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白细胞分化抗原36(CD36)信使核糖核酸(mRNA)、血清载脂蛋白E(ApoE)水平对急性加重期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COPD患者96例,其中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为AECOPD组(n=50),稳定期COPD患者为稳定组(n=46),选取健康人群4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C反应蛋白(CRP)]、ApoE、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和PBMCs中CD36 mRNA水平;分析COPD患者PBMCs中CD36 mRNA、血清ApoE水平与炎性因子、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以及PBMCs中CD36 mRNA、血清ApoE对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稳定组、AECOPD组吸烟史比例、TNF-α、IL-6、IL-1β、CRP、PBMCs中CD36 mRNA和血清ApoE水平依次升高,FEV1/FVC、FEV1%pred水平依次降低(P<0.05);COPD患者PBMCs中CD36 mRNA与血清ApoE水平呈正相关(P<0.05),COPD患者PBMCs中CD36 mRNA、血清ApoE水平均与血清TNF-α、IL-6、IL-1β、CRP呈正相关(P<0.05),与FEV1/FVC、FEV1%pred呈负相关(P<0.05);PBMCs中CD36 mRNA单独、血清ApoE单独、二者联合预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7、0.871、0.966,二者联合预测的AUC高于CD36 mRNA、ApoE单独预测的AUC(P<0.05)。结论:COPD患者PBMCs中CD36 mRNA和血清ApoE均呈高表达,二者对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0例纳入AECOPD组,COPD稳定期患者20例纳入SCOPD组,选取25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hsCRP、IL-6水平,以及SCOPD、AECOPD患者hs-CRP、IL-6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ECOPD组患者hs-CRP、IL-6水平高于SCOPD组和对照组,SCOPD组患者hs-CRP、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OPD组、AECOPD组患者血清hs-CRP、IL-6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hs-CRP、IL-6参与了COPD的炎症反应,并且与COPD患者的肺功能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王丽娟  陈旭  吴旭佳  朱君飞 《浙江医学》2021,43(13):1428-1431,1434
目的观察口服补充维生素D对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指标、炎症因子的效果,以期为COPD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至12月台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同时给予维生素D0.25滋g/次,1次/d口服;对照组同时予安慰剂;均连续用药8周。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FEV1/FVC],血25羟维生素D[25(OH)D]、TNF-琢、IL-6、钙、磷水平,6min步行距离和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25(OH)D水平与TNF-α、IL-6、6min步行距离和CA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VC、FEV1、FEV1/FVC、FEV1/pred、血25(OH)D、钙和磷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NF-琢、IL-6水平、CA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25(OH)D水平与TNF-琢、IL-6水平和CAT评分均呈负相关(r=-0.742、-0.632和-0.482,均P<0.05),与6min步行距离呈正相关(r=0.684,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口服补充维生素D能够维持血钙、血磷平衡,改善肺功能和炎症状态,增加6min步行距离,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慢阻肺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应答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相关性。方法采集本院门诊和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纳入研究的对象血清中IL-17A、IL-22和TNF-α的水平,同时测定肺功能等,评估COPD-PS评分、CAT评分。最后分析Th17细胞比例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ECOPD组患者的Th17细胞比例、IL-17A高于SCOPD组及健康对照组,且SCOPD组高于健康对照组,COPD组患者IL-22、TNF-α较健康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ECOPD组FVC、FEV1%pred低于SCOPD组,且SCOPD组低于健康对照组,COPD两亚组FEV1/FVC%均低于健康对照组;AECOPD组COPD-PS评分、CAT评分高于SCOPD组,SCOPD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在COPD合并组及AECOPD组中,Th17细胞比例与FVC、FEV1%pred、F...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1年5月-2022年5月于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就诊的80例AECOPD患者为AECOPD组,根据肺功能分级标准分为A组24例(GOLDⅠ级)、B组19例(GOLDⅡ级)、C组20例(GOLDⅢ级)、D组17例(GOLDⅣ级),根据随访6个月内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58)和预后不良组(n=22);同期纳入80例COPD稳定期(SCOPD)患者作为SCOPD组及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及计算NLR、PLR、PCT、CRP、IL-6水平、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结果 对照组、SCOPD组、AECOPD组FEV1、FEV1/FVC依次降低,PCT、CRP、IL-6、NLR、PLR依次升高(F=415.603、344.576、700.091、1 478.186、561.854、332.932、125.060,P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AECOPD)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沙美特罗替卡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10例COPD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其中AECOPD患者120例,稳定期COPD患者90例。将12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观察组患者接受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结果 AECOPD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COPD患者(P〈0.01);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显著低于稳定期COPD患者(P〈0.01);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hs-CRP、IL-8、TNF-α均显著下降(P〈0.05),但观察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FEV1、FEV1/FVC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ECOPD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增高,沙美特罗替卡松可显著降低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乌司他丁对慢阻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AECOPD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噻托溴铵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TNF-α、IL-6、IL-8、hs-CRP水平和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TNF-α、IL-6、IL-8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VC、FEV1及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ECOPD患者予以噻托溴铵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可以减轻TNF-α、IL-6、IL-8及hs-CRP等炎性因子对AECOPD患者肺组织的损伤,并通过改善患者的FVC、FEV1水平进而增强其肺功能。  相似文献   

8.
