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运用窄带成像(NBI)结合放大内镜对结肠息肉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其在腺管开口形态及病理学类型的差异。方法肠息肉患者110例,共留取147个病理组织学活检样本,利用NBI结合放大内镜技术观察结肠息肉腺管开口类型、微血管形态与肿瘤性息肉的关系,并与病理组织学比较,分析肿瘤性息肉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肿瘤性息肉的腺管分型多为Ⅲ、Ⅳ、Ⅴ型。对肿瘤性息肉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及特异性(91.16%、88.37%、95.08%)均高于普通肠镜(80.27%、79.07%、81.97%),且NBI放大内镜诊断上皮内瘤变及早癌的准确率也明显高于普通内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BI结合放大内镜能更清楚地观察到息肉表面的腺管开口及表面微血管形态,有利于结肠息肉样肿瘤性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CTA在评价颈动脉狭窄(CAS)病变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CAS患者80例(共296条血管节段),于1周内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DSCT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和DSCTA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程度CAS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7.248,P=0.36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轻度狭窄的敏感性为85.56%,特异性为92.32%,诊断符合率94.11%,与DSA的一致性高(Kappa=0.869);DSCTA的敏感性为89.12%,特异性为93.44%,诊断符合率93.75%,与DSA的一致性高(Kappa=0.87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中度狭窄的敏感性为87.88%,特异性为93.48%,诊断符合率90.00%,与DSA的一致性高(Kappa=0.895);DSCTA的敏感性为94.03%,特异性为97.50%,诊断符合率95.00%,与DSA的一致性高(Kappa=0.91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重度狭窄的敏感性为88.92%,特异性为92.35%,诊断符合率88.89%,与DSA的一致性高(Kappa=0.857);DSCTA的敏感性为93.86%,特异性为96.23%,诊断符合率94.44%,与DSA的一致性高(Kappa=0.90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管腔闭塞的敏感性为85.74%,特异性为87.42%,诊断符合率75.00%,与DSA的一致性高(Kappa=0.792);DSCTA的敏感性为89.83%,特异性为88.95%,诊断符合率87.50%,与DSA的一致性高(Kappa=0.82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CTA均能准确评估CAS病变程度,彩色多普勒超声因具有快速、简便、无创及可重复性好的优点,可作为临床筛查CAS的首选方法;而DSCTA更适用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服5.07%等渗甘露醇后行多层螺旋CT胃肠造影(muhislice CT enterography MSCTE)检查对胃肠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42例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临床初步怀疑有胃肠病变的患者行MSCTE检查,结合胃、肠道的扩张程度运用多平面重建技术获得:MPR、VR、MIP、CPR等图像,结合仿真内窥镜技术及横断面图像作出分析,对各种胃肠病变影像进行判断并作出诊断;对照分析并统计胃肠MSCTE检查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结果胃肠道充盈良好,MSCTE能够清楚地显示多种胃肠病变,包括肠内、肠壁的病变,病变与肠外血管及腹内脏器的关系。MSCTE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0.5%(38/42),无明显并发症。结论MSCTE是一种非侵入性、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能较好显示胃肠道疾病的方法,对鉴别胃肠道病变及判断病变与腹腔内其他脏器的关系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BI)放大肠镜下NICE分型对结直肠小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肠镜检查发现的264个结直肠小息肉进行窄带成像放大肠镜检查,观察病灶表面的颜色、血管以及腺管开口,根据NICE分型预测息肉的性质,与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窄带成像放大肠镜下NICE分型判断结直肠肿瘤性小息肉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6%(102/109)、96.1%(149/155)、95.1%(251/264)、94.4%(102/108)和95.5%(149/156)。结论 NBI放大肠镜下NICE分型可较好的区分结直肠肿瘤性小息肉和非肿瘤性小息肉,对于"切除丢弃"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患者皮肤表现类型多样,包括炎症累及皮肤的IBD特异性皮肤表现及反应性皮肤表现;与IBD并发的皮肤表现,以及继发于其他原因而出现的IBD继发性皮肤表现。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以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为多见;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患者以皮肤的脓肿和瘘管多见。IBD皮肤表现可以出现在IBD诊断之前、之后或同时,部分特殊类型皮肤表现的出现对IBD诊断具有提示意义。