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指标与慢性乙肝中医辨证论治的关系。方法:选择肝郁脾虚、肝肾阴虚两组中医证型慢性乙肝患者各30例,同时选择健康人30例标记为对照组。检测所有人的血常规,比较三组之间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指标。结果:肝郁脾虚证与对照组相比,MCV、PLT、MP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与对照组相比,MCV、PLT、MP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证与肝肾阴虚证相比,MCV、PLT、MP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CV、PLT、MPV与肝郁脾虚证与肝肾阴虚证成正相关。结论:慢性乙肝可造成血常规中MCV、PLT、MPV发生异常,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血常规检验指标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相关性。方法在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中选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称研究组,其中肝肾阴虚型、肝肾湿热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患者各有20例,分别为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研究4组,研究5组;并在同一时间段内挑选在本院实施健康体检的正常人20例作为本次研究参照对象,为对照组。120例受试者均实施血常规检查,比较分析6组受试者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GB)水平。结果研究组的WBC、RBC、PLT、HGB水平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0. 05)。5组研究组患者的WBC、RBC、PLT、HGB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0. 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的血常规指标会发生异常,根据其不同情况可以分析慢性乙肝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血尿酸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 10 2例ACI患者辨证分型为肝阳上亢 18例 ,风痰瘀阻 2 1例 ,痰热腑实 2 0例 ,气虚血瘀 2 8例 ,阴虚风动 15例 ,测定各型患者血清尿酸含量 ,并与 2 2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 对照组与ACI患者比较 ,两者间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 ( 2 =2 .5 2 ,P >0 .0 5 ) ,但气虚血瘀型、风痰瘀阻型检出率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阴虚风动型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 ,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高于对照组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或 0 .0 5 ) ,肝阳上亢组型、痰热腑实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以“痰”、“瘀”为主证型的ACI患者血尿酸水平较其他证型偏高 ,提示高尿酸血症有血瘀、痰凝等证候者 ,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对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预防脑卒中可能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郭振球 《中医药学刊》2006,24(7):1196-1198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其辩证论治规律。方法:用微观证治学,对脑梗死病例证治、理法、方药分析研究。结果:阐明了脑梗死危险因素,微观证治学理法方药。结论:为脑梗死高危险因素,提供了有效的中医药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血常规检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9例慢性乙肝患者临床资料,内容包括中医证型、血常规检验结果等,分析方法为查阅相关病历资料、询问当时医护人员及患者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289例慢性乙肝患者中医证型与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可知,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患者RBC、HGB水平最高,而肝肾阴虚型慢性乙肝患者WBC、PLT水平最高,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驥0.05)4项指标可达正常水平。结论临床中医医生可利用中医证型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相关性帮助判断慢性乙肝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结果,为今后对证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邹国庆 《新中医》2023,55(20):63-6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头颅MRI 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74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及头颅MRI 检查,观察各中医证型急性脑梗死头颅MRI 责任病灶检出率、病灶分布情况及病灶表现。结果:174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多见。头颅MRI 共检出责任病灶170 例,检出率97.70%。不同中医证型头颅MRI 责任病灶检出率相近。痰热腑实证患者病灶主要分布在前循环皮质,占47.62%;气虚血瘀证、肝阳暴亢证患者病灶主要分布在后循环皮质,分别占53.19%、61.90%;阴虚风动证、风痰阻络证患者病灶主要分布在基底节,分别占54.84%、48.00%。痰热腑实证患者病灶多表现为大片状,占61.90%;气虚血瘀证、肝阳暴亢证、阴虚风动证、风痰阻络证患者病灶多表现为小片状,分别占59.57%、66.67%、64.52%和60.00%。结论: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头颅MRI 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可将辨证分型与头颅MRI 检查相结合,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脂、FIB与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14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为痰瘀阻络证74例和气虚血瘀证74例,比较2组患者TC、TG、HDL-C、LDL-C及FIB水平。结果:痰瘀阻络证组TC、LDL-C、FIB水平均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组。结论:TC、LDL-C、FIB可以为脑梗死急性期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医辨证分型是中医治病的基础,而中医证型的客观化一直是中医研究领域的一个难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ACI)的中医证型与临床上各类客观指标之间存在关联,如:血流变指标、生化指标、细胞因子指标、影像学指标、神经系统指标、评分功能指标、动脉硬化、高血压等.今后应在目前中医证候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更加规范、统一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探讨超早期脑梗死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为超早期脑梗死中医证候分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收集112名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详细记录中医四诊信息,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超早期脑梗死中医证候分为4类,分别为气虚血瘀证、热结腑实证、肝肾阴虚证、风痰阻络证。结论: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能够对以问诊为基础的症状进行证型的客观分类,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超早期脑梗死中医证型特点,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分型辨治急性脑梗死7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增坤  姚国周 《河南中医》2009,29(8):780-781
