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内镜黏膜下剥离切除胃间质瘤的治疗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ESD)切除胃间质瘤的治疗价值.方法 分析20例来源于胃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SMT)(肿瘤直径≤12 mm)的EUS特征,对其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治疗,并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20例病变一次性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胃平滑肌瘤4例,胃间质瘤14例,胃神经纤维瘤1例,胃血管球瘤1例.结论 EUS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ESD)切除治疗胃间质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达到与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EUS)指导应用结扎技术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L)对胃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分析22例来源于胃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SMT)(肿瘤直径≤12mm)的EUS特征,对其应用结扎技术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治疗,并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22例患者病变一次性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胃平滑肌瘤4例,胃间质瘤16例,胃神经纤维瘤1例,胃血管球瘤1例.结论 EUS是诊断胃黏膜下肿瘤较为准确的方法,EUS指导应用结扎技术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L)是治疗胃间质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达到与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内镜发现的胃SMT行EUS,对其中来源于固有肌层的SMT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治疗:预切开病变表面中央黏膜,剥离黏膜下层组织显露病变,完整切除病变.结果 来源于胃固有肌层的SMT共30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胃间质瘤21例,胃平滑肌瘤7例,胃神经纤维瘤1例,胃血管球瘤1例.病变直径0.6~1.9 cm,平均直径1.2 cm.30例病变一次性完整切除,其中1例术中出现消化道穿孔,应用金属夹成功封闭,未转外科手术.结论 超声内镜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来源于胃固有肌层直径<2.0cm的SMT是安全、有效的,可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达到与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食管黏膜下肿瘤(SMTs)内镜检查及治疗手段,分析食管SM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同时评价食管SMTs内镜下诊治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食管SMTs患者,并同时完善普通胃镜和超声内镜(EUS)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内镜下治疗,所有切除的肿瘤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共98例患者。其中,女55例(56.12%),男43例(43.88%)。肿瘤位于食管上段27例(27.55%),中段28例(28.57%),下段43例(43.88%),56例病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25例行内镜黏膜下肿瘤挖除术(ESE),12例行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另3例行电凝电切除术,1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因术中发现肿瘤基底部深转为外科手术,另1例平滑肌瘤因肿瘤体积太大致内镜操作困难,中途转胸腔镜下治疗。1例神经鞘瘤,ESD术后出现气胸、胸腔积液、术后瘘及食管狭窄等并发症,1例胸腔镜下行肿瘤摘除术的平滑肌瘤,术后发生气胸和胸腔积液,另外2例出现纵隔气肿和皮下气肿,均于术后2或3 d自行好转。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结果证实,最常见的食管SMTs为平滑肌瘤,共90例,占所有病例91.84%。结论食管SMTs以女性多见,好发于中下段食管,病理以平滑肌瘤最为常见;应用EUS技术能够对病变性质及组织学来源进行较准确的评估;内镜下治疗食管SMTs不仅能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而且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结扎技术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L)对胃固有肌层小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来源于胃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SMT)18例(肿瘤直径≤12mm).应用结扎技术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治疗,术后常规内镜及EUS随访.结果 18例病变一次性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胃平滑肌瘤4例,胃间质瘤12例,胃神经纤维瘤1例,胃血管球瘤1例.1例术后出现消化道穿孔,应用金属夹成功封闭,未转外科手术.结论 劳动应用结扎技术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L)是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SMT)安全、有效的方法 ,可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达到与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该院2009年6月~2011年12月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癌、腺瘤、癌前病变及黏膜膜下肿瘤等病变40例(食管10例,胃25例,直肠5例),术后进行1个月~2.5年的随访,对术后病理、并发症、疗效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平均切除病变大小(2.2±0.81)(1.2 ~ 6.0)cm,平均切除时间(77±28)(20~ 150)min,切除成功率92.5%(37/40),整片完整切除率83.8%(31/37),术后病理诊断早期食管癌4例,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例,直肠侧向生长型腺瘤5例,食管及胃平滑肌瘤5例,胃窦异位胰腺2例,其余18例均为食管及胃黏膜平坦隆起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术中1例大出血、2例黏膜下侵犯内镜难以切除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食管平滑肌瘤术中穿孔由内镜钛夹成功封闭,术后迟发性出血2例经内科保守疗法治愈,随访至术后3个月创面均基本愈合,随访期内均未见肿瘤残留与复发.结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瘤安全、有效、可行,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初学者应加强相关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GSEL)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胃镜及超声内镜(EUS)诊断的GSEL62例,≤0.5cm GSEL给予高频电凝电切除;0.5cm2.0cm GSEL行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及内镜下尼龙绳结扎术。