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49年以来,学者在全国进行3次大范围的中医古籍资源普查,分别编撰了《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和《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其中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书最多、最全,计13455种。《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在编撰过程中,对古籍的分类问题、书名著录、成书年著录、著者著录、出版年著录、版本著录等方面修订了前两次编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在古籍的归类、书名的统一、卷数、著者朝代、成书年、版本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纰漏,需要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2.
为切实解决基层社区医疗问题,推广中医特色技术,弘扬中医药优势,《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推广办公室、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将这些技术整理出版《中医基层临床适宜技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计划项目》系列图书,现第一、二、三、四批已经全部出版,共4册。本系列书突出了  相似文献   

3.
笔者于1982年在郑州发现手抄本《意庵医案》,查阅《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明史艺文志》、《中国医籍考》等均未引录,经整理、校注,于1986年由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自发现和出版以来国内尚未见有研究论文发表,本文试作如下之研考。  相似文献   

4.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建于1958年,现设有办公室、期刊部、特藏部、情报室(文献检索中心)和中医文献检索教研室八个部门,工作人员39人。其中正高1人,副高3人,中级职称24人,中级以上职称约占全馆总人数的72%。32人中有图书馆专业12人,医药专业9人。   本馆现藏中外图书和期刊合订本近40万册,其中医药专业图书约占70%,建国后公开出版的中医药图书入藏率达95%以上,医学现刊1 200余种,包括全部中华医学系列、国外医学系列和全国省市级大型医药院校全部医药专业期刊(中医药期刊入藏率近100%)。中文医学(含中医药)期刊式索引保持建国以来的完整性和延续性。国外生物医学五大检索工具齐全。另外,尚有民国间图书、期刊合订本和中医古籍4万余册;古籍珍善本280余种。具有较强的回溯检索功能。图书馆还配置有6 000余种中外文参考工具书和古今大部头丛书,如《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子部》、《道藏正续编》、《古今图书集成》、《中国野史集成》、《大藏经索引》、《佛藏辑要》、《世界佛学名著译丛》等。我馆高度重视藏书建设,中医古代医籍、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外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是我馆藏书的三大特色。相关专业一次文献查到率达80%以上,有力地保证了教学科研的需要。   1995年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文批准我馆为全国中医药文献检索分中心,确认我馆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首批查新单位。   目前,馆内文献检索中心与校园联网。使用中国教育科研网,外部与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中心联网。购置了中研院信息所、上海中医情报所、医科院信息所、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国家医药管理局情报所、清华大学等单位编制的有关医药专业的多种数据库。检索中心现有专业检索人员4人,均接受过一定的检索培训。检索中心承担了全校、两个附院和省内中医药单位的中医药课题查新和成果鉴定工作,并提供一般信息咨询服务。自1998年开始,馆内图书采编、流通及电子阅览宝已全部实现自动化管理。为促进高等中医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图书馆还举办了一系列传统文化知识讲座,承担了全校研究生、本科生文献检索的教学任务,受到学生的好评。自1985年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我馆作为成员馆员之一,一直积极参加工委会组织的一切活动,积极参加各项协作项目如编纂《全国中医药图书馆联合目录》,修订《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医类目》,编写《中国科技期刊中医药文献累积索引》、《中医文献检索与利用》,编制《中医药成果数据库》,多次主持全国性中医药文献检索教学研讨会,对中医药图书情报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997年11月我馆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中医药科技信息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5.
参照《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设计“中医图书版本馆藏数据库结构”,提出5个关系模式,为建立“中医图书版本馆藏数据库”提供依据,以利于根据不同需要直观、快速、准确、方便、即时的输入与查询中医古籍图书版本馆藏信息。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4,(25):37-37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简称《中图法》。《中图法》初版于1975年,1999年出版了第四版。修订后的《中图法》第四版增加了类分资料的类目,并与类分图书的类目以“+”标识进行了区分,因此正式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不变。《中图法》第四版全面补充新主题、扩充类目体系,使分类法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同时规范类目,完善参照系统、注释系统,调整类目体系,增修复分表,明显加强类目的扩容性和分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4,(12):104-104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简称《中图法》。《中图法》初版于1975年,1999年出版了第四版。修订后的《中图法》第四版增加了类分资料的类目,并与类分图书的类目以“+”标识进行了区分,因此正式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不变。《中图法》第四版全面补充新主题、扩充类目体系,使分类法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同时规范类目,完善参照系统、注释系统,调整类目体系,增修复分表,明显加强类目的扩容性和分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中图法》是我国目前最具权威性、通用性、标准性的大型图书馆分类法,是图书馆界用于标引文献的最佳选择。到目前为止,《中图法》已经修订了三次,其类分图书的功能逐步增强。但对于中医院校图书馆来讲,《中图法》中医药类目体系的构造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反映中医交叉学科的类目偏少;有些类目用于标引文献深度不够,有待于细化;一些类目编列有交叉重复现象。我们有义务对其进行维护,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学月刊》作为民国时期较有特色的中医药期刊,倡导"改良中医传统理论",是当时业界中西医汇通的重要舆论阵地,同时期刊保存了近代医家的大量学术文章,研究《中国医学月刊》的办刊背景、主要内容与特色贡献,对了解近代中西医汇通思想、研究民国中医学术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外医疗》2013,(15):25-25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简称《中图法》。《中图法》初版于1975年,1999年出版了第四版。修订后的《中图法》第四版增加了类分资料的类目,并与类分图书的类目以“+”标识进行了区分,因此正式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不变。《中网法》第四版全面补充新主题、扩充类目体系,使分类法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同时规范类目,完善参照系统、注释系统,调整类目体系,增修复分表,明显加强类目的扩容性和分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赵燕  赵艳 《中医学报》2022,37(1):209-215
目的:分析民国时期本草类书籍的出版特点,进而探讨民国中医出版业的发展特点。方法: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为蓝本,采用文献研究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统计分析民国时期本草类书籍的出版特点。结果与结论:民国时期本草类书籍的出版具有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1912—1927年是本草类书籍出版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书籍出版以翻印前代著作为主,出版内容缺乏原创性;1928—1937年是本草类书籍出版的繁荣发展阶段,此时出版数量最多,原创书籍比例大幅度提升,出现了实验类本草著作、大部头丛书及教科书,是中医出版业发展的"黄金十年";1938—1949年书籍出版数量受到战争的影响,波动较大,是中医出版业发展的不稳定阶段。出版中心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上海是出版数量最多的地区。此外,浙江、北京、四川、广东等地出版数量相对较多。出版主力为中小书局,大型书局在出版印刷成本较高的影印本著作和大部头本草著作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出版类型以印刷成本较低的铅印本、石印本为主。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作为迄今为止收载中医书籍最为全面的目录书,其中收载的民国妇科学著作,对于中医妇科学的研究有着重要作用。就其著录的妇科书籍范围而言,应该仅限于中医妇科学著作。然而,种种原因导致其误收了部分西医妇科学著作。文章指出了《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误收的7部西医妇科学著作,并期望再版时此问题能够改正。  相似文献   

