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韩明向教授临床辨治慢性咳嗽处方用药规律与临证心得。方法 收集韩明向教授临床诊治慢性咳嗽病案650例,提取方药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核心网络药物分析。结果 ①650首方药,共用药227味,频数11371次,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为百部、陈皮、紫菀、款冬花等;②核心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出韩明向教授临床治疗慢性咳嗽最常用的药对为:百部→前胡、紫菀→前胡、陈皮→茯苓、百部→款冬花等;③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共聚为13类,按功效归纳出韩明向教授临床常用健脾、温肺、润肺、清肺、解表、固表6法治疗慢性咳嗽。④核心网络药物图得出韩明向教授临床常用核心处方为:紫菀 + 百部 + 款冬花 + 白前 + 陈皮 + 茯苓 + 炙甘草;白前 + 陈皮 + 半夏 + 荆芥 + 细辛 + 茯苓 + 白术 + 桔梗;干姜 + 细辛 + 五味子 + 麻黄 + 苦杏仁 + 紫菀 + 款冬花 + 浙贝母 + 陈皮 + 炙甘草;紫菀 + 款冬花 + 百部 + 浙贝母 + 干姜 + 细辛 + 五味子 + 麻黄 + 苦杏仁。结论 韩明向教授临床治疗慢性咳嗽多从温润立法,或佐以温肺化饮,或佐以疏表散寒,或佐以健脾化痰,或佐以益肺固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挖掘分析中医治疗重症流感样病例的用药规律,为临证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收集重症流感样病例的医案,分析其处方的中药频数、药物组合、关联规则,总结用药规律。结果 高频用药为甘草、杏仁、连翘、黄芩等,2味药的高频药物组为杏仁-甘草、黄芩-甘草、连翘-杏仁、麻黄-甘草等,3味药的高频药物组为麻黄-杏仁-甘草、金银花-连翘-甘草、石膏-麻黄-杏仁、石膏-杏仁-甘草等。互相关联的药物主要构成5组:①桔梗、甘草、五味子、生姜、细辛、麻黄、石膏;②忍冬藤、海浮石、桑叶、赤芍;③桂枝、前胡、麻黄、陈皮、半夏、桔梗、薄荷、茯苓;④橘红(陈皮)、桔梗、赤芍、半夏、连翘、桂枝、紫苏、甘草、荆芥;⑤前胡、旋复花、半夏、厚朴、杏仁、葶苈子。结论 重症流感样病例用药主要有清热类、止咳化痰类、解表类;关联的药物组以解表、通络、清热、化痰(饮)治法常见,通过数据挖掘可以得出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古代中药复方治疗肺痨的用药规律。方法 选取中华医典5.0系统中治疗肺痨的处方,利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肺痨处方数据库,并使用统计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3 及数据挖掘软件IBM SPSS Modeler 15.0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749首肺痨治疗处方,中药种类合计475味,排列在前10味的高频药物分别为:甘草、人参、茯苓、当归、芍药、麦冬、生姜、白术、柴胡、生地黄。中药类别中占据前5类的是: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健脾)利湿药。高频药物间生成4个聚类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中提取12个公因子,经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最低条件支持度≥8%,最小规则置信度≥ 72%,提升度>1,得出关联规则8条,3味药配伍关联规则29条,4味药配伍关联规则11条。结论 通过对中华医典的挖掘,客观呈现古代医家治疗肺痨的组方用药经验,为现代临床用药指导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临床辨证治疗慢性咳嗽的处方用药规律与临证心得。方法:对韩明向教授临床诊治的650例慢性咳嗽病案的方药信息进行数据化处理,利用SPSS Statistics 22. 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韩明向教授临床治疗慢性咳嗽的高频药物为百部、陈皮、紫菀、款冬花、炙甘草、白前、茯苓、五味子等,共计40味,出现频次占比80. 52%,按功效大致可归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解表药、健脾利水药等10类。聚类分析得出干姜-细辛-五味子-鹿角霜-白芥子-射干-肉桂-炙甘草-地龙,麻黄-苦杏仁-百部-紫菀-款冬花-白前-前胡等5个聚类方。因子分析得到百部-紫菀-款冬花-白前,细辛-五味子-干姜-浙贝母等13个公因子。