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山东中医杂志》2019,(11):1014-1017
心肾通过主宰胞宫的藏泄开阖调节女性生殖节律。女性多气少血的生理特性和妇科致病因素使心肾不交成为女科疾病最常见的病机。交济心肾法以整体观念为指导,通过对心肾二脏或二者交通媒介的治疗,复建心肾水火既济,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状态。提出交济心肾是调节女性生殖节律的核心,其以心为主导,与辨证论治相辅相成,可用于不孕症、卵巢功能减退、闭经等妇科疾病的治疗。列举临床验案以述之。  相似文献   

2.
全国妇科名老中医夏桂成教授创制了"重阴"理论,并据重阴不足患者的临床特点,将其分为肝肾不足、心肾失交、脾肾气虚3型论治。其中肾虚是主要证候,故夏老主张以补肾为根本,并注重心肝脾肾各脏腑间的联系,临床辨证结合辨病,灵活用药,通过补肾平衡肾中阴阳水火,以助调节卵巢功能,奠定物质基础,使得阴长达到高水平,完成重阴至阳的顺利转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女性工作和家庭压力增大,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影响,月经过少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在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心-肾-子宫轴学说指导下,提出月经过少的病机本质是心-肾-子宫轴调节功能异常,治疗采用调畅心-肾-子宫轴,顺应阴阳气血转化,则经水渐盈,应时而下.  相似文献   

4.
国家级名中医杨鉴冰教授,从《傅青主女科》“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的理论出发,结合临床经验,认为肾精亏虚是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基本病机,肾阴阳失调是其病机特点,治疗重在补充肾精、调整阴阳,用药注重阴阳平衡,自拟补肾毓宫汤加减治疗,同时中西医结合,配合心理疏导,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促进卵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正施艳秋,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1988年开始师从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30多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施教授注重中西医理论,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擅长运用补肾健脾法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根据月经周期阴阳消长转化的规律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笔者有幸跟随施教授学习,现将其临床经验介绍如下。1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原称卵巢早衰,是指在  相似文献   

6.
王静 《江苏中医药》2021,53(10):9-12
目的:对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月经后期医案进行数据分析,挖掘其诊治月经后期的特色经验.方法:将收录的2471例月经后期患者的医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构建夏桂成教授月经后期医案信息平台,进行数据管理、频次统计、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2471例月经后期患者中,病程10年以上者占57.91%,合并不孕症者占61.84%,证候阴虚及阳、气郁痰浊者占73.98%.对医案中出现的168味中药进行统计分析,四气分布符合月经周期"七期理论"中各月经分期阴阳消长转化规律.分析744例月经后期经后初期医案,药物归经从多到少依次为肝、脾、肾、心、肺、胃经.基于规则分析及熵聚类算法分析得出各月经分期的核心药物关联及新处方若干.结论:通过月经后期医案数据挖掘,发现夏桂成教授诊治月经后期是以心-肾-子宫轴学说为指导,心肾为核心,以整体观和个体化辨证论治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为原则,按月经周期节律调节法来分期分时燮理女性体内气血阴阳消长转化,重在经后期论治和从心论治.  相似文献   

7.
基于大量古籍、临床经验及现代科学研究,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中医理论及治疗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两大病因为肾精亏虚和冲任失调,并提出了针灸"分期论治"的治疗策略。指出根据月经排泄的生理基础及月经每期的阴阳消长特点,辨期取穴。通过针刺不同的穴位及经络,调节人体阴阳,推动阴阳正常转化,使胞宫定期藏泄,以恢复卵巢功能,并在临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通过验案探讨崔晓萍教授循期阴阳序贯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崔晓萍教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常以肾虚为本,痰湿为标,临床可根据患者月经周期演变规律,并自拟"补肾化痰方",同时结合循期阴阳序贯疗法对该病进行治疗,最终达到平衡肾之阴阳、调整月经周期、经水复来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全国名老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沈绍功教授擅长治疗女科疾病,尤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良好。沈绍功教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以肾虚为本,痰瘀互结,阻滞胞脉为标,治疗重在调肾阴阳和痰瘀同治,同时调肝贯穿始终,善用调肾阴阳方和温胆汤。  相似文献   

