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前相关检查手段尚难以在术前确诊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但血清甲胎蛋白、维生素K 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水平以及肿瘤边缘、大小、癌周组织强化、包膜完整程度等影像学征象能协助微血管侵犯的术前预测, 可以为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术前诊断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术前预测、诊断与评估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扩散加权成像(DWI)对预测肝细胞肝癌微血管浸润的价值.方法 搜集46例肝癌患者的DWI资料,测量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DC).比较微血管浸润阳性组和微血管浸润阴性组肝癌的ADC值,并进一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DC评价微血管浸润检测的诊断性能.结果 46例肝癌患者中24例微血管浸润阳性,22例微血管浸润阴性.微血管浸润阳性组的肝癌的ADC值低于微血管浸润阴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1.22 ×10-3mm2/s,1.54×1O-3mm2/s,P=0.0004).应用ADC判断微血管浸润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以≤1.33×10-3mm2/s为界值判断肝癌存在微血管浸润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68.2%,阳性预测值为72.0%,阴性预测值为71.4%.结论 ADC值对于预测肝癌存在微血管浸润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HCC)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且发病率和术后复发率较高。MRI影像组学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相较于传统影像学的宏观特征分析,MRI影像组学能够高通量地提取定量的微观图像特征,目前已逐步应用于HCC的鉴别诊断、病理分级、微血管侵犯预测以及手术预后和非手术疗效评估等方面。就MRI影像组学在HCC诊疗和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细胞肝癌和周围型胆管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肝癌患者30例和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20例,均行b值为800 s/mm2的DWI检查,比较两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瘤/肝值之间的差异,以及肿瘤与邻近肝实质之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DWI对肝细胞肝癌和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效能及二者鉴别的最佳ADC值和瘤/肝值临界值.结果 50例患者共54个肿瘤,所有肿瘤在DWI像上呈高信号,ADC图像呈低信号.肝细胞肝癌和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平均ADC值分别为(0.89 ±0.15)×10-3mm2/s和(1.05 ±0.14)×10-3mm2/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5,P<0.01),二者ADC值均低于邻近肝实质.肝细胞肝癌瘤/肝值低于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瘤/肝值,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0,P<0.01);ROC曲线确定ADC值和瘤/肝值诊断肝细胞肝癌和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临界值分别为0.94×10-3mm2/s和0.83,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0%和85%、60%,曲线下面积为0.783和0.732.结论 DWI对肝细胞肝癌和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MVI)与MRI影像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107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MRI动态增强图像,研究肿瘤大小、动脉期瘤周增强、肿瘤包膜、肿瘤边缘以及多灶性与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确定MVI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 MVI阳性的有31.8%(34/107),MVI阴性的为68.2%(73/107)。两组之间动脉期瘤周增强、肿瘤包膜以及多灶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大小、肿瘤边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肿瘤大于5cm和边缘不光滑可以术前预测肝细胞肝癌MVI。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肝硬化、肝癌患者发现时就已经进入晚期,预后不佳,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随着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MRI技术被用于肝硬化、肝癌的诊断,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肝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成像等多种新的成像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细胞功能等多个方面提供更为丰富的诊断信息,进一步提高了肝硬化、肝癌的诊断准确率。对提高肝硬化、肝癌诊断的准确率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世界上第六大癌症,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在一定程度上与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 MVI)相关,目前的金标准是病理学检测,影像学检查因其无创、便利,尤其是MRI检查,进行准确的术前评估,从而帮助医师在术前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式,本文将基于MRI术前预测肝细胞癌患者是否具有MVI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硬化与肝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硬化与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例健康志愿者、21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肝癌患者于3.0T磁共振成像系统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分析正常肝脏、肝硬化与肝癌扩散加权成像的特点,并测量正常肝脏、肝硬化与肝癌的ADC值,分析三者ADC值范围及不同b值时,ADC值对正常肝脏、肝硬化及肝癌的诊断灵敏度与特异性.结果 当b值为100 s/mm2时,正常肝脏ADC值分别与肝硬化、肝癌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肝硬化与肝癌ADC值之间无差异(P>0.05);当b值分别为300 s/mm2和1000 s/mm2时,正常肝脏、肝硬化及肝癌的ADC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当b值为300 s/mm2时,ADC值对肝硬化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2.6%和100%;对肝细胞癌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95.2%和90.4%.当b值为1000 s/mm2时,ADC值对肝硬化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6.9%和100%;对肝细胞癌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95.2%和66.7%.结论 在3.0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肝脏DWI,通过综合及量化分析肝硬化与肝癌ADC值的变化规律,能为肝硬化及肝癌的诊断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一旦确诊,往往已处于中晚期;且手术治疗效果差,术后复发率高。既往研究表明,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影响及预测因子[1-5]。因此,术前准确预测HCC患者的MVI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术前穿刺活检虽能判断MVI状态,但所需标本多,且为有创性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能谱CT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可行性,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肝细胞癌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且术前均行上腹部能谱CT双期扫描,分别测量肝癌病灶及同层面腹主动脉动脉期和门脉期碘基值(IC)、水基值(WC);两者相除计算病灶各期标准碘基值(NIC)、标准水基值(NWC)。术后所有标本均经组织病理学分析,并据此将患者分为微血管侵犯组及无微血管侵犯组。分别测定两组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能谱CT参数(NIC、NWC)、MVD及VEGF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两组能谱CT参数与MVD、VEGF的相关性。结果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组24例(男21例,女3例),肝细胞癌无微血管侵犯组16例(男14例,女2例)。两组MVD值分别为48.87±17.32(侵犯组)和32.62±11.85(无侵犯组),其对应动脉期标准碘基值(NIC-a)分别为0.144±0.043和0.105±0.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71和-3.042,P0.05)。两组VEGF、门脉期标准碘基值(NIC-v)、动脉期和门脉期标准水基值(NWC-a、NWC-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MVD与NIC-a呈中度正相关(r=0.507,P0.05)。结论能谱CT可通过反映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情况,为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1.
