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腹腔镜技术与开放性手术在肝右叶HCC治疗中围手术期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肝右叶HCC共163例患者数据资料,其中肿瘤部位位于肝右叶上段(A组)58例和位于肝右叶其他部位(B组)105例。A组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23例,开腹肝切除术35例;B组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45例,开腹肝切除术60例。对A、B两组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并对A、B两组中的腹腔镜组进行组间比较,明确肝右叶肿瘤腹腔镜切除围手术期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在A组中,LH组与OH组相比肿瘤直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排气时间、术后第一天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肿瘤切缘阴性率、术后ALT/TBIL及术后并发症等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在B组中,LH组与OH组相比胃肠道排气时间、术后第一天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切缘阴性率、术后ALT/TBIL及术后并发症等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A、B间LH进行对比,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门阻断时间、中转开腹率及术后并发症两组间有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腹腔镜技术在肝右叶HCC治疗中围手术期安全性及有效性值得可定。但现阶段相对于肝右叶其他部位而言,肝右叶上段HCC腹腔镜切除仍然是腹腔镜肝癌切除中的难点,对选择性的肝右叶上段HCC病人进行腹腔镜切除,围手术期安全性及疗效也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肝脏功能指标对根治性肝切除肝细胞癌(HCC)术后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选取1991年1月-2002年6月西南医院肝胆外科实施根治性肝切除,且具有完整随访资料、临床资料的234例HCC,分析血清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GGT(谷氨酰转肽酶)、ALP(碱性磷酸酶)、TBIL(总胆红素)、ALB(白蛋白)和Child-Pugh分级及肝硬化等肝功能指标对于HCC肝切除后长期存活的影响。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Kaplan-Meier乘积极限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时间差异。结果血清ALP、GGT、TBIL和Child-Pugh分级及肝硬化显著影响HCC术后生存时间(P〈0.05),而血清ALT、AST、ALB不影响HCC预后(P〉0.05)。结论肝脏功能损伤对HCC预后具有明显的影响,而ALP、GGT、TBIL、Child-Pugh分级和肝硬化是影响HCC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肿瘤切除术后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率及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安阳市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9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各46例,分别实施肝脏肿瘤切除术、肝脏肿瘤切除术联合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时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肿瘤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AFP-L3、糖类抗原(CA)199、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及术后1年、2年生存率、复发率。结果 术前B组AST、ALT、TBIL水平与A组相近(P>0.05);术后3个月B组AST、ALT、TBIL水平较A组低(P<0.05);术前B组AFP、AFP-L3、CA199、GPC3水平与A组相近(P>0.05);术后3个月B组AFP、AFP-L3、CA199、GPC3水平较A组低(P<0.05);术后1年、2年B组生存率分别为91.30%、82.61%,均较A组73.91%、63.04%高(P<0.05);术后1年、2年B组复发率分别为8...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125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A组(n=50),入肝门静脉完全动脉化+门腔分流;B组(n=50),仅行门腔完全分流;C组(n=25),门静脉阻断30 min+右肾切除.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术前、术后1、2、4及8周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及吲哚氰氯15 min潴留率(ICGR15).[结果]术前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及ICGR15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着时间推移,A组大鼠的ALT、TB、AST及ICGR15较B、C两组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AST:P<0.05,其他指标P<0.01),并于术后2周后,可达到稳态;而A组ALB术后较B、C两组明显升高,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并于术后4周可达到稳态.[结论]人肝门静脉动脉化重建入肝血流能明显促进肝硬化大鼠肝功能恢复,有助预防门腔分流术后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门静脉动脉化(Portal vein arterialization,PVA)对肝硬化犬肝切除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分为3组:A组(动脉化组):行肝左外叶切除加门静脉动脉化手术;B组(对照组):仅行肝左外叶切除手术;C组(假手术组);每组均于术后4周处死,实验过程中检测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血浆总蛋白(TP)、血清总胆素红素(TBIL)。结果:术后AST值A组较B组明显降低(P<0.01);TP值A组大于B、C组(P<0.05);TBIL值A组下降快于B组(P<0.01)。结论:门静脉动脉化能改善肝硬化犬部分肝切除后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多针组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脏巨大血管瘤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67例肝脏巨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两组。对照组接受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多针组合RFA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而两组住院时间、输血、中转开腹、二次治疗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较术前高,而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AST、ALT水平均较术后7 d低(P<0.05),但组间血清AST、TBIL、ALB、ALT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多针组合RFA治疗肝脏巨大血管瘤患者,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小对肝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规则性肝切除并胆管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intrahepatic bile duct stones,IB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复杂性IBDS患者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38)与对照组(n=38),实验组行规则性肝切除并胆管镜术,对照组行多肝叶切除术。