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近端收肌管阻滞联合远端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以及对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全麻下首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87例,男16例,女71例,年龄65~75岁,BMI 18~35 kg/m2,ASA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近端收肌管阻滞联合远端IPACK阻滞组(A组,n=29)、股神经阻滞组(F组,n=30)和对照组(C组,n=28)。超声引导下采用0.25%罗哌卡因实施相应神经阻滞,A组行联合阻滞各15 ml, F组行股神经阻滞30 ml, C组不行神经阻滞。术毕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术后6、12、24、48、72 h静息和活动时的NRS疼痛评分,术后12、24、48、72 h股四头肌肌力和术后24、48、72 h膝关节活动度。记录术前1 d、术后2、15 h血清IL-6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A组术后6、12、24、72 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24、48 h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P<0.05),术后2、15 h IL...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ACB)与坐骨神经阻滞(SNB)联合ACB的镇痛效果和对阻滞后小腿三头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50例,男13