肝脏CT灌注成像可对肝脏组织灌注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它可用于评估各种肝癌治疗方式的疗效和预测早期治疗反应,预测微血管侵犯情况和肿瘤复发,用于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于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肝储备功能的评价等。本文对肝脏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宝石能谱CT定量评估小肝癌微血管侵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50例,术前均行宝石能谱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记录40~140 keV各能量点下肿瘤的CT值(间隔10 keV),应用能谱CT基物质分离技术观察碘基图上动、静脉双期肿瘤碘含量(IC)及相同层面腹主动脉IC,计算双期标准化碘浓度比(NIC)、能谱曲线斜率(Slope)及静脉期碘含量降低率(ICrr).根据术后病理有无微血管侵犯将病变分为2组:微血管侵犯组(A组)和无微血管侵犯组(B组),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能谱参数有无差异,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参数对微血管侵犯的诊断效能.结果 50例患者能谱CT增强扫描共检出小肝癌56个,其中A组37个病灶,B组19个病灶.A组病灶动脉期IC、NIC、能谱曲线斜率及ICrr分别为(2.48±0.70) mg/mL、0.23±0.05、3.39士1.01及0.28±0.16,B组分别为(1.65士0.47) mg/mL、0.16±0.04、2.22±0.64及0.02±0.24,A组显著高于B组(P<0.05).A组病灶动脉期40~140 keV的CT值均高于B组,但仅在40~60 keV下2组CT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A、B2组病灶在静脉期40~140 keV的CT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发现动脉期IC、NIC、Slope (λHU)及ICrr诊断效能最大,AUC分别为0.85、0.87、0.87及0.83.结论 能谱CT增强扫描定量研究为术前评估小肝癌微血管侵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并总结布-加综合征(BCS)合并原发性肝癌的CT表现,以期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和(或)经至少两种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BCS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排除因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癌栓所造成的继发性BCS,分析其CT表现.结果 22例BCS中下腔静脉型1例,肝静脉型5例,混合型16例.肝细胞肝癌经典的“快进快出”影像表现仅在1例中出现,11例出现动脉期强化,肿瘤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仍呈相对高密度或等密度.22例甲胎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BCS合并肝细胞肝癌CT表现不典型,动脉期早期强化及甲胎蛋白水平升高有助于诊断.对难以鉴别的病例需结合多种影像学方法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和MRI两种影像学方法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C T和M RI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结果80例患者中,共检查出病灶122个,其中位于左半肝15例,左右半肝均有20例,右半肝45例。直径范围0.51~9.35cm ,平均直径(2.43±1.82) cm。本文80例患者经M RI检查,有75例患者的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其诊断正确率为93.75%;而80例患者经C T检查后,有59例患者的C T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其诊断正确率为73.75%;经统计学分析发现M RI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C T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礸2=11.76, P <0.05)。结论 M RI能显示肝癌内部细节及瘤外征象,其诊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正确率要高于CT诊断。  相似文献   

15.
【摘要】肝细胞癌(HCC)的预后与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影响HCC生物学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肿瘤分化程度、微血管侵犯、病理分子亚型及肿瘤免疫微环境,但对这些因素的评估都是基于术后的病理结果,无法在术前进行在体、无创性评估。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有较多文献报道了影像学无创性评估HCC生物学行为的研究结果,以期为术前在体评估HCC的侵袭性和预测患者的预后提供新的手段。本文对HCC生物学行为的相关影像学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微血管侵犯(MVI)指在显微镜下于内皮细胞衬覆的脉管腔内见到癌细胞巢团,且没有肉眼可发现的肿瘤血管侵犯,是导致HCC术后复发、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MVI的术前诊断对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但术前准确诊断仍存在较大的挑战。主要从临床、分子生物学、影像表现等方面对MVI术前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结节癌变经历再生结节、低级别不典型增生结节、高级别不典型增生结节到小肝癌,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其演变过程中重要的特征是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早期诊断和鉴别这些不同性质的肝硬化结节非常重要,MRI作为无创性的影像学方法,在肝硬化相关结节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就肝硬化相关结节的MRI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癌是逐渐发展的病理过程,其中肝纤维化是唯一可逆性阶段。有关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是当今临床及医学影像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是近年开发并趋向成熟的功能成像技术,尤其对肝纤维化有望成为其早期诊断无创而有效的手段。现就DWI的成像方法及其对肝纤维化病理分级、分期等应用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癌是逐渐发展的病理过程,其中肝纤维化是唯一可逆性阶段。有关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是当今临床及医学影像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是近年开发并趋向成熟的功能成像技术,尤其对肝纤维化有望成为其早期诊断无创而有效的手段。现就DWI的成像方法及其对肝纤维化病理分级、分期等应用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射频消融术(RFA)及高能聚焦超声(HIFU)等非手术微创治疗已成为外科手术之外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但由于治疗方法的局限性,术后常出现肿瘤病灶的残存或复发,因此准确评价术后疗效非常重要。近年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PWI)、磁共振波谱(MRS)在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及术后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