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65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3例均成功取尽结石.行腹腔镜下腹腔外胆道镜保胆取石术46例,平均手术时间65 min,平均住院时间5 d;行腹腔镜下腹腔内胆道镜取石术17例,平均手术时间96min,平均住院时间6.5 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例.结石最大直径约3 cm,无出血、胆漏、伤口感染、脂肪液化及心肺等并发症发生.对56例患者随访1~30个月,2例复发.结论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是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对各种保胆取石术式取长补短,尽最大可能既使手术安全、操作简单、微创、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又尽可能保留了胆囊的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透明帽辅助胆道镜在内镜保胆取石术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9月因胆囊结石于该院住院行内镜保胆取石术的100例患者,按是否应用透明帽分为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组与腹腔镜联合透明帽辅助胆道镜治疗手术组,对比两组在胆囊探查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内结石复发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保胆取石手术,其中腹腔镜联合透明帽辅助胆道镜组出现1例患者术后胆漏。两组均未发现因胆道镜操作引起胆囊、胆囊管出血和胆总管损伤等并发症。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患者,平均胆囊探查时间为(27.96±12.24)min,术后出现不良反应2例,术后3个月内随访B超检查胆囊结石患者8例;接受腹腔镜联合透明帽辅助胆道镜治疗的患者,平均胆囊探查时间为(12.04±6.01)min,术后出现不良反应2例,术后3个月内随访B超检查胆囊结石患者1例。腹腔镜联合透明帽辅助胆道镜组的胆囊探查时间及术后3个月内胆囊结石患者人数均明显低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组。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实施保胆取石术中,透明帽辅助胆道镜具有明显优势,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08年12月以来开展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成功实现了保胆取石术,其中腹腔镜辅助保胆取石术15例,平均手术时间65min;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27例,平均手术时间75min.两组中分别有6例未用抗生素,分别占40%和22.2%,均无1例感染,无1例胆漏.平均住院时间4.9d.术后1个月内B超检查结石取净率97.6%.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有利于术中选择最佳术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窦道胆道镜联合肾镜保胆取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19例保胆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皮经肝胆囊窦道胆道镜联合肾镜保胆取石术57例做为治疗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62例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一期结石清除率和结石复发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镜联合肾镜经皮经肝窦道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相比,同样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2年9月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成功行保胆取石/息肉术的3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平均时间(90±12)min,平均住院时间(5±1)d.手术均治愈顺利出院,无胆漏、胆囊及胆管出血、腹腔感染、胆石及息肉残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随访6~14个月,结石复发3例,复发率1.0%.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双镜联合取石安全、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病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56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病人中,成功行微创保胆取石术54例,2例病人由于慢性炎症较重,中转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保胆取石术54例,手术时间30~70min,平均52min,住院时间2~6d,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2个月,1例病人复发少量泥沙样结石(1.9%).结论 选择合适病人,联合应用腹腔镜、胆道镜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病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硬性胆道镜保胆取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该院2006年12月~2009年8月,Olympus腹腔镜联合Wolf硬性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手术268例,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腹腔镜辅助下右肋缘下小切口提出胆囊,胆囊底丝线缝吊牵引,建立胆道镜通道,应用WoIf硬性胆道镜结合取石篮、取石钳及气压弹道碎石取出结石.4-0可吸收线缝扎胆囊底切口.结果 268例中263例保胆成功,5例胆囊管结石嵌顿改行LC术.平均手术时间55min,平均住院5d,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联合硬性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安全可靠,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无创血管夹钳夹胆囊管,联合腹腔镜、胆道镜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泥砂样结石病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46例应用无创血管夹钳夹胆囊管,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泥砂样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全部成功行微创保胆取石术取尽泥沙样结石,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50min,住院时间3~6d,术后B超检查显示无继发胆管结石并发症.结论 术中应用无创血管夹钳夹胆囊管,联合腹腔镜、胆道镜行微创保胆取石术仍然是治疗胆囊泥砂样结石病的一种比较可行、有效、安全的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该院自2007年以来开展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52例.结果 全部病例成功实现了保胆取石术,其中腹腔镜辅助保胆取石术39例,平均手术时间57 min;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13例,平均手术时间71 min.平均住院时间4.7 d.术后2周内B超检查结石取净率100%.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有利于术中选择最佳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完全腹腔镜结合胆道硬镜保胆取石术和取息肉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结合胆道硬镜保胆取石和取息肉的手术方法 和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2009年1月~2009年4月91例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或息肉)术的经验,其中胆囊结石67例,胆色素结石36例,胆固醇结石26例,混合性结石5例.