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评价CT三维重建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5月采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23例。患者行多层CT非增强扫描后,然后行造影剂增强扫描,数据分析后行三维重建。肿瘤平均直径3.2 cm。结果 CT三维重建图像清楚显示了23例患者的肾肿瘤。所有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均通过腹膜后入路成功完成。手术时间80~159 min,平均118min。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病理结果:肾透明细胞癌T l期16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1例术中切缘阳性而改行肾癌根治术,其余22例切缘均为阴性。平均随访1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瘤生存,无肿瘤局部复发及其他脏器转移。结论 CT三维重建能三维显示肿瘤及血管的解剖,可作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术前常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门肿瘤的经验。方法回顾2004年6月至2013年6月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12例T1期肾门肿瘤,肾门肿瘤定义为距离肾门血管或肾脏集合系统小于5 mm的肾肿瘤。其中左侧7例、右侧5例,平均年龄58岁(46~72岁),肿瘤直径平均3.6 cm(2.4~7 cm),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0 min(50~140 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8 min(18~4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7 ml(50~340 ml)。术后迟发性出血2例,漏尿1例,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2天(5~14天)。术后病理透明细胞癌8例,嫌色细胞癌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随访5~48月,2例复发。全部患者术后肾功能正常。结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门肿瘤可行,熟练的腹腔镜技术和术者的临床经验对于成功开展该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与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3年8月在该科室行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切除术治疗的86例肾T1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38~73岁,平均(53.9±8.9)岁,肿瘤直径1.3~4.5 cm,平均(3.3±0.8)cm;开放手术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39~68岁,平均(54.7±6.1)岁,肿瘤直径1.4~4.4 cm,平均(3.3±0.6)cm。结果 8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85~150 min,平均(105±10.9)min,术中出血量30~100 mL,平均(51.6±14.5)mL,肾脏热缺血时间17~32 min,平均(22.6±3.8)min,住院天数6~14 d,平均(9.1±1.9)d;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60~130 min,平均(92.0±19.9)min,术中出血量50~130 mL,平均(75.0±19.3)mL,肾脏热缺血时间20~38 min,平均(31.0±4.7)min,住院天数7~16 d,平均(11.0±2.7)d。86例患者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肾蒂阻断腹腔镜技术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a期肾癌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6年3月烟台毓璜顶医院对32例和56例T1a期肾癌分别施行无肾蒂阻断及肾蒂阻断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组肾癌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均采用后腹腔途径手术。其中无肾蒂阻断组手术时间32~64 min,平均49 min;术中出血量30~210 ml,平均120 ml;术后放置肾周引流管23例,引流量18~56 ml,平均32 ml;术后住院时间3~5 d,平均3.8 d;术后1周复查术侧放射性核素断层扫描(ECT)30~65 ml/min,平均50 ml/min;肌酐59~110μmol/L,平均75μmol/L。肾蒂阻断组手术时间36~77 min,平均58 min;其中热缺血时间18~35 min,平均23 min;术中出血量18~87 ml,平均53 ml;术后放置肾周引流管48例,引流量20~49 ml,平均29 ml;术后住院时间3~7 d,平均4.1 d;术后1周复查术侧ECT 31~54 ml/min,平均46 ml/min;肌酐58~123μmol/L,平均86μmol/L。两组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肾透明细胞癌,切缘病理均阴性。术后复查肌酐较术前均无明显波动,但术后术侧肾ECT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3~40个月,平均18.3个月,肿瘤无复发转移。结论无肾蒂阻断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安全可行,适宜病例的选择以及熟练的腹腔镜技术有助于此术式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孤立肾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附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孤立肾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992年2月~2004年12月共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例均为孤立肾癌,8例中5例行肿瘤剜除术,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例离体肾肿瘤切除加自体肾移植术。结果:本组术后无外科并发症,平均随访10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肿瘤转移。结论:孤立肾患者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位肾低温灌注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4年12月~2015年9月19例行原位肾低温灌注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评估,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并做好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及并发症护理等围手术期护理。结果:19例患者均手术顺利实施,术后未发生肾衰竭。术后1例患者继发出血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好转。19例患者住院时间8~25 d,平均14.5 d。术后随访40~90 d,肾功能稳定,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密切监测患者术前术后的生命体征,周到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是原位肾低温灌注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患者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共施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21例,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43(21~58)岁。肿瘤均为单发,左侧12例,右侧9例,其中含孤立肾2例。肿瘤平均直径2.5(1.8~4.0)cm。7例良性肿瘤行剜除术,14例恶性肿瘤行楔形切除术。结果 21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85~185min,中位数115min;肾脏热缺血时间17~29min,中位数25min。术中失血约55~450ml,中位数105ml。术中腹膜破裂2例,肾蒂周围小血管损伤出血3例,肾静脉破裂1例,术中即时缝合。术后病理示所有切缘均阴性。术后平均随访10(2~23)个月,全部无瘤生存,无1例局部复发或穿刺通道处发生种植转移。