IBD皮肤损害的治疗应以控制IBD病情为基础,根据皮肤损害的类型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疑似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实施阴道超声检查、MRI检查、宫腔镜病理检查,以宫腔镜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阴道超声检查、MRI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并分析其诊断结果与宫腔镜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50例疑似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经宫腔镜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31例。以宫腔镜病理检查结果为参照,MRI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阴道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致性分析,MRI诊断结果与宫腔镜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34,阴道超声诊断结果与宫腔镜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05。结论 MRI诊断子宫内膜息的应用价值良好,是评估子宫内膜息肉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多层CT延迟扫描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例临床怀疑心肌缺血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常规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于5~10 min后进行延迟扫描。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在常规扫描及延迟扫描的容积数据进行双盲法诊断,然后将2名诊断医师诊断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分析。同时将常规扫描、延迟扫描与临床诊断进行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两名医师诊断结果在常规扫描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为0.667,P0.05),而在延迟扫描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值0.889,P0.05)。常规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敏感性及特异性66.7%及92.3%,而延迟扫描组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80.0%及96.2%。结论 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延迟扫描,能提高心肌梗死的检出率及影像医师诊断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CT仿真结肠镜与腹部增强CT对炎症性肠病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比观察CT仿真结肠镜(CTC)与腹部增强CT对炎症性肠病(IBD)的诊断价值,探讨IBD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收集IBD患者36例及非IBD患者36例,IBD患者中17例接受增强CT检查,另19例接受CTC检查;非IBD患者中接受增强CT及CTC检查者各18例。对图像进行盲法阅片,对IBD检出的可信度分5级进行评价,采用ROC曲线进行分析,并以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筛选能预测IBD的相关影像学征象。结果 ROC曲线显示CTC的曲线下面积(Az)为0.9354,明显高于增强CT (Az=0.6841,P=0.0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3项影像学改变可预测IBD,包括:①结肠黏膜不光滑、呈颗粒状;②肠壁增厚及强化;③结肠袋消失。以肠壁增厚及强化诊断IBD的敏感度最高,达80.62%;结肠黏膜不光滑、呈颗粒状+结肠袋消失相结合的特异度最高,达97.20%。结论 与腹部增强CT相比,CTC对IBD具有更高的检出率。结肠肠壁增厚伴强化是诊断IBD最具敏感性的征象,IBD最特异性的征象是同时具备结肠黏膜不光滑、呈颗粒状和结肠袋消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1.5T和3.0TMRI对肛瘘的诊断效能,分析误诊、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1例肛瘘患者MR资料,28例使用1.5T MR仪,33例使用3.0T MR仪,并将患者划分为1.5T组和3.0T组,阅片分析两组肛瘘内口、主瘘管、脓肿,采用Kappa检验计算各项目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以手术结果为标准,计算各项目的检出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准确度,比较两组MRI的诊断效能,分析误诊、漏诊原因。结果:61例均手术,3.0T组肛瘘各项诊断指标更优,准确度更高(1.5T组:84.7%,87.5%,96.2%;3.0T组:96.1%,97.4%,97.5%),误诊、漏诊主要在1.5T组内口、主瘘管诊断,两组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MRI对肛瘘诊断效能优于1.5T,误诊、漏诊主要在1.5T组内口、主瘘管诊断,选择高场强MRI,重视及优化参数序列,增强内口和瘘管的认识,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MR小肠造影及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评估Crohn病(Crohndisease,CD)患者活动性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4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CD常规MR小肠造影及DWI特征,基于肠壁增厚、肠壁异常强化、肠壁DWI信号及ADC值、肠腔狭窄后扩张、"木梳征"、肠系膜肿大淋巴结、瘘管、溃疡、脓肿、腹腔蜂窝织炎10个征象,制定CD活动性的MR影像诊断标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ROC曲线评价ADC值诊断CD活动性的诊断效能,3.0 T MRI与临床及病理评估CD活动度之间的一致性采用Kappa值分析,非活动性CD肠壁及活动性CD肠壁ADC值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共评估了232组肠段,共发现116组肠段有异常。受累肠壁的平均厚度为(8.18±0.29) mm。49例CD,病变活动期41例,活动期指标:肠壁分层、中~重度强化、溃疡、肠腔狭窄后扩张、木梳征、淋巴结肿大、蜂窝织炎,发生例数分别为:(33、39、21、18、22、19、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567、30.467、7.171、5.552、7.790、6.055、6.055,P0.05或0.01)。