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运用文献挖掘及复杂网络方法探讨中医治疗寻常性痤疮常见证型及核心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 Database,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近15年已公开发表的中医治疗寻常性痤疮核心期刊,对其进行医案提取及规范化后,运用复杂网络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78篇,医案数据195条,涉及中药184味,药性多以寒、微寒为主,药物归经归肺经最多,其次肝经、胃经、心经,药物功效多以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清热凉血为主,常见中医证型及对应核心加减处方4个。结论 系统总结了寻常性痤疮近年发病的主流证型、核心处方及用药规律,为之后的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寻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宏观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相应参考。方法 以“中医”和“肝癌”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1959年9月至2019年6月),搜集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中药组方,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等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录入,并对频次、聚类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有效文献106篇,剔除加减方,剩余有效处方92首,其中涉及中药共计281味,频次累计出现1 181次,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茯苓、黄芪、柴胡、白芍、党参;所属类别分别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和理气药;通过对频次?10的药物性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原发性肝癌以甘、苦、辛味,寒、温、平性药,归脾、肝经药物居多。通过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4类组合,关联规则分析得出10个潜在组合药对,根据肝癌不同阶段的主要证型变化,对高频药物及潜在药对组合与肝癌不同阶段证型的治疗进行了对应分类。结论 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基本法则,三类药物配比组合是肝癌治疗的主要方向;高频药物及聚类分析得到10个潜在药对组合为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分证型治疗提供参考,拟对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以异质关联网络为基础的辨证规律挖掘方法。方法 从医案数据入手,以矩阵运算为基础,以联合度为评价指标,构建“症状-证素-证型”异质关联网络HAN(Heterogeneous Associated Network),探索“症状-证素-证型”两两元素之间的组合规则。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与经典的关联分析算法Apriori进行比较,分别对1164条肝癌医案的辨证规律进行分析,比较两种算法的提取结果。结果 HAN算法提取结果和计算效率优于Apriori算法,提取辨证规律符合中医理论和专家经验。结论 利用HAN算法能高效精准地挖掘医案中症状、证素、证型之间的潜在关系,可以为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挖掘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建立原发性肝癌证型诊断分类的预测模型,并用其对原发性肝癌的病历数据进行证型诊断分类,再利用关联规则验证诊断分类预测结果的准确度。方法 从江西省中医院收集2014年1月-2019年6月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首次就诊)的1176例电子病历,随机抽取976例病历作为训练集、200例作为测试集,根据模糊数学理论对训练集中的中医症状、体征和四诊信息等证型相关因子进行量化处理,再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挖掘临床数据和证型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建立诊断分类预测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对测试集进行证型诊断分类预测,并利用关联规则验证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利用深度神经网络证型诊断分类预测模型,对测试集的证型预测准确率介于82.86%-92.76%,其中湿热蕴结证92.76%,肝郁脾虚证90.58%,气滞血瘀证87.41%,正虚瘀结证82.86%,肝气郁结88.09%,肝肾阴虚证91.28%,痰瘀互结证83.15%,脾虚湿困证90.24%;关联规则验证数据集的符合率介于75%-100%。结论 该模型较于其他预测分类模型,其数据处理更精细,结果更准确,更适用于中医证型分类的预测。