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检索相关数据库,对近年来针刺通过调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介导的信号通路及作用机制来干预抑郁的基础研究进行总结,发现针刺主要通过调节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组织纤溶酶激活因子(tPA)/BDNF信号通路,调控突触可塑性、BDNF表观遗传等发挥抗抑郁作用。但当前大部分研究缺乏对BDNF通路进行反向验证,并且对通路或作用机制的研究仅限于经典的上下游靶点,同时局部的穴位与BDNF通路和疾病靶器官之间的特异性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动态演变过程,表现为一系列神经毒性和神经保护相互作用的反应,参与反应的蛋白质作为信号通路通常在外界刺激下激活。目前已明确针刺能通过抑制脑卒中后脑组织神经细胞铁死亡从而促进神经功能修复,近年来针刺通过调控铁死亡治疗脑卒中的相关信号通路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miR-23a-3p和核转录因子红系2样2(NFE2L2)信号通路;p62/Kelch样ECH关联蛋白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p62/Keap1/Nrf2)信号通路;α7nAChR介导的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环磷酸腺苷/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PKA/CREB)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线粒体转录因子A(PGC-1α/TFAM)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介导的Nrf2信号通路。其中有已被证实的信号通路,亦有待研究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的特点是发病早,兴奋性毒性引起神经元损伤。细胞死亡的早期阶段触发炎症反应,通过凋亡机制加重神经元损伤。细胞死亡的早期阶段触发炎症反应,通过凋亡机制加重神经元损伤。神经调节蛋白(NRG)及其酪氨酸激酶受体(ErbB)在缺血性脑损伤中上调,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NRG/ErbB通路是一种新的有效的神经保护策略,对缺血性卒中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针刺对脑梗死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之一是通过调控内源性神经调节蛋白的表达。本研究通过探讨针刺调控NRG/ErbB通路对脑梗死后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为今后发掘针刺在脑梗死后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寻找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有效方法是加速神经干细胞临床应用的途径之一。该文分析了近十年来中外文献关于调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中药及其作用靶点与信号通路的报道,发现中药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信号通路具有综合调控作用。第一,中药能通过Notch,PI3K/Akt,Wnt/β-catenin,GFs等信号通路影响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1)黄芪、淫羊藿、龟甲、远志能通过调节Notch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或基因Notch1,NICD和Hes的表达起调控作用;(2)人参、银杏叶、丹参能通过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但对该通路中上下游靶标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无研究;(3)姜黄、蛇床子可以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关键靶蛋白Wnt3a及β-catenin的水平从而介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起调控作用;(4)三七、川芎可以通过促进分泌性生长因子EGF,b FGF等的表达发挥作用。第二,一些中药能通过多种途径诱导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或分化:黄芪中的黄芪甲苷可以通过Notch信号通路调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或分化,但黄芪多糖含药血清又可以通过调节VEGF含量,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淫羊藿中的淫羊藿苷和淫羊藿黄酮类可以分别介导Notch或GFs信号通路来控制神经干细胞的命运转化;人参皂苷Rg1可以通过Notch和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银杏内酯B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HIF-1α表达来有效调节神经干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和促进细胞增殖与分化,进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而银杏叶提取物也能通过上调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姜黄素可以通过Wnt/β-catenin与Notch信号通路来调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第三,信号通路的串话(cross-talk)是一些中药发挥促NSCs增殖与分化的重要途径。Notch与GFs信号通路、GFs与PI3K/Akt信号通路、Notch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等在调控神经干细胞的过程中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在中药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或分化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中药对调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信号通路的串话研究有待进一步加深,阐明其多靶点和多途径的作用机制与综合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Sun H  Zhang H  Lin BS 《中国针灸》2010,30(8):661-664
目的:探讨针刺对青光眼视神经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以大耳白兔为实验动物,通过前房内注射复方卡波姆溶液造成实验性青光眼模型。28d后,通过滤过性手术使眼压恢复正常。20只(40只眼)大耳白兔分层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神经营养剂组,并设正常对照组,每组5只,眼数为10只。针刺组穴取双侧"球后""风池""行间",每日早、晚各针1次;神经营养剂组给予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50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其他组不做治疗处理。治疗4周后,观察各组兔视网膜组织凋亡抑制基因(Bcl-x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变化。结果:实验结束时,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视网膜组织Bcl-xl、BDNF表达分别为(31.20±5.97)个/mm2、(6.3±1.89)个/mm2,显著高于模型组的(26.70±4.32)个/mm2、(4.0±1.89)个/mm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能上调青光眼模型兔视网膜Bcl-xl和BDNF的表达,从而保护高眼压损害的视神经。  相似文献   

6.
