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研究水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6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神经发育学疗法),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水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Berg平衡量表(BBS)及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项(GMFM-88)得分。结果两组治疗前BBS、GMFM-8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BBS、GMFM-88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水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和粗大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者核心肌群形态、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2月因痉挛型脑瘫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儿童康复医学科门诊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20例)和训练组(22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记录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及Berg平衡量表得分,超声检查肌骨,观察腹直肌、腹外斜肌和竖脊肌厚度及多裂肌横截面积的变化。结果 组内比较,治疗3个月时,常规组仅右侧竖脊肌厚度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训练组腹直肌厚度、腹外斜肌厚度、竖脊肌厚度和多裂肌水平面面积,以及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和Berg平衡量表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训练组腹直肌厚度、腹外斜肌厚度、竖脊肌厚度和多裂肌水平面面积,在治疗3、6个月时,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训练组比较,常规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和Berg平衡量表得分治疗6个月时差异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式护理在痉挛型脑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开封市儿童医院收治的7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接受家属参与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粗大运动功能(GMFM-88)、患儿家属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后GMFM-88百分比高于干预前,观察组患儿干预后GMFM-88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分别为71.43%(25/35)、91.43%(32/3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参与式护理有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束带强化核心稳定性训练在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加用束带强化核心稳定性训练,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儿训练后粗大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心力量训练在脑瘫患儿临床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试验组20例,给予核心力量训练进行治疗。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给予3个月的训练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提高脑瘫儿童的躯十及骨盘控制能力。提高粗大运动功能,促进患儿的运动及平衡协调的能力的发育,促进患儿康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覃章平   《中国医学工程》2009,(4):271-273
目的探讨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10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以神经发育技术为基础的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力训练。治疗后2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评分的五区水平相当,治疗后2个月,所有患儿五区的评分较治疗前增高(P〈0.05),而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A区、B区评分水平基本相当(P〉0.05),C区(P〈0.05)、D区(P〈0.01)和E区(P〈0.01)试验组均要高于对照组。至治疗6个月时,康复水平进一步提高。组间比较仍以C区、D区和E区试验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肌力训练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尤其对患儿的爬、跪、站、走、跑和跳能力改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瘫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对72例脑瘫患儿进行综合治疗配合康复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3个月的康复护理后,72名患儿中显效29例(40.27%),有效40例(55.56%),无效3例(4.17%),总有效率为95.83%。结论:根据患儿病情将有效的康复护理与综合康复治疗相结合有助于患儿病情恢复,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增强患儿独立生活能力,减轻患儿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0月‐2017年9月接诊的1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悬吊训练。对比两组患儿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康复效果。下肢肌张力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测评,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分(FMA)进行测评,平衡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71%vs. 85.71%,P 0.05)。治疗后两组MAS明显降低(P 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 0.05)。治疗后两组FMA、BBS明显升高(P 0.05),但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 0.05)。结论悬吊训练较传统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全球患病率0.15%~0.4%[1]。痉挛型脑瘫是所有脑瘫分型中占比最高的一型。姿势异常及运动功能障碍是痉挛型脑瘫特征性表现。目标导向性训练为患者设定目标导向式任务,重复训练以达到目标,当目标实现后,设定新的更高的目标,继而进入一个新的目标训练过程,从而使运动动机强度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充分调动积极主动性[2]。  相似文献   

11.