该模型不仅为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供了诊疗依据,更为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复杂网络社团分析开展叶天士治疗温病医案病-症-中药挖掘研究,构建叶天士治疗温病症药模型,开展叶天士温病医案症药规律的研究,为临床群体化治疗外感热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所有叶天士医案中症状、中药完备的温病医案,包括风温、湿温、春温、冬温、伏温、温疟等,构建叶天士治疗温病医案数据库,运用复杂网络社团分析方法挖掘叶天士温病医案病-症-中药间的关联共性关系,通过节点度适度过滤调节,构建叶天士温病医案病症药规律模型,通过模型分析,探讨叶天士治疗温病病-症-药规律的特点及症药用药特点。结果 通过反复验证,当病-症-药模型节点度过滤点设为30时,模型的维数信息量较好的反映出病-症状-中药三者间的关联关系,以虚线连接,模型包含三层:疾病层、症状层、中药层,三层层内及层间有内在的关联度,节点度越大,在图中的节点面积就越大,模型反映的是叶天士治疗温病辨证用药主要思路,通过点击模型任一点,模型以粗大实线连接可以告知其他层对应的节点群,构建叶天士治疗温病症、药社团组合,分析叶天士治疗温病症药规律,经过温病专家分析和讨论制定出病症药量表。结论 基于复杂网络社团分析开展叶天士温病医案症药规律的研究,为中医古文献的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也为突发性传染病早期中医治疗方案快速、有效制定提供依据,有着很好的桥梁纽带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先进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国医大师张磊治疗妇科疾病的用药规律和临床经验。方法 从国医大师张磊2006年至2017年11038份临床真实病例建立的医案数据库中抽取妇科月经病临床医案243条,根据排除纳入标准,得到205条完整医案。建立张磊治疗妇科月经病的医案数据库,利用Python语言可视化技术对医案数据进行科学计算和可视化输出。结果 共纳入标准医案205例,处方205首。共涉及中药176味,累计用药频次2468次,平均用药频次为14,最多使用频次为141次,频数≥20次的中药有40味,其中当归、白芍、甘草是处方中使用频次最高的3味中药。通过对处方中药进行性味归经统计:药性主要以温性、平性和寒性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物归经以肝、肾、脾为主。基于HBE-Apriori算法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置信度最高的药对依次为“川芎—当归”、“桃仁—红花”、“柴胡—当归”;置信度最高的3味药组合为“柴胡and茯苓—白芍”、“茯苓and白芍—当归”、“柴胡and茯苓—当归”;置信度最高的4味药组合为“柴胡and当归and茯苓—白芍”、“柴胡and白芍and甘草—茯苓”、“白芍and茯苓and甘草—当归”。利用Canpoy-K-means聚类算法和频繁闭项集压缩算法,对张磊教授治疗月经病的临证遣药规律进行研究挖掘。结论 可视挖掘技术可以充分而且有效协助挖掘张磊教授治疗妇科月经病的特色经验,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和学习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文献医案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证治规律,为中医药治疗COPD提供新思路。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VIP)等关于中医治疗COPD的医案,将符合纳入文献的医案整理在单独的Word文档中,经数据规范化后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借助此软件携带的算法对所纳入COPD医案的“症状、中医证型、中药及中药性味归经”进行频数统计及对纳入医案的“组方规律”进行关联分析并挖掘出治疗COPD潜在的核心药对及新方。结果 共纳入103篇文献,共收集医案126个医案,共131次诊疗。经统计COPD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咳痰、胸闷、气喘等;常见的中医证型有痰热壅肺证、痰瘀阻肺、肺脾气虚等;常见的中医治法有清热化痰、培土生金、降逆平喘等;其中治疗COPD的高频中药有半夏、苦杏仁、麻黄、陈皮等;常用药对组合有细辛-半夏、半夏-五味子-甘草等;并挖掘出12首治疗COPD的新方药。结论 中医认为COPD是由外邪、痰、瘀等病理因素相互形成的以咳、痰、喘为主要症状的肺系疾病,其主要的证候有痰热壅肺证、痰瘀阻肺、肺脾气虚等,“扶正祛邪”是其治疗的基本原则,在临床应采用祛痰化瘀,补益肺脾或肺肾的中医治法治疗COPD。  相似文献   

8.
目的 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医大师及全国名中医治疗冠心病的辨证思路及处方用药规律,为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方法 全面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关于国医大师及全国名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相关文献,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建立医案及方剂数据库,采用该软件基于关联规则及熵聚类的数学算法,分析医案的症状、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处方中药物的性味、归经、应用频次、药对组合等,明确其核心用药,探索其辨治规律。结果与结论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CNKI中共收集的205个医案,得到冠心病以胸闷、心悸、胸痛、气短为主症,病因病机多为心脉痹阻。所有医案中处方共205首,用药212味,通过分析,药物多为甘温之品,归肝、心二经,可知现当代名老中医多主张从疏肝气,通心阳,活血脉论治冠心病。