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异常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代谢性疾病,以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尿氮素(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升高等为主要临床特征,长期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性关节炎、糖尿...  相似文献   

2.
吴振宁  王琦  秦雪梅  田俊生 《中草药》2023,54(14):4713-4721
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至今其发病机制并没有完全阐明。尽管不断有新的抗抑郁药物问世,但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根治抑郁症仍然是一大难题。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已证实,菌群紊乱及其代谢失调与抑郁症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对脑-肠轴的现代与传统研究、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抑郁症的相关性、中药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矫正作用进行综述,为阐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中药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绿原酸的肠道菌群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  周明眉  邢丽娜  石晓雯  贾伟 《中草药》2015,46(4):610-614
中药多数是以口服的形式进入消化道,而肠道难以吸收、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较长的中药化学成分则更易受到肠道菌群的作用。肠道内微生物对中药的代谢发挥着重要作用。绿原酸作为许多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应用日趋广泛,其体内代谢的研究也备受关注。在胃和小肠中,仅约1/3的绿原酸被吸收,大肠尤其富含菌群的结肠是绿原酸的主要代谢吸收场所。针对绿原酸的体内外肠道菌群代谢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相关代谢产物,为进一步研究绿原酸在体内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肠黏膜稳态是指肠黏膜屏障、肠道菌群、营养和代谢产物等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动态平衡状态,是人体的天然屏障,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探索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肠黏膜稳态之间的联系,并综述近年来中药干预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调节肠黏膜稳态的相关研究,以期为中医药防治疾病及药物研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药化学成分肠道菌群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介绍肠道代谢研究方法及肠道菌群对中药成分的代谢作用,为开展中药代谢研究提供参考.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中药成分肠菌代谢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40篇,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显示目前对肠菌代谢研究主要有4个方面,且对黄酮类,皂苷类,生物碱类,蒽醌类,单萜类等中药成分的肠菌代谢研究最多.肠道菌群对中药成分的生物转化以水解为主,不少苷类成分肠菌代谢为苷元后更易吸收发挥药效.肠道药物代谢研究对临床中西药物合用上有指导意义.中药化学成分肠菌代谢研究有助于了解药物作用机制及作用物质基础,加快中药现代化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6.
魏乐乐  顾永哲  罗云  谭婷  刘月  廖正根  杨明 《中草药》2023,54(18):6185-6194
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但近年来随着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加剧,心脑血管疾病患病呈低龄化趋势。许多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与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其功能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衡、肠道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均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着独特优势,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晰。为此,基于肠道菌群在结构、组成及其代谢产物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从肠道菌群的角度阐明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和心脑血管疾病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药有效成分在肠道菌群作用下的代谢机制研究,为开展中药代谢研究提供参考。查阅国内外文献,本文主要针对黄酮类化合物,木脂素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甾体类化合物和生物碱类化合物在肠道菌群作用下的代谢研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通过对中药有效化学成分在肠道菌群代谢的研究,有利于了解中药的作用机理及作用物质基础,并对加快中药现在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肠道菌群对中药有效成分代谢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天然产物中的成分经肠道菌群代谢处置的研究已经被许多国家学者所重视 ,并成为一个受国际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对近20年来 ,肠道菌群对中药的有效成分的代谢作用 (包括药理作用和毒性作用 )进行了综述 ,对研究较深入的一些中药成分的代谢情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殷琳  夏文睿  黄国鑫  萧文鸾 《中草药》2022,53(8):2526-2538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肠道菌群和宿主健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近年来有关中药和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为探索中药在多种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主要通过探讨中药-肠道菌群相互作用与宿主自身代谢免疫稳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回顾了中药对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肠道菌群与中药“构-效关系”的相关性研究,同时对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进行总结,以期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科研借鉴。  相似文献   

10.
肠道菌群对中药苷类成分的代谢研究已经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关注,对其研究已得到创新性进展。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对中药苷类成分的代谢作用(包括药理作用和毒性作用),对研究较深入的一些中药成分的代谢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用固定化酶技术对中药苷类成分进行代谢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中药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慢性腹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与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衡及其对肠道屏障、肠道免疫反应、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和胆汁酸)的调节均可影响腹泻的发生与发展。中药对慢性腹泻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然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基于肠道菌群在腹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中药活性成分调节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结构、组成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治疗慢性腹泻的作用机制研究和抗腹泻中药新药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的发病率显著升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肥胖及其代谢性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阐述肠道菌群改变与肥胖发生的关系,肠道菌群紊乱引起肥胖的作用机制,并总结中医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干预肥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肠道菌群对中药糖苷类成分脱糖基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糖苷类成分是中药中一类重要的活性物质,其药理活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及体内存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糖苷类成分在生物体内代谢转化途径主要是由肠道菌群介导的脱糖基代谢,生成苷元后更易吸收入血并发挥药效.该文基于肠道菌群在中药糖苷类成分体内代谢及药效发挥中的重要作用,综述了肠道菌群中代谢中药糖苷类成分的主要糖苷酶,产生糖苷酶的主要菌属,以及代表性糖苷类成分的脱糖基代谢途径.并针对肠道菌群对中药糖苷类成分代谢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何曼  陈莉  曾沙  孙强  赵晖  刘茂伦  杨寒  任珊  张梦  徐海波 《中草药》2021,52(10):3142-3150
自噬是细胞自我吞食并通过溶酶体降解丧失功能的废旧细胞器和蛋白质等细胞内物质,以实现循环再利用、产生能量、对抗应激等现象.自噬可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3类.细胞自噬与肿瘤的增殖、凋亡、侵袭、转移和耐药性等密切相关.研究发现,中药能够增强肿瘤细胞自噬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与转移、降低肿瘤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杨钰颖  苗水  李雯婷  季申 《中草药》2023,54(20):6856-6865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和仪器分析手段的进步,植物代谢组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逐渐应用于根及根茎类中药材的研究。通过对植物代谢组学技术在根及根茎类中药品种鉴定、正常及外界因素影响下的种植生长及采收加工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为根及根茎类中药的亲缘种属鉴定、生长发育机制、炮制机制及质量安全控制等研究提供可靠依据,为其药效机制的深入挖掘、人工种植方法的改良、炮制方式的最佳选择、市售质量控制及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使植物代谢组学技术在根及根茎类中药全产业链发展中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草药及其制剂对肝损伤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京丽  周超凡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3):3371-3374
近年来中草药及其制剂引起不良反应报道有增多之势,据报道中草药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占总的肝损伤病例数21.5%.究其原因,除了未遵照中医药辨证施治乱用、误用中药外,中草药自身的不良反应亦不可小觑,笔者就常见致肝损伤的中草药及制剂的种类、中药致肝损害的机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等方面作一概述,以加强临床医师对中草药致肝损伤的认识,达到安全合理用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中药口服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中药口服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中药单体化合物、有效部位、单味药和复方的口服缓释制剂均有研究报道,内容主要是缓释制剂的制备工艺和体外释放度评价,也有制剂缓释作用综合评价方法的探索,以及药动学和药效毒理等方面的研究。随着中医药基础研究的深入,中药缓释制剂研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毛庆秋  黄真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0):877-880
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年来有关药理研究文献并结合作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研究证明,中药可以通过影响单胺类神经递质、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海马神经元及神经营养因子等因素起到治疗抑郁症作用,提示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从中药提取物、单味中药、中药复方3个角度就其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及机制研究作一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理想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中药通过多种途径调节其多向分化、支持造血、促微血管生成、趋化迁移和免疫调节等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