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58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均予术中颅内压监测,动态记录术前、术中的颅内压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GOS预后评分4~5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结果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3例,迟发性颅内血肿4例,其中2例迟发性颅内血肿出现急性脑膨出。全部病例中,出现减压后颅内压反弹升高超过15 mm Hg患者共8例(14.3%);而7例(87.5%)发生急性脑膨出和迟发性颅内出血的病例均出现减压后颅内压反弹升高超过15 mm Hg。随访6个月,GOS评分不良者占41.4%;而发生术中并发症的患者评分不良者比例高达85.7%(6/7),且3例死亡均来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结论去骨瓣减压术中发生严重并发症与不良预后相关,术中监测减压后颅内压反弹升高幅度,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高原地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高原地区颅脑损伤患者经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后的相关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藏军区总院2007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67例经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高原地区颅脑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去骨瓣减压手术相关并发症的类型和发生率以及相关临床因素.结果 35例(21.0%)减压术后6个月内死亡.78例(46.7%)发生去骨瓣减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39例(23.4%)出现≥2种并发症.在术后并发症中,脑膨出的发生率最高(26.9%),其次是硬膜下积液(25.1%).入院GCS评分低和年龄高与并发症的发生相关.结论 高原地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最常见的相关并发症为脑膨出和硬膜下积液.术者应考虑GCS评分和年龄等危险因素,预防和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并发症,改善高原地区颅脑损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张沛光 《航空航天医药》2013,24(9):1077-1078
目的: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提供一定的治疗参考依据.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2月治疗的9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组)49例及对照组(传统治疗组)48例,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3天颅内压平均为(20.1±2.5)mmHg、术后5天颅内压平均为(18.2±2.2)mmHg、术后7天颅内压平均为(15.9±2.3)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半年恢复良好率为46.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上具有并发症少、患者存活率高、颅内压降低显著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手术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脑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微创穿刺钻颅,导管连接换能器,连续监测颅内压;行左侧桡动脉穿刺后置管,监测心率、血压;于颈静脉置管,以备采血之用。此后观察组给予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颅内压(ICP)与脑灌注压(CCP)、脑组织氧摄取率及颈内静脉-桡动脉乳酸差(VADL)。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ICP、CCP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脑组织氧摄取率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VADL均明显减低(P<0.05),治疗后6 d观察组VAD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降低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改善脑血流灌注,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但对于脑组织摄取氧的能力及代谢功能并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患者持续颅内压(ICP)监护的价值.方法:对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3~8分)行ICP连续监测,并与未作ICP监测的对照组作对比研究.结果:监护组中42例ICP有不同程度增高,其原因为颅内血肿、广泛性脑挫裂伤、脑水肿或脑肿胀等,经积极手术及综合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死亡率仅为14%.而对照组并发症较多,死亡率为2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连续ICP监护对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回顾性研究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原因和救治经验。方法分析GCS3~8分的48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伤情、处理措施和预后。结果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为28%,其中GCS6-8分为15%,3-5分56%,严重脑裂伤、脑肿胀和合并并发症为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处理,有效降低颅内压和防治并发症是降低死亡率的三大主要措施;强调动态CT复查和去骨瓣减压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额颞部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减压治疗弥漫性脑肿胀致双侧脑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4例弥漫性脑肿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8例,行双侧额颞部传统"?"形入路开颅减压术。观察组36例,行双侧额颞部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死亡率及格拉斯哥分级(GO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术中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死亡率、致残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额颞部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减压手术能有效降低术中脑膨出及术后脑梗死,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回顾39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发生的急性脑膨出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原因及救治方案,认为术前、术中预估急性脑膨出可能,分析发生原因,实行钻孔探查或术后CT复查,同时大骨瓣减压,清除诱发因素是防止脑膨出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探讨大骨瓣开颅颞肌下减压术在救治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伴脑梗死中的疗效.方法 将48例重型颅脑损伤伴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1周脑梗死面积变化;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d内脑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治疗组患者脑梗死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的死亡率为21%,显著低于对照组33%(P<0.05);治疗组的中残/良好率为42%,显著高于对照组25%(P<0.05).结论 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脑梗死效果显著,对降低伤残与死亡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防治措施。方法对32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形成原因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弥漫性脑肿胀、严重广泛脑挫裂伤等是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尽快彻底清除迟发性血肿,使用过度换气、脱水剂等降低颅内压,充分减压、控制血压等措施,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彭军  杨柏林  余超  王欢  徐其明 《武警医学》2016,27(7):658-660