药对组合中的高频药物即为药用频次居前的7味药,故认为这7味药为核心用药,且核心药物组方为补阳还五汤加减,并由此演化得到药物的18个核心组合及9个新方。通过数据挖掘客观地展示了冠心病的因机证治,为临床应用提供了较为准确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归纳并分析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1月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进行相关数据的挖掘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方剂198首,涉及171味中药,挖掘出处方中药物的性味归经、用药频次、组方规律、药物关联度,演化得出核心组合20个、新处方9个,为中医药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辨证治疗高血压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其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方法 收集李士懋教授1976年10月至2011年3月门诊治疗高血压患者医案记录,选取其中经典医案170例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数据库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基于关联规则法分析处方高频次药物组合,应用复杂熵聚类的方法分析药物核心组合,并依据熵层次聚类预测新处方,深入挖掘李士懋教授治疗高血压的用药规律。结果 分析纳入的170例病案得出171味中药,蜈蚣、全蝎、半夏、僵蚕、天麻等使用频次最高,所用中药性味多为温寒,主要归肝、脾、肺三经。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7个常用药物组合;基于熵聚类方法规律分析得到4个潜在新方。结论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认为高血压病无论寒热虚实,血管痉挛是主因,治疗上以治“痉”为主,故多用虫类药息风止痉,此为治标;再依据寒热虚实配伍其他药物,此为治本。标本兼治,使很多高血压患者告别了终身服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胡国俊教授辨治慢性咳嗽的处方用药规律,传承名医经验。方法 收集胡国俊教授临床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方药,将数据统计整理后,采用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其治疗慢性咳嗽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收集到有效方剂205首,涉及中药107味。胡国俊教授治疗慢性咳嗽使用的高频药物包括僵蚕、蝉蜕、麻黄、黄芩、甘草、苦杏仁、枇杷叶等,共计38味,出现频次占86.46%。按功效大致可归为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补虚药、清热药、平肝熄风药等10类。聚类分析得出僵蚕-蝉蜕-甘草-赤芍-旋覆花,麻黄-苦杏仁-桔梗等6个聚类方。因子分析得出葶苈子-薏苡仁-冬瓜子-芦根,麻黄-苦杏仁-桔梗-半夏等10个公因子。结论 胡国俊教授辨治慢性咳嗽重视肺脾不足、风痰内扰的病机,治疗多从风、痰、热入手,治疗多以祛风解痉、清肺化痰、疏风宣肺为大法,兼以补肺、健脾、化瘀、敛肺等;用药重视补肺气肺阴,健脾气与补胃阴相结合,攻补兼施,苦辛并进,寒温并用,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慢性咳嗽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总结侯炜教授治疗脑胶质瘤遣方用药的规律,传承侯炜教授诊治脑胶质瘤的经验。方法 提取侯炜教授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门诊电子病历数据,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分析,总结药物的性味、归经、应用频次、药对组合,结合深度访谈剖析侯炜教授对脑胶质瘤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认识,明确核心用药,探索辨治规律。结果 共纳入病历249份,处方中用药频次较多的有白花蛇舌草、天麻、钩藤、川芎、丹参,用药性味偏平、甘,归经多为肝、脾经,挖掘强关联的药物组合20条,新处方4首。结论 侯炜教授治疗脑胶质瘤以“培本固元,祛除伏邪”为治疗原则,在天麻钩藤饮的基础上加减化裁,以平肝熄风、补益肝肾、健补脾气为主要治法,兼以化痰、祛瘀、抗癌解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深入挖掘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治疗CKD3期患者的用药配伍规律,为CKD3期患者的中医药特色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张大宁教授诊治的108例CKD3期患者的完整医案并从中提取中药处方,运用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 研究纳入的305首中药处方共涉及101味中药。使用频次较多的中药为生黄芪、土茯苓、川芎、丹参、五灵脂、五味子等;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经、脾经、胃经、肾经为多;核心处方为:生黄芪,土茯苓,丹参,川芎,五味子,茵陈,五灵脂,蒲黄炭;得到药物核心组合6对、新处方6首。