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舒银珍  全晖  曾志荣  黄琦  蔡明燕 《西部医学》2021,33(7):1052-1055
【摘要】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气分析、血清心功能指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5例CHF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治疗前均进行血气分析监测,并检测血清N末端 脑钠肽前体(NT proBNP)水平。根据患者治疗28天后的生存情况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生存状态患者治疗前血气分析指标及血清N proBNP水平差异。分析检测指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检测指标评估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 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偏移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经皮氧分压(TcPO2)水平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2)、二氧化碳偏移度及血清NT proBNP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CHF患者TcPO2、TcPCO2水平对应与PaO2、PaCO2水平呈正相关(r=0667,0988,P<005),TcPO2与血清NT proBNP水平呈负相关(r=-0536,P<005),TcPCO2水平与血清NT proBNP呈正相关(r=0524,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二氧化碳偏移度、NT proBNP水平评估CHF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13、0846,阈值为0467、1946 ng/L,诊断敏感度为7714%和8476%,特异度为7524%和8952%,联合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3%和9048%。结论 CHF患者入院后应动态监测血气分析指标与血清NT proBNP水平,二氧化碳偏移度与血清NT proBNP可用于评估CHF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罗乐  黎松  张佩雯  王亚萍 《西部医学》2021,33(7):1044-1047
【摘要】目的 分析盐酸氨溴索联合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炎对血气指标及血清TNF α、HMGB1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0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利奈唑胺)及研究组(盐酸氨溴索联合利奈唑胺),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炎性因子(IL 6、IL 8及TNF 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气指标(SaO2、PaCO2、PaO2)、肺功能(FEV1/FVC、MMF、PEF)、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及HMGB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L 6、IL 8、TNF α、HMGB1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SaO2、PaCO2、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aO2、PaCO2、PaO2均显著改善,其中研究组SaO2、PaO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aCO2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及MM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E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以研究组尤甚(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予以盐酸氨溴索联合利奈唑胺治疗临床疗效佳,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常晓东  薛痕  张彬  朱朝江 《西部医学》2019,31(2):260-263
【摘要】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胺酶与肺动脉高压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雅安市人民医院及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50例,根据患者肺动脉压力水平,分为肺动脉高压(PA)组(65例),及非肺动脉高压(非PA)组(85例),PA组又分为轻度组(32例)、中度组(22例)、重度组(11例)三个亚型。检测患者血清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血脂、甲状旁腺激素等;心脏彩超检测患者心脏相关指标及肺动脉压力;检测患者血清肾胺酶水平及患者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A各组血清肾胺酶水平较非PA组明显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肾胺酶水平与肺动脉高压呈负相关(r= 019,P<005);肾胺酶与心率变异性相关性指标(SDANN、SDNN、PNN50)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 0458、0438、0529,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胺酶明显降低,同时肾胺酶与肺动脉压力呈负相关,与心率变异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观察N 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早期再灌注损伤和急性氧化应激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CABG的患者90例(ASAⅡ~Ⅲ〗级,心功能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n=45)和NAC组(N组,n=45)。N组患者术前5天连续静脉给予2400 mg的NAC,C组患者术前5天连续静脉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在患者给予NAC或生理盐水前(T0)、手术结束时(T1)、手术结束后1小时(T2)、手术结束后6小时(T3)以及手术结束后12小时(T4)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乳酸、丙二醛(MDA)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水平。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的气管拔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 结果 与C组相比,N组患者的cTnI、肌红蛋白、CK MB、乳酸和TNF α在T1至T4时间点均显著降低(均P<005),N组患者的MDA在T3至T4时间点显著降低(均P<005)。与C组相比,N组患者的气管拔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缩短(P<005),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使用NAC能减轻CABG患者术后早期氧化应激引起的相关心肌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敬容  刘剑  罗飞  刘毓  李洁 《西部医学》2020,32(11):1690-1693
