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分析CT对肠道黏液腺癌的表现,探讨CT对肠道黏液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肠道黏液腺癌CT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2例发现腹部包块,其中1例弥漫性腹腔种植转移,1例伴肠梗阻,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和血便,行常规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3例黏液腺癌在CT上均表现为肿瘤密度较低,1例可见钙化,低密度肿块与病理切片对照为肿瘤内“黏液湖”,黏液腺癌增强后表现为肿瘤无明显强化和周边及分隔样强化.结论 CT能清楚显示肿瘤部位、形态,肿瘤密度较低,无明显强化,腹腔内多发种植转移对肠道黏液腺癌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周悦  章斌  张石江  邵永丰 《江苏医药》2015,41(3):290-292
目的 总结96例左心房黏液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96例原发性左心房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14例,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结果 96例左心房黏液瘤均经手术成功切除.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无严重心律失常及栓塞等并发症.随访10个月-5年,仅1例在术后1年复发.结论 确诊左心房黏液瘤后应尽早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避免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陈亮  朱全  陈广明 《江苏医药》2006,32(10):934-935
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65例心脏黏液瘤病人,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肿瘤切除术。结果术后死亡2例(3.08%),其余患者术后恢复好,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恢复至Ⅰ级。随访6个月~10年,未见肿瘤复发和远处种植转移。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脏黏液瘤的最有效方法,心脏黏液瘤一经确诊应尽快手术。  相似文献   

4.
刘伟  陆悦  张社卿  杨红 《安徽医药》2021,25(6):1147-1150
目的 探讨左心房黏液瘤并发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15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心脏黏液瘤病人,从中遴选出并发脑卒中的病人22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相关诊疗情况.结果 脑卒中均发生在左心房黏液瘤病人中(141例),发生率15.6%(22/141),其中男性7例,女性15例,最小27岁,最大74岁.22例脑卒中病人均为脑栓塞,其中合并脑出血3例,合并颅内多发动脉瘤2例,无单纯脑出血病人.影像学检查显示发生在前循环供血区5例,发生在后循环5例,前后循环均受累12例;其中77.27%(17/22)的脑栓塞为多灶性;72.73%(16/22)病灶累及大脑皮层.其中2例病人在急性期行溶栓治疗,症状均有改善.2例合并动脉瘤的病人均行开颅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可见黏液瘤成分.结论 伴左心房黏液瘤的脑卒中病人以脑栓塞最为常见,临床表现多为肢体无力、晕厥及失语等;影像学上可见病灶大部分呈多发性、累及皮层,部分病人可见出血转化,可出现颅内多发动脉瘤.手术切除是治疗及预防再发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病理学并进行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于本院附属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93例,其中浸润性癌患者51例、非浸润性癌患者42例.对所有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并对两组患者病理特征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浸润性组消瘦、CA199>37 U/ml以及皮肤巩膜黄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浸润性组.浸润性组复发率为41.18% (21/51),显著高于非浸润性组的7.14%(3/42);而5年生存率为56.86%(29/51),明显低于非浸润性组的97.62%(41/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手术治疗后非浸润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预后较好,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可防止病变发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池圣亮 《中国药业》2011,20(5):65-66
目的 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8年10月医院收治的27例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中,良性肿瘤12例,均为黏液囊肿;恶性肿瘤15例,其中类癌12例,腺癌2例,黏液裳腺癌1例.所有患者首次均行阑尾切除术,其中4例(1例类癌、2例腺癌、1例黏液囊腺癌)术后3~6个月再次行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类癌患者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术后5个月再次行回盲部切除术,其他21例均未行二期手术治疗;2例腺癌患者术后予5-氟尿嘧啶化学治疗.随访患者25例,其中21例随访5个月至25年,未发现阑尾肿瘤复发和转移,1例类癌患者术后5年死于全身转移,1例囊腺癌患者术后6个月死于全身转移,1例腺癌患者术后8个月死于全身转移,1例类癌患者术后2年死于车祸.结论 原发性阑尾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术前诊断困难,对术中可疑者应行快速冰冻切片明确诊断,而确诊后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式选择是影响其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袁武  张德龙  郑伟 《江西医药》2012,47(1):79-80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CT表现,其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64.6岁。