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可以显著提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B(tropomyosin-receptor kinase, TrkB)蛋白的表达,下调p75神经营养素受体(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 p75NTR)蛋白的表达。电针可以通过提高BDNF促进神经元的存活、促进受损纤维的再生、促进神经可塑性、促进髓鞘形成BDNF基因修饰的成纤维细胞。BDNF诱导的TrkB信号可能通过四种主要的细胞内途径影响突触可塑性、轴突生长、存活和细胞内阳离子平衡:(1)经磷脂酰-3激酶(P1-3K)/Akt通路促进神经元树突分枝和树突棘生成,影响突触生长和结构形成。(2)受体诱导小分子GTP酶Ras的激活,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磷酸化过程,最终激活许多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途径并对环腺苷3′,5′-单磷酸含量进行调节促进轴突生长。(3)经磷脂酶C-γ(Phospholipase C-γ,PLC-...  相似文献   

7.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较为常见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利用Notch信号通路来探讨调神开窍针刺法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的联系,有利于揭示调神开窍针刺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实质,本研究从Notch信号通路与NSCs增殖分化的关系、针刺与Notch信号通路及NSCs的关系、调神开窍针刺法调节Notch信号通路治疗PSD的思路3个方面,从整体到分子多层次探讨NSCs在卒中后抑郁病理机制中的作用和调神开窍针刺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机制,丰富中医治疗PSD的疗效机制,为临床治疗PSD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中医药治疗AD得到广泛关注。中药调控AD的信号通路研究主要集中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B(TrkB)通路、PI3K/Akt通路、MAPK通路、蛋白激酶A(PKA)/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通路、NF-κB通路及Wnt通路这6条通路。  相似文献   

9.
以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调控炎症反应为切入点,阐述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脊髓损伤、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为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和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针刺可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发挥抗炎作用及抗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治疗脊髓损伤;针刺能够有效降低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减少其引起的神经性炎症和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从而治疗帕金森病;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为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海马区胶质细胞的激活并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从而减缓神经元坏死和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危害性大,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而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疗效欠佳,且易产生耐药性。针灸凭借独特的优势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检索了近10年中英文文献,从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研究等总结了针刺治疗抑郁症的相关研究。临床研究从普通针刺、电针、针药结合、灸法等疗法方面评价了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作用机制研究从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免疫、神经突触可塑性、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通路及微RNA等探讨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存在如评价标准不统一,假针刺对照设置,针刺防治抑郁症复发率等问题,研究质量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蔡丽  董耀荣  李文涛  刘毅 《陕西中医》2020,(6):720-723727
目的:研究神经复元方含药血清对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BDNF/TrkB信号通路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探讨治疗PSD的部分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引入BDNF/TrkB通路抑制剂(K252a),分为正常对照组、H2O2培养组、含药血清+H2O2培养组、含药血清+K252a+H2O2组、K252a+H2O2组,用定量RT-PCR、免疫印迹法检测BDNF/Trk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基因)表达水平,观察海马神经元突触的超微结构。结果:H2O2加入含药血清组突触密度增大,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增厚。SYNA、GAP-43和SYN1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在含药血清+H2O2培养组比H2O2组明显提高(P<0.01)。突触相关蛋白在含药血清+K252a+H2O2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含药血清+H2O2培养组(P<0.01)。结论:神经复元方能修复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的突触可塑性,可能是通过介导BDNF/TrKB信号通路调节SYNI、SYNA基因,促进相关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早期梗死灶边缘区Toll样受体9(TLR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干扰素-β(IFN-β)的m RNA表达,阐明针刺对脑梗死的TLR9通路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模型,缺血90 min后行再灌注,治疗组予针刺干预,于再灌注6h、5d后将大鼠取材,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观察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TLR9、TNF-α、IRF7、IFN-β的m RNA表达及针刺的干预作用。