【摘要】目的 探讨中年男性静息心率(RHR)、最大摄氧量(VO2max)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3月~2019年3月于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进行体检的506例中年男性的临床资料。根据RHR将患者分为4个水平(<60bpm、60~69bpm、70~79bpm、≥80bpm)进行分析,根据VO2max将患者分为低(≤333%)、中(>333%,≤66%)、高(>666%)3个水平进行分析。采用标准的12导联自动心脏换能器测量RHR,采用自动呼吸气体分析系统确定VO2max,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析RHR、VO2max、CIMT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RHR≥80bpm患者VO2max较RHR<60bpm患者显著降低(P<005)。RHR≥80bpm患者收缩压、舒张压、TG、FBG较RHR<60bpm患者显著升高(P<005)。不同RHR患者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VO2max患者RHR、TG、FBG、ALT较低VO2max患者均显著降低(P<005)。中、高VO2max患者γ GTP、CIMT较低VO2max患者均显著降低(P<005)。RHR与收缩压、舒张压、TG、FBG、γ GTP呈正相关(P<005)。VO2max与BMI、收缩压、舒张压、T Chol、TG、LDL C、FBG、ALT、γ GTP、CIMT呈负相关(P<0.05)。 低VO2max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对风险是高VO2max患者的3564倍(95%CI:1773~7166)。结论 VO2max与BMI、收缩压、舒张压、TChol、TG、LDL C、FBG、ALT、γ GTP、CIMT呈负相关,检测结果可作为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风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尚彪  刘娟  张鸿  邓丽 《西部医学》2019,31(6):900-903+907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 NRDS)、感染性肺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和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NRDS患儿(NRDS组)、感染性肺炎患儿(感染性肺炎组)及正常新生儿(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三组均做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 6(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及甲状腺激素检测,同时疾病患儿给予对症治疗,对比其不同阶段检测结果差异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NRDS组治疗前T3、T4、FT3、FT4、γT3、IL 6、TNF α与对照组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组内比较,治疗后患儿T3、T4、FT3、FT4明显升高,IL 6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NRDS仅γT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感染性肺炎组患儿较对照组T3明显降低(P<005),TSH、IL 6、TNF α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T3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TSH、IL 6、TNF α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患儿各指标与对照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新生儿呼吸窘迫组血清IL 6和T3、T4、FT3、FT4等甲状腺激素为负相关(r依次为 0794、 0572、 0369、 0517,P依次为0000、0000、0029、0001);感染性肺炎组患儿血清IL 6、TNF α和T3为负相关(r依次为 0887、 0783,P依次为0000、0000)。结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组血清IL 6和T3、T4、FT3、FT4等甲状腺激素为负相关,感染性肺炎组患儿血清IL 6、TNF α和T3为负相关,测定甲状腺素水平在监测病情轻重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海洛因依赖大鼠心率变异性的改变以及电针双侧内关穴对心脏生理的调整效应,为针刺戒毒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按剂量逐日递增原则,每日2次,连续9天皮下注射海洛因,第10天用纳洛酮催促戒断,确定海洛因依赖模型的建立;再将实验组分为非电针组、电针内关穴组和电针非穴位组,每组8只动物;非电针组继续给予海洛因维持剂量,电针内关穴组停止给药,处于自然戒断状态,同时选取内关穴进行电针治疗,每天1次,连续7天;电针非穴位组选取双侧肋下4个固定非穴点,治疗同内关穴组;对照组按同样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组各自进行30分钟心率变异性取样,对大鼠的心率变异性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海洛因依赖大鼠非电针组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之差的标准差(SDSD)、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均降低(P〈0.01),LF、HF也降低(P〈0.01);LF/HF比值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电针组比较,电针内关穴组SDNN、SDSD、rMSSD均升高(P〈0.05),LF、HF也升高(P〈0.05),LF/HF比值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非穴位组各项指标与非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NN与LF呈显著正相关(r=0.864,P〈0.01),rMSSD与HF呈显著正相关(r=0.92,P〈0.01)。结论:海洛因依赖大鼠心率变异性降低,自主神经调控功能降低;电针内关穴可以使海洛因依赖大鼠降低的心率变异性提高,心迷走活动加强,交感-迷走神经的均衡发生改变,自主神经功能得到良性调整。  相似文献   

8.