结论 本研究从多角度科学、量化的分析了张大宁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补肾活血、化湿降浊”的理论内涵,为CKD3期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中医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甘肃地区中医药治疗肝癌的研究热点及用药规律,为进一步优化肝癌治疗方法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 检索2006年1月至2021年6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MEDLINE等数据库收录的关于甘肃地区中医药治疗肝癌的文献,运用Excel及SPSS统计软件对文献类型、年度分布、临床治疗情况以及中药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筛选出有效文献183篇,其中实验研究132篇(72.13%),临床研究文献33篇(18.03%),名家经验7篇(3.83%),综述9篇(4.92%),循证研究2篇(1.09%);除2007年及2008年个别年度外,其余年度的发文量相对稳定,均在10篇以上;对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文献中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均得到4组聚类组合;名家经验研究均为裴正学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经验报道;涉及中药煎服、中药静滴、中药口服、中药外敷及中药灌注5种中医药治疗方法;主要临床观察指标为生活质量、临床近期疗效、肝功能、临床症状、毒副反应、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瘤体大小及生存期;涉及29首中药处方,其中内服中药方12首,外敷中药方1首,其它自拟方16首;内服方中涉及99味中药,应用频次较高的为半枝莲、白术、柴胡、黄芪、茯苓及丹参,按单味中药进行归类,补虚药应用最多,占21.09%,其次为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药,分别占16.73%和10.91%;涉及21味外敷中药,应用频次较高的为莪术、没药及乳香。结论 甘肃地区中医药治疗肝癌方面文献以实验研究为主;中药应用以补虚药为主,体现出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以虚为主,虚实夹杂的特点,治疗上既重视益气健脾,又施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及利水渗湿等治法。此外,中医药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和不同中药提取物对肝癌细胞凋亡、增殖、侵袭、细胞周期等影响的研究以及裴正学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经验为甘肃地区本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证的用药特点及组方特征,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防治优势。方法 检索并整理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临证经验、验案等文献,采用Excel2016建立数据表,运用医案大数据分析系统,对症状、辨证、单味药、剂量区间、药物组合等进行频次及关联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共收集到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验案77则,涉及中药121味;高频药物有黄芩、甘草、柴胡、法半夏、麻黄等;核心药物组合有法半夏-柴胡-黄芩、白芍-柴胡-黄芩、枳实-生姜-黄芩、金银花-黄芩-甘草等。结论 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核心药物组合为麻杏石甘汤、达原饮以及藿朴夏苓汤的加减,治则上以扶正透邪、疏肝健脾、宣肺祛湿等法为主,重祛邪、防传变;但临证中还需兼顾其可能伤气、伤阴、结瘀等病机特点,适当佐以温阳补气、滋阴润燥之品,以防伤阴损阳、疫毒入血的重症转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拟分析中药复方专利干预慢性胆囊炎的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中药新方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录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网站中干预慢性胆囊炎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运用SPSS 21.0与IBM SPSS Modeler 18.0进行频数统计、Apriori关联规则建模分析,通过Cytoscape3.8构建中药核心复杂网络并对核心网络中的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纳入1992年10月至2019年11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药复方专利共432项,涉及药味1049味,高频药物有:郁金(179次,41.44%)、柴胡(163次,37.73%)、金钱草(151次,34.95%)等。常用药对有郁金-柴胡等,角药组合有:川楝子-金钱草-郁金(支持度11.57%,置信度84.00%)、白芍-郁金-柴胡(支持度14.12%,置信度83.61%)等,新处方有“柴胡、白芍、川楝子、郁金、金钱草、木香、枳壳、延胡索、黄芩、茵陈、大黄、枳实”、“香附、青皮、陈皮”等。潜在处方有“鹰不泊、马绊草、过山枫、寒莓根、槐角、小白撑、草问荆”等。