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炎症因子参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可有效预测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应答情况;抗炎治疗的选择和疗效有赖于患者的炎症活性水平,伴有高炎症活性的抑郁症患者可从抗炎治疗中获益,而低炎症活性患者可能恶化症状。鉴于相关研究的局限性,当前很难将研究结论推广应用于抑郁症的临床诊疗。未来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哪些患者可以从哪种抗炎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2.
治疗抑郁症伴慢性疼痛症状问题一直是临床的中心问题,科学家对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探索研究发现,促炎因素和抗炎因素之间的复杂的交互作用是导致抑郁症伴慢性疼痛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键所在.现综述归纳和总结炎症因素在抑郁症伴慢性疼痛的机制,并对药物治疗在这类疾病中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目的是探讨抑郁症免疫炎症机制和抗炎治疗对抑郁症的效果。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炎症假说是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之一。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抑郁症有一定的效果。本文就抑郁症免疫炎症机制和非甾体类药物抗炎治疗对抑郁症的效果进行综述,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癫痫与炎性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癫痫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现有研究发现炎性反应和炎性因子在癫痫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炎性因子的调控可能成为难治性癫痫治疗的新靶点。此文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几种关键的炎性因子与癫痫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全身性、弥漫性的血管壁疾病,主要是动脉管壁内胆固醇酯大量堆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壁增厚和狭窄。AS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AS是一个血管受损后的炎性反应过程,有关血浆炎性标志物的研究在国内外已广泛展开,众多炎性因子已成为心脑血管病的预测因子。本文就与AS相关的炎性标志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电针刺激迷走神经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及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 响。方法 纳入78 例青少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电针刺激迷走神经+舍曲林,40 例)和对照组 (舍曲林,38 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进行评估。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HAMD-17 进 行疗效评估,ELISA 方法检测IL-1α、TNF-α、IL-6、IL-2 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4 周后试验组 有效率80.0%(32/40),对照组有效率57.9%(2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0,P=0.034);两组PANSS 阴性因子、一般精神病理及总分、HAMD-17 总分较其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 0.05);且试验组PANSS 一 般精神病理及总分、HAMD-17 总分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IL-1α、TNF-α、IL-6、IL-2 较治疗前、 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 0.05)。结论 电针刺激迷走神经对青少年抑郁症状有改善作用,可能与 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活化的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产生的炎性因子可在胶质细胞、神经元和老年斑之间诱发炎症性级联反应,从而加重神经突和神经元损伤。目前,许多研究发现炎性因子基因多态性可影响其自身的表达量,且与AD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该文就参与AD炎症反应的炎症细胞、炎性因子及其基因多态性与AD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显微手术对老年自发性脑出血后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03-2014-03我院接诊的100例老年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观察和分析术后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IL-6、TNF?α、IL-1、IL-10)的变化。结果手术治疗后疗效良好,痊愈率50.00%,有效率94.00%。治疗前与治疗后7d相比,患者的IL-6、TNF?α、IL-1、IL-10有了明显下降,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也明显下降(t=8.219 9,P0.000 1)。治疗前与治疗后14d相比,患者的IL-6、TNF?α、IL-1、IL-10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下降更明显(t=24.411 3,P0.000 1)。结论显微手术治疗老年自发性脑出血效果良好,并能明显降低自发性脑出血后的炎性因子与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前,虽然已有大量的抗癫痫药上市,但仍有大约30%的癫痫患者对目前的抗癫痫药耐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炎症过程可能在痫性发作的发生及维持方面均发挥着复杂而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炎性因子的调控及特异性炎性反应途径的干扰可能成为抗癫痫药作用的新的渠道.本文主要从临床和实验研究的证据探讨癫痫与炎症的关系,阐述炎性反应在癫痫发生和进展中的复杂机制,对抗炎性药物对癫痫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的炎性因子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4-01收治的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组,按认知功能评分量表将观察组分为轻度认知障碍组(30例)、重度认知障碍组(20例)。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精神正常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体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炎性分子水平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的符号编码、言语流畅、持续操作、言语记忆、迷宫及总成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组炎性分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认知障碍程度的加深,炎性因子水平逐渐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障碍与各炎性因子呈明显正相关,且与IL-6相关系数最高(r=0.74,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IL-6、TNF-α、IL-1β等炎性因子水平上升,均是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内炎性因子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炎性因子进行检测,对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制定治疗方案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早期预警分级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代谢指标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07—2013-07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8例,抽签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干预组实施早期预警干预,对照组不实施早期预警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氧代谢指标水平变化,和治疗前后血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脉搏氧饱和度、氧摄取率等脑氧代谢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脑氧摄取率、脑氧含量较对照自显著较低(P0.05);干预组患者的IL-1β、IL-6、CRP、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较低(P0.05)。