结论:结合临床经验得出韩明向教授临床治疗慢性咳嗽重视风邪、阳虚寒痰伏肺,痰瘀气滞的病机,治疗多从肺、脾二脏出发,以温润立法,或佐以温肺化饮、疏表散寒、健脾化痰、益肺固表、息风解痉之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组方规律,为临床制定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处方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索1988-2018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以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发作期的文献,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构建儿童哮喘发作期方药数据库,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779首方药,涉及药物259味,其中常见证型为热性哮喘证,常用药物40味,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麻黄、苦杏仁、甘草;药物使用以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补虚药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以温、寒、平稍多;归经主要归肺、脾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二项关联规则26条,三项关联规则40条,四项关联规则12条;系统聚类分析得出药组10个。结论 中医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方药以化痰平喘、温肺化饮、清肺止咳、补益肺脾、息风解痉、祛瘀通络为主。用药性味体现了苦温、苦寒燥湿化痰,辛温宣肺祛邪,辛开苦降调节气机升降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析韩氏妇科传承人韩延华教授治疗月经病的学术思想和用药规律,为临床辨治本病提供依据及思路。方法 筛选韩延华教授门诊治疗月经病的有效医案,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软件,建立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进行性味归经统计、功效统计、频次统计、关联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和核心处方的挖掘。结果 共纳入312份有效医案处方,涉及190味中药,四气以温、寒、平为主,温药居多;五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药物功效以补虚类为主,次者为活血化瘀类;高频药物(≥60次)29味,前6味为牛膝、白芍、山萸肉、炙甘草、山药片和醋鳖甲。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及药组关联,聚类分析得到6个核心组方。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出韩延华教授以“肝肾学说”、“肝主冲任”学说为指导辨治月经病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黄力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中日友好医院黄力教授门诊处方数据,进行整理和筛选,应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黄力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处方进行挖掘与整理。结果 共收集黄力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处方91例,涉及中药178味,累计用药频次1 602次。处方中药物的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肺、脾、心、胃经为主;药物功效以补中益气、健脾宁心、润肠通便、敛阴止汗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总结出用药核心配伍组合为“黄芪-白术-茯苓-川芎-葛根”。聚类分析显示高频药物可分为4类:健脾益气类;活血化瘀类;利水消肿类;升阳解表类。结论 黄力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多以补中益气汤中核心药对为底方进行画裁,从调整“气、血、水”三者关系入手,灵活运用补益中气、活血化瘀、温阳利水三法,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中医治疗新冠肺炎处方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以期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防治优势。方法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运用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高级数据挖掘方法统计中医治疗新冠肺炎处方中的药物基本信息,并对其核心药物组合及组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处方159首,涉及中药168味;高频药物有杏仁、半夏、甘草、茯苓、藿香等;核心药对有石膏-杏仁、半夏-茯苓、麻黄-杏仁等;潜在常用药对有附子-石膏、藿香-麻黄、连翘-蝉蜕等;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新方4首。结论 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核心药物组合为麻杏石甘汤和藿朴夏苓汤,治则上以宣肺调气、分消祛湿、健脾益气、化痰开郁、清热解毒等法同用,扶正祛邪,肺脾胃同调;但临床还需兼顾其可能伤阴、结瘀、旁及肝肾的病机特点,中后期适当佐以养阴润燥、活血通络及调肝补肾之品,以防伤阴损阳、疫毒入血的重症转变。  相似文献   

9.
