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儿童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WT)-2016诊疗规范对单中心WT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2月至2020年03月,采用CCCG-WT-2016方案治疗肾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并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3年无事件生存(event-fre...  相似文献   

2.
儿童肾母细胞瘤(Wilms’tumor)的生存率由30年代的30%左右提高到目前的85%以上,综合治疗功不可没。美国国家肾母细胞瘤研究组(national wilms’tumor study group,NWTS)自1969年起进行了5个肾母细胞瘤的随机分组临床研究,为其诊断、分期和治疗提出不少的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3.
肾母细胞瘤又称肾胚胎性瘤(Wilms'tumor),1899年德国医师Max wilms首先报告此病,后以该姓氏命名而为人们所熟知.肾母细胞瘤占儿童实体性肿瘤80%,90%发生在7岁以下儿童,平均诊断年龄在3岁左右,成人罕见,至今报道不足300例,综合性分析更是少之又少.在欧洲及美国,成人肾母细胞瘤(a-dult wilms'tumor,AWT)年发病率小于2/10万[1-2],男女及左右肾脏发生率没有差别[3].国内至今尚未有统计数字.  相似文献   

4.
王圣忠  陈美芳 《肿瘤》1991,11(6):275-276
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是儿童中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根据Marsden报道发病率占儿童肿瘤的5~6%;Bernard收集1950~1970年954例儿童肿瘤,其中肾母细胞瘤81例(占11%),仅次于神经母细胞瘤。我国对肾母细胞瘤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肾母细胞瘤又称wilms’瘤或肾胚胎瘤(wilm's tumor,WT),是1种复杂的胚胎性恶性混合性肿瘤,其发生是多因素、多基因参与的过程。随着对肿瘤基因水平的深入研究,发现肿瘤侵袭、浸润和转移与血管生成及细胞外基质降解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促进血管生成、增加血管通透性以及血管维持功能,被认为是作用最强、特异性最高的调控血管生成因子;  相似文献   

6.
Wilms瘤基因1(Wilms' tumor gene 1,WT1)作为抑癌基因第一次在肾母细胞瘤(又称 Wilms瘤)中被描述,但后续的研究表明WT1基因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包括乳腺癌、肺癌、直肠癌,提示WT1可能具有癌基因的作用。多项研究显示,WT1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WT1有助于揭示乳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并成为乳腺癌潜在的生物治疗靶位。本文就近年来WT1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基因(Wilms tumor gene,WT1)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卵巢上皮性癌、10例卵巢良性肿瘤和10例正常卵巢石蜡标本中WT1表达情况。应用SPSS13.0软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正常及良恶性上皮性卵巢组织中WT1皆有表达,WT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及良性卵巢组织(P<0.01),正常和良性卵巢组织中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WT1在浆液性卵巢癌中表达率为93%(28/30),随着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高,WT1表达率逐渐增高。WT1阴性表达者生存时间明显比WT1阳性者长。WT1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及预后明显相关(P<0.05),而与年龄、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WT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及良性卵巢组织,在卵巢癌的浸润和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卵巢癌恶性程度及评估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肾母细胞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小儿恶性实体肿瘤,发病多位于肾脏。我科收治1例肾外肾母细胞瘤合并同侧隐睾患儿,极为罕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告1例罕见的成人肾母细胞瘤(AWT),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病例报告,结合国内、外文献的全面复习,对AWT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AWT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尿、腰腹部疼痛和腰腹部肿块,应以手术加放、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结论:AWT术前与其它肾脏恶性肿瘤难以鉴别,治疗上应尽可能手术切除肿瘤,术后根据病理分期进行辅助性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10.
曾蕊  常会波  吴建新 《中国肿瘤》2017,26(6):452-459
肾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儿童原发性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具有早期诊断难、预后欠佳、易复发等特点.研究表明具有肾母细胞瘤倾向的综合征、肾母细胞瘤发病机制相关的基因通路(WT1、WTX、TP53、MYCN及基因拷贝数变异等)、表观遗传机制(印记基因、甲基化)、MicroRNAs、DNA错配修复系统等多种因素均参与肾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但一些结论仍然需要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来支持.肾母细胞瘤发病机制纷繁复杂,应充分利用现有研究进展,开展遗传咨询及个体化治疗.全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肾母细胞瘤发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