTSD患者共40名,其中男性12名,女性28名。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对照组进行传统的以创伤为中心的认知行为疗法,实验组接受正念干预训练。患者入组后每周接受2次集中访谈和训练,共持续8周。实验前和干预训练8周后分别检测患者各量表的得分,比较和评价不同干预训练的临床效果。结果 8周的干预训练后,两组患者的PTSD量表得分均显著降低(所有P<0.001),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干预前后PSQI得分、PHQ-9得分和GAD-7得分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而对照组仅PSQI得分和GAD-7得分的下降差异显著(二者P<0.05),PHQ-9得分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同时,实验组PSQI得分和PHQ-9得分在干预训练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8周的正念干预训练显著改善了青少年患者的PTSD病情以及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与传统的以创伤为中心的认知行为疗法相比,正念干预训练在改善睡眠质量和抑郁情绪方面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长沙市新确认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情绪问题发生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更好地开展 该人群的精神卫生服务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将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2月28日在长沙市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 中新确认登记的、符合入组条件的感染者/患者作为连续样本,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采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 (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艾滋病压力量表(HIV/AIDS Stress Scale)进行调查。 结果:370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抑郁阳性率为40.3%(PHQ-9≥10分),焦虑阳性率为30.5%(GAD-7≥10分)。重 度抑郁症状(PHQ-9≥20分)及重度焦虑症状(GAD-7≥15分)分别占8.1%,14.3%。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状况 (b=–3.407,P<0.001;b=–2.799,P=0.001)、性取向(b=1.903,P=0.008;b=1.314,P=0.034)、居住情况(b=–1.995, P=0.012;b=–2.167,P=0.002)、出现HIV感染相关症状(b=4.578,P<0.001;b=3.652,P<0.001)、艾滋病相关压力 (b=0.081,P<0.001;b=0.090,P<0.001)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预测因子,社会支持(b=–0.046, P=0.044)是抑郁情绪的预测因子,并且抑郁(ΔR2=55.8%,P<0.001)、焦虑(ΔR2=54.7%,P<0.001)互为强显著预测因子。 结论:在新确认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较为严重,在对该人群进行登记管理的同时应考 虑提供必要的心理社会支持及基本的精神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流行期间驻湖北某海军部队官兵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维护疫情期间官兵身心健康。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和事件冲击量表修订版(IES-R)评估驻湖北某海军部队官兵的睡眠和心理状况。结果 发放问卷238份,回收有效问卷232份,有效率为97.5%。PSQI量表得分为2.00(1.00,5.00)分,睡眠质量较差、很差者分别占5.6%(13/232)和0.9%(2/232)。PHQ-9得分为0.00(0.00,2.00)分,存在轻度、中度、重度抑郁者分别占12.1%(28/232)、0.9%(2/232)、0.4%(1/232)。GAD-7得分为0.00(0.00,0.00)分,7.8%(18/232)的官兵存在轻度焦虑状态。IES-R得分为1.00(0.00,5.00)分,存在轻度、中度心理应激者分别占12.5%(29/232)和1.3%(3/232)。结论 海军驻湖北某部队官兵在COVID-19疫情期间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总体尚好;少部分人员存在睡眠质量差、抑郁、焦虑或心理应激反应,大多数程度较轻。相关单位可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等应对策略,以更好地维护疫区官兵身心健康,保障战斗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