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由多因素导致的临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骨病。在我国先秦、秦汉时期,《黄帝内经》提出"心合小肠"理论。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对肠道微生态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研究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点。因此,笔者将中医传统"心合小肠"理论与肠道微生态和骨质疏松症的现代研究联系起来,旨在明确心-小肠-骨质疏松症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防治及现代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现代临床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骨科疾病。中医学早在先秦时代就提出五脏相通的“五脏一体观”理念。笔者借助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肠道微生态”,从现代医学理念去阐释中医学五脏经肠道微生态对骨质疏松症产生的影响,以期为中医学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由骨量降低而引起的代谢性骨病。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重,其防治已成为现代医学的热点之一。有关此病,中医学多从肝、脾、肾三脏亏虚立论而进行治疗。但由于中医学只有单纯的理论指导,缺乏现代科学依据的支撑,而倍受争议。接下来,文章将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出发,基于中医“肝与大肠相通”理论,阐述肝-肠道微生态-骨质疏松症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用微生态学的观点阐释从肝论治骨质疏松症的科学性,以期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及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综述人体肠道菌群和骨代谢的相关性研究,从衰老与胃肠道功能不足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炎症性肠病是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糖皮质激素是IBD诱发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肠道菌群失调是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的关键因素等方面探讨了肠道微生态失衡与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并从肠道微生态出发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和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的关键因素做了深入探讨,通过综述国内外实验和临床研究,认为肠道微生态失衡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5.
基于干燥综合征、脾胃、肠道菌群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以中医理论为依据,从肠道微生态的角度出发,探讨从脾胃论治干燥综合征.脾胃与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包括脾主运化与肠道菌群的消化功能,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与肠道菌群的免疫功能,脾属土治中央与肠道菌群的"内稳态"等.众多中医学者从脾胃论治干燥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微生态学...  相似文献   

6.
摘要: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是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临床从脾、肾论治多获良效,其机制研究也逐渐开展。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基础,益气健脾法以“资四肢形骸、丰肌肉筋骨”为旨,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骨密度、调节骨代谢平衡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愈来愈多的基础研究表明,益气健脾法可通过调节内分泌、神经、运动、消化、循环等系统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为进一步挖掘从脾论治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价值与科学内涵,笔者从中医经典理论、临床研究与基础实验方面综述益气健脾法抗骨质疏松的疗效及可能机制,以期拓宽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骨代谢关系密切,影响着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及预后。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是脾肾亏虚所致。脾为气血生化、生痰之源,脾肾先后天相互资生。脾之功能与肠道菌群的作用极为相似,两者均能资先天脏腑,益骨生髓。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实脾类药物调节肠道菌群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研究成为热点。总结肠道菌群对骨代谢的影响及实脾类药物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期为中医学从脾论治骨质疏松症提供科学依据,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阳明腑实证是以痞、满、燥、实、坚为病症特点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现代医学认为,肠道屏障损伤是阳明腑实证的病理生理基础,其本质可能是肠源性内毒素导致的内毒素血症,发病环节常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相互重叠,最终导致休克、脓毒症甚至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随着肠道微生态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与阳明腑实证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清晰。归纳肠道微生态变化与阳明腑实证在病理基础方面的联系可为其提供新的科学内涵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肠道微生态由肠道正常菌群及其所生活的环境组成,是人体最主要、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在人体正常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已有许多研究探讨了肠道微生态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笔者试从酒精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论述酒精导致酒精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认为长期大量的酒精摄入改变了菌群组成和肠道环境,破坏了肠道微生态的稳定性,增加了拟杆菌门,减少了厚壁菌门(尤其是乳酸杆菌),加之酒精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直接或间接破坏了骨代谢平衡,最终导致了酒精性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已成为骨折的一个重要病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存在着不良反应、不能耐受、疗效不确切等问题,中医从肾论治或从脾肾论治,初显疗效和优势,但是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其病因病机,通过循证医学手段统一其辨证分型;同时设计严谨的临床或动物实验以探索其作用机制,期待不久的将来中医...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常见于中老年人群,是由多种原因导致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易发脆性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障碍疾病。中医学认为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重要病机,因此以补肾壮骨为主要治法已达成普遍共识。笔者通过大量文献搜索发现,脾虚在骨质疏松症的致病过程中亦起着关键作用。肾、脾两脏为先后天之本,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根本所在。因此本文着眼于“脾肾相关”理论,从中医基础理论、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等角度综述其防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科学内涵,并试探讨中医“脾肾相关”理论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找寻中医基础理论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理论渊源,优化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诊疗方案,为更好得将祖国医学运用于临床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在我国广泛流行,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并给患者、家庭、社会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近年来肠道微生态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其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也被人们所关注。本文从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症的紧密关系、基于肠道菌群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中西医在该方向的研究进展,为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与中医肝脾亏虚的关联性,为运用健脾、补肝法防治POP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近15年来在我院骨质疏松专科门诊检测的女性3 35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合问卷调查、骨密度检测和中医辨证,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①纳入2 692例,其中,POP组934例,无POP组1 758例,POP组中肝虚418例(44.80 %)、脾虚159例(17.00 %),无POP组中肝虚803例(45.70 %)、脾虚232例(13.20 %),脾虚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虚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无POP妇女相比,女性POP与脾虚、肝脾俱虚存在相关性(P<0.05);③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性POP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脾虚(P<0.05)。结论 肝脾亏虚是女性POP的重要因素;脾虚是女性POP发病的危险因素;肝虚在绝经后及老年妇女中发生率均较高,但不随着骨量丢失而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在2012年9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的GIOP的患者病历,参照中医证型相关标准,以患者临床表现为依据,将每个患者归纳到不同的证型。结果收集了过去28个月在我院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数共242例,中医证型分布分别为肾阳虚证127例、肾阴虚证61例、脾胃气虚证31例、肝郁气滞证16例、瘀血痹阻证7例,分别占总人数的52.48%、25.21%、12.81%、6.61%、2.89%。结论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分布以肾虚证为主,其中以肾阳虚证发生率最高,这可能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药理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治疗脾肾阳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 POP)的疗效,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CBM以及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检索时间设定为自建库起至2022年3月1日,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检索的文献进行筛选,收集符合中药治疗脾肾阳虚型POP的随机对照研究,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使用计算机软件RevMan 5.3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与常规非中药治疗相比,中药以健脾益肾为法治疗脾肾阳虚型POP能有效提高以骨密度变化为评估标准的西医总有效率[OR=3.22,95%CI(2.07~5.00),P<0.000 01],提高以中医证候评分进行评估的中医总有效率[OR=6.26,95%CI(3.12~12.58),P<0.000 01],提高患者的腰椎骨密度[SMD=0.49,95%CI(0.03~0.95),P=0.03<0.05],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SMD=-1.01,95%CI(-1.29...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药调节肠道菌群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共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控制血糖,并根据病情控制血压、血脂等,在此基础上予口服维生素D和钙剂以补钙,对于骨痛明显者,予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 mg(100 mL),静滴时间2 h,一次滴完(本研究周期内仅注射一次)。根据中医辨证,对脾胃气虚型采用六君子汤加减,肝肾阴虚型采用左归丸加减,对肾虚血瘀型采用补肾活血剂加减。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方案上,对所有患者在中药方剂中加入葛根芩连汤。中药口服28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两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糖代谢指标、骨密度、骨钙素和血磷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