[结果]针刺能明显增强神经保护因子IFN-βm RNA的表达(P0.05)。TLR9信号通路m RNA的表达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针刺法治疗脑梗死通过增强神经保护因子IFN-βm RNA的表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神经功能活动障碍。本研究尚不能表明该针刺法能抑制TLR9信号通路m 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研究证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发展过程。针刺通过对该通路的各靶点及整体的调控实现治疗AD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针刺治疗AD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分别从针刺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重要成分(Wnt蛋白、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及整体、多药耐药性蛋白(ABCB1)、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等方面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针刺疗法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有效性已得到认可,但对其作用机制却有不同认识。近年来,AIS的治疗机制主要分为神经保护和神经血管保护两方面。本文从炎性机制、神经元兴奋毒性和血脑屏障机制、细胞凋亡及自噬机制深入分析针刺的神经保护作用;从神经血管耦合功能调节、对星形胶质细胞的调节、对脑灌注的影响分析针刺的神经血管保护机制。认为神经血管保护机制可能是未来针刺治疗AIS重点研究机制,并提出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PI3K/Akt信号通路为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简称。该通路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传导途径,广泛参与了细胞凋亡和存活,在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着保护神经的作用,并且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以及神经细胞的生存、增殖及分化等。为了进一步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针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从PI3K/Akt信号通路的分子生物学及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帕金森病、癫痫、血管性痴呆和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的影响进行综述阐释,以期为临床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大鼠额叶皮质5-羟色胺1A受体(5-HT1AR)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研究针刺从痰论治对卒中后抑郁的干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5-HT1AR及BDNF含量的变化,观察从痰论治针刺选穴对预处理组治疗组的干预作用.结果:针刺治疗组及针刺预防组皮层5-HT1AR与正常组接近但...  相似文献   

17.
针刺在治疗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不可或缺,疗效受到世界公认,特别是针刺抗炎的疗效不断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研究和认可,TLR4-NF-κB信号通路作为一条经典的神经炎症通路,一直以来备受观注。本研究详细介绍TLR4-NF-κB信号通路的组成并整理归纳国内外文献发现针刺可以调控该通路,在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起着调节作用,期望为了解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靶点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脑损伤是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发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及其受体的表达变化影响缺血性脑损伤中神经细胞的存活与凋亡.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探讨BDNF及其受体在针刺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研究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同时对该领域以后的研究方向及针刺更好的用于临床进行了展望并且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多临床报道提示,针刺对某些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对与神经系统功能失衡有关的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疗效。针刺效应与疾病类型、穴位选择、刺激方式(针刺手法或电针参数)等诸多因素有关。基础研究则表明,针刺对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效应有赖于神经通路的信息传递,特别是神经信号的双向传输及脑内递质的多维整合。针刺信号还可能影响某些胞内信号的转导及基因表达,并通过体液、内分泌乃至心脏局部的多重调节而减轻心律失常和其它心血管疾病。因此,针刺对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效应是由多因素、多层次、多方位的整体调节而实现的,但有关细节尚待探明。本文也对有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0.
康脑液对脑缺血大鼠BDNF,MMP-9,ERK1/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康脑液干预观察其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表达的影响,探讨康脑液对脑缺血的保护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及康脑液高、中、低剂量(28.6,14.3,7.15 g·kg-1·d-1)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于缺血2 h后再灌注(分别于再灌注后1,6,12,24,72,168 h后,处死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脑组织BDNF,MMP-9,ERK1/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I/R组比较,康脑液高、中剂量组各时间点的BDNF及ERK1/2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而MMP-9表达的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5);再灌注24 h梗死灶体积康脑液高,中剂量组较I/R组明显减小(P0.05)。结论:康脑液可促进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中BDNF的表达,激活ERK1/2信号通路,同时抑制脑内MMP-9的表达,发挥对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