CD活动期,DWI (b=1000)显示病变肠壁呈明显高信号,信号明显高于非活动期CD肠壁。活动期CD肠壁ADC值(0.89~1.31)×10~(-3) mm~2/s,平均(1.08±0.12)×10~(-3) mm~2/s。非活动期CD肠壁ADC值(1.16~1.56)×10~(-3) mm~2/s,平均ADC值(1.35±0.15)×10-3 mm2/s。非活动期CD肠壁ADC值升高,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6,P0.01)。ROC分析鉴别CD活动性和非活动性的ADC值诊断阈值为1.145×10~(-3) mm~2/s,在该阈值时,CD活动性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73.2%。MR小肠造影诊断CD活动度评分为7.63±1.06,其中40例患者的评分5分,诊断为CD活动期。MR小肠造影与DWI相结合,对CD活动性的定位准确率为100%,敏感度为97.4%,特异度为80.0%,阳性预测值为95.0%,阴性预测值为88.9%,Kappa值为0.832 (P0.05)。结论在传统的MRI序列基础上,应用DWI成像技术,对于CD活动性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电子结肠镜检查在儿童下消化道出血(LGI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胃镜替代电子结肠镜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3月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267例LGIB患儿的病历资料,对病因及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学龄前儿童占69.29%.儿童LGIB的常见病因为肠道息肉、结直肠炎、炎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胃肠道克罗恩病(CD)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确诊CD患者的全腹部M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检查的CT表现,并以20例肠道无异常的受检者作对照.检查前清洁肠道,肌注654-2液10-20mg,分时段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溶液充分充盈肠管,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结果 16例CD(病例组)2.13例经结肠镜及病理结果确诊,3例经临床确诊.在16例CD中,CT上均出现病变段肠壁异常强化及病灶节段性分布特点,肠壁增厚15例,黏膜溃疡6例,黏膜鹅卵石征3例,假憩室征2例;肠系膜病变"梳状征"9例,肠系膜淋巴结增生4例;瘘管1例;肿块2例,不全性梗阻2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双期增强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对胃肠道CD,尤其是小肠CD的诊断、病变分期的判断和临床疗效的评价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磁共振小肠造影诊断放射性肠炎(RE)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6月本院行妇科盆腔肿瘤放疗后疑似的RE患者108例磁共振小肠造影检查资料,以患者肠镜病理检查结果以及随访资料作为RE的诊断参考,总结RE在磁共振小肠造影中的影像学特点,分析磁共振小肠造影在诊断RE中的价值。结果  所有患者后期均行肠镜检查,且接受随访复诊,根据检查结果及随访情况,确诊108例患者中共81例为RE,其27例排除RE。以最终诊断作为“金标准”,磁共振小肠造影在诊断RE中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7.65%与74.07%。RE在磁共振小肠造影增强扫描及DWI扫描图像中有“同心圆”分层状高信号表现,肠壁呈强化信号,同时存在肠管周围改变以及肠壁增厚表现。结论  RE在磁共振小肠造影中具有特殊的影像学表现,磁共振小肠造影可用于临床RE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MSCT诊断粘连性肠梗阻绞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MSCT对粘连性肠梗阻绞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MSCT征象,评价其对发生绞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70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及病理确诊34例发生绞窄,MSCT诊断29例发生绞窄,其中26例有既往腹部手术史。MSCT征象中,肠壁强化程度减低、弥漫性肠系膜水肿及血管增粗、肠系膜积液、肠壁增厚、C/U型肠襻与粘连性肠梗阻绞窄有关(P均<0.05)。MSCT诊断粘连性肠梗阻绞窄的敏感度85.29%(29/34),特异度100%(36/36),准确率92.86%(65/70)。结论 MSCT对判断粘连性肠梗阻绞窄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经腹肠道超声诊断克罗恩病(CD)合并肠瘘及肠腔狭窄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37例CD患者,观察其肠道超声及CT小肠造影(CTE)表现,分析二者诊断CD合并肠瘘的一致性;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超声及CTE诊断CD合并肠瘘和肠腔狭窄的效能。结果 337例中,超声及CTE同时诊断CD合并肠瘘48例,诊断一致性极高(Kappa=0.848,P<0.01)。34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7例存在肠瘘;超声诊断CD合并肠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2.59%、71.43%及88.24%,CTE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6.30%、71.43%及91.1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Nemar P>0.05)。27例CD合并肠瘘患者中,18例同时合并肠腔狭窄;超声诊断CD合并肠瘘和肠腔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8.89%、77.78%及85.19%,CTE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为88.8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Nemar P>0.05)。结论 经腹肠道超声诊断CD合并肠瘘和肠腔狭窄效能较高,可媲美CTE。  相似文献   