结扎后切除病变游离端部分组织及表层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将EUS的检查结果和病理对照。2周后胃镜EUS观察疗效及并发症,术后3、6、12和24个月胃镜和EUS复查。结果≤0.5cm GSEL内镜下均切除完全,术后未出现并发症。0.5cm2.0cm GSEL只有2例多次内镜下治疗后病变消失。余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复查胃镜及EUS均无复发。内镜和手术病理和EUS的结果完全吻合。结论经内镜治疗GSEL的疗效和病变大小有很大关系,>2.0cm GSEL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活检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HGIEN)病变浸润深度的术前判定的准确性研究。方法选取近3年104例胃黏膜活检组织示HGIEN患者,术前行EUS检查初步判断病变浸润深度,根据EUS术前分期的结果指导行黏膜下剥离术(ESD)或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术后病理结果,比较EUS对病变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率。结果 104例患者术前EUS示:34例局限在黏膜层病变考虑为早期胃癌,其中有32例行ESD,2例选择行外科手术,有30例术前EUS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病变浸润深度符合,在该组EUS检查阳性预测值88.2%(30/34);70例为低回声病变浸润至肌层以外考虑为进展期胃癌,对其行外科手术治疗,有65例EUS诊断与术后病理检查病变浸润深度符合,EUS对非早期胃癌检查阴性预测值92.9%(65/70)。结论活检组织胃黏膜HGIEN术前行EUS检查,EUS诊断结果对病变浸润深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应用结扎技术进行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直肠小类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应用结扎技术进行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SMR-L)对直肠小类癌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超声内镜检查(EUS)来源于直肠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的黏膜下肿瘤(SMT)12例(肿瘤直径≤15 mm),应用结扎技术进行内镜黏膜下切除治疗,术后常规内镜及EUS随访.结果 12例病变一次性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直肠类癌11例,平滑肌瘤1例.结论 应用结扎技术进行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SMR-L)是治疗直肠小类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可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达到与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s)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52例经ESD治疗的GI-NENs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内镜下形态,记录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病理特征以及随访结果。结果 52例患者中胃16例,结肠9例,直肠27例;大部分病灶为黏膜下隆起,少数为不典型的息肉样改变;所有病灶均一次性整块切除病变,其中G1 44例,G2 8例;完整切除率94.23%(49/52);2例直肠病灶侵犯固有肌层,追加外科手术;1例直肠穿孔,内镜下处理及保守治疗好转。全组病例未出现大出血,术后平均随访22.6个月,1例胃病灶发生局部复发,行第二次ESD治疗,未发现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病例。结论严格把握内镜治疗适应证,ESD治疗GI-NENs是可行、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内镜切除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Ts)伴淋巴血管(LV)浸润或切缘阳性患者的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44例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治疗的存在LV浸润或切缘阳性的RNET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5例RNETs患者中,44例病理确诊为RNETs伴LV浸润或切缘阳性,其中男性25例,女性19例,中位年龄57. 5岁(范围30~80岁)。病变完整切除率为87. 01%(335/385)。肿瘤直径为1~13mm,中位值为5. 5 mm;38个肿瘤直径<10 mm。36例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5例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3例为经肛内镜显微手术(TEM)。病理表现为G1级40例,G2级4例。术后病理提示肿瘤垂直切缘阳性31例(26例为ESD,5例为EMR),水平及垂直切缘均阳性4例(均为ESD);LV浸润5例(均为ESD),垂直切缘阳性且LV浸润4例(均为ESD)。3例垂直切缘阳性或LV浸润的患者接受TEM作为补救治疗,术后病理未见肿瘤残留;其他41例患者接受内镜监测,无复发病例。随访7~74个月,中位值为24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结论内镜切除术是RNET的有效治疗方式,术后伴切缘阳性或LV浸润患者可随访观察,但需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的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结直肠息肉及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2月-2016年5月利用改良的圈套器完成ESD切除结直肠息肉、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和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改良的圈套器进行ESD术治疗结直肠病变的安全性、有效性、治疗时间和并发症等,并与HOOK刀完成ESD术进行比较。结果共20例病例24处入选并完成ESD术,其中16例病例共20处病灶均顺利完成改良的圈套器行ESD术(实验组),4例病灶采用传统HOOK刀完成ESD术(对照组)。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病灶整块切除率100.0%(24/24);实验组息肉长径为1.2~4.0 cm,平均长径(2.4±0.9)cm,对照组息肉长径为1.5~3.0 cm,平均长径(2.2±0.6)cm;实验组手术时间为45.0~120.0 min,平均时间(83.3±23.9)min,对照组手术时间45.0~80.0 min,平均时间(66.2±15.4)min,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耗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术后病理:结直肠腺瘤15例(其中3例腺瘤伴局部腺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增生性息肉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NETs 2例共4处病灶,间质瘤1例,两组中除1例来源于固有肌层间质瘤全层切除术以外,无1例出现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无1例术中、术后转外科治疗。结论改良的单圈套器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ESD术切除巨大结直肠息肉及黏膜下肿瘤,拓展了圈套器在内镜切除术中的使用方法及适应证,但需要更长时间来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体外牙线牵引辅助在胃黏膜下肿瘤(SMT)内镜全层切除术(EFTR)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使用体外牙线牵引辅助装置并采用EFTR治疗胃SMT的96例患者,观察肿瘤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内镜随访,评价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 9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EFTR治疗,平均手术时间26.7 min(20~55 min),手术成功率100.0%,肿瘤完全切除率100.0%,肿瘤大小为1.2 cm(0.8~2.5 cm),肿瘤位置贲门下13例(13.5%),胃底46例(47.9%),胃体33例(34.3%),胃窦2例(2.1%),胃角2例(2.1%);术中1例患者出血(1.0%),内镜下止血成功。