10.
王静  夏桂成 《中医杂志》2018,(7):554-557,576
夏桂成教授认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是心-肾-子宫轴功能发生紊乱、心肾不交所致。本病虽病在肾阴亏虚,癸水早竭,但与心关系密切。发病多因患者长期精神紧张导致心神不宁,心火上炎,心血营阴暗耗,久之使肾阴愈亏,不能生精化髓充养心神,恶性循环而发本病。应结合月经周期节律调节法,从心肾论治,首重治心,清心火、滋心阴,使心火先降,"心静"才能"肾实",心肾相交,使早竭之天癸重生,重新建立心-肾-子宫轴的阴阳平衡,恢复正常生殖内分泌,经候如常而治本。  相似文献   

11.
周博  袁卓  冯辉 《天津中医药》2018,35(4):264-266
[目的]比较调神益肾针刺法与常规西药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调神益肾针刺组、西药组,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判断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均降低,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调神益肾针刺组较西药组评分降低更加显著(P0.05)。调神益肾组、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6.7%。[结论]调神益肾针刺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安全有效,疗效明显优于口服艾司唑仑。  相似文献   

12.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重点介绍武连仲教授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方面的学术观点。根据阴阳辨证分型为阴阳俱缓、阴急阳缓、阴缓阳急、阴阳俱急,针刺治疗在醒脑开窍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辨证分型,进一步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并进行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13.
张露露  张其慧 《天津中医药》2019,36(11):1086-1087
国家级名老中医许彭龄教授基于老年人生理和病理上的特殊性,运用"和化"法论治老年冠心病。在整个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尤重肾脾,首崇推化,组方求和,用药平和等心法,全面调理脏腑功能,使气血阴阳恢复平衡。  相似文献   

14.
郝阳  刘纳文 《天津中医药》2021,38(8):1022-1027
膜性肾病是临床高发且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肾脏疾病病理类型。文章运用中医学思维,基于《黄帝内经》开阖枢理论,从少阴枢机观点出发,对膜性肾病从辨病论治角度进行了探讨,阐明少阴枢机不利是发病的病机关键,阴阳失调,气机升降失常,寒热失衡,水道不利是其基本病理变化。提出以"和畅少阴枢机,调和阴阳,调畅气机升降,平衡寒热,疏利水道"法治疗,为膜性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萆薢是利湿祛浊的常用药,以萆薢分清饮为世人所熟知,张伯礼教授习用萆薢治疗湿浊内蕴的冠心病、血管性痴呆等病证。萆薢临床功效纷繁但可用“化阴伸阳”一言以蔽之,依据古今中医药文献并结合张伯礼教授临证用药经验分析阐述萆薢“化阴伸阳”的功效内涵及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多囊卵巢综合征为妇科内分泌的常见疾病之一,常因持续无排卵而导致不孕,西医认为该病病机复杂,多采用激素治疗,但其不良反应较大、并发症较多。于红娟教授根据月经周期理论及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的根本症结在于肾之阴阳俱虚兼痰瘀,并在《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的指导下,提出在调周法的基础上使用温阳化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李跃华教授运用自拟方剂欣悦5号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经验。李教授认为心肾不交型抑郁症的主要病机为肾阴不足、心火虚亢,治疗当以滋阴补肾、平调阴阳为法,常以欣悦5号加减化裁,获效甚佳。  相似文献   

18.
胸痹之病包含了西医“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张伯礼教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认为胸痹心痛主要病机为阳微阴弦,以气血阴阳虚衰为本,以气滞、寒凝、痰浊、血瘀为标,注重对该病本虚标实之辨识,除化痰逐瘀之法治疗标实之证外,尤注重补益气血以治本的重要性。当前诸多医者认为胸痹主要矛盾是血瘀,故多选活血化瘀药物为主要治疗方法,对胸痹的病机及虚实变化认识不足,不识护本,不辨气血,长期使用攻伐活血之品,犯虚虚之戒。文章通过整理验案,体现张伯礼教授以气血论治胸痹的辨证思维。  相似文献   

19.
二仙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确切,是调补阴阳、调理冲任的基础方。薛伯寿教授将二仙汤拓展应用于多种肾虚、冲任督阴阳不调之病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扶阳的理法方药体系在汉代已初步形成,至清代末期郑钦安创立火神派,扶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当代治疗疾病影响巨大。儿童肥胖症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结合小儿“脾、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及其过食肥甘厚腻、缺乏运动等原因使得脾虚不运,肾阳不化,致使机体阴阳失衡,阳虚阴盛,化为水湿、痰饮等形成膏脂之有形之物,积于皮下,发为肥胖,临床运用扶阳理论治疗本病疗效确切。现试将扶阳治法中的温阳法、温中法及温利法在儿童肥胖症的应用作一阐述,并结合临床验案分析,希望扶阳治法为临床儿科慢性病提供新的思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