术前6例均行CT检查。结果混合型4例.3例为胰头或钩突分支胰管扩张合并主胰管扩张,1例同时伴有胰颈分支胰管扩张;分支胰管型2例,均位于钩突。CT主要表现为分叶状或葡萄串样囊性病变,其间可见分隔,增强后囊性区域无强化,囊壁和分隔可强化。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CT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享胰腺囊性病变的外科诊治经验,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外科诊治特点。方法:2002至2012年收治161例胰腺囊性疾病患者,行胰腺囊性肿瘤手术治疗。分析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结合病理分类的变革和差异讨论胰腺囊性肿瘤在外科诊治决策上的趋势。结果:161例中,胰腺囊性病变位于胰头/钩突部74例,颈体尾部8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9例,胰体尾切除术50例,胰腺中段切除术6例,全/残胰切除术4例,胰腺肿瘤局部剜除术18例和囊肿内/外引流术24例。手术标本经病理证实为胰腺假性囊肿、先天性囊肿、浆液性囊腺瘤(癌)、黏液性囊腺瘤(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样瘤(癌)和实性假乳头状瘤(癌)。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发生,术后胰瘘的总发生率为44.7%(A级19.2%、B级25.5%)。结论:应充分重视胰腺囊性病变,尤其是胰腺囊性肿瘤。对于胰腺囊性肿瘤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样瘤的诊治已是临床研究热点,而其与胰腺黏液性囊腺瘤的鉴别诊断值得进一步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雾化吸入对家兔全麻下支气管黏液纤毛运输速率中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利用纤维支气管镜和改良Keller方法测量支气管黏液纤毛运输速率,研究中药雾化吸入对全麻下支气管黏液纤毛运输速率的影响。结果中药组在机械通气30 min(T_2)、60 min(T_3)、120 min(T_4)时测量支气管黏液纤毛运输速率与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及氨溴索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雾化吸入可以有效改善家兔全麻下支气管黏液纤毛运输速率抑制,为临床探索新的、可行、简便、有效的模拟方案,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减少住院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并总结卵巢的肠型交界性黏液性肿瘤(mucinous boderline tumour intestinal type)和宫颈管内膜样型交界性黏液性肿瘤(mucinous boderline tumour,endocervical like)的临床病理学诊断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及大连市妇产医院2001~2011年病理档案中31例诊断为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mucinous boderline ovarian tumour,MBOT)的临床特点、肉眼及组织学形态、治疗方式及术后随访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1例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患者中年龄为17~65岁,平均47.3岁;多因盆腔包块(25例)、下腹胀满(4例)为主要临床表现,6例表现为婚后不孕;19例患者阴道B超提示囊内有乳头;血CA125平均值为34.30IU/mL,27例位于正常范围内;肿瘤最大径平均为12.1cm(7~20cm);单侧发病29例,双侧2例;肿瘤大体切面均为囊性,其中多房者25例,单房者6例;囊内壁有簇状乳头或菜花样者21例;镜下观察黏液性肿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或有轻度异型,复层(3层以上)排列呈乳头状或球茎状(肠型29例,宫颈管内膜样型2例);冰冻病理检查结果,其中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或囊腺瘤)19例,不能确定良性与交界性或交界性与恶性者10例,误诊为良性肿瘤者2例;术后随访18~52个月,得到随访资料的28例中仅有1例出现对侧复发。结论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是一种潜在恶性的卵巢黏液性上皮性肿瘤,分为肠型和宫颈管内膜样型。在临床诊断(特别是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工作中,需多处广泛取材,与卵巢黏液性腺癌仔细鉴别,以防漏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类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以积累临床经验,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15例肺类癌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治疗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肺叶切除术8例,全肺切除术4例,袖状切除术2例,楔形切除术1例,7例术后行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本组患者术后均经病理学确诊.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肺类癌的最有效的方法,病理学是确诊的重要方法,临床要做好诊断和鉴别诊断.本病预后好,放化疗的作用目前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及病理诊断研讨。方法 分析6例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表现,结合有关文献及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本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论述。结果 本病大多数患者无症状,影像学特点为孤立性周围性病灶。病理表现有4种类型:乳头型、实体型、硬化型和血管瘤样型,镜下主要有2种细胞成分:立方细胞和多角形细胞。结论 肺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肺部良性肿瘤,预后良好,术后病理学检查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13.