结论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直径≤4.0cm的肾脏单发肿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并研究马蹄肾合并肾肿瘤的腹腔镜治疗方法、可行性分析及预后评价.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对2例马蹄肾合并单侧肾脏肿瘤患者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术前经超声和CT检查明确诊断,并根据CT血管重建判断肿瘤血供,手术采用Olympus高清视频采集系统、超声刀、钛夹及其他腹腔镜常用器械共同完成.结果 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分别为170 min、140 min(平均155 min),其中肾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30 min、24 min(平均27 min),且均为高选择性阻断.术中出血量约100 ml和200 ml.术后绝对卧床6~7d.2例患者均未出现继发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及2年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对于瘤体体积较小的马蹄肾合并肾肿瘤患者,治疗可选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该术式可充分发挥其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微创优势.术前通过CT充分估计变异血管和明确肿瘤形态以及术中妥善地选择性阻断肾动脉,是手术治疗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7年8月~2012年3月由同一术者施行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147例临床资料,CT测量肿瘤最大直径1~7 cm(4.01±1.02)cm。术前肾血管CTA检查,发现变异肾动脉53例(36.05%),其中双支肾动脉31例(21.09%),多支肾动脉22例(14.97%)。结果 14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时间为35~98(58.40±17.72)min;术中估计出血量20~130(54.56±25.22)mL;术中热缺血时间0~37(24.75±6.12)min。术中均未输血,术后并发症出现5例(3.40%):血尿1例(0.68%),皮下气肿2例(1.36%),切口延迟愈合2例(1.36%)。经积极的术后处理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证实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02例(69.39%),肾脏恶性肿瘤45例(30.61%)。结论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治疗肾肿瘤安全、有效,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肾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1例小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肿瘤直径2.0~4.0 cm,平均3.0 cm.观察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阻断方式及时间、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效果.结果 11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20~160m in,平均140m in.术中出血50~250mL,平均120mL.肾动脉血流阻断时间25~45min,平均30m in.术后住院5~7 d,平均6d.11例小肾癌切下肿瘤后的切缘均为阴性.术后随访3~12个月,复查B超、CT均未见肿瘤残留及复发,静脉尿路造影提示患侧残肾功能良好.结论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替代开放手术治疗小肾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健康人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正常值,以及健康人随着年龄增长GFR值的变化。【方法】通过询问病史,测量血压,测定空腹血糖、血脂、血肌酐、尿常规、尿蛋白4项、24h尿蛋白定量,尿沉渣镜检,肾脏超声及肾穿刺病理结果,严格制定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并采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测定GFR。【结果】健康成人的平均GFR值为(87.68±16.74)mL/(min·1.73m^2),142例受试者按年龄段分为20~,30~,40~,50~四组。相同年龄组中不同性别GF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各年龄组的GF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50岁女性的GFR和≤50岁女性各年龄组的GFR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50岁女性的GFR呈明显下降,与40~,30~,20~组比较分别是(83.36±10.15)mL/(min·1.73m^2)vs(95.32±13.91)mL/(min·1.73m^2),(91.24±16.46)mL/(min·1.73m^2),(98.92±11.35)mL/(min·1.73m^2)。【结论】^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健康人GFR不同于西方人,女性的GFR在〉50岁表现出较明显的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手助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治疗肾肿瘤21例。结果21例手助腹腔镜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80~150min,平均110min;术中出血20-300mL。平均85mL;病理报告均为肾细胞癌(透明细胞癌20例,乳头状细胞癌1例);术后住院时间5-14d,平均8d。结论采用手助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治疗肾肿瘤是安全有效的,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损伤小、痛苦少、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后腹腔镜技术行单纯性肾切除11例。结果11例均手术成功,手术90-240min,平除术均120min。术中出血30-60mL,平均40mL。术后住院4、5d,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下肾切微创,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采用丝线结扎处理肾血管安全可靠,可降低手术成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SCr)正常的老年男性人群SCr值与经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关系。方法:应用简化MDRD公式估算818名门诊体检、SCr正常的老年男性的GFR,将其按估算GFR值[GFR〈60mL/(min·1.73m^2)、60~89mL/(min·1.73m^2)、≥90mL/(min·1.73m^2)]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年龄、体重、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等,结果发现年龄、伴随疾病在不同GFR估算值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将体检者按年龄、伴随疾病分组,并应用线性回归及ROC曲线分析SCr值与GFR估算值的关系。结果:应用简化MDRD公式估算GFR发现,818名体检者中有53人(6.5%)GFR呈中度下降,均值为(57±2)mL/(min·1.73m^2),他们平均年龄较大,为(79±6)岁,SCr值较高,为(112±6)μmol/L。按年龄分组中,SCr水平在60~69岁组与70岁以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伴随疾病及年龄分组,≥70岁的人群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达39.2%,而60~69岁的人群则为15.0%。在无高血压、糖尿病高危因素的人群中,SCr值为109.5μmol/L时,经ROC曲线计算,诊断GFR异常的灵敏度为100%,误诊率为3.1%;合并高危因素人群(年龄≥70岁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高血压),SCr值为108.5μmol/L时,诊断GFR异常的灵敏度为100%,误诊率为3.2%。