 目的 探讨对冲性硬膜下血肿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预防急性脑膨出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5至2015-05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6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大骨瓣开颅减压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3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大骨瓣开颅减压组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大骨瓣开颅减压组患者的术中脑膨出率39.53%、术后切口疝发生率11.63%均显著地低于常规组的67.44%、34.88%(P<0.05),大骨瓣开颅减压组患者术后脑中线恢复率72.09%显著地高于常规组的46.51%(P<0.05);两组患者迟发性血肿发生率、术中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3、7天大骨瓣开颅减压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值显著地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预后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冲性硬膜下血肿颅脑外伤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于防治术中急性脑膨出具有显著地效果,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6—2010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收治的50例行常规颞顶瓣开颅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纳入常规骨瓣组,将2014—2018年收治的50例行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纳入大骨瓣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3、7天的颅内压,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生活状态,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定患者预后。结果常规骨瓣组和大骨瓣组患者术前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骨瓣组患者术后第1、3、7天的颅内压均低于常规骨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骨瓣组患者术后的脑梗死、切口疝、癫痫发生率均低于常规骨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个月,大骨瓣组恢复较好患者比例高于常规骨瓣组,死亡患者比例低于常规骨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可明显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占位性损伤术后再次手术去骨瓣减压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年1月~2014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历,筛查第一次手术清除脑挫裂伤或硬膜下血肿等占位性损伤术后保留骨瓣但再次手术去骨瓣减压的患者,分析再次手术去骨瓣减压原因。结果 41例术后再次手术去骨瓣减压,其中术后局部脑水肿和进展性出血34例,术区新发血肿6例,远隔部位血肿1例。结论有占位效应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有14.4%的患者再次手术去骨瓣减压,对大多数没有术中脑膨出的患者保留骨瓣是安全的,但对于硬膜下血肿伴脑挫裂伤、伤后早期低血压和初始颅内压35mm Hg的患者可能需要去骨瓣减压。  相似文献   

14.
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创伤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创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2003年7月-2007年12月使用有创颅内压监测治疗116例颅脑创伤患者(重型112例,中型3例,轻型1例),全部患者均在入院后24 h内行颅内压监测,并依据监测结果控制颅内压,包括药物降颅内压和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生存74例,42例重型患者死亡.GCS 3~5分组共75例,死亡33例,病死率为44%;GCS 6~8分组37例,死亡9例,病死率24%;GCS 9~15分组4例,无死亡.结论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可及时了解颅内压变化,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并对判断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GCS评分低、颅内压高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存在的脑膨出、脑室穿通畸形、颅骨缺损等并发症,笔者用自行研制的Ⅲ型颅骨瓣牵开器对60例患者进行颅骨瓣牵开减压及一次性颅骨成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耿涛  赵青 《西南军医》2014,(1):42-43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体会并进行经验总结。方法3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都低于8分,除2例死亡外,32例患者进行开颅减压、清除血肿、颅骨碎片、去骨瓣减压。结果恢复较好的患者19例(63.3%);轻度残疾8例(25.0%);重度残疾4例(12.5%);植物生存1例(3.0%)。结论对高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应抓紧时间,尽快行开颅减压手术,早期改善脑水肿。术后加强观察,合理药物治疗,及时调整给氧方式,尽早开展高压氧治疗,防止二次脑损害的发生,使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治疗的7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27例,年龄21~42岁;平均(32.15±7.22)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给予改良大骨瓣减压术,n=37)和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n=38),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观察组治疗良好率为2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植物生存、重中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GOS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OS为(12.16±2.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3±1.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较好的治疗疗效,能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将68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89例未并发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梗死发生率为43.3%,病死率为23.5%.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陈旧性脑梗死、GCS昏迷评分<8分、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休克、急性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损伤程度、入院时间与术后脑梗死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伴高血压、伴糖尿病、伴冠心病、伴陈旧性脑梗死、GCS昏迷评分<8分、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入院时间<4 h为相关因素,其中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入院时间<4 h为保护性因素,其余7项为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0岁、伴发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受伤程度、GCS评分等与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梗死相关,正确认识这些危险因素对其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并比较与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我科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115例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患者随机分为2组,52例采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为改良组;63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为标准组.术后治疗方案基本相同,术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开颅去骨瓣减压术(DC)中应用改良Paine点穿刺行脑室内颅内压(ICP)监测探头置入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48例重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C联合脑室内ICP监护术,按照ICP监测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5例),其中观察组行DC切口内改良Paine点穿刺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对照组行传统DC对侧切口颅骨钻孔经Kocher点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比较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用时、术后甘露醇使用剂量及持续时间、ICP监测持续时间、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术后3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甘露醇使用剂量、甘露醇持续时间和ICP监测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明显少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传统的DC对侧切口颅骨钻孔经Kocher点行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重型脑外伤DC术中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