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经内镜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出血时采用药物及三腔管气囊压迫等治疗,死亡率仍高达35%以上。根据文献报告,首次食管静脉曲经破裂出血死亡率为(40%~84%),再次出血死亡率达6O%以上,肝硬化患者经胃镜检查证实有食管静脉曲张者,25%~40%的病人迟早要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且多发生在1年内[‘’‘]。采用内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死亡率可下降至10%左右,止血率达85%,食管静脉消失率达83%。目前国内外经内镜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经胃镜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EIS)…  相似文献   

2.
3.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云林  陈金联 《新医学》1996,27(9):484-485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镜治疗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吴云林陈金联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临床上需紧急止血及预防再出血。内外科有多种方法控制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气囊填塞治疗常可获得短暂止血,但早期再出血率及病死...  相似文献   

4.
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9例,结扎时活动性大出血34例,5d内出血5例。39例进行102次963处结扎,其中29例经2~5次密集结扎后15例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显效率51.7%,13倒退缩到I度,总有效率96.6%。34例活动姓大出血患者40次紧急结扎,40例次立即止血,2例72h内再出血,急诊止血率95%。39例中肝功能ChildC级17例,占43.6%,均能安全接受治疗,水后无1例并发症及肝功能损害加重。存活34例,15例恢复工作。13例14~23月(平均18.4月)复查,2例复发食管静脉曲张再行EVL。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5.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是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最危险的并发症.是消化科常见的急症,有出血量巨大,抢救困难,病死率高等特点.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治疗、介入治疗、联合治疗、内镜治疗等.内镜治疗因其止血成功率高、创伤小、止血迅速,已成为治疗EVB的主要手段.随着内镜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内镜治疗在其抢救过程中作用越显突出.  相似文献   

6.
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20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单纯内镜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奥曲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做出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存在;观察两组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顺利完成治疗。对于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利用奥曲肽联合内镜方法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高,且无不良反应发生,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可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39例内镜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39例内镜治疗张慧真,阚志超,张津,钱绍诚近年来我院消化科把内镜套扎和ST-E1管硬化注射应用于食道静脉曲张大出血的急症治疗,初步观察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1.病例选择:自1993年1月至1995年10月我科共治疗食道...  相似文献   

8.
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09年12月81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1例患者中即时止血成功78例(96.3%);48h内再出血5例,再次内镜下止血成功4例(80%)。共4例治疗无效,均转外科手术治疗,内镜治疗总有效率为95.1%(77/81)。结论: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院 1 996年 1 0月~ 2 0 0 0年 8月共收治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 86例 ,分别给予善宁、垂体后叶素及垂体后叶素加用硝酸甘油治疗 ,以比较 3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6例中男 5 6例 ,女 30例 ,年龄 2 4~ 71岁 ,病史 2~ 1 8年。其中肝炎后肝硬化 49例 ,血吸虫性肝硬化 1 6例 ,酒精性肝硬化 9例 ,原发性肝癌 2例。肝功能按Child Puge分级 :A级 1 3例 ,B级 49例 ,C级 2 4例。 86例患者均有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均经胃镜检查证实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出血量 40 0~ 2 2 0 0ml。将 86例患者随…  相似文献   