聂红玉  肖亮  徐东兰 《西部医学》2013,(12):1797-1799
目的 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前后血液中CRP、PCT和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 100例重度AECOPD患者(D级)随机平均分为热毒宁+常规治疗组(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分别测定0天和3天时患者动脉血气指标(pH、PO2和PCO2),FEV1占预计值%,血浆CRP、PCT和TNF-α水平.结果 经3天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pH、PO2和PCO2),FEV1占预计值%,血浆CRP、PCT和TNF-α水平均明显改善;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较,干预组动脉血气指标(pH、PO2和PCO2)和FEV1占预计值%未见明显差异(均P>0.05),但血浆CRP、PCT和TNF-α水平下降更明显(均P<0.05).同时该实验过程中干预组患者未出现与热毒宁注射液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热毒宁可以有效减少重度AECOPD(D级)患者血浆CRP、PCT和TNF-α水平,为热毒宁应用于COPD的临床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在高龄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稳定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80岁以上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每月使用20 d为一疗程,总共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 FEV1/FVC);血液流变学指标: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同时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3个月COPD急性加重( AECOPD)发作次数。结果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血浆IL-8、TNF-α、CRP水平以及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P<0.01);组间各指标比较显示,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AECOPD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能显著改善高龄老年中重度COPD患者稳定期肺功能,并能减少其急性加重发作次数。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COPD患者细胞炎症因子水平及血液高黏状态等因素有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勾建强  李强 《河北医学》2014,(9):1518-1519
目的:研究体重指数与COPD患者主要肺功能指标的关系及相关性,为COPD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94例40岁以上的COPD患者按BMI值分成低、正常、超BMI三组,分别监测深吸气量( IC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用力肺活量( FVC )、一秒率( FEV1/FVC)、FEV1实测值与预计值之比( FEV1/预计值)等五项肺功能指标。结果:与正常BMI组相比,低BMI组肺功能指标IC、FEV1、FVC、FEV1/FVC、FEV1/预计值均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正常BMI组相比,超BMI组肺功能指标IC、FEV1、FVC、FEV1/FVC、FEV1/预计值均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C(r=0.309 P=0.001)、FEV1(r=0.343 P=0.002)、FVC(r=0.131 P=0.017)、FEV1/FVC(r=0.347 P=0.001)、FEV1/预计值(r=0.306 P=0.001),与BMI呈高度正相关。结论:BMI与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具有相关性,适当提高COPD患者体重指数,可以改善肺功能指标,从而有利于COPD患者的后续治疗和疾病控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抗血小板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炎症细胞因子、肺功能及呼吸困难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0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疗程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炎症细胞因子、肺功能指标及呼吸困难指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用力肺活量(FVC)水平均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困难指数均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AECOPD患者IL-8、TNF-α及hs-CRP 水平,改善肺功能相关指标和呼吸困难指数,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石贵昌  望开森  邹龑  邵垌仁 《重庆医学》2018,(22):2992-2994,3004
目的 研究电针疗法联合黄芪注射液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及维生素D[25-(OH) D3]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n=40)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n=40)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联合组(n=40)采用黄芪注射液配合针刺治疗.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25-(OH)D3、MMP/TIMP、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及患者肺功能、CAT评分.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组内比较肺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较其余两组FEV1水平(1.89±0.50、1.52±0.45、1.65±0.32)显著改善,FVC、FEV1/FVC水平、CAT评分较其余两组显著升高(P<0.05),而MMP-9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TIMP-1、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改善情况更优;治疗后,中药治疗组IL-8、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q=31.613,27.217;P<0.01).结论 电针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可明显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显著降低血清MMP-9/TIMP-1、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4):306-309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就诊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常规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多索茶碱静脉滴注,硫酸特布他林、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并根据病情选用抗感染药物;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AC口服。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 d后进行肺功能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及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14 d后FEV1%pred、FVC%pred及FEV1/FVC均显著增高(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FEV1%pred、FVC%pred及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SAA、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2组患者血清SAA、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血清SAA、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AC可以有效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减少炎性因子释放,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异丙托溴铵与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湖口县人民医院诊治的74例老年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37例。对照组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异丙托溴铵,对比2组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炎性因子水平、肺功能、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咳嗽、肺啰音、气促、喘息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CRP、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EV1、FVC、PEF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异丙托溴铵与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能够显著降低老年COPD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利于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的表达及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COPD缓解期患者60例(COPD缓解期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60例(AECOPD组)和体检健康者50例(对照组)的外周血CD3+、CD4+、CD8+及 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 COPD 缓解期组在治疗前进行肺功能检查。