观察两组肝叶切除情况;术前1d及术后7d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时间(APTT)、术后并发症、复发及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左半肝切除、左外叶切除、右半肝切除、右后叶切除、左外叶及右后叶切除率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实验组术后7d TBIL、ALB、ALT、AST、APTT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实验组治疗优良率(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76.32%),术后并发症发病率(15.79%)显著低于对照组(44.74%),实验组结石残留率(5.26%)显著低于对照组(23.68%),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规则性肝切除并胆管镜术治疗IBDS优良率高,肝功能指标稳定,结石残余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与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在肝囊肿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肝囊肿患者8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2)和B组(n=43),其中A组行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治疗,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并发症、复发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总胆红素(TBI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B组ALT、AST及TBIL水平均低于A组(均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明显低于A组的26.19%(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B组患者的复发率为6.98%,明显低于A组的23.81%(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与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治疗肝囊肿患者有较佳的临床效果,两者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相当,但与后者比较,前者对肝功能影响较小,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低,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临床28例肝癌行肝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W组)和对照组(C组).乌司他丁组按1万u/kg,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加入500mL乳酸林格液中静脉滴注.分别于诱导后切皮前(T1),阻断肝门10min(T2),恢复肝血流后20min(T3),恢复肝血流后1h(T4),术后1d(T5),术后3d(T6)术后5d(T7)抽取静脉血,行血浆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测定.结果术后各时点W组的ALT、AST、TBIL均较C组低,其中ALT、AST在T3、T4、T5均明显低于C组(P<0.05),TBIL在术后第1天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肝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盛博  张帮健  杨昶 《四川医学》2017,38(12):1403-1406
目的观察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联合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技术(AHH)对右半肝切除术中出血量的控制及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行右半肝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20):肝门阻断组(A组),CLCVP组(B组)和CLCVP联合AHH组(C组),分别在不同时点记录各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术中液体输入量、出血量、红细胞悬液输入量、血浆输入量和尿量等指标。所有患者在术后1d、3d和7d取中心静脉血6m L,检测肝功能和肾功能。结果与A组患者相比,B组和C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输入红细胞悬液量和血浆量也明显少于A组和B组(P<0.05);与A组和B组相比,C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术后恢复的更快,尿素氮(BUN)和肌酐(Cr)波动更小。结论 CLCVP联合AHH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且有更好的肝、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胡礼宏  徐霞  张凯  韩新生  陆才德 《浙江医学》2015,37(22):1835-1838
目的探讨七氟烷预处理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选择择期行肝叶切除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麻醉组(A组)和七氟烷预处理组(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B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于肝门阻断前吸入2%的七氟烷30min,洗脱15min。于术前(T0)、手术结束(T1)、术后1(T2)、3(T3)、5(T4)和7d(T5)等时点抽取中心静脉血,检测肝功能指标ALT、AST,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检测炎性因子TNF-α、IL-1、IL-10。记录阻断次数、阻断时间、切除肝叶重量、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不良事件。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清AST、ALT、MDA、TNF-α、IL-1水平均明显升高,A组AST和ALT水平在T2~T5时点,MDA、TNF-α和IL-1在T1~T5时点均明显高于B组(均P<0.05),B组AST和ALT水平于T5时点恢复正常;B组SOD水平于术后明显升高(P<0.05),A组各时点SOD水平变化不明显,A组血清SOD和IL-10水平于T1、T2、T3、T4和T5等时点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阻断次数、阻断时间、切除肝叶重量、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七氟烷预处理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IL-1激活和释放,促进IL-10的激活和释放,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来达到的。  相似文献   

12.