10.
改良套扎法与硬化法联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适当增加套扎环的改良套扎法与硬化法联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方法;将套扎与硬化法适当改良,即增加套扎环;首次治疗每例套扎8-12环,复扎时5-10点,每例次硬化4-6点。在套扎点之间或套扎点上注射5%鱼肝油酸钠,该联合治疗法至曲张静脉消失或变细,结果:15例病人经31例次治疗,共结扎269环,硬化158点;曲张静脉消失12例(占80%0,变细3例(20%),总有效率100%,并发症轻微,胸痛12例次(38.7%),发热9例次(29%0,未出现食管狭窄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随访年无1例出血。结论:改良套扎及硬化法对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1981年GIRDWOOD等~([1])首次报道了食管壁内血肿。随着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关于食管壁内血肿的报道也逐渐增多。本例患者为食管活检引起食管巨大血肿,经内镜下切开引流,缩短了恢复时间,为临床提供一个可选择的治疗手段。临沂市人民医院2018年7月12日收治1例食管壁内血肿患者,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各种影像学检查在十二指降段平滑肌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文分析了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降段平滑肌肉瘤影像学所见.结果各种检查中低张十二指肠造影、CT诊断价值较大,而B超和内镜检查尤其对本病腔外型诊断价值较小.结论低张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是发现和诊断十二指肠降段平滑肌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CT扫描对正常诊断和临床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降部黏膜下层隆起性病变的临床、内镜超声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17例十二指肠降部黏膜下层隆起性病变采用Olympus GIF H260型胃镜及Olympus UM-25R型及UM-3R型微探头超声胃镜确定病变层次、范围、超声特点后,17例均行内镜下“全瘤”活检术及套扎术加部分活检术.超声频率为:20 MHz,高频电发生器为:YH300A.结果 十二指肠降部黏膜下层隆起性病变以降部外侧壁及乳头旁多见,组织病理学结果示:脂肪瘤5例,十二指肠腺腺瘤4例,慢性炎性增生3例,神经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2例,淋巴管瘤1例,错构瘤1例,囊肿1例.结论 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以脂肪瘤和腺瘤多见,其次为炎性增生等.  相似文献   

15.
16.
患者,女,65岁。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出现恶心,伴呕吐,为胃内容物,无寒战、发热,无反酸、嗳气、胃灼热,无心慌、胸闷、气促,无头痛、头晕,遂到当地医院就诊,行抗炎、对症治疗,上述症状反复,疗效不佳,半日前上述症状加重。既往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17.
刘升武 《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1):1026-1026
1病例资料患者,女,57岁,主因间断腹胀、上腹部疼痛、腹泻1月余入院。超声检查示:胰腺正常大小,主胰管扩张,内径约0.8cm,胰管内未见明显异常。胰头处可见一大小约3.0cm×3.4cm低回声区,边界清楚,内回声均匀,未见明显血流。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超声诊断:胰头处实质性占位病变,主胰管扩张。为明确诊断,做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鼻胃镜和经口胃镜检查患者恶心呕吐程度和痛苦程度,观察经鼻胃镜进镜时鼻腔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初检行经口普通胃镜患者50例,复查时选择经鼻胃镜检查,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比较患者经两种方式胃镜检查时的主观感受。【结果】经鼻胃镜检查时94%(47/50)的患者无或只有轻度恶心呕吐,6%(3/50)的患者中、重度恶心呕吐;经口胃镜检查时16%(8/50)的患者无或只有轻度恶心呕吐,84%(42/50)的患者中、重度恶心呕吐。76%(38/50)的患者表示痛苦程度明显减轻,10%(5/50)的患者表示经鼻胃镜检查有咽部不良反应,而经口胃镜检查时94%(47/50)的患者表示有咽部不良反应;98%(49/50)的患者表示如果需要愿意再行经鼻胃镜检查。经鼻胃镜检查时30%(15/50)的患者鼻腔无不适感觉,40%(20/50)的患者感到鼻腔不适,24%(12/50)的患者感到鼻腔发酸,4%(2/50)患者感到鼻腔疼痛,2%(1/50)的患者鼻腔少量出血,但可以耐受。【结论】经鼻胃镜检查患者耐受性优于经口普通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9.
20.
Duodenal cavernous haemangiomas are rare, benign disorders, and massive gastrointestinal (GI) bleeding is a rare clinical condition. The present case report describes a 50-year-old male patient who presented with severe, ongoing haematochezia. A peripheral blood smear at the time of admission showed significant anaemia, and haemoglobin level was 52 g/l (normal range, 120–175 g/l). Albumin level was also low at 28 g/l (normal range, 40–55 g/l). Standar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howed mural thickening and relative lumen stenosis in the ascending (fourth) portion of the duodenum. Contrast-enhanced CT using hypotonic solution revealed the lesions to be hypervascular haemangiomas. Laparotomy and segmental duodenum resection were performed, and the first jejunal limb was anastomosed using a side-to-end technique.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confirmed the diagnosis of cavernous haemangioma. The patient showed marked improvement during follow-up. The present case findings emphasize that duodenal haemangioma is possible without a history of chronic anaemia, and should remain a consideration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for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massive GI bleeding. CT is useful for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massive bleeding, and surgery with segmental resection is usually cura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