结论 国家中药复方专利治疗胆囊炎以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活血止痛、利胆通腑等为主,体现了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原则。本研究梳理了国家专利复方干预慢性胆囊炎的用药规律,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并为新药开发奠定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方证对应理论探讨中医药治疗肝郁脾虚型肝癌临床及用药规律。方法根据服用中药时间将患者分成中药弱暴露(less-CM)组及中药强暴露(CM)组,评价2组患者生存时间(OS)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CM组患者处方进行分析。结果CM组患者在OS及PFS优于Less-CM组(P<0.05);单味药物频次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是甘草,其次为黄芪,白术等,药物模式以补脾益气、疏肝行气、清热解毒等为主。获得新方3个,分别为柴胡-白芍-枸杞-白术-茵陈-郁金;黄精-补骨脂-透骨草-地龙-鸡血藤-骨碎补;田基黄-苏梗-海螵蛸-莪术-土鳖虫。结论服用中药汤剂超过6个月可提高肝郁脾虚型肝癌患者PFS及OS。肝癌肝郁脾虚证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热证、瘀证、痰湿证等兼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8—2019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和维普数据库中发表的主题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中医"的文献以及PubMeb数据库中检索词为(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AND TCM的文献,筛选后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构建复杂网络的数据统计方法,分析中医临床用药的功效、频次、性味归经、常用药对及核心处方等规律。结果:纳入治疗DPN的文献461篇,涉及中药275种,总使用频次6 361次。频数统计结果显示出现频次最高的中药为黄芪;各类药物功效中以活血祛瘀药使用最多,其次为补气药;药物性味以甘味、温性为主;药物归经以入肝经药物居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当归-黄芪,复杂网络分析得到的核心中药为黄芪、当归、川芎、鸡血藤、桂枝、红花、地龙、赤芍、丹参、桃仁。结论:该研究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中医临床治疗DPN的用药规律,发现补气血兼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这一发现可为DPN的中医临床用药和中药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挖掘古代医家治疗郁证验案中的用药规律,以期为郁证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收集、整理《医案类聚》中的古代郁证医案,提取医案中的中药处方数据,对获取的处方中药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 5集成的数据挖掘功能对中药数据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得到古代医家治疗郁证的常用药物及其属性、分类,常用药对,核心方药组成。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医案数据364案,461诊次,中药处方数据439条,涉及古籍67本。共涉及中药607味,总用药频次4 127次。高频药物有茯苓(186次),陈皮(115次),甘草(113次),人参(101次),当归(98次)和白术(94次)等,常用中药性味以温、平、苦、辛为主,多归于脾、肺、心、肝四经。常用药对有白术-茯苓、茯苓-甘草、茯苓-当归、白术-甘草、人参-茯苓等,核心方药组成以丹栀逍遥散为基础加减。结论:古代医家治疗郁证用药以健脾补益气血、疏肝理气、养心安神为原则,气血兼顾、肝脾心同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专利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和潜在机制,为临床诊治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以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权专利为资料来源,筛选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药复方,使用整合药理学平台(TCMIP V2.0)分析筛选复方的中药频次统计、对药角药分析、性味归经分析等;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所录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制图;基于TCMIP V2.0平台对药物-疾病关联网络进行深入挖掘。结果 纳入中药复方专利数据299条,共涉及中药670味;挖掘核心药物为:熟地黄、杜仲、淫羊藿、枸杞子、骨碎补、山药;核心药物组合通过42个有效化学成分、92个核心靶标、25条通路发挥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理作用。结论 以核心药物作用分子机制为依据,中药复方治疗骨质疏松症多采用补益气血阴阳兼以活血之法,临证可加以优化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