阿拓莫兰对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评价还原性谷胱甘肽制剂阿拓莫兰对肝门阻断部分肝切除手术患者术后肝功能保护的作用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将40例部分肝切除手术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术后辅以阿拓莫兰护肝治疗,另一组为术后不给予阿拓莫兰的对照组. 结果:治疗组术后1,3,7 d肝功能各项指标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ALB)术后1 d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术后病死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拓莫兰对肝门阻断部分肝切除手术患者术后肝功能损害有治疗作用,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预处理对肝叶切除患者肝脏的缺血再灌流损害有无拮抗效应.方法 66例拟行肝叶切除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A组,n=33例)和己酮可可碱预处理组(B组,n=33).B组:服用己酮可可碱肠溶片0.4 g(4片),1 d 3次,连续口服5 d,最后1次于术前30 min给予己酮可可碱注射剂,20mg/kg加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入;A组:静脉滴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在肝门阻断再灌注1 h、再灌注6 h及再灌注24 h抽取静脉血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于再灌注1 h取肝组织进行病理检测.结果 ALT再灌注1 h,再灌注6 h及再灌注24 h 3个时相点均升高,但B组升高幅度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在上述3个时相点与ALT一致;MDA上述3个时相点B组升高幅度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上述3个时相点B组升高幅度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1 h肝组织损害B组较A组减轻.结论己酮可可碱预处理能拮抗肝脏的缺血再灌流损害并可能与其抑制自由基的生成与释放同时增强肝组织的清除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红景天预处理对肝叶切除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4例拟行肝叶切除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A组)和红景天组(B组),B组大珠红景天胶囊连续口服5 d,最后一次于术前30 min以大珠红景天注射液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入,A组静脉滴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在肝门阻断再灌注1h、再灌注6 h及再灌注24 h时抽取静脉血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丙二醛(MDA)水平,并于再灌注1 h取肝组织进行病理检测。结果:A组和B组ALT再灌注1 h,再灌注6 h及再灌注24 h 3个时相点均升高,再灌注6 h达到峰值,但B组升高幅度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在3个时相点也升高,于再灌注6 h达到高峰并与ALT一致;MDA 3个时相点B组升高幅度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1 h肝组织损害B组较A组减轻。结论:红景天预处理能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吲哚箐绿(ICG)荧光染色在肝细胞癌(HCC)伴肝硬化腹腔镜解剖性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实施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手术的患者96例,采用随机前瞻性单盲试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ICG荧光染色下腹腔镜解剖性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下肝解剖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前后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手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的血清ALT、AS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ICG荧光染色下腹腔镜解剖性切除术较常规腹腔镜下肝解剖切除有利于减少手术操作的难度、对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HIV/HCV共感染患者肝脏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和肝功能检测指标及T淋巴细胞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50例HIV合并HCV感染患者进行肝活检肝脏组织学检测及肝功能 (包括ALT、AST、TBIL、ALB) 及T淋巴细胞水平 (包括CD4、CD8) 的测定, 比较肝功能、T淋巴细胞水平与肝脏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的关系.