肺炎性假瘤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惠明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1936-1937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对50例肺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18例确诊,行肺叶切除4例,肺楔状切除13例,其余均为肿块摘除术,术中见肿瘤多呈实质性,肿瘤表面脏层胸膜无凹陷及皱缩,触诊肿块内有软硬相问感觉,肿物具有不完整包膜,极易剥离。切除标本病理均证实为肺炎性假瘤,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患者,随访1—8年,均健康生存,无复发。结论肺炎性假瘤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征性变化,手术方式以局限性肺切除或肺叶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分类、诊断、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15例肺膈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全部肺隔离症患者中,11例术前确诊,术前误诊支气管扩张2例,肺囊肿肺脓肿各1例。均手术治疗,恢复顺利,无手术死亡,随访13例,均未生活良好,未见复发。结论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肺部先天性畸形,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螺旋增强CT和CTA等非侵袭性血管成像技术已成为临床上重要检查手段,手术是治疗最佳方法,胸腔镜手术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卢绍华  杨扬  杨思远 《安徽医药》2024,28(5):986-988
目的探究发生于心脏瓣膜的乳头状弹力纤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 1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腱索乳头状弹力纤维瘤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对二尖瓣肿物的标本行病理检查进行形态学研究,并复习文献。结果心脏乳头状弹力纤维瘤病人多无特殊症状。心脏超声表现为二尖瓣腱索见一条索状稍强回声。组织学表现为:肿瘤呈乳头状突起,表面被覆单层立方上皮细胞,中心为无血管的轴心区,主要部分是特征性的淡红色的弹力纤维组织。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而乳头状弹力纤维瘤是一种少见且发病隐匿的心脏肿瘤,病人常无明显症状,可引起栓塞风险。该例肿瘤位于二尖瓣乳头肌腱索处很罕见。术前行超声心动图及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提高心脏乳头状弹力纤维瘤病人诊断率及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帕金森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漏诊和漏治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帕金森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28例,对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诊治经验。结果本次诊断主要通过患者的疾病史、临床表现,26例患者均存在帕金森病史,2例无此病史,经美多巴治疗后确诊,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吞咽困难、震颤、运动迟缓和肌强直等,胸部螺旋X线检查证实所有患者均存在肺部感染,所有患者的胸廓活动度降低,肺呼吸音降低;28例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有效率为92.86%。结论诊断帕金森病合并肺部感染时要加强防误吸和抗感染治疗,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考虑,减少漏诊漏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对肺部结节病灶的诊治价值。方法对102例有肺部结节病灶的患者,运用电视胸腔镜行结节所在肺组织的楔形切除,术中送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 102例患者中良性病变83例,其中炎性假瘤36例,结核瘤26例,肺囊肿2例,错构瘤12例,肺曲菌病4例,肺隐球菌病3例;19例为肺癌,其中细支气管肺泡癌8例,鳞癌6例,腺癌3例,转移性肿瘤2例。83例良性病变均行VATS单纯肺楔形切除,16例肺癌行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3例肺癌患者因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行VATS下楔形切除术。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未出现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结论 VATS作为一种新手段,在肺部结节的诊治方面具有诊断与治疗双重功能,且具有确诊率高,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癌袖式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及其对肺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科2005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82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2例治疗组患者采取肺癌袖式切除术,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患侧全肺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包括手术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5年内存活率。结果:本组病例1例患者于术后6d发生支气管胸膜瘘,继发肺部感染,治疗无效死亡。余41例患者术后未出现肺不张、脓胸及肺动脉栓塞等术后并发症,术后1周均作支气管镜复查,患者支气管未发现吻合口狭窄现象,术后5~8d拔除胸管,多数患者有排痰不畅,给予吸痰处理,术后12~28d,41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7d。术后5年内随访本组其余41例患者,18例患者死亡。结论:肺癌袖式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5年内存活率高,该术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肺癌患者的健康肺组织,提高了患者晚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及应用。方法选择本院102例经多层螺旋CT扫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动脉栓塞中89例患者发生40支肺动脉栓塞,CT影像学显示为肺动脉主干发生扩张;肺动脉不规则充盈缺损、完全堵塞、附壁充盈缺损等;肺叶部和肺部发生缺血性改变,或者临床表现为“马赛克”征。其余13例患者经临床栓塞治疗后跟踪CT影像学复查,1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症状基本消失,1例患者出现明显好转。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具有显著作用,该设备具有无创伤性,组织清晰,患者无痛苦等优点,在快速扫描工作中能提高图像的空间、时间分辨率,已经达到世纪影像学之顶端。  相似文献   

20.
Chronic exposure to titanium dioxide (TiO2) induces slight but significant pulmonary inflammation in experimental animals, and among potential mechanisms, particle overload is likely. Although mechanisms of particle overload are poorly understood, excess accumulation of dust particles in dust containing macrophages (dust cells) can impair their mobility, resulting in reduced clearance ability. Accordingly, retention half-times of inhaled TiO2 increase linearly with lung burden in rodents, and mathematical (Michaelis–Menten-like) models for pulmonary clearance rates of TiO2 as a function of lung burden have suggested an alternative mechanism for particle overload, involving excess accumulation of macrophages in the translocation pathway due to the narrow exit to the ciliated airway region, and leading to reduced pulmonary TiO2 clearance rates. This mechanism is consistent with observations showing that TiO2 retention half-times in the lungs of rats and mice show no change from the initial value until the lung burden exceeds around mass burden of 3?mg or surface area burden of 1000?cm2. In addition, excess accumulation of macrophages is consistent with several particle overload-associated pathological changes, including accelerated neutrophilic inflammation, elevation of lymph node burden, and epithelial cell hyperplasia. Because excessive alveolar accumulation of macrophages may accelerate interstitialization of macrophages (including dust cells) and subsequent migration into lymph nodes, alveolar macrophages and dust cells likely migrate into interstitial spaces and escape to the luminal side of the ciliated airway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