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镜下高频电切大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肠息肉是常见的消化道疾患,各年龄组均有发病。自1981年以来我院采用高频电切治疗此类病人378例。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医护配合,熟练的业务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自1981~1998年,经内镜下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378例,男252例,女126例,男女之比2∶1,年龄最小4岁,最大80岁。其中单发息肉252例,多发息肉118例,家族性息肉8例。息肉好发部位:直肠息肉227例(占60%),乙状结肠118例(31%),降结肠18例(4%),结肠脾曲6例(2%),横结肠3例(1%),结肠肝曲3例(1%),回盲部3例(1%)。2 治疗效果及观察21 本组378…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切大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内镜活检孔内插入高频电切圈套器,利用高频电流直接切除息肉。结果:32例病人58颗肠息肉全部顺利切除,无出血及穿孔发生。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切肠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的治疗。且病人免受开腹之痛苦。  相似文献   

3.
1990~2001年,作者应用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大肠息肉220例,共383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射频消融及高频电切治疗大肠息肉7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结肠镜射频消融及高频电切治疗大肠息肉是目前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我院自2000年4月~2004年9月应用国产LDRF-50A型多功能射频治疗仪及Olympus UES-10高频电发生器治疗大肠息肉730例,共889枚,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6年4月经电子肠镜对大肠息肉53例(106颗)作高频电切除,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结肠镜检查发现的108例患者189枚息肉采用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切除术切除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治疗大肠息肉108例患者,共计189枚息肉中187枚被切除,治愈率达98.9%。23例患者息肉切除后残端出血,予以电凝后止血,2例患者9天后因大便干燥便时带血,可能是大便干结使创面结痂脱落所致,经再次结肠镜下电凝止血。无一例术中、术后发生大出血及肠穿孔。2例息肉癌变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电子结肠镜下治疗大肠息肉安全可靠、创伤小、经济实惠、疗效确切,是治疗大肠息肉的首选方法,对减小大肠癌的发生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内镜下高频电治疗小儿大肠息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对小儿大肠息肉的治疗价值.方法内镜下对66例84颗不同大小、有蒂或无蒂、单发或多发息肉,给予高频电切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高频电凝切除小儿大肠息肉,方法切实可行,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肠息肉高频电切后的复(再)发情况。方法大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后每一年用电子结肠镜进行复查,疑有恶变者每3个月一次,随访时间1~7年,所有病例均取活检送病理。结果110例大肠息肉电切后,复(再)发37例(33.6%);多发性腺瘤59例,复(再)发25例(42.3%);单发腺瘤12例,复(再)发4例(33.3%);大于或等于1cm的腺瘤30例,复(再)发22例(73.3%),小于1cm的腺瘤41例,复(再)发7例(17.1%)。结论大肠息肉高频电切后的复发与大小、病理及是否多发关系密切。术后定期复查很重要,对于大于或等于1cm的多发性腺瘤,建议术后半年至一年内复查。  相似文献   

9.
内镜高频电切治疗大肠息肉,因可通过电视荧屏显示出病变的大小、位置、形态及活动情况,给术者及配合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1995年7月~2 0 0 3年5月我院利用高频电切治疗大肠息肉6 5 8例,效果较好,现将护理及配合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 5 8例患者中年龄5~78岁。男35 1例,女30 7例。息肉0 .2~3.0cm。病理组织学检查,腺瘤性息肉占5 8% ,增生性息肉占19% ,炎性息肉占2 3%。1.2 方法。将连接于高频电发生器的圈套器或热活检钳通过电子结肠镜的活检孔道送达肠腔内的病变部位,对息肉进行圈套或钳夹,然后通电利用高频电流通…  相似文献   

