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半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RA患者血清中的抗CCP抗体相对浓度,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类风湿因子(RF)浓度,比较抗CCP抗体与RF的相关性。结果抗CCP抗体在RA诊断中其敏感性(74.8%)较RF(84.3%)低。其特异性(95.8%)较RF(81%)高,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在诊断RA时,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97.6%。两者的检验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Kappa=0.407,P<0.001)。结论抗CCP抗体检测对RA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而RF定量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两者联合检测能够提高RA血清学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0CP抗体,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RF。结果抗0CP抗体在RA患者中的阳性率为85.3%,特异性为95.1%。结论血清抗0CP抗体对RA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均高于RF,是类风湿关节炎的较好诊断指标,与RF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郭丽平  荣幸  张景艳 《中外医疗》2014,(19):191-191
目的 分析研究类风湿(RA)患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抽选该院风湿科门诊收治以及住院的144例患者,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RA组和非RA组的类风湿因子(RF)和抗CCP抗体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 。结果 检测结果 表明,RA组的抗CCP抗体阳性率、RF组与非RA组相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抗CCP抗体和RF的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抗CCP抗体和RF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诊断类风湿患者时,通过对抗CCP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裴秀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3,(35):4745-4746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早期和治疗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进行抗环瓜氨酸肽(anti-cyclic cirullinated peptide, 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的定量检测,抗CCP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定量检测,RF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结果抗CCP抗体在48例早期RA患者中,检测阳性率为79.17%,远高于RF的27.08%;抗CCP抗体在治疗期的37例RA患者中,检测阳性率为29.73%,低于RF的70.27%。结论抗CCP抗体是一种对RA有较高诊断价值的血清学标记物,抗CCP抗体的定量检测有助于了解RA的患病情况;抗CCP抗体在早期RA患者中阳性率明显高于RF;在治疗期的RA患者中,阳性率低于RF患者。故抗CCP抗体是一个及早预示RA、鉴别并诊断早期RA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5.
孙家祥  李艳 《西部医学》2013,(11):1706-1708
目的 研究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RA组87例、非RA组80例和健康对照组80例患者的血清抗CCP抗体和RF.结果 RA组血清RF和抗CCP抗体浓度分别为(72.56±22.36)U/ml和(152.69±28.55)U/ml,阳性率分别为80.45%和75.86%,均显著高于非RA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86%和97.50%,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45%和86.87%.在RA患者中抗CCP抗体与RF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8,P>0.05).两种检测方法间无相关性(r=0.053).结论 联合检测抗CCP抗体、RF可以互为补充,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预测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6.
丁菊芳 《甘肃医药》2014,33(3):212-214
目的:通过对类风湿因子(RF)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联合检测,了解这两种方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确诊RA患者138例,无类风湿关节炎的门诊和住院患者58例,健康对照组30例为研究对象,免疫比浊法测类风湿因子(R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比较两项联合检测和单项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抗CCP抗体的阳性率为78.9%,RF的阳性率为和77.4%;将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提高了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率.结论:比浊法检测RF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差,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可提高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准确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抗CCP抗体灵敏度低而造成的漏诊以及RF特异性低而造成的误诊,使其测定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的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CCP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角蛋白抗体(AKA)和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 结果 RF特异性80.0%敏感性70.0%,AKA抗体特异性为95.0%敏感性较低68.5%,抗CCP抗体特异性90.0%敏感性87.0%. 结论抗CCP抗体对RA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其它两种血清标志物相互补充更助于RA诊断.  相似文献   