背景 痉挛型脑瘫的康复治疗对患儿身心健康十分重要,常规综合训练的康复效果不够理想。经颅磁刺激通过脉冲磁场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促进大脑功能恢复;核心肌力训练是对核心肌群的针对性合力康复方法,可系统性解决患儿身心状态。目的 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2017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44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148例)、对照组(150例)与研究组(1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与核心肌力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经颅磁刺激。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3个月时采用改良Tardieu痉挛量表(MTS)及粗大运动功能测评量表(GMFM)对患儿肌肉痉挛及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并对比三组患儿踝关节活动度及步行速度。结果 训练方法与时间对MTS评分、GMFM评分均存在交互作用(P<0.001),训练方法及时间对MTS评分、GMFM评分主效应均显著(P<0.05)。三组治疗1个月及3个月时,MT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GMF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MTS评分均低于治疗1个月,GMFM评分均高于治疗1个月(P<0.05)。治疗1个月及3个月时,对照组和研究组MT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GMFM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研究组MT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时,三组患儿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对照组和研究组踝关节活动度大于常规组,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三组治疗3个月时踝关节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P<0.001)。三组步行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695,P<0.001);其中对照组和研究组步行速度快于常规组,研究组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经颅磁刺激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可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痉挛及运动功能改善,并可提高踝关节活动度及步行速度,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配合按摩针灸、促通技术及作业疗法在痉挛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配合家庭康复护理。结果:干预组精细运动能力提高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康复护理配合按摩针灸、促通技术及作业疗法,明显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因此规范的康复治疗与正确的家庭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白艳  王秀霞  陈海英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9):3639-3642
背景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但常规综合训练成效不甚理想。游戏疗法可帮助患儿释放天性,设置个体化的康复模式,对其多关节进行刺激。目的 分析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游戏疗法联合综合训练的作用与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接收的260例痉挛型脑瘫确诊患儿作为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训练组与联合组,各130例。训练组实施综合训练,联合组在综合训练的基础上采用电脑游戏治疗,共持续治疗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精细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发育商变化,治疗前后膝关节反张角度变化,治疗前后肌张力变化,康复效果。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抓握、视觉运动整合评分、精细运动发育商均高于训练组,膝关节反张角度、肌张力评分均低于训练组(P<0.05);两组治疗后抓握、视觉运动整合评分、精细运动发育商均高于治疗前,膝关节反张角度、肌张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康复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362,P<0.001)。联合组优良率为81.5%(106/130),高于训练组的57.7%(75/130)(χ2=17.474,P<0.001)。结论 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游戏疗法联合综合训练能够改善其精细运动功能和发育商,减小膝关节反张角度,降低肌张力,能够获得理想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刺激胸腰段脊髓神经根增强核心肌群稳定性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5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联合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治疗2个月后调整治疗组18例患儿治疗参数。于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与青少年版)》(ICF-CY)坐姿保持能力(d4153)评分评定两组患儿运动功能。结果 处理方法与时间对GMFM卧位和翻身(A区)评分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3.999,P交互=0.020);时间对GMFM A区、坐位(B区)和ICF-CY(d4153)评分的影响,主效应均显著(F时间=29.304、6.328、9.257,P时间<0.05);处理方法对GMFM A区、B区和ICF-CY(d4153)评分的影响,主效应均显著(F组间=5.158、17.639、10.670,P组间<0.05)。其中,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GMFM A区、B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ICF-CY(d4153)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调整治疗参数的18例患儿治疗3个月后GMFM A区、B区评分均高于治疗2个月后(t配对=10.168、6.230,P<0.001);治疗3个月后ICF-CY(d4153)评分与治疗2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配对=1.458,P=0.163)。结论 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起到一定作用,可以增强其核心肌群稳定性,提升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且前2个月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法将135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45例给予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1组45例单纯以靳三针疗法治疗,对照2组45例则以康复训练治疗。观察3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潜伏期(ERP)和波幅(VAMP)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的ADL评分均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对照1、2组与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1组与对照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明显优于单纯靳三针疗法或康复训练。治疗组ERPP300潜伏期及波幅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1、2组(P〈0.05或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17.
张雯  贺勋  黄月 《河南医学研究》2022,31(3):485-488
目的 探讨语言康复训练结合针灸对于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92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6例)和参照组(46例).参照组接受基础治疗及语言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接受针灸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学创新》2016,(24):132-135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0月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治疗的痉挛型偏瘫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次治疗过程中抽出15 min进行专门的核心稳定性训练,两组均治疗3个月。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iodex Balance System动静态平衡测试系统进行立位平衡功能测试。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总体稳定指数(SI)、前后稳定指数(APSI)、左右稳定指数(MLSI)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脑瘫步行能力中的应用及其对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运动疗法;观察组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进行治疗。每日1次,3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粗大运动量表(GMFM-88)对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本研究主要对C区、E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的C区、E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比传统运动训练方法能更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步行能力和改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