结果 AECOPD组及COPD缓解期组血清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CD8+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COPD缓解期组血清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 AECOPD组, CD8+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 AECOPD 组( P <0.05)。 COPD 缓解期组患者 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用力肺活量(FVC)呈显著正相关(P<0.05),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与FEV1及FVC呈正相关(P<0.05), CD8+T淋巴细胞水平与FEV1及FVC呈负相关(P<0.05),CD3+T淋巴细胞水平与FEV1和FVC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 COPD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障碍,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和肺功能的降低其免疫功能呈进行性减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COPD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与血清炎性因子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 (IL-8)水平、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率(FEV1/FV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均有所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RP、TNF-α、IL-8水平均较低,FVC、FEV1/FVC、FEV1水平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噻托溴铵治疗COPD稳定期可显著改善呼吸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具有较高临床推荐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 AECOPD)患者细胞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相应氧疗、抗感染、解痉、化痰、平喘、营养支持等治疗,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5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2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 IL-2)、白细胞介素-8( 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变化及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FEV1%预测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用力肺活量比值( FEV1/FVC)及用力肺活量( FVC)改善情况。结果2组IL-2升高,IL-8、TNF-α降低,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2组FEV1、FEV1/FVC、FEV1%升高,FVC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AECOPD,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细胞因子水平,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可明显改善肺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痰诱导涂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分型与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关系,为AECOPD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温州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AECOPD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48h内进行肺功能指标及痰诱导涂片检测,根据涂片细胞计数及分类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型(EOS型)、中性粒细胞型(NE型)、粒细胞缺乏型(AGR型)、混合粒细胞型(MIX型)4型;检测患者血常规、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IL-8、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TNF-α,予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并予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治疗,观察疗效。结果NE型及MIX型患者外周血及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高于EOS型及AGR型患者(均P<0.05),而EOS型及MIX型患者外周血及痰诱导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均高于NE型及AGR型患者(均P<0.05)。NE型及MIX型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均低于EOS型及AGR型患者(均P<0.05),NE型患者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低于EOS型、AGR型及MIX型患者(均P<0.05)。NE型及MIX型患者血清ROS、IL-8、GM-CSF及TNF-α水平均高于EOS型及AGR型,血清SOD活性均低于EOS型及AGR型患者(均P<0.05)。不同分型COPD患者血清ROS、IL-8、GM-CSF、TNF-α水平与FEV1及FEV1/FVC均呈负相关(均P<0.05),血清SOD活性与FEV1及FEV1/FVC均呈正相关(均P<0.05)。NE型及MIX型患者症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失败率均高于EOS型及AGR型患者(均P<0.05)。结论根据痰诱导涂片结果对AECOPD患者进行分型,其中NE型和MIX型COPD患者的肺功能较差、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较为严重、对治疗反应性较差。这种分型可为AECOPD患者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钱建德  宦才娟 《浙江医学》2021,43(13):1435-1438,1443
目的探讨不同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至12月杭州市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154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将COPD组患者分为COPDⅠ级组32例、COPDⅡ级组40例、COPDⅢ级组52例、COPDⅣ级组30例;另选取同期在杭州市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例(FEV1/FVC)、血清IL-8、IL-12、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D3+及CD4+/CD8+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OPD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指标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OPD各级患者FEV1/pred、FEV1/FVC、IL-12、CD3+及CD4+/CD8+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IL-8及SAA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且COPD各级患者FEV1/pred、FEV1/FVC、IL-12、CD3+及CD4+/CD8+水平随着COPD病情的加重而呈明显下降趋势,IL-8及SAA水平随着COPD病情的加重而呈明显上升趋势,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PD患者IL-12、CD3+及CD4+/CD8+水平与FEV1/pred、FEV1/FVC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1),而IL-8及SAA水平与FEV1/pred、FEV1/FVC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随着COPD分级的增加,COPD患者肺功能损伤逐渐加重,且机体内IL-12、CD3+及CD4+/CD8+水平逐渐降低,与肺功能指标呈正相关;IL-8及SAA水平逐渐上升,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气肿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COPD合并肺气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检测并比较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8与IL-12等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水平;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变化;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RP、IL-8与IL-12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CRP、IL-8与IL-1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及FEV1/FVC各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FEV1、FVC及FEV1/FVC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COPD合并肺气肿的患者,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炎症及肺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