心率变异性评价阵发性房颤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心率变异性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方法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4例(心房颤动组)和健康体检者71例(对照组)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两组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时域分析指标连续24 h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 SDNN)、24 h内每5 min一段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 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RR间期序列中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个数占所有RR间期个数的百分比(pNN50)以及频域分析指标高频成分( HF)、低频成分( LF)、高频与低频成分比值( HF/LF)。结果心房颤动组24 h 心率及总心搏数、SDANN、rMSSD、pNN50、HF、L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合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变化与猝死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入院的AMI后心源性猝死( SCD )死亡患者100例和健康体检者100例,对其超声左室射血分数( LVEF),心电图QRS宽度、QT间期、校正QT间期( QTc)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对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被列入猝死高危范围心脏病患者50例和低危患者50例,并对SDNN、SDANN、rMSSD、PNN50、LF、HF、TF、LF/HF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CD组QRS、QT、QTc值高于对照组,而SCD组LVEF值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危组的SDNN、SDANN、rMSSD、PNN50、LF、HF、TF、LF/HF均低于低危组,所有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0.0001)。结论:AMI急性期HRV明显下降,提示早期检测AMI后的HRV指标可预测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白介素 6(IL 6)、白介素 17(IL 17)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 1(sICAM 1)水平与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结果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74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50例同龄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Hp感染与患者病变支数、斑块性质间的关系,并比较Hp阳性与阴性CHD患者血清IL 6、IL 17、sICAM 1水平。结果 冠心病患者Hp感染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动脉狭窄支数以及颈动脉斑块性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 6、IL 17及sICAM 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随着狭窄支数的增多,冠心病患者Hp阳性率显著上升(P<005),且血清IL 6、IL 17及sICAM 1水平也呈依次上升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颈动脉斑块的冠心病患者Hp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斑块者(P<005),不稳定斑块者Hp阳性率显著高于稳定斑块者(P<005)。无斑块、稳定斑块及不稳定斑块冠心病患者血清IL 6、IL 17及sICAM 1水平呈依次上升趋势(P<005)比较Hp阳性组冠心病患者血清IL 6、IL17及sICAM 1水平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通过加剧机体炎症反应参与CHD进程,其与CHD患者动脉狭窄支数及斑块稳定性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不同程度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情况,探讨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在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Holter检测系统检测123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HRV中的SDNN(24 h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NNI(24 h内每5 min一段的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RMSSD(连续正常R-R间期的差值的均方根)、PNN50(连续24h R-R间期标准差≥50 ms的百分数)及三角指数,并以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DNN、RMSSD、PNN50、三角指数明显减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DNNI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心功能分级与HRV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提示NYHA心功能分级与HRV各指标呈负相关,随心功能降低心率变异性各指标明显降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SDNN和PNN50进入回归方程,Y=3.422-0.011SDNN-0.057pNN50.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随心功能降低而逐渐降低,心率变异性中SDNN、PNN50指标对心功能的评估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征,及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HRV)等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心衰患者58名(心衰组)和非心衰患者65名(对照组),从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获得HRT、HR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等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心衰组和对照组的HRT、HRV、LVEF、LVEDD、QT间期离散度(QTcd)、平均心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24 h室性期前收缩的数量没有统计学意义。HRT与LVEF、LVEDD、SDNN等指标呈相关关系。结论心衰组患者HRT减弱,HRT可以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我院1998年1月至2002年10月期间137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在心脏跳动下实施外科治疗的体会.方法在低温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保持心肌有氧血供,将左房引流管经二尖瓣口置入左室,持续吸引,并使左室腔与大气相通.完成心内畸形矫治后,采用综合序贯排气法排除心腔气体.结果全组死亡5例,死亡率3.6%.无因体循环气栓而致认知和肢体功能障碍者,无气管切开者.结论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可作为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应用于简单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中.  相似文献   

