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鼻内镜下中鼻甲黏-骨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应用中鼻甲黏一骨膜瓣鼻内镜下修复鼻中隔穿孔12例。结果:11例一次手术成功,1例修补失败,总治愈率91.66%。结论:利用中鼻甲黏骨膜瓣鼻内镜下修复鼻中隔穿孔方法简便,成活率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辅助利用口腔黏膜瓣复合鼻腔黏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从2001~2006,采用鼻内窥镜辅助带蒂口腔前庭沟黏膜瓣复合鼻腔黏膜瓣修补巨大鼻中隔穿孔16例,其中10例使用带蒂口腔前庭沟黏膜瓣复合鼻中隔黏骨膜瓣,6例使用带蒂口腔前庭沟黏膜瓣复合带蒂下鼻甲黏骨膜瓣,术后随访5月~3年。结果:3例患者在鼻腔的后份边缘在内窥镜下可见明显穿孔,半年后复查,4例患者中隔残余穿孔,出院时11例患者感觉口腔黏膜瓣进入的鼻腔侧鼻阻明显增加,半年后这种感觉明显改善,所有患者术后头昏、头痛、鼻腔干燥的症状完全消失。结论:鼻内窥镜辅助利用口腔黏膜瓣复合鼻腔黏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方法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腿阔筋膜修复鼻中隔穿孔的效果。方法对32例鼻中隔穿孔(穿孔直径>1.0cm)患者采用大腿阔筋膜作为移植材料,于鼻内镜下结合9号针芯内送线鼻内缝合移植瓣,修补鼻中隔穿孔。结果术后随访2个月,32例均一期修复成功,未发生鼻中隔再穿孔,未发生鼻出血或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大腿阔筋膜可为较大鼻中隔穿孔修补提供支撑,结合针芯送线缝合法可提高鼻中隔穿孔愈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个体化手术的疗效及体会。方法对17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经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确诊,根据鼻腔内中隔偏曲的不同类型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经鼻内镜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后门诊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 176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术后2例并发鼻中隔血肿,经处理后治愈,未出现鼻中隔穿孔及其他并发症。所有病例经随访6个月以上,双侧鼻腔通气良好,头痛、鼻出血等症状缓解,鼻内镜检查鼻中隔基本处于正中位置,未见有器质性偏曲。结论鼻内镜下依据鼻腔内中隔偏曲具体形态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具有操作精确、微创和安全等优点,符合鼻生理功能的需要及微创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行改良式鼻中隔黏骨膜瓣移位修补术治疗鼻中隔穿孔效果。方法使用0°,30°鼻内窥镜行改良式鼻中隔黏骨膜瓣移位修补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海绵作为贴补材料,不必缝线。结果7例鼻中隔穿孔病例一次性修补愈合。结论鼻内窥镜下行改良式鼻中隔黏骨膜瓣移位修补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海绵治疗鼻中隔穿孔是行之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探讨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新术式。方法在鼻内窥镜下经唇龈沟进路,广泛分离两侧鼻中隔、鼻底粘(软)骨膜,制作蒂在鼻中隔后上方的鼻中隔、鼻底粘(软)骨膜瓣,将该瓣向前上转位封闭鼻中隔穿孔。结果5例鼻中隔穿孔完全封闭,1例留有针尖大小穿孔。结论该术式具有术野清晰、操作方便、效果肯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新术式。方法:在鼻内窥镜下经唇龈沟进路,广泛分离两侧鼻中隔、鼻底粘(软)骨膜,制作蒂在鼻中隔后上方的鼻中隔、鼻底粘(软)骨膜产,将该瓣向前上转位封闭鼻中隔穿孔。结果:5例鼻中隔穿孔完全封闭,1例留有针尖大小穿孔。结论:该术工工具有术野清晰,操作方例、效果肯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同种异体鼻中隔四方软骨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01/2008-10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鼻中隔穿孔患者9例,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的方法分离鼻中隔穿孔周围的黏软骨膜,取同种异体鼻中隔四方软骨固定于鼻中隔黏软骨膜下,完全覆盖鼻中隔穿孔.结果:9例患者术后48 h内鼻腔无活动性出血,抽出湿润烧伤膏纱条后未见移植四方软骨移位,穿孔部位封闭.术后随访观察6~18个月,异体鼻中隔两侧面已被移行上皮完全覆盖,表面光滑.植入的同种异体鼻中隔四方软骨未见排异现象,无再穿孔.结论:同种异体鼻中隔四方软骨修补鼻中隔中、小穿孔简单、有效,无不良反应,作为一种方法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9.
