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冲击波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 方法 60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冲击波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2周后,应用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Friction指数法)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功能状况,目测类比法(VAS)疼痛评分评价疼痛程度,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 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和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的下颌运动分、关节弹响、关节触压痛、肌肉触压诊分、肌肉触压痛指数、功能障碍指数及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AS疼痛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量表中社会功能治疗组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冲击波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冲击波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Ⅲ类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20例)和对照组(n=20例),观察组给予冲击波配合运动疗法,对照组给予超短波配合运动疗法。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最大张口度、Fricton颞下颌关节功能指数分别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最大张口度和颞下颌关节的功能。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最大张口度和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和最大张口度分别为(0.95±1.15)分和(3.23±0.37)cm,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颞下颌关节功能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运动疗法可显著缓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解疼痛程度,最大张口度和颞下颌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深层肌肉刺激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物理因子治疗及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治疗(PNF),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辅以深层肌肉刺激治疗(DMS)。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2.18±0.98)分]较对照组[(3.43±1.03)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肌肉压痛指数(PI)、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分别为(0.424±0.067)、(0.032±0.017)和(0.129±0.034)]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DI指数(0.581±0.098)、CMI指数(0.172±0.051)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PI指数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深层肌肉刺激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提高颞下颌关节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TM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TM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8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TMD健康知识宣教;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辅以温针及康复训练,对照组则辅以消炎止痛药物口服及外用。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量表评定2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对比分析2组患者用力咬合时其颞肌、咬肌表面肌电均方根(RMS)值。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CMI评分、肌肉压痛指数(PI)评分、功能障碍指数(DI)评分、健侧及患侧颞肌、咬肌RMS值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经2周治疗后发现观察组DI评分[(0.213±0.045)分]、CMI评分[(0.149±0.356)分]、患侧咬肌RMS值[(81.381±10.253)μV]、颞肌RMS值[(67.635±14.285)μV]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1.72±0.75)分]、PI评分[(0.083±0.049)分]及对照组疼痛VAS评分[(2.33±0.91)分]、PI评分[(0.133±0.081)分]、CMI评分[(0.235±0.043)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温针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缓解TMD患者疼痛,减轻颞颌关节功能障碍程度,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对颞下颌关节紊乱伴慢性肩颈疼痛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伴慢性肩颈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1、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Fricton指数评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最大张口限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伴慢性肩颈疼痛患者的口颌肌功能,减轻疼痛,缓解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手法治疗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患者按随机分为颈椎手法结合关节松动术(A组20例)、颈椎手法治疗组(B组20例)、关节松动术治疗组(C组2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0d后,3组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A组更低于B组、C组;3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有效率均为100%,而A组的显效率均高于B组、C组(P0.05)。结论:颈椎手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颞下颌紊乱症的疗效优于单纯颈椎手法治疗和单纯关节松动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连续超声波结合运动治疗对急性单侧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位性前移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针灸治疗组(对照组)和连续超声波结合运动治疗组(观察组),每组患者20例。对照组仅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超声波治疗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包括手法治疗和家庭运动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采用最大张口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张口运动轨迹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最大张口距离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最大张口距离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张口运动轨迹的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连续超声波结合运动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单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患者的最大张口距离、疼痛程度和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点式直线偏振光疼痛治疗仪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观察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咬肌表面肌电图指标、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71.4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区、肌肉区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咬肌表面肌电图的紧咬棉棒5 s、牙尖交错位最大自主紧咬和下颌姿势位测试结果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明量表总分及社会关系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生理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点式直线偏振光疼痛治疗仪治疗中,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予以循证护理,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表面肌电图,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稳定型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疼痛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稳定型咬合板,对照组使用松弛型咬合板,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疼痛及功能障碍评估结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及Helkimo指数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疼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相比松弛型咬合板,稳定型咬合板对关节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基于动能系统整体康复的手法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3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理疗组(30例)采用常规理疗,手法治疗组(30例)采用基于动能系统整体康复的手法治疗。干预前后对两组采用目测类比法(VAS)疼痛评分、最大张口度(MMO)及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Fricton指数法)评估颞下颌功能状况,并进行对比探讨。