病理结果间质瘤62例(64.6%),平滑肌瘤31例(32.3%),钙化纤维瘤1例(1.0%),异位胰腺2例(2.1%)。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 d(3~7 d),所有患者均无迟发性出血或穿孔。术后3~6个月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创面愈合良好。结论 EFTR术中应用体外牙线牵引辅助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的发生,体外牙线牵引辅助装置在EFTR治疗过程中是一个有效的装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在治疗胃黏膜下肿瘤(SMT)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6月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应用EFTR治疗的52例胃SMT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成功率、SMT完整切除率,记录手术时间;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内镜随访,评估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病变残留、复发情况。结果运用EFTR成功剥离52例患者合计53枚SMT,手术时间35.0~78.0 min,平均45.2 min,手术成功率100.0%,肿瘤完整切除率100.0%,肿瘤直径大小为1.0~3.2 cm,平均1.5 cm。病灶位于贲门下23枚(43.4%),胃底17枚(32.1%),胃体10枚(18.8%),胃窦2枚(3.8%),胃角1枚(1.9%);术中2例患者发生动脉性出血(3.8%),应用热活检钳止血成功。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病例创面愈合良好。术后石蜡病理诊断结果为间质瘤36枚(67.9%),平滑肌瘤15枚(28.3%),异位胰腺2枚(3.8%)。术后无迟发性出血及迟发穿孔发生。52例患者术后3~6个月复查胃镜,病灶均完全消失,术后创面愈合良好,治疗有效率为100.0%(52/52)。结论 EFTR治疗胃SM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水下内镜切除术在治疗消化道肿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搜索引擎PubMed,分别以"underwater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underwat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underwater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为关键词,检索出相关文献,汇总病例并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出40篇相关文献,纳入452例病例,其中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413例,水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UESD)37例,水下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UPOEM)2例。413例UEMR患者一共有468个病灶,切除成功率为98.5%,其中整块切除率达61.1%,整块切除者的R0切除率为94.3%;37例UESD患者共有39个病灶,所有病灶均经UESD完整剥离;2例UPOEM患者成功行水下黏膜下隧道建立及肌切开。全组术后并发症较低,以出血多见,其他包括穿孔、十二指肠腔狭窄、低钠血症、吸入性肺炎和自限性息肉切除术后综合征。结论水下内镜切除技术是一项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易于掌握且操作方便。今后仍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以及长期随访资料,以明确水下内镜切除技术与常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相比的优势及适应证,便于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6.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is a useful alternative to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and surgery for en bloc resection of colorectal tumors. However, the technique is considered to be difficult, and potential complications include perforation and postoperative bleeding. In this case report, we present a case of a 63-year-old woman who developed pneumothorax aft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of a rectal tumor.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超声内镜检查术(EUS)诊断消化道黏膜下病变(SML)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消化内科使用EUS诊断,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SML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共有142例消化道SML患者进行了EUS检查。其中,135例为实体瘤,7例为壁外压迫。实体瘤中,EUS诊断黏膜层病变14例,黏膜肌层病变20例,黏膜下层病变62例,固有肌层病变39例,其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100.0%、95.0%和89.7%。EUS诊断平滑肌瘤30例(21.1%),间质瘤29例(20.4%),神经内分泌肿瘤25例(17.6%),异位胰腺15例(10.6%),息肉14例(9.9%),脂肪瘤11例(7.7%),囊肿9例(6.3%),壁外压迫7例(4.9%),颗粒细胞瘤2例(1.4%)。107例行内镜治疗或手术切除后送病检,99例病理与EUS诊断相符,EUS总体诊断准确率为92.5%。结论 EUS对消化道SML诊断的准确性与病变的起源有关,起源于黏膜层与黏膜肌层的诊断准确性最高,在鉴别壁内病变与壁外压迫方面,也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EUS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SML的性...  相似文献   

18.
高频小探头超声辅助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频小探头超声辅助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治疗前经高频小探头超声评估和未经评估的分别为84例和110例,采用高频电凝电切圈套切除术治疗直径0.5~3.0cm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严密观察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切除组织全部送组织病理学检查,术后定期门诊随访。结果经高频小探头超声评估后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切除术治疗成功率100%(84/84),无1例出现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而未经超声内镜评估的治疗成功率85.69%(101/110),3例出现大出血,4例穿孔,两组病例随访2~60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高频小探头超声辅助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