上颌窦前壁带蒂肌骨膜瓣修补鼻中隔大穿孔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2001年5月~2004年8月,对7例鼻中隔大穿孔患者,在鼻内窥镜下采用上颌窦前壁带蒂肌骨膜瓣经鼻底遂道修补,该术式是经右侧唇龈沟向外至第一磨牙切开黏膜,不切骨膜,剥离上颌窦前壁肌肉,使上颌骨前壁骨膜保留薄层肌肉,分离约4.0cm×2.5cm后再切开骨膜,形成带蒂肌骨膜瓣。再从右侧梨状孔缘分离右侧鼻腔底,鼻腔外侧壁黏膜,并将鼻中隔穿孔缘周围黏膜剥开,然后将上颌骨前壁肌骨膜瓣穿越“隧道”自鼻中隔穿孔处拉出,在30°内窥镜下修补鼻中隔穿孔。现在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例中男4例,女3例;年龄28~60岁,平均年龄42岁。5例为鼻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完整保留鼻中隔软骨的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的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切除组和保留组,每组80例。切除组采用鼻中隔软骨切除矫正术治疗,保留组则采用鼻内镜下完整保留鼻中隔软骨的鼻中隔矫正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手术操作时间、手术过程出血、术后拆线时间和患者鼻中隔穿孔、鞍鼻、鼻腔黏膜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保留组的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过程出血、术后拆线时间均少于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组患者的鼻中隔穿孔、鞍鼻、鼻腔黏膜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完整保留鼻中隔软骨的鼻中隔矫正术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拆线时间,减少手术过程出血,降低鼻中隔穿孔、鞍鼻、鼻腔黏膜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刘垚  徐伟  包奕琳  殷泽登  黄英  姜梁  覃纲 《中国内镜杂志》2015,21(11):1220-1223
目的探讨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013年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31例,鼻内镜联合下鼻道开窗8例,鼻内镜联合改良柯陆术式13例,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11例,术后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前行鼻窦CT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或炎性息肉伴出血坏死,随访6个月~10年均无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为该病首选治疗方案,鼻窦CT检查可为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确诊依赖于组织活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降低内镜下鼻胆引流术(ENBD)患者鼻胆管引出鼻腔的操作难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将200例实施ENBD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00)和对照组(n=100)。实验组在鼻胆管口鼻转换中采用取出器套取导引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即术者的手指伸入患者咽部取出导引管。比较导引管一次性抓取成功率和所耗的操作时间、患者对刺激的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实验组患者引导管一次性抓取成功率更高(P0.05);导引管取出耗时更短(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鼻胆管口鼻腔转换取出器能明显提高导引管一次性抓取成功率,缩短导引管抓取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较少并发症,省时省力,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IP内镜评分方案在慢性鼻-鼻窦炎(CRS)行鼻内镜手术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行鼻内镜手术的82例CRS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进行Lund-Mackay CT评分、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0条(SNOT-20)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中录制鼻内镜检查录像。术后3个月再次进行SNOT-20和VAS评分,再次录制鼻内镜录像。由两名医生作为评分者对所有录像进行DIP及Lund-Kennedy内镜评分,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来比较两者的信度,分析各评分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术后SNOT-20、VAS评分、DIP及Lund-Kennedy内镜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前DIP内镜评分与Lund-Kennedy内镜评分、Lund-Mackay CT评分均成正相关(P0.05),与SNOT-20及VAS评分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术后DIP内镜评分与Lund-Kennedy内镜评分成正相关(P0.05),与SNOT-20及VAS评分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手术前后DIP内镜评分的评分者信度及重测信度的ICC均高于Lund-Kennedy内镜评分。结论 DIP内镜评分在CRS患者鼻内镜手术前后均有较高的信度,与其他客观评估结果呈正相关,而与主观评分结果无明显相关,故需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综合评估CRS的病情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镜辅助下鼻空肠管置入及空肠营养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该院NICU 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共56例。上述患者均于入院后72 h内发现胃残余量增多(100 ml)。鼻空肠组行床旁鼻胃镜导丝引导置入并行鼻空肠营养共28例,对照组继续给予普通胃管置入并行肠内营养共28例。