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液系统疾病常常起病急骤,病情疑难,运用常规的补益法(如健脾补肾、益气养血)、攻邪法(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痰)诊治,疗效局限,难以令人满意,有必要寻求新的治法。将立足于整体调节的和法运用到血液病是一种大胆探索,有望增效。文章总结了以柴胡汤类、桂枝汤类为代表"和法"方药的临床应用现状、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和法方药施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介入围造血干细胞移植期等方面已经获得初步疗效,提示"和法"方药在血液病治疗中的地位已凸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恶性血液病骨髓血管新生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骨髓活检塑包切片上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改良的Hemapun 988塑料包埋骨髓病理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43例恶性血液病骨髓活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和VEGF表达水平。结果 MVD和VEGF在改良的Hemapun 988塑料包埋骨髓病理切片上均有较强的表达。结论 MVD和VEGF的变化均可作为恶性血液病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前虽然对恶性肿瘤诊疗手段在不断提高,但患者死亡率却不降反升,根本原因在于对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认识的仍不够深入。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生存的重要场所,干预肿瘤微环境对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意义。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是组成肿瘤微环境的关键成分,具有免疫抑制性。正常情况下MDSCs在机体内含量极低,但在肿瘤微环境可大量存在,它能通过抑制T细胞、NK细胞、DC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免疫活性以及参与构成转移前生态位(the pre-metastatic niche, PMN)等方式介导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中医认为阴阳失和是肿瘤发生的基本病机,阴阳调和则病瘥。近年多个研究表明中药单体或复方可凭借其阴阳偏性抑制MDSCs的扩增与活化。从阴阳理论出发就近年中医药对MDSCs的调节作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4.
5.
6.
7.
8.
对中医外科学"护场"理论的概述,以及对"护场"与肿瘤学之间相关理论的描述;过对中医外科学"散-围-收"三法与恶性肿瘤中医药治疗相似性的阐述,尝试了解中医外科"护场"理念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尝试了解恶性肿瘤"护场"的实质,试图将中医外科学"护场"理论引入肿瘤学,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也是中药学的主要特色,与中医学联系的纽带。广义的药性理论泛指中医传统认为与医疗、保健、养生有直接关系的中药性质、性能、属性、习性以及其产生、生长、存在的多种条件等,本文拟重点讨论有关基础药性理论的几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灸药同治对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亚心总医院接受治疗的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常规接受化疗,观察组化疗前连续3 d给予灸药同治(艾灸+加味八珍汤)。比较治疗前、化疗后7 d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常规[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生命质量[卡诺夫斯凯计分KPS)、中国癌症患者生命质量(QOL2)调查问卷],比较化疗后7 d 2组患者骨髓抑制情况[发生率、严重程度、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使用情况]。结果:化疗后7 d,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Hb、WBC、PLT、NEUT、KPS评分及QOL2评分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rhG-CSF使用率低于对照组,0、Ⅰ度比例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治未病理论,灸药同治能够改善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临床症状及血常规,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13.
抑郁症属于心理-神经-免疫紊乱性疾病,各种生理或心理应激均可激活免疫系统,导致细胞因子异常分泌。人体"阴阳自和"的能力驱使着具有保护自身细胞功能的抗炎性细胞因子同时被激活,制衡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细胞因子之间相互作用,通过调节抑郁症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氧化应激、神经凋亡等途径,进而影响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中医阴阳自和理论从阴阳双方面的动态变化、调整疾病自愈机制和调整阴阳平衡方面作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入探讨抑郁症与免疫失衡细胞因子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精准分层、靶向治疗是淋巴瘤新药时代主要治疗模式;耐药复发、并发症、不良反应管理是真实世界的主要挑战;减毒增效是中西整合的优势和目标。癌毒病机学说是周仲瑛国医大师倡导的肿瘤辨治体系;“态靶理论”是仝小林院士提出的现代中医辨治新模式,即“以病为参,以态为基,以症为靶,以因为先,以果为据”。通过中医辨证“宏观调态”,借助现代医学“微观打靶”,最终实现更高层次的中西整合。导师倪海雯教授以癌毒病机理论指导淋巴瘤临床实践,结合态靶理论的核心理念,创新提出“癌毒-态靶”结合的淋巴瘤中西整合临床辨治新模式,紧扣“正虚癌毒”的核心病机,以“消癌解毒方”作为核心靶方,扶正抗癌,贯穿全程;癌毒易损正,把握正邪交争,邪正消长的规律,区分不同阶段;癌毒多夹杂,多因复合,辨析“痰、热、瘀、虚”之夹杂,谨守病机,分别投以化痰、清热、化瘀、益气、养阴以调偏态;针对淋巴瘤常见症状施以对症靶药,结合分子机制进展,针对关键靶点投以相应“标靶”药以精准打靶。构建新药时代“癌毒-态靶”辨治模式,“态靶同调,病证结合”,优化中西整合淋巴瘤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5.
中药四性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四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四性的现代研究日益受到国家及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关于中药四性的功能和物质属性的现代研究因研究思路与方法不同,因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作者从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生物效应研究、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4个方面阐述了中药四性研究现状,明确了中药四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药四性研究可供选择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医择时服药理论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根据天人相应、五脏应时等提出的组方、施药方法和原则,它反映了中医因时施治和因时施药的思想,是中医辩证用药的特色之一,是中医时辰治疗学的重要体现。脉冲给药系统是在时辰药理学和时辰药动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给药技术,它在治疗节律性疾病上具有独特优势。尽管化学药物的脉冲释药系统理论已有较大发展,但它却不能完全适合于中药脉冲释药系统研究。因此,如何充分挖掘中医择时服药理论精髓,引入、借鉴现代制剂技术,研究构建中药脉冲给药系统的理论体系,对于充分发挥中医择时服药特色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与2型糖尿病均为威胁患者的常见慢性疾病,而两者合并发生,相互影响,预后不良的研究日渐增多。笔者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李杰主任医师的指导下,总结导师临床经验,查阅相关文献,基于三消理论,从肺、胃、肾论治稳定恶性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恶性肿瘤的核心病机,从痰、瘀、毒诊疗该类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恶性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特应性进程(AM)是皮肤过敏向呼吸道过敏动态发展的过程,其客观存在是过敏性疾病难以控制的潜在原因。然而,现代医学各学科相对独立,多系统敏化进展机制尚不明确。中医学以整体观念沟通脏腑联系,以正邪相争分析敏化传导,“伏风”理论能够较为完整地阐述AM由皮肤向呼吸道进展的病变机制。因此,笔者设想以传统理论指导现代研究,在充分挖掘“伏风”理论与现代机制研究相关性的基础上,探讨AM的可能机制,以期为中医理论现代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
分析中药质量控制的发展历史,并基于“组分构成”理论对药物中的量-效关系进行分析,以完善中药质量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