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92 例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患者年龄、乳腺癌分期、病灶部位、肿瘤长径、病理分型、 皮瓣厚度、皮瓣张力、包扎压力、是否合并糖尿病、术后是否发生皮瓣坏死等临床资料, 并依据术后皮瓣坏死发生情况将其分为正常组与坏死组,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92 例乳腺癌患者中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出现皮瓣坏死 30 例(32.61%), 设为坏死组; 未出现皮瓣坏死 62 例 (67.39%), 设为正常组。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坏死组皮瓣薄、皮瓣张力高、包扎过紧、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组 (χ2 = 6.550、6.753、6.418、 6.332, P=0.010、0.009、 0.011、 0.012);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皮瓣薄、 皮瓣张力高、 包扎过紧以及合并糖尿病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95%CI 为 1.313 ~ 4.533、 1.059 ~ 2.640、 1.124 ~ 4.277、1.180~ 3.899, P= 0.005、0.028、0.022、0.013)。 结论 皮瓣薄、皮瓣张力高、包扎过紧以及合并糖尿病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王辉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6):960-960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方法:对65例采用预防皮瓣坏死新方法的乳腺癌术后病例与过去完成的104例乳腺癌术后病例进行分组对比。结果:发现采用新方法后皮瓣坏死发生率由28%下降到10.7%,效果显著。结论: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关键是皮瓣厚度,避免皮瓣张力过大,有效引流及适当包扎。  相似文献   

3.
MEBO治疗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附2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外科常见并发症,国内报道其发生率在50-71%之间,传统治疗方法是外科常规换药治疗,或行自体皮移植手术治疗,我们根据局部皮瓣发生坏死的原理和湿润烧伤膏的基本药理作用,对23例乳腺癌手术后皮瓣坏死患者的局部创面实行了外用MEBO治疗,效果满意,均未实行自体皮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4.
曹军平  李霞  徐丽  树俊莲  刘文霞  曹力 《武警医学》2017,28(11):1124-1126
 目的 探讨胆石症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药敏情况,并分析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胆石症366例,其中发生术后腹腔感染的69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情况,分析感染的患者因素和医源性因素。结果 共分离到病原菌9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2株(79.12%)、革兰阳性菌17株(18.68%)、真菌2株(2.20%);较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7株(40.66%)、铜绿假单胞菌19株(20.88%)、肺炎克雷伯菌和肠球菌属各9株(9.89%)。术后感染的革兰阴性菌仅对亚胺培南100%敏感,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100%敏感,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较高。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术中损伤性操作、引流管放置及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等因素均对胆石症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率有显著影响(P<0.05或P<0.01)。结论 胆石症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76例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患者共检出89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55.1%、35.9%和8.9%。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革兰阴性菌的28.5%,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革兰阳性菌的34.3%和40.6%。共检出41株多重耐药菌株,其中12株革兰阴性菌为耐碳青霉烯菌株。对死亡组和生存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ODS评分≥9分(72.4%与25.5%)、APACHEⅡ评分≥18分(75.8%与19.1%)、多重耐药菌感染(72.4%与34.0%)、持续肠外营养(62.1%与23.4%)及年龄≥65岁(65.5%与38.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重耐药菌感染、持续肠外营养、MOD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较广,多重耐药菌尤其是耐碳青霉烯细菌是临床抗感染的难点。多重耐药菌感染、持续肠外营养、MOD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治疗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范围确定后,剪去坏死皮瓣,创面应用湿润暴露疗法。结果:23例患经湿润烧伤膏治疗后全部治愈,疗程最短2周,最长6周。结论:湿润烧伤膏具有抗感染、改善微循环、清除坏死组织、促进创面愈合等作用。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是外科常见并发症,国内报道其发生率在50-71%之间。传统治疗方法是外科常规换药治疗,或行自体皮移植手术治疗。我们根据局部皮瓣发生坏死的原理和湿润烧伤膏的基本药理作用,对23例乳腺癌手术后皮瓣坏死患者的局部创面实行了外用MEBO治疗,效果满意,均未实行自体皮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疗效.方法:对76例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MEBO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MEBO组用MEBO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治疗.结果:MEBO组总有效率100%,30天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24,P<0.05);平均痊愈时间为16.28天±2.86天,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1.57天±3.42天(t=7.34,P<0.001).结论:MEBO治疗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疗效显著,方法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MEBO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1992年4月-1995年4月,采用MEBO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146例,同时用紫草油纱布换药118例做对比。即对轻度皮瓣坏死MEBO线平均愈合21天,对照组28.4天。中度皮瓣坏死MEBO组平均愈合36天,对照组44.5天。MEBO治疗后有瘢痕及影响上肢活动者6例,对照组85例。