14.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128例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的临床应用经验,并对心肌保护,空气栓塞的防止进行探讨。方法 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并体环境,维持全身浅低温32-33℃,心脏缓慢跳动,进行心内直视手术,术中应用无层级排气装置防止空气栓塞;行主动脉瓣替换,则钳夹阻断主动脉的同时,进行冠状静脉窦逆灌维持心脏血供。结果 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无空气栓塞,低心排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心肌保护效果好,手术安全可行,尤其适用于重症病例。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心率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冠状动脉(coronaryartery,CA)病变患者的心率变异(heartratevariability,HRV)和有否侧支循环对HRV的影响,了解冠状动脉病变和侧支循环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3例CA病变患者用时域分析法对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并与100例CA各支直径减少<50%的对照组比较。结果:CA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心率变异的各项指标全部正常R鄄R间期的标准差(SDNN)和其均值(SDNNI)、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其值>50ms(PNN50)的百分比无差别(P>0.05)。根据有否侧支循环把CA病变组分为A(无侧支循环)组和B(有侧支循环)组。两组相比,代表心率总变异程度的SDNN和SDNNI明显降低(P<0.01),代表迷走神经功能的rMSSD和PNN50也有下降(P<0.05)。结论:无侧支循环的CA病变患者的HRV比有侧支循环的CA病变患者低,侧支循环对CA病变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NT-proBNP,LVEDD、LVESD、LVEF,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NT-proBN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均比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DD、LVESD、LVEF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VEDD、LVESD均减小,LVEF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LVEDD、LVESD显著小于对照组,LVEF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芪苈强心胶囊可显著减低患者BNP水平,改善心功能,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30例冠心病合并轻度CHF患者,采用单盲、随机、安慰剂平行对照法进行分组,并前瞻性观察经培哚普利治疗8、16 周后,其心率变异性(HRV)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经培哚普利治疗8 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室收缩功能无显著变化,而HRV已有显著升高,尤以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指标为著,如rMSSD从(30±17)ms升高至(35±13) ms(P<0.01)、pNN50从(8±5)%提高至(11±6)%(P<0.01)、HF从(9±2)ms升高至(14±3)ms(P<0.01);而反映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活动均衡性的指标LH/HF从1.5±0.2下降至1.2±0.4 (P<0.05) 。培哚普利治疗16 周时,随着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善,HRV进一步升高。结论 研究表明,ACEI可提高CHF患者心脏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其早期效应不依赖于心功能的改善,提示应用ACEI治疗CHF,有可能减少心律失常性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HRV)影响。方法46例CHF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2例常规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和利尿剂,治疗组24例在对照组常规用药的基础上联用小剂量卡维地洛,逐步加量至目标剂量治疗8个月。测定治疗前后心功能和HRV。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心率和血压,缩短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A值(P<0.001),改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其HRV时域指标24h窦性心律RR间期标准差(SDNN),24h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频域指标低频率段功率(0.04~0.15Hz)(LF)和高频率段功率(0.15~0.40Hz)(HF)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卡维地洛能进一步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室重塑,改善自主神经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9.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09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意义和手术适应征。方法心脏不停跳法:阻断上下腔、不阻断冠脉循环,不用心脏停搏液;鼻咽温缓慢降至(33±1)℃,在心脏有节律的空跳中完成手术操作。主动脉瓣置换等要切开主动脉根部的手术,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心脏停跳法:降温至32~28℃±1℃,阻断主动脉后从其根部灌注4℃晶体或15℃血K^+心停跳液,每间隔30min复灌1次。室缺补片修补等心内操作完毕开放主动脉阻断,心脏复跳后完成其余手术操作。结果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8例(0.74%),血红蛋白尿46例(4.19%),急性肾功能衰竭7例(0.64%),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0.09%),精神症状7例(0.64%),消化道出血1例(0.09%),死亡28例(死亡率2.55%)。结论心脏不停跳法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新方法,获得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可适用于绝大部分常规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坎地沙坦联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扣对照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在常规应用强心荆、利尿剂、静脉扩张剂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依那普利,治疗组再联用依那普利和坎地沙坦,均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至目标剂量,疗程10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18%,对照组为66.61%,两组治疗前后相比SV、CO、CI、LVEF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CI、LVEF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依那普利联用坎地沙坦可显著改善左室重塑,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LVEF,对冠心病慢性心衰的治疗疗效肯定,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