基于数据挖掘的小儿慢性咳嗽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TCMISS V2.5)分析中医药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2007—2017年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中药处方,应用TCMISS系统分析129个处方中各种中药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在筛选出的129个中药处方中,共出现300味中药,其中使用频次≥15的中药有22味,而甘草、桔梗以及苦杏仁为使用频次高的前3位。使用频次高的前3位归经分别是肺、脾、胃经。中药四气属性前3位的分别是温、平、寒,而五味属性前3位的分别是苦、甘、辛。根据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由高到低进行排序,依次是"甘草,桔梗""桔梗,苦杏仁"和"甘草,苦杏仁"。结论: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常用中药以宣肺化痰止咳药、健脾益肺药等为主,药物归经主要集中在肺、脾、胃经,而四气五味以性温、平、寒,味苦、甘、辛为主,其中甘草、桔梗、苦杏仁、陈皮、茯苓、蝉蜕、前胡、麦冬、黄芩、白术、桑白皮是临床治疗小儿慢性咳嗽常用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2.2分析探讨卢雯平教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用药规律及辨治思路,为临床治病用药提供相关依据及思路。方法 筛选卢雯平教授治疗TNBC医案,信息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2.2,双人核对,建立数据库,并执行标准化,通过分析与挖掘模块,对治疗TNBC处方中药进行频次统计、四气五味归经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核心处方挖掘。结果 共录入医案108份,涉及处方108首,中药161味,使用频次共计2208次,核心处方由黄芪、白术、山慈菇、皂角刺、白花蛇舌草、桔梗、麦冬、青皮、陈皮、川芎、枸杞子、炒酸枣仁、全蝎13味中药组成,气味以甘温为主,归经以肝脾为主。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提示卢雯平教授认为TNBC以正气亏虚、脾肾不足为本,以痰结、瘀血、癌毒为标,以“辨病-辨证-辨体质”为纲,以“定位-定性-发于机先”为目,肝脾肾同调,心肺者先安,重用甘温以补虚,散结解毒以治标,并调体质偏颇,和其阴阳。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evaluate clinical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past 30 years us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heory of the lung being connected with large intestine to treat intestinal diseases. We also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mptoms, drugs and therapies with data-excavating technology to aid management.

Methods

After retrieving relevant clinical articles, we set up a database, used Microsoft 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Server 2005 Analysis Services as a data-excavating tool, and applied the association rul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ymptoms, drugs and therapies of intestinal diseases.

Results

The key symptoms of dyschesia, constipation, abdominal fullness, fatigue and pale tongue could be treated with Kuxingren (Semen Armeniacae Amarum), Huangqi (Radix Astragali Mongolici) and Gualou (Fructus et Semen Trichosanthis) to invigorate Qi and moisten the intestine. Among these agents, Kuxingren (Semen Armeniacae Amarum) was used most frequently. Clearing Fu-organs was the most prevalent therapy for abdominal fullness, dyschesia, constipation and red tongue. Clearing Fu-organs could be achieved with Kuxingren (Semen Armeniacae Amarum) and Gualou (Fructus et Semen Trichosanthis), whereas Qi could be invigorated using Huangqi (Radix Astragali Mongolici), Gancao (Radix Glycyrrhizae), Baizhu (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and Kuxingren (Semen Armeniacae Amarum). Moistening the intestine was possible with Kuxingren (Semen Armeniacae Amarum), Huomaren (Fructus Cannabis) and Jiegeng (Radix Platycodi). Also, moistening the lungs was done with Kuxingren (Semen Armeniacae Amarum), ventilating the lungs with Kuxingren (Semen Armeniacae Amarum) and Gualou (Fructus et Semen Trichosanthis), and nourishing the lungs with Huangqi (Radix Astragali Mongolici), Gancao (Radix Glycyrrhizae) and Kuxingren (Semen Armeniacae Amarum). These data demonstrated that Kuxingren (Semen Armeniacae Amarum) was a key agent.