13.
王育林  温佳雨  付鹏 《中医学报》2021,36(3):661-664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是我国目前较为全面准确记载中医古籍收藏分布情况的大型中医古籍联合目录,其中著录国家图书馆藏中医古籍1 898种。但经分析发现,《总目》对国家图书馆藏中医古籍信息的著录存在作者信息不全或错误、成书年代不详以及版本记录错讹等问题,尤其体现在版本记录方面,《总目》记载的有,但国家图书馆并无存书或者其官网联机目录暂时检索缺失的医籍版本计351种。国家图书馆能检索到的版本,而《总目》中未载录此版本的医籍计639种。通过对《总目》著录信息与国家图书馆实际藏书信息进行对比,并对相关古籍进行实地勘察及进一步的考证,补充、修正了《总目》著录部分书目的作者信息、成书时间和版本信息。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变革比较激烈的时期,中医药的发展在此时面临着严峻地挑战,生活在吉林这片土地上的中医医家矢志岐黄、创办药店、继承家学、师徒传授、著书立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他们的贡献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15.
从临床视角对民国时期针灸文献加以研究,发现在西学引入的背景下,近代针灸临床呈现出中西并用的思维取向,表现为在疾病分类命名、病因病理解说、治疗机理阐释等方面,将中医与解剖、生理、神经、内分泌等近代西学知识杂合并用.在操作层面则呈现出新旧并举的技术特点,表现为在施术前准备方面,或提倡消毒,或推崇古法;在取穴方面,或沿袭传统,或依据神经传导等西学知识而自创新穴;在手法方面,在保留传统的同时创用新手法或提出新要求等.这些取向和特点对现代针灸学术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2009年的164篇中医药博士学位论文的外文引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外文引文的类型、数量、期刊被引年代分布、学科专业分布、语种分布、外文期刊被引频次等指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以此了解中医药科研人员对外文文献需求的特点和规律,为图书馆资源建设和用户服务提供指南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医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医学校教育是我国近代教育及近代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代中医学校教育在曲折发展的历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其经验可以为当今的中医学校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文章在深入挖掘、搜集、整理史料的基础上,凝炼了近代中医学教育的几个特点:开设西医课程,重视临床实践;重视教材编写,实行"刊学相辅";办学规范严格,适应近代教育;民办学校兴起,发展历程曲折。近代中医学校教育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方面与师承教育相比,有很多优势。通过近代中医学教育的特点和优势的探讨,对未来中医教育进行了一些展望:重视中医经典、改善教学模式、加强临床教学、调整课程设置、开展国际交流等,为后来者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综合利用数据挖掘工具和方法,以中国中医科学院科研人员在FMJS系统平台上检索的文献为依据,对来源期刊、文献发表年代及篇名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以肿瘤高频主题词为例进行共现聚类分析。从而深入了解中医药科研人员外文信息需求,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针对性地开展深层次信息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概况,指出了《中图法》第5版中关于中医类、西医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类文献归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文献的分类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试论建立中医特色的本科生导师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汀 《西北医学教育》2006,14(3):244-245
建国50多年来,中医教育一直处于继承和发展中,但在中医教学中出现了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固、临床能力不强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借鉴中医传统的"师承"教育体制,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本科生导师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