10.
1994年12月~1998年6月经临床确诊为大肠息肉的103例患者行内镜下电切治疗,旨在了解大肠息肉发生的部位,与年龄的关系,恶变息肉的病理类型以及经内镜行息肉治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4年12月~1998年6月我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就诊于我院的90例大肠息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予以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两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试验组的IL-6、IL-10、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对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更轻,可减轻患者术后炎症反应,促进康复,提高患者术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脂异常水平与结直肠息肉形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9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结直肠息肉组,10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血液样本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血脂和脂蛋白的浓度.息肉组根据病理特征对大肠病变进行分类: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和腺瘤,腺瘤根据息肉的数量和组织学类型将分为非晚期和晚期腺瘤两类.比较各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2005-01-2011-01住院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患者741例,分别采用单纯高频电切除术和高频电切除息肉前行预处理两种方法对大肠息肉进行治疗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行预处理的大肠息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未处理的明显降低。结论:对于大息肉及巨大息肉,内镜下切除前应采取干预措施以预防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内镜息肉冷切除术(CSP)治疗结直肠小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118例结直肠小息肉(直径≤10 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 = 59)和观察组(n = 59),对照组采用内镜息肉热圈套切除术(HSP)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CS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息肉切除情况、手术指标、息肉切除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组织学完整切除率和直径1~5 mm息肉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率、术后2周出血率和内镜下止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内镜CSP治疗结直肠小息肉,手术操作时间短,息肉切除率高,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高频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消化道无蒂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EMR组与高频电切术组,每组各40例,EMR组采取EMR治疗,高频电切术组用高频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质量评分,统计和比较两组术后随访1年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MR组与高频电切术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97.50%和90.00%、5.00%和15.00%、2.50%和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内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MR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较高频电切术疗效更佳,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胃息肉患者合并大肠息肉的情况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8月于该院消化内科门诊或住院病房行胃镜检查,经病理证实为胃息肉,且同时或近6个月内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223例为息肉组,同时选取同期行胃镜和结肠镜检查而胃镜未检查出息肉的患者22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胃息肉组患者大肠息肉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25.6%(57/223)vs 12.2%(28/229),OR=2.70,95%CI:1.39~5.24,P=0.003],高危大肠腺瘤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6%(17/223)vs 3.9%(9/229),OR=1.82,95%CI:0.93~2.24,P=0.035]。不同性别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息肉组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息肉患者罹患大肠息肉比例高,胃镜检出胃息肉的患者应尽早行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及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无蒂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108例行EMR治疗(EMR组)或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治疗(电切组)的结直肠无蒂息肉(直径1~2cm,共131枚)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EMR及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均成功切除息肉。EMR组手术时长[(9.19±1.32)min]长于电切组[(7.71±1.33)min];EMR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51±2.04)d]短于电切组[(4.63±1.81)d];EMR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低于电切组(2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见病变残留、原位复发。结论:EMR和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均可用于直径1~2cm结直肠无蒂息肉的治疗,其中EMR更安全、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水下双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结肠粗蒂息肉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2018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水悬浮下双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的43例结肠粗蒂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随访观察患者有无迟发性出血发生。结果 43例患者共成功切除43枚结肠粗蒂息肉,息肉最大直径1.0~3.5 cm,平均2.7 cm;息肉蒂部直径0.5~1.5 cm,平均1.1 cm;内镜下手术时间5~16 min,平均9.2 min。肠腔内灌注水量120~750 mL,平均330 mL。尼龙绳套扎次数1至2次,平均1.1次,尼龙绳一次套扎成功率95.4%(41/43)。息肉完整切除率100.0%,整块切除率100.0%,患者息肉切除治疗有效率为100.0%。43枚息肉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腺瘤性息肉。无1例患者术中出血;随访期间无1例患者发生迟发性出血。结论内镜水悬浮下双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结肠粗蒂息肉,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李欣  浦江  刘超群  付山峰  王晓辉  于兰  崔立红 《临床荟萃》2012,27(15):1311-1313
目的 探讨金属钛夹在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中的应用价值与安全性评价.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对253例直径大于0.5 cm的消化道息肉患者进行金属钛夹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对于山田Ⅲ型、Ⅳ型息肉先用钛夹钳夹蒂根部后进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对于山田Ⅰ型、Ⅱ型息肉先进行黏膜下注射,息肉隆起后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再用钛夹夹闭创面.结果 253例共312枚息肉,切除307枚,使用钛夹344枚,成功率98.4%.所有病例术中、术后未见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对消化道息肉应用金属钛夹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术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好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防止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结肠息肉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胃息肉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9年8月该院接受胃镜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235例。依据结肠镜结果,将患者分为结肠息肉组(119例)和对照组(116例)。统计分析各组Hp感染率。结果 左半结肠息肉组的H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腺瘤性息肉组和增生性息肉组的H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亚组组内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胃息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p感染可促进结肠息肉的发生和发展。结肠腺瘤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与Hp感染相关。对于感染Hp的结肠腺瘤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患者,建议立即进行息肉切除术。结肠息肉的存在与胃息肉的存在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