目的:观察分型辨治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仅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7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疗程为4周,疗程结束后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情况,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型辨治加西医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优于单纯的西医综合治疗,且不良反应少而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其辨证论治规律。方法:用微观证治学,对脑梗死病例证治、理法、方药分析研究。结果:阐明了脑梗死危险因素,微观证治学理法方药。结论:为脑梗死高危险因素,提供了有效的中医药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证型急性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6月到2010年6月我院199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医辨证分型为风痰瘀阻型脑梗死病人的颈部动脉超声显示不稳定斑块占44%,肝阳暴亢型脑梗死病人的颈部动脉超声显示不稳定斑块占42%,两种证型相近,但在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两种证型中颈部动脉超声都显示有明显的动脉硬化。结论:颈部动脉的不稳定斑块和急性脑梗死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将406例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风火上炎证、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5个证型,统计各证型所占的比例;同时选取74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入院次日对所有人员进行TG、TC、LDL-ch及HDL-ch水平检测。结果:406例患者中风痰瘀阻证139例、占34.2%,气虚血瘀证97例、占23.9%,痰热腑实证86例、占21.2%,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与对照组比较,各证型中TG、TC、LDL-ch水平均明显升高,其中痰热腑实证型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以风痰瘀阻及气虚血瘀证型为主,痰热腑实及风痰瘀阻证型患者的TG、TC、LDL-ch水平较高,中医的痰瘀可能与血脂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脂、血尿酸水平与青年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不同中医证型的关系及特点。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的青年患者150例为观察组,随机纳入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疾病患者150例为对照组。分析血脂、血尿酸与青年急性脑梗死相关性,探讨其在不同中医证型中的特点。结果 150例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指标中,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脂蛋白a、尿酸均高于对照组,载脂蛋白AⅠ、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脂蛋白a和尿酸是青年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82,95%CI=1.191~2.101,P <0.05;OR=1.004,95%CI=1.004~1.011,P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青年发生急性脑梗死的保护因素(OR=0.108,95%CI=0.03~0.383,P> 0.05)。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各中医证型中,风痰阻络证所占比例最高,为44.67%。痰热腑实证患者的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证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中医证型间血脂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4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按照统计学方法,探讨该病的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4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平均年龄为(64.03±8.06)岁,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尤以60岁以上的发病率高。男女发病比例为1∶1.53,糖尿病病程在0~10 a者最多。本病各证型出现比例为: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阴虚血瘀证。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多发生于老年人,与糖尿病病程关系并不密切,辨证多以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较为多见,血瘀贯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始终。  相似文献   

16.
石丽飞  黄素结  叶栩  彭仲祥 《河南中医》2022,(10):1565-1568
目的:观察复方天麻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9月在广州市黄埔区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天麻颗粒,连续治疗4周,观察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证候积分、脑血管功能积分及血脂水平等。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有效率为92.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血管功能积分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天麻颗粒对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证有较好疗效,并能改善患者脑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中医临床路径。方法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010年颁布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中风的临床路径治疗30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简称路径组),对比2010年同期30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与费用(简称传统组)。结果路径组在NIHSS量表分、生活能力、疗效以及除治疗费与检查费以外的全部费用均优于传统组(P<0.05,或P<0.01)。结论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临床路径的疗效满意,可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血小板活化的演变规律。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10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体内LPA、AP和CD62P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阳亢腑实组、痰瘀阻络组、气虚血瘀组CD62P、LPA、A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阳亢腑实组、痰瘀阻络组、气虚血瘀组各组CD62P、LPA、AP水平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各中医证型均表现血小板活化增高,但各证型之间血小板活化水平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型与MRI影像学表现及外周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中医院1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资料,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患者分为气虚血瘀证组83例、风痰阻络证组37例与阴虚风动证组22例。收集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MRI影像学表现、外周血指标。分析比较三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及中医证型与临床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各指标对中医证型的影响因素。结果 三组患者年龄、外周血单核细胞、血清D-二聚体、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尿酸存在差异(P<0.05)。阴虚风动证与气虚血瘀证相比,单病灶占比存在差异(P<0.01)。气虚血瘀证患者多为腔隙性梗死(74.70%),相比风痰阻络证及阴虚风动证患者梗死面积分布更均匀(P<0.01)。中医证型与D-二聚体呈负相关(r=-0.327,P<0.001),与病灶数呈正相关(r=0.291,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单核细胞、D-二聚体、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酸为中医证型分布的影响因素。结论 急性脑梗死的中医证型与外周血指标有一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风痰瘀阻证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凝血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3例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名诊断属风痰瘀阻证患者。按《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进行证候评分,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检测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研究中医证候与NDS及凝血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123例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患者风证、痰证与NDS评分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2 0 2、0.2 8 5,P分别为0.0 0 2、0.0 0 0);痰证、血瘀证与APTT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2 1 2-、0.1 8 4,P分别为0.0 0 4、0.031);余证候与NDS及凝血象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脑梗死急性期风痰瘀阻证患者以风证、痰证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影响较大。痰证、瘀证与患者凝血功能密切相关,其分值可反映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