Conclusion

Our analyses of the literature showed clear relationships between symptoms (constipation, dyschesia, abdominal fullness), drugs [Gualou (Fructus et Semen Trichosanthis), Kuxingren (Semen Armeniacae Amarum), Huangqi (Radix Astragali Mongolici)] and therapies (moistening the intestine, clearing Fu-organs, invigorating Qi, ventilating the lung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席德治先生治疗咳嗽的中药运用经验。方法收集席德治先生治疗咳嗽医案95则,按中医证型分类,建立医案资料库,统计所用中药的类别,及各类别中药总使用频次、不同证型中各类别中药的使用频次;每张处方平均药味及剂量。结果①共用137味中药,归属于15类,出现频次居前5位者为化痰药、补虚药、清热药、止咳平喘药、解表药。②风热犯肺证常用药物为:象贝母、牛蒡子、甘草、桔梗、前胡、桑叶等;痰热壅肺证常用药物为:象贝母、杏仁、桔梗、甘草、黄芩、牛蒡子等;肺阴亏虚证常用药物为:象贝母、北沙参、甘草、杏仁、桔梗等;肺气亏虚证常用药物为:象贝母、甘草、北沙参、白术、杏仁等;肝火犯肺证常用药物为:象贝母、杏仁、忍冬藤、茯苓、黄芩、败酱草等。③每张处方平均药味数(13.5±1.2)个,总剂量(147.67±22.17)g。结论席德治先生临证治疗咳嗽,重视"痰"这一病理因素及病机证候要点,注重化痰与清热,用药轻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7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热病科咳嗽专病门诊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641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因子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总结常用药物组合与证型的关联性,从而获得慢性咳嗽的治法及用药规律。结果:慢性咳嗽治疗主以祛风宣肺为主,常用药物有炙麻黄、黄芩、前胡、厚朴、炙紫菀、炙款冬花、细辛、青风藤等;兼湿热郁肺者,佐以清热化湿,常用药有薏苡仁、佩兰、白豆蔻、广藿香等;兼有肺阳亏虚者,佐以温阳健脾,兼寒饮伏肺者,佐以温阳化饮,此2证常用药有白术、茯苓、桂枝、炙甘草、细辛等;兼有痰湿阻肺者,佐治以理气燥湿、化痰止咳,常用药有紫苏子、紫苏梗、炒白芥子、炒莱菔子等;兼肺阴亏虚者,佐治以养阴清热、润肺止咳,常用药有麦冬、芦根、白茅根等。结论:慢性咳嗽以祛风宣肺为基本治法;遣方用药须兼顾宣降共施,寒温并用,肺脾同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杨志旭教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2月1日至3月21日杨教授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50张处方,采用频数法分析用药规律。结果:50张处方涉及57味中药,合计用药频次646次,使用频次>30次的分别为黄芪、贯众、金银花、苦杏仁、百合、麻黄、茯苓、瓜蒌;四气中以寒性多见;五味位居前3位的是甘、苦、辛;归经位居前3位的是肺经、胃经、脾经;功效位居前3位的是清热药、化痰止咳药、补虚药。结论:杨志旭教授治疗新冠肺炎寒温并用、甘苦兼施,以治肺为主,注重固护脾胃,将清热药、化痰止咳药、补虚药协同配伍,以扶正解毒贯穿治疗始终,并根据疾病特点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多层次数据挖掘探索中医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用药特点和组方依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2008—2018年中医药治疗CVA的文献,建立方药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纳入CVA有效方药398首,涉及中药235味,高频药物为麻黄、苦杏仁、甘草、蝉蜕、地龙、僵蚕、紫菀、百部;关联分析得到二项关联规则15项,药物组合14项;三项关联规则52项,药物组合16项;四项关联规则10项,药物组合5项;聚类分析得到13组方药组合;因子分析得到16个公因子。