8.
抗环瓜氨酸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90例RA和80例非RA风湿病患者血清标本.采用EL ISA方法检测抗CCP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RA组血清抗CCP抗体和RF阳性率分别为62.2%、81.1%;抗CCP抗体和RF对RA诊断的特异性分别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72例早期RA者及43例健康对照者抗MCV抗体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抗CCP抗体,免疫散射比浊法测RF,比较抗MCV抗体、抗CCP抗体、RF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一步比较RA组血清和滑膜液抗CCP抗体、抗MCV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抗MCV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07%、100%;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47%、95.35%;RF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52%、83.72%。RA组滑膜液与血清抗CCP抗体和抗MCV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CP抗体、抗MCV抗体在RA患者中有较高的特异性,临床诊断价值超过了RF;临床取样血液检测抗CCP抗体、抗MCV抗体与取样膝关节滑膜液的阳性率相似,但更方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在未分化关节炎(UA)转化为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对192例UA患者随访12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CTP和CCP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RF.结果 单一检测指标阳性与UA转化为RA的关联强度中以CCP抗体最高,其相对危险度(RR)及95%可信区间为50.52(18.849~135.397);其次是ICTP,其RR及95%可信区间为29.77(12.253~72.348);ICTP和CCP抗体都为阳性的UA转化为RA的转化率为93.33%;ICTP、CCP抗体和RF共3项指标都为阳性的UA转化为RA的转化率为100%.结论 ICTP和CCP抗体的出现是UA患者发生RA的高危因素;ICTP、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阳性对UA向RA分化发展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脉书·十一脉><黄帝内经>等文献人手,梳理了血气、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要介绍了四肢部的基本腧穴、躯体部要穴,以及腧穴配伍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痰瘀相关,意在梳理痰瘀知识、并强调痰瘀相关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刍议"痰瘀同源"、"痰瘀互结"、"痰瘀同治"等痰瘀经典理论的方式论述痰瘀相关。结果:痰与瘀是中医界里重要的元素,痰与瘀互结是许多疾患共同的病机,痰瘀同治是常用治法。结论:痰瘀同源、互结、同治,不但在临床上有着实用的指导意义,又能与时俱进、在探究中创新。  相似文献   

13.
载脂蛋白(apo)是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酶活性,介导细胞受体与脂蛋白结合,保持脂蛋白结构的稳定性。目前已发现数十种载脂蛋白,其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分子中具有多个双性alpha螺旋及Beta-折叠结构。载脂蛋白的这种双性alpha螺旋结构是其结合及转运脂质的结构基础。在HIV外壳结构中的一种糖蛋白(gP)也具有这种alpha螺旋结构。近年研究表明,载脂蛋白和由载脂蛋白组成的脂质体还具有抗肝炎病毒、抗HIV病毒、抗单纯疱疹和中和细菌内毒素的功能。以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为主要成分构成的脂质体已成为运载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受体的靶向性载体。  相似文献   

14.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多年来,人们对考试改革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出不同的考试模式,例如教考合一与教考分离就是2种完全不同的考试模式。通过对比2种考试模式的优势与劣势,提出适合医学基础课的综合性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寻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今后的神经病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分析神经病学教改后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果教改班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优于非教改班(P<0.01)。结论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从必要性、要求及实质3个角度梳理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医信融创”教育的模式。“医信融创”需要遵循由“融”到“创”的逻辑主线,通过“融行-融智-融心”的过程最后走向“创新”的目的。最后以山西医科大学的实践案例证明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邬俏璇  魏倩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873-2874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的护理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按照知情同意制度,选取125例实施游泳的新生儿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未游泳的新生儿为对照组(125例)。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2d头围、生长和体重的变化,比较两组生后7d、15d和28d的24h摄乳量。结果:42d后游泳组的婴儿头围、生长、体重增长明显,特别是体重增幅较大,两组统计学有明显差异;游泳组摄乳量从第7天开始均高于对照组,出生后28d更是明显增多,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游泳有利于新生儿增加摄乳量,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消化科门诊躯体形式障碍诊疗费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87例消化科门诊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采用既往检查调查表(自编)、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既往检查总费用212-28652元(中位数为3792元),检查频率为5-82次,检查项目为3-11项,重复检查频率为3-72次,检查项目为血常规、彩超、X线、内窥镜、MRI、粪常规,重复度高的项目为彩超、内窥镜、X线、MRI.检查频度与病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相关性,检查费用与检查频度呈正关(P<0.01).结论 消化科门诊躯体化障碍患者检查项目多,频度高,医疗花费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OEC)的CT、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OEC的CT、MRI表现,并与手术和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例OEC位于左侧5例,右侧3例。肿瘤最大径4.5~17.5cm,平均9.2cm。全部肿瘤均呈囊实性,6例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2例呈圆形或卵圆形。肿瘤边界部分模糊7例,清楚1例。CT平扫:肿瘤实性成分cT值37~46Hu,平均4lHu,囊性成分cT值14~40Hu,平均25Hu;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呈中等程度强化,动脉期cT值6l~77HIJ,平均66Hu,实质期cT值65~78HU,平均71HU。MR平扫:T2wI实性成分呈等信号,囊性成分呈低信号,T2wI实性成分呈稍高信号,囊性成分呈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中等程度强化。8例OEC中合并子宫体内膜癌2例,其中l例经MRI检查,表现为子宫体部内膜不规则增厚,T2wI呈等信号,Tn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呈中等程度强化,1例合并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结论:CT、MRI能较好地反映OEC的病理特征,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侵犯等情况,具有重要的定性价值,并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