16.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performed 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high-quality double-contrast barium enema (DCBE) against gold standard colonoscopy in 288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ho went through both examinations. Colonoscopy detected the potential cause of bleeding in 99 patients (100%); in order of frequency: polyps1 cm (N=47; 48%), carcinoma (N=21; 21%),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N=15; 15%), solitary ulcers (N=6; 6%), other types of colitis (N=5; 5%), angiodysplasia (N=3; 3%), and stenosis (N=2; 2%). DCBE diagnosed 88 cases (89%) and missed 11 consisting of IBD (N=4), angiodysplasia (N=3), solitary ulcers (N=3), and polyps (N=1). The overall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DCBE was 0.89 and 0.97, respectively. The sensitivity for carcinoma, polyps, and IBD was 1.00, 0.98, and 0.73, respectively. We conclude that DCBE is very effective to diagnose carcinoma and polyps1 cm, the most frequent causes of bleeding, but less effective to diagnose IBD and other nonfrequent causes. If a high-quality DCBE does not reveal the cause of bleeding, the contribution of a following colonoscopy will be to diagnose causes of bleeding other than carcinoma and polyps < 1 cm and to offer therapeutic possibilities.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与上消化道钡餐(UGI)结果进行对比,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敏感度。 方法 临床疑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138例,将其CDUS与UGI结果进行比较,并结合34例手术结果,分析CDUS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 138例拟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中,UGI诊断39例。以UGI为标准,CDUS对"漩涡征"的敏感度为84.62%(33/39),特异度为96.97%(96/99),准确率为93.48%(129/138),假阳性率为3.03%(3/99),假阴性率为15.38%(6/39)。CDUS与UGI诊断先天性小儿肠旋转不良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4,P<0.01)。 结论 CDUS能够敏感且较准确地诊断合并肠扭转的肠旋转不良,可作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PIL)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临床诊断PIL患儿,均接受腹部高频超声检查,13例并接受组织病理学检查,计算超声诊断PIL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高频超声诊断PIL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0%(16/20)、92.31%(12/13)、57.14%(4/7)、80.00%(12/15)和80.00%(4/5)。结论 高频超声可较准确地在肠壁增厚患儿中筛查出PIL。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双气囊电子内镜(DBE)在诊断小肠间质瘤中的价值,并比较DBE结果与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法(MSCTE)。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62例经DBE检查确诊为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肿块和不完全小肠梗阻。62例小肠间质瘤患者中,原发于十二指肠者6例,空肠34例,回肠22例;发生远处转移者4例。58例局限性小肠间质瘤中,极低度危险者1例,低度危险者49例,中度危险者3例,高度危险者5例。62例患者经DBE检查诊断为小肠间质瘤57例,诊断率达91.9%;23例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法(MSCTE)检查,诊断为小肠间质瘤20例,诊断率达87.0%。58例局限性病变患者手术完全切除后平均随访18个月,有2例患者复发,其中1例死亡。结论:DBE和MSCTE对小肠间质瘤均有较高的诊断率,两者结合有助于小肠间质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双气囊推进式电子小肠镜在回肠末端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5年4-9月该院27例有消化道症状,且结肠镜检查回肠末端病变阳性者进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并与病理及手术结果相比较。结果27例病人中发现小肠除滤泡增生外疾病23例,检出率为85.2%,其中回肠滤泡增生4例,空回肠克罗恩病6例,回肠结核5例,小肠息肉病3例,回肠毛细血管瘤3例,回肠血管扩张症3例,空肠肿瘤2例,回肠肌瘤1例。结论双气囊小肠镜能安全迅速地检查全小肠,具有直视、可控性好、能活检及进行镜下治疗等优点,有望成为小肠疾病最重要的检查手段。结肠镜常规检查回肠末段,有助于发现阳性病变,提高双气囊小肠镜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