(P〈0.05)通过临床应用发现MEBO具有止痛、抗感染、防止瘢痕形成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慢性感染性难愈合创面病原菌分布特点、药物敏感性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183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感染性创面病原菌分布特点、主要病原菌药物敏感情况及创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83例患者经创面病原菌检测,创面存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探讨感染性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常州市德安医院收治的84例合并感染的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主要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84例患者共采集标本143份,其中病原菌阳性标本108份(7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探讨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MEBT/MEBO)联合自体微粒皮种植在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98例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研究组患者行MEBT/MEBO联合自体微粒皮种植治疗,对照组患者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联合自体微粒皮种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创面组织内VEGF及EGF水平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各时间点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第3天:t=2.716、2.187,P=0.008、0.031;治疗第7天:t=2.138、2.624,P=0.035、0.010);治疗第5周时,研究组患者中痊愈28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痊愈15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4例(Z=-3.068,P=0.002);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31.34±14.67)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38.89±15.44)d(t=2.481,P=0.015)。结论 与rh-bFGF联合自体微粒皮种植治疗相比,MEBT/MEBO联合自体微粒皮种植可明显提高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患者创面组织内VEGF、EGF的表达水平,促进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度压疮合并脓毒症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1月丰台区南苑医院收治的31例重度压疮合并脓毒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24 h内进行创面分泌物、血液和(或)气管分泌物以及尿液病原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并进行液体复苏、抗感染等全身治疗及清创、外涂湿润烧伤膏等局部治疗,分析病原菌分布特点,总结治疗体会。结果 31例患者病原菌培养均呈阳性,且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率最高,尤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多见;革兰氏阳性菌次之,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粪肠球菌;真菌感染率最低,均为白色念珠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对革兰氏阴性菌抗菌活性最强的药物为亚胺培南,对革兰氏阳性菌抗菌活性最强的药物为万古霉素,对白色念珠菌抗菌活性最强的药物为氟康唑。最终31例患者在28 d内死亡14例(45.2%),出院8例(25.8%),病情平稳转入普通病房9例(29.0%)。结论重度压疮合并脓毒症患者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可同时合并革兰氏阳性菌及真菌感染,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及氟康唑为其敏感药物,在患者病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出来之前,经验性予以亚胺培南、万古...  相似文献   

15.
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血培养的送检、检出及常见细菌的耐药性状况,指导临床对血液细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法 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用VITEK系统鉴定菌种,用琼脂扩散法进行细菌的药敏测试.利用Whonet 5.3和Excel软件分析细菌分布、种类变化及药敏测试的数据.结果 我院自2002年11月~2006年4月共送检血培养标本2 115例,阳性率为14.14%;其中革兰染色阳性菌135例,革兰染色阴性菌125例,真菌49例,各占总数的43.69%、40.45%和15.86%.结论 及时了解血培养结果可以对临床有针对性的抗菌治疗提供依据,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湿润烧伤膏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 给予 2020 年 8 月至2022 年 8 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 20 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患者局部创面于蚕食清创术后采用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 观察皮瓣血运恢复及创面愈合情况。 结果 治疗 1 周后, 所有患者坏死皮瓣血运均完全恢复; 治疗 3 周后, 所有患者创面均完全愈合。 结论 湿润烧伤膏可明显促进乳腺癌根治术后坏死皮瓣血运恢复, 加速创面愈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和乳腺X线密度等级与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1621例乳腺X线受检者中,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192例经手术及其它影像手段证实为乳腺良性病变。按受检者年龄将患者分成≤30、31~40、41~50、51~60及≥61岁共5组,按乳腺百分密度分成〈25%、25%~50%、51%~75%及〉75%共4个等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密度在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随着年龄增长,乳腺密度逐渐减低,在41~50岁和51~60岁两组之间密度变化最显著(Z=-11.7,P〈0.001)。62例乳腺癌在5个年龄组中按从低到高其检出率分别为2.1%、1.1%、3.3%、4.3%和10.9%,在4个密度等级组(从低到高)的检出率分别为17.7%、16.1%、21.0%和45.2%。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Waldχ2=40.9,P〈0.001),随乳腺密度增长呈升高趋势(Waldχ2=17.6,P〈0.001);年龄每增长10岁,乳腺癌检出率是前一低年龄段的3.0倍(OR值=3.0);密度每增加1个等级,癌检出率是前一低密度组的1.9倍(OR值=1.9)。乳腺良性病变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但乳腺密度与良性病变检出率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年龄及乳腺密度均为我国女性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年龄因素对乳腺癌的影响更大,乳腺密度与乳腺癌发病的风险关系在绝经后的老年女性更突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后溃疡创面合并淋巴水肿患者皮瓣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3年来我院乳腺癌根治术后溃疡创面合并淋巴水肿患者29例,其中邮票植皮8例、大张自体皮移植6例、皮瓣修复15例,观察患者创面愈合、淋巴水肿改善、后期瘢痕增生情况.结果 创面愈合时间3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 05);邮票植皮能改善部分水肿,其与大张植皮效果相近(P>0.05),皮瓣修复创面能明显改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P<0.01);后期邮票植皮患者瘢痕增生最重,大张植皮居中,皮瓣修复瘢痕增生情况发生较少.结论 皮瓣修复乳腺癌根治术后溃疡创面合并淋巴水肿临床疗效确切,淋巴水肿改善明显,远期瘢痕增生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