结论早期预警分级干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改善患者脑氧代谢情况,降低炎性因子水平,能及时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调整治疗方案,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预测能力,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炎性反应反射-胆碱能抗炎通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机体对外源性侵袭或创伤所产生的炎性反应是局部的、保护性的反应。反应不足和过度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必须有精确的调控机制。抑制急性炎性反应的“胆碱能抗炎通路”的发现,大大的拓展了我们对神经系统如何调节免疫反应的理解:就象对心率及其它重要功能的调节一样,神经系统对炎性反应进行实时的反射性调节。借助这种理解,我们可以通过选择性的、可逆的、神经连接通路治疗炎性反应性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认识神经肌炎的临床、神经电生理等方面特点 ,探讨其与多发性肌炎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近 10年间收治的较典型的 11例神经肌炎病人 ,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多发性肌炎病人 2 9例 ,对此两组病人的临床表现、心脏并发症、对激素治疗的疗效、肌电图以及肌肉活检的结果给予对比研究。结果 :在神经肌炎组中 ,有 8例感觉障碍 (6例呈末梢型感觉障碍分布 ;2例呈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表现 )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中 ,10例有运动传导速度明显减慢或引不出 ,1例电位波幅明显降低 ,呈轴索样损害的表现 ;多发性肌炎组病人均无感觉障碍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均正常。两组在其他临床表现及激素治疗效果上 ,血清CK增高 ,肌活检、肌电图方面无明显差异(P >0 0 5 )。结论 :神经肌炎是多发性肌炎中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 ,除具有多发性肌炎的表现之外 ,同时还具有周围神经病的表现 ,两者间是很难区分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及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脑梗死患者27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RIPC组和对照组,RIPC组患者给予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及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 观察2组患者治疗28 d及6个月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记录发病6个月内的脑缺血症状再发生情况,对比2组患者治疗28 d后血清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及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8 d及6个月后RIPC组NIHS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RIPC组的脑缺血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28 d后RIPC组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短期和长期预后,降低脑缺血再发率,减轻体内的炎症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炎性因子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03—2016-04我院收治的脑梗死42例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4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不同时间点2组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结果相比对照组,研究组各个时间段的IL-6水平较高(P0.05),IL-6水平在1周时间段达到巅峰;相比研究组,对照组各个时间段TNF?α水平相对较低(P0.05),在发病3d后TNF?α水平达到顶峰,然后呈递减趋势;不同时间段,研究组与对照组IL-10水平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1周后,IL-10水平达到巅峰,然后呈递减趋势。结论脑梗死患者IL-10、TNF?α和IL-6水平在血清中相对较高,动态变化有一定规律,可为今后治疗该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免疫炎性因子在脑性瘫痪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免疫炎性因子在脑性瘫痪(脑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31名脑瘫患儿和20名健康儿童及37名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新生儿病例组)和20名正常新生儿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脑瘫患儿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脑瘫对照组(P<0.05),新生儿病例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新生儿病例对照组(P<0.05);脑瘫组和新生儿病例组间TNF-α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前者较高,而2组间的IL-6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免疫炎性因子的过度表达在脑瘫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水平的免疫炎性因子可能是脑瘫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神经性肌炎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7例多发性肌炎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神经性肌炎)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结果:神经性肌炎患者血清肌酶水平增高不明显,肌电图有神经性损害,肌肉病理为不典型炎症改变,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结论:多发性肌炎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神经性肌炎)有特殊的临床特点,肌电图和肌活检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认识神经肌炎的临床、神经电生理等方面特点,探讨其与多发性肌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近10年间收治的较典型的11例神经肌炎病人,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多发性肌炎病人29例,对此两组病人的临床表现、心脏并发症、对激素治疗的疗效、肌电图以及肌肉活检的结果给予对比研究。结果:在神经肌炎组中,有8例感觉障碍(6例呈末梢型感觉障碍分布;2例呈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表现);神经传导速度检查中,10例有运动传导速度明显减慢或引不出,1例电位波幅明显降低,呈轴索样损害的表现;多发性肌炎组病人均无感觉障碍,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均正常。两组在其他临床表现及激素治疗效果上,血清CK增高,肌活检、肌电图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神经肌炎是多发性肌炎中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除具有多发性肌炎的表现之外,同时还具有周围神经病的表现,两者间是很难区分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97例ACI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8)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n=49)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IL-6)及脑血流(大脑中动脉PSV、EDV、Vm、PI、RI)指标。结果治疗2周后,2组TNF-α、IL-1、IL-6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PSV、EDV、Vm、PI、RI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显著抑制ACI患者的炎症细胞因子释放,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且能够有效改善大脑血流供应,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炎性肌病(IIM)主要包括多肌炎、皮肌炎和免疫性坏死性肌病等。近年来已在青少年和成人IIM中鉴定出不同的抗体,例如抗Jo-1抗体、抗NXP2抗体、抗MDA5抗体和抗HMGCR抗体等。这些抗体阳性的IIM可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病理表现,并且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区分更精确的亚型,从而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