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4.
5.
目的:总结分析洪广祥治疗肺系病常用常用药对。方法:从洪广祥治疗肺系病临床医案中提炼常用中药药对,并经其确认。结果:临床常用药对有紫菀配款冬花,天浆壳配矮地茶,山萸肉配锁阳等。结论:洪广祥临床擅用药对治疗肺系病。 相似文献
6.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探讨心系病位、病性特征与基础证的相关性.根据五脏系统辨证体系,结合模糊识别中的“择近原则”,利用MATLAB建立心系基础证模糊识别模型,对1741份心系病案资料进行检验,并分析模型中蕴含的隶属关系.心系病位、病性特征与基础证存在模糊映射关系;大部分隶属关系能够较好的反映心系基础证病位、病性特点,个别隶属关系还提示兼夹病位及病性.利用模糊数学方法能较好的模拟心系病位、病性特征与基础证的模糊映射关系,该思路可应用于五脏系统辨证体系中,为病证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全国中医肺系病第十六次学术交流会是由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承办,大会以了解掌握呼吸疾病诊治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呼吸病学者的交流,提高国内临床诊治水平,规范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临床诊治途径为宗旨,为呼吸领域医生及基层医生提供专业培训,为临床医生提供实用有效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黄吉赓教授认为,肺系疾病的病因病机均与不同程度的外感风寒燥热之邪、内有宿痰伏饮有关,症状不离咳、痰、哮、喘,病位不越肺、脾、肾;通过八纲和脏腑相结合辨证,可确定标本、缓急、轻重、先后的治则治法,并可按标实证阶段(相当于急性发作期)、本虚标实阶段(相当于慢性迁延期)、本虚阶段(相当于临床缓解期)分期论治。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目的:从中医文献中分析艾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病性及病位,以期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采用频数统计方法,检索 1981年至2012年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中有关中医艾滋病病因、病机、病性及病位的相关理论和临床研究文献资 料,并进行分析。结果:疫毒、湿、热、瘀血、痰饮是艾滋病的常见病因;正气虚弱,元气损伤,肺脾肾三脏亏虚为艾滋病的常见病 机;气虚、火热、湿、疫毒为常见的病理性质;艾滋病发病常侵袭五脏六腑,其中以肾、脾、肺最为多见。结论:艾滋病病因病机病 性病位尚未达成共识,有待统一和规范。 相似文献
13.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病位证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病位证素特征和脏腑病理特点。选择20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为对象,20例同龄健康妇女作为对照,采用病理积分、分级方法。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证型分布频数依次为阴虚阳亢证、肝郁气滞证、阴阳两虚证(P<0.01);各证型组肾病证素积分及分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阴阳两虚组积分最高(P<0.01);各证型组肝病证素积分及分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肝郁气滞组积分最高(P<0.01)。结论:肾虚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理基础;肝郁是其病理变化的重要环节;采用证素积分及分级的方法能较好反映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的中医病理特点和围绝经期综合症的证候规律。 相似文献
14.
15.
呕吐为临床常见症状,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在中医诊断学上属于胃失和降而胃气上逆的病位特征表现。根据《灵枢·经脉》中呕吐见于足太阴脾经而非足阳明胃经的论述,对“呕吐在脾不在胃”的观点加以探讨;根据《黄帝内经》与《伤寒论》的有关论述,提出“五脏皆令呕,必当令胃呕”的理论,列述五脏致呕的病机与治法方药,总结出“呕吐不在胃,亦不离于胃”的辨治规律,揭示了中医学辨证而非辨症的核心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