结果 50例HIV/HCV共感染患者中炎症分级G≥2有47例 (94%) 、纤维化分期S≥2有45例 (占90%) 无论肝功能是否正常, 绝大多数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明显;ALT、AST、TBIL、ALB水平在不同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肝脏炎症程度ALT、AST异常组较ALT、AST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200组较CD4>200组在肝纤维化程度、炎症程度方面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肝活检证明HIV/HCV共感染患者绝大多数需要治疗慢性丙肝, ALT、AST、TBIL、ALB水平不能准确反映患者肝损伤水平, CD4≤200 cell/mm3的患者肝脏病理损伤程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门静脉栓塞及结扎联合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再生的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100只肝纤维化大鼠随机分为5组,术前对照组、门静脉栓塞组(A1组)、门静脉结扎组(A2组)、门静脉栓塞+肝细胞生长因子组(B1组)和门静脉结扎+肝细胞生长因子组(B2组),每组20只。除术前对照组外以上各组栓塞或结扎大鼠门静脉右支。每组于术前及术后1、3、7及14 d分批处死大鼠,每次5只,检测各组时间点大鼠外周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的含量;称取各叶肝脏及全肝重量,计算术后不同时间点非栓塞及非结扎肝叶占整个肝脏的百分比;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与Ki- 67的表达。结果 术后各组ALT、AST呈一过性升高改变,表现为术后第1天达到高峰,B1与B2组术后第1、3、7天ALT及AST峰值分别较A1与A2组低(P <0.05)。各组大鼠非栓塞及非结扎侧肝重/全肝重百分比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术后第7、14天B1组非栓塞叶肝重/全肝重较A1组高,B2组非结扎叶肝重/全肝重较A2组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改变:A1与A2组、B1与B2组术后非栓塞及非结扎侧肝叶PCNA与Ki-67的表达较术前明显增加并于第3天达高峰(P<0.05),然后缓慢下降,第14天A1与A2组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而B1与B2组较术前仍明显升高(P<0.05)。结论 肝纤维化大鼠选择性门静脉栓塞、门静脉结扎后对侧肝脏均有再生能力;外源性HGF能明显提高肝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8.
生长激素对实验性梗阻性黄疸肝细胞PC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实验性梗阻性黄疸(OJ)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以证实rhGH促OJ肝细胞再生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阴性对照组(A组) ,OJ阳性对照组(B组) ,OJ +rhGH实验组(C组)。B组、C组建立OJ模型,C组应用rhGH进行干预。观察各组肝细胞形态学改变,检测白蛋白(ALB) ,谷丙转氨酶(ALT) ,肝细胞PCNA表达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A组相比,B组ALB明显下降,ALT明显升高(P <0. 0 1 ) ;与B组相比,C组ALB明显升高,ALT明显下降(P <0.0 1 )。肝组织形态学方面,A组为正常肝脏结构;B组肝细胞局灶性坏死;C组肝组织较B组损害减轻。PCNA标记指数B组较A组显著升高;C组较B组显著升高(P <0 .0 1 )。结论:rhGH能提高实验性OJ受损肝细胞PCNA表达水平,促进肝细胞再生,减轻肝细胞损害进而保护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恶性肿瘤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肝恶性肿瘤患者共80例,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前后患者肝功能的变化规律。结果与术前1周比较,术后1 d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谷氨酸氨基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及总胆红素(TBIL)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1周ALT、DBIL及TBIL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周与术后4~6周患者的Child-Pugh分级A、B级及Chil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恶性肿瘤患者的肝功能变化与治疗次数、是否合并肝硬化及门脉癌栓相关(P<0.05)。结论肝癌患者在初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肝功能损害是短期的,于30 d左右即可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20.
硫普罗宁与甘草酸二铵对抗结核药物性肝病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硫普罗宁与甘草酸二铵治疗结核药物性肝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78例结核药物性肝病患者分为两组,A组39例患者给予硫普罗宁进行治疗,B组39例患者给予甘草酸二铵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酸转氨酶(AST)和血清白蛋白(ALB)以及白球比(A/G)与总胆红素(SB)等临床指标。结果 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9%,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3%。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治疗后ALT、AST、ALB、A/G、SB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与B组ALT、AST和S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ALB、A/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采取硫普罗宁与甘草酸二铵对结核药物性肝病的转氨酶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且硫普罗宁对促进患者肝脏蛋白的合成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