结论:中医药治疗CVA以祛风解表,息风解痉,祛痰平喘为大法,兼以补虚、祛湿、化瘀、通络;用药配伍重视寒温结合、宣降相依,调畅肺性,恢复肺气宣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治疗老年肺炎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文献中治疗老年肺炎的中药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文献有效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108个有效处方进行分析,确定用药频次、归经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5个新方组合。结论:中药治疗老年肺炎主要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健脾益肺为法,药物归经主要为肺、脾、胃,常用药有甘草、黄芩、茯苓、苦杏仁、桔梗等,常用药物配伍和潜在新方等用药规律为老年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山东省肺病科、儿科医师咳嗽诊疗的认知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4—6月山东省内87家中医院,1 268名肺病科、儿科临床医师,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其对咳嗽中西医诊疗的认知情况。结果:在咳嗽的概念认知方面,肺病科医师及儿科医师均认为中西医教材是咳嗽诊断和治疗依据来源的首位;认为外感咳嗽发病率最高的季节均是冬季;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为前3位最常见的内伤咳嗽患者体质;外感咳嗽最为常见。肺病科医师及儿科医师均认为辨外感内伤是首要的辨证要点;在咳嗽的辨证分型上,外感咳嗽之风寒袭肺证最常见,内伤咳嗽之痰湿蕴肺证最常见;肺病科及儿科医师认为风寒、风热咳嗽最主要的鉴别点是咳痰颜色;对于风寒咳嗽入里化热时间,儿科医师认为更短。咳嗽的诊疗上,均认为胸部X线正位片是最常见的咳嗽检查方法;内科及儿科大夫对于咳嗽频剧的患者常用的中药均是杏仁、桔梗、紫苑、蜜百部;对于咯痰量多的患者,常用的前4位中药均是半夏、陈皮、茯苓、瓜蒌。对于久咳不愈的患者,内科大夫及儿科大夫均依次选择敛肺、补气、养阴之品。治疗风寒袭肺之咳嗽,内科与儿科大夫常用的前3位中药均是麻黄、杏仁、荆芥;治疗风热犯肺之咳嗽,前3位中药均是桑叶、菊花、连翘;治疗燥邪伤肺之咳嗽,前3位中药均是麦冬、北沙参、桑叶。在预防调摄上,内科及儿科医师均认为膏方水丸是治疗久治不愈咳嗽患者的最适合的调摄方式。结论:明确了临床肺病科医师及儿科医师对咳嗽诊疗的认知水平,可为进一步修订咳嗽中医诊疗指南提供客观依据,为更好针对临床医师进行指南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探讨新安“王氏内科”代表医家治疗咳嗽的药-症规律。方法:收集新安“王氏内科”代表医家治疗咳嗽效验医案共234案,利用Excel 2016建立药物、症状数据库,进行频数与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药物频数分析得出治疗咳嗽前四位药物分别是苦杏仁、款冬花、紫菀、茯苓,重在化痰止咳,健脾利水;根据四诊信息频数统计结果可归纳为痰相关、热相关、风相关、郁相关;药物关联规则提取出“王氏内科”医家治疗咳嗽常用药对为苦杏仁→射干、款冬花→百部等;药物与四诊关联规则结果显示脉濡弦与五味子、葶苈子、佛耳草→紫菀等关联度较高;咳声重浊与鹅管石、远志→鹅管石、半夏→化橘红关联度较高;痰鸣与佛耳草、葶苈子、干姜→佛耳草等关联度较高;咳声重浊与舌白苔腻与半夏→化橘红关联度较高。药物与四诊关联规则结果显示脉濡弦与五味子、葶苈子、佛耳草+紫菀三者关联度较高;咳声重浊与鹅管石、远志+鹅管石、半夏+化橘红三者关联度较高;痰鸣与佛耳草、葶苈子、干姜+佛耳草三者关联度较高;咳声重浊与舌白苔腻与半夏+化橘红二者关联度较高。结论:“王氏内科”代表医家临证治疗咳嗽特点鲜明,将辨证与辨症相结合,以化痰为要,重视肺气的宣降,重视培护脾胃,培土生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近代中医大家蒲辅周先生的临床治疗湿证的用药经验与组方规律,为传承其临床经验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蒲辅周先生医案处方共100首方剂,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进行单药、对药、角药的统计、关联规则分析与新方发现。结果 蒲辅周先生治疗湿证使用单药频次最高的为茯苓51次(占51.00%)、甘草42次(占42.00%)、通草42次(占40.00%),高频对药为通草-茵陈27次(占27.00%),通草-薏苡仁27次(占27.00%),半夏-茯苓26次(占26.00%),常用角药为滑石-通草-杏仁20次(占20.00%),通草-茯苓-薏苡仁18次(占18.00%),通草-薏苡仁-茵陈18次(占18.00%)。核心处方药物为茯苓、甘草、通草、薏苡仁、半夏。结论 蒲辅周先生治疗湿证的用方以清·吴鞠通《温病条辨》的三仁汤、杏仁滑石汤等方剂为主,药物以茯苓、薏苡仁、通草等为主,用于临床时还应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