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最大张口度(MMO),颞下颌关节功能(DI、MI、CM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VAS疼痛评分及肌肉触压痛指数(P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手法治疗组患者的颞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及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明显低于常规理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常规理疗(TENS和超短波治疗)与基于动能系统整体康复的手法治疗均可以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疼痛和张口受限,而手法治疗的疗效更加显著,尤其是在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方面,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 2组:A组21例予以稳定性咬合板治疗,B组21例予以Twin-block咬合板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不同时间点疼痛、关节弹响及张口度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1、3、6个月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A组较同时间点B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1、3、6个月后张口度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增大,且A组较同时间点B组增大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1、3、6个月后关节弹响声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且B组较同时间点A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采用稳定性咬合板和Twin-block咬合板治疗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稳定性咬合板在缓解关节疼痛和张口受限方面优于Twin-block咬合板,但Twin-block咬合板在改善关节弹响方面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针刺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9例SCI后NP患者分成对照组、针刺组和联合组,各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联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进行rTMS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对3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3组患者VAS、HAMD和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SF-36量表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针刺组VAS、HAMD和HAMA评分较对照组均有降低(P<0.05),SF-36量表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均有升高(P<0.05);联合组VAS、HAMD和HAMA评分较针刺组和对照组均有降低(P<0.05),SF-36量表各项评分较针刺组和对照组均有升高(P<0.05)。结论:rTMS联合针刺治疗SCI后NP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疼痛现象,且在改善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运用毫火针与针推治疗TKA术后疼痛及关节障碍等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分为观察组(常规康复训练+毫火针,30例)和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普通针刺及推拿,3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给予关节活动范围(ROM)、视觉模拟评分(VAS)、骨关节指数(WOMAC)及WOMAC 量表评分。并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 1周、2周的VAS 、 HSS、ROM、WOMA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 < 0.05);组间比较 治疗1周后,VAS、HSS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2周后,VAS、ROM、HSS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P < 0.05); 从WOMAC 量表里得出的各项评分可以看出,治疗后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的疼痛、僵硬、肿胀均得到了改善;组间比较:治疗第1周完成及第2周治疗完成后WOMAC 量表得出各项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 火针组总有效率为96.7%,针推组为 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毫火针与针推治疗TKA术后疼痛及关节运动障碍等并发症的疗效相当, 毫火针在改善TKA术后患者的疼痛,肿胀及僵硬感的临床疗效优于针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Purpose] This study compared the effectiveness of home exercise alone versus home exercise combined with ultrasound for patients with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 [Subjects and Methods] This study enrolled 23 female and 15 male patients who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wo groups. The home exercise group performed a home exercise program consisting of an exercise program and patient education, and the home exercise combined with ultrasound group received ultrasound therapy in addition to the home exercise program. Pain intensity was evaluated using a visual analogue scale. Pain free maximum mouth opening was evaluated at baseline and 2 weeks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baseline value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decreased and pain free maximum mouth opening score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each group. Additionally, both values were higher in the home exercise combined with ultrasound group than in the home exercise group.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home exercise combined with ultrasound appears to be more effective at providing pain relief and increasing mouth opening than does home exercise alone for patients with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Key words: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 Ultrasound therapy, Home exercise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常规康复基础上辅以悬吊运动疗法对产后下背痛患者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32例产后下背痛患者按分娩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疗法。2组治疗时间均为3d/周,共计4周。于治疗前、后评定患者疼痛相关的视觉模拟量表法(VAS)、简体中文版Oswestry失能问卷(SCODI),于治疗后使用时域指标平均肌电值(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位频率(MF)评价患者竖脊肌的痛侧和对侧表面肌电信号(sEMG)活动,比较2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AS和SC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VAS和SCODI评分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痛侧的竖脊肌的MF、MPF均较对照组痛侧下降、AEMG较对照组痛侧升高(均P<0.05)。结论:常规康复基础上辅以悬吊运动疗法能够明显改善产后下背痛患者的疼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sEMG变化亦提示悬吊运动疗法对患者竖脊肌功能水平和疲劳程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西式按摩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咀嚼肌紊乱的疗效。方法58 例咀嚼肌紊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29)。对照组采用超短波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式按摩疗法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 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Friction 颞下颌关节指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Friction 颞下颌关节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01)。结论西式按摩结合肌肉能量技术能更有效治疗咀嚼肌紊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有效康复治疗方法。方法将伴发KOA的2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例,均接受以易化技术为主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包括电针、理疗及运动疗法的综合康复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FMMS)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的VAS及FMM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理疗加运动疗法的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KOA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膝骨关节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4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n=20)和治疗组(n=20),对照组采用常规理疗、针灸、熏洗、按摩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运动疗法,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治疗前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VAS和Lysholm膝关节量表评分均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运用运动疗法能进一步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水中主动运动结合涡流浴在手外伤后肿胀及手功能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进行常规的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水中主动运动和涡流浴。治疗前后对患手肿胀程度、VAS评分、Carroll手功能评定(UEFT)、手指总主动活动范围(TAM)进行评估对比。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患手和健手的体积差、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UEFT、TA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中主动运动结合涡流浴能显著地改善手外伤患者手肿胀程度、手部疼痛及手指关节活动范围,并能明显提高患者手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4月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治的50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中药熏蒸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4周、8周后的膝关节疼痛评分和Lyshlom评分,以及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Lyshlom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Lyshlo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和同组治疗4周后(P<0.05),Lyshlom评分高于对照组和同组治疗4周后(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关节松动术能显著减轻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膝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