结论:年龄≥70岁合并慢性肾脏疾病(CKD)高危因素(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老年男性人群,当SCr值为正常高值时(108.5μmol/L),采用MDRD公式估算的GFR可能有异常,本研究方法可用于早期筛查CKD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对静脉肾盂造影(IVP)不显影患肾功能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受检者共64例,临床诊断共66只患肾。99mTc-DTPA静脉注射后SPECT肾动态显像,获取血流灌注和功能显像图像并测定分肾GFR值。结果:IVP不显影的患肾99mTc-DTPA动态显像结果表现为0级2例,GFR均值为53.7ml/min;I级3例,GFR均值为35.8ml/min;II级7例,GFR均值为21.1ml/min;III级36例,GFR均值12.8ml/min;IV级18例,GFR均值为7.8ml/min。对99mTc-DTPA动态显像提示另一肾脏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的患者手术切除患肾20例,其余行保留肾脏治疗手段,大部分功能恢复良好。结论: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对评价肾功能,特别是对IVP不显影的单肾功能判定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此法具有简便、无创伤、灵敏度高及可重复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Smoking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failure. Very high plasma nicotine concentra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kidney failure, indicating that the disposition of nicotine in these patients may be differen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intravenously administered nicotine in healthy subjects and in patients with kidney failure. METHODS: Nine healthy subjects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84 to 143 mL/min/1.73 m2), four patients with mild kidney failure (GFR, 63 to 73 mL/min/1.73 m2), five patients with moderate kidney failure (GFR, 18 to 36 mL/min/1.73 m2), and six patients with severe kidney failure (GFR, 1 to 10 mL/min/1.73 m2) were recruited. Thre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An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nicotine (0.028 mg/kg) was given for 10 minutes. Nicotine and cotinine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in plasma, urine, and peritoneal dialysate from 0 to 24 hours after start of infusion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GFR and total clearance, nonrenal and renal clearance of nicotine, area unde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extrapolated to infinity, terminal elimination half-life, and mean residence time. Nonrenal clearance was 1303 mL/min and 661 mL/min in healthy subjects and patients with severe kidney failure, respectively. Only 1% to 2% of the nicotine dose was excreted unchanged in a 24-hour collection of peritoneal dialysate. The elimination of cotinine was also de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kidney failure. CONCLUSION: Progressive kidney failure is associated with a gradual decrease of renal and nonrenal elimination of nicotin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癌的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的T1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4岁。20例中双侧肾癌1例,孤立肾肾癌2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有潜在功能受损的肾癌6例,对侧肾功能正常的肾癌11例。肿瘤平均直径3.8cm。开放手术行肾部分切除术14例,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6例,其中行选择性肾段动脉阻断的肾部分切除术2例。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出血80ml,平均手术时间160min。平均肾动脉及肾段动脉阻断时间28min。术后病理均为肾透明细胞癌。18例患者获访3~36个月,平均18个月,无外科并发症,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术后出现暂时性肾功能不全2例,肾萎缩1例。结论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安全有效,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比较,除术中出血稍多和手术时间稍长外,肿瘤的控制和并发症无显著差异。后腹腔镜选择性肾段动脉阻断的肾部分切除术在肾功能保留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肿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的T1期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4例,平均年龄48岁。双侧肾肿瘤1例,单侧双瘤灶1例;左侧13例,右侧10例。肿瘤平均直径3cm。所有患者均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2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35min,平均肾动脉阻断时间29min,平均出血量55ml,平均住院时间10d。术中未见外科并发症,术后仅1例发生漏尿。术中切缘组织病理均阴性。24个瘤灶术后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19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2例、肾嗜酸细胞瘤2例、肾嫌色细胞腺癌1例。随访时间1~28个月,平均10个月,肿瘤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肿瘤安全、可行,其远期疗效尚待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方法:2001年4月~2002年12月行经腹膜及后腹腔途径腹腔镜手术122例,其中根治性肾切除1例,肾输尿管全切2例,单纯性肾切除6例,肾上腺肿瘤切除16例,输尿管切开取石5例。肾囊肿去顶39例,多囊肾去顶减压2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51例。结果:12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肾囊肿去顶术20~90min,平均42min,单纯性肾切除术135min,根治性肾切除术150min,肾输尿管全切185min,肾上腺切除术30~110min,平均75min,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00~130min,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10—26min,平均18min,平均出血量约65ml。术后住院天数2~7d,平均4d,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25h,术中无大出血、脏器损伤、气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无2次手术病例。术后随访1~20个月,所有病人症状均消失或好转,未见原发病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损伤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