在胆囊结石中合并有胆囊壁问结石23例,占34.33%,行胆囊切开胆道硬镜取石术;胆囊息肉24例患者中,22例胆固醇性息肉,2例为胆囊腺瘤样息肉,用胆道镜取尽息肉.结果 91例保胆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80~190(109±33)min,术后住院4~7(6.0±0.8)d,术后排气时间6~30(14.3±4.2)h,所有患者均治愈.因术后时间短,无随访结论 .结论 完全腹腔镜结合胆道硬镜保胆取石(或息肉)术对于保留胆囊及胆囊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胆结石或合并胆囊息肉符合保胆取石条件的52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来用腹腔镜下腹腔外使用纤维胆道镜自胆囊底部切口导入胆囊腔内.探查并取尽结石,胆囊底部切口用5/0可吸收线连续扣锁缝合.结果 实施保胆取石术52例术后随访3~6个月均获成功,术后无胆漏,B超复查胆囊均未发现结石.第7天口服胆囊造影均显示胆囊功能良好,治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腹腔外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63例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腹腔外保胆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保胆取石手术获得成功.无并发症,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对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既能取尽结石,又能保留胆囊,且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总结该院2年来开展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18例手术经验。结果全部病例成功实现了保胆取石术,其中腹腔镜辅助保胆取石术10例,平均手术时间38min;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8例,平均手术时间64min,平均住院时间4.6d。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保留了胆囊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但基层医院应该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196例胆囊结石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保胆组和腹腔镜组(LC组),每组98例。保胆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LC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使用止痛剂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胆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情况。随访6~12个月,观察2组术后腹胀、腹泻和消化不良、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发生的情况。结果保胆组的手术时间、术中使用止痛剂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胆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发生率与L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LC组(P〈0.05),术后腹胀、腹泻和消化不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LC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保持了胆道的完整性以及胆囊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术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胃肠蠕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结石复发率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安全性高,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和息肉切除术(附6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和取息肉的手术方法 和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2006年3月~2008年8月68例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和取息肉术的经验,胆石症患者63例,其中单纯胆囊结石51例,行胆囊切开结合胆道镜取石,3-0可吸收线双层缝合胆囊;胆囊颈部结石嵌顿5例,行颈部切开取石成型术,用3-0可吸收线间断全层、单层缝合胆囊颈部,若颈部不扩张为预防狭窄则纵切横缝,针距、边距1.5 mm;胆囊结合并胆总管结石7例,胆囊切开取石后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囊息肉5例,3例胆固醇性息肉用胆道镜取尽息肉;2例为胆囊腺瘤样息肉,行胆囊部分切除术.结果 68例保胆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有1例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因胆总管取石困难中转开腹.胆漏2例,术后每天10 mL,共2 d,术后4 d拔除腹腔引流管.手术时间80~240(109±33)min(包括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后住院4~10(6.0±0.8)d,所有患者均治愈.获随访患者58例,随访时间1~29个月,结石复发1例,占1.59%.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和取息肉术对于保留胆囊及胆囊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胆囊部分切除术、胆囊颈部成型术对于治疗胆囊腺瘤样息肉、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是一种新的保胆术式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80例胆结石患者纳入研究,按照不同的术式进行分组,保胆取石术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胆囊切除术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保胆取石术组手术时间大于胆囊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大于胆囊切除术组(P<0.05)。(2)保胆取石术组胆瘘2.5%,脂肪液化5%,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疗效更为明显,安全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和评价微创内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腹腔镜下腹腔内使用胆道镜取尽胆囊内结石,同时腹腔内完成胆囊切口缝合.结果 53例患者中4例中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49例成功施行保胆手术,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无并发症发生,未见结石复发.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管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3例胆囊结石患者予以腹腔镜联合胆管镜保胆取石术,并术后随访.结果 32例保胆取石患者均无结石残留,随访最长3年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管镜保胆取石术保留了胆管系统的完整性,大大减少了胆囊切除术后的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经硬性胆道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或息肉)手术的适应证以及预防结石术后复发.方法 采用WOLF新式硬性胆道镜完成保胆取石手术200例.其中2例急性胆囊炎、8例萎缩性胆囊炎均行保胆取石术,利用气压弹道碎石技术13例,45例采取腔内电凝导丝电凝止血.保胆取石术后患者常规服用步长胆石利通片,防止胆汁胆固醇饱和,防止结石复发.结果 20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5±5)min、平均住院时间5 d,其中放置胆囊造瘘管9例.除1例保胆失败最终选择切胆手术、3例保胆取石术后发现胆囊内沉积物外,其余患者均获得近期较为理想的疗效.结论 硬性胆道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手术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