对比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包括呕吐、反流、腹胀、腹泻、应激性溃疡)发生率、营养状态参数(包括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生率、炎症指标[包括血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入住NICU时间、NICU费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病死率。结果经鼻胃镜导丝引导下鼻空肠管置入成功率100.0%。鼻空肠组营养状态参数优于对照组,入住NICU时间较短、NICU费用较低,炎症指标较低,两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HAP发生率、GCS评分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NICU胃残余量增多的患者经胃镜辅助下置入鼻空肠管行空肠营养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国产明视插管软镜(VIS)与Macintosh直接喉镜经鼻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期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或Ⅱ级,年龄19~67岁,随机分为国产VIS组(V组)和Macintosh直接喉镜组(M组),每组50例。分别以国产VIS和Macintosh直接喉镜行经鼻气管插管。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镜下Cormark-Lehane分级(简称C-L分级)、气管插管时间、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观察记录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后(T_1)、声门显露时(T_2)、插管后即刻(T_3)、插管后1 min(T_4)、插管后3 min(T_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及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 C-L分级V组明显优于M组,气管插管时间V组明显短于M组,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V组明显高于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_1时比较,V组T_3~T_4时MAP明显升高、T_3时HR明显增快,M组T_2~T_4时MAP明显升高、T2_~T_3时HR明显增快(均P0.05)。与M组比较,V组T_2~T_4时MAP和HR均明显降低(P0.05)。气管插管并发症总发生率V组明显低于M组(P0.05)。结论与Macintosh直接喉镜相比较,国产VIS经鼻气管插管声门暴露好,气管插管时间短,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高,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且气管插管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总结该院收治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导致窦道形成患者的治疗经历,提出窦道防治的策略。方法根据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窦道的实际情况采取两种手术方式:方法一为窦道切口并进行炎性肉芽刮除,方法二为直接行窦道全切,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愈效果和手术意外的可能性。结果方法一的治愈率为66.7%,方法二的治愈率为100.0%,该组病例的总治愈率为90.5%。在窦道全切过程中,有1例窦道壁破裂。结论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窦道治疗方式,并做好窦道形成的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在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手术中使用硬质神经内镜的初步体会。方法 2013年5月应用硬质神经内镜完成1例脊膜膨出和2例脊髓脊膜膨出的切除和修补术。男2例,女1例;中位年龄20个月(13~22个月)。手术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完成,全程应用硬质内镜观察,手术操作均在镜鞘外进行。结果 3例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年,术前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硬质神经内镜可用于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的手术治疗,可简化手术过程,减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内科胸腔镜在原因不明胸腔积液诊断方面的价值,了解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疾病谱,评估手术的安全性。方法筛选通过胸水检查及其他临床情况综合判断病因不明的渗出性胸腔积液的患者,行内科胸腔镜检查。结果共348例患者,以最终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内科胸腔镜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敏感性为99.2%,特异性为95.3%。不同年龄组间,胸腔积液病因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胸腔镜检查术后发热(52例,15.0%)及大面积皮下气肿(49例,14.1%)常见,严重不良反应少见(3例,0.9%)。结论内科胸腔镜检查对原因不明胸腔积液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中留置鼻胆管引流在腹腔镜下胆总管一期缝合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6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LCBDE)一期缝合+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而对照组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无1例病患中转开放手术。研究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两组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持续时间、术中总出血量及手术后并发症如胆漏、胆道残余结石和胆道狭窄等的发生率等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出院后均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没有发现胆道狭窄、胆管残余结石等并发症。结论鼻胆管引流能有效引流胆汁,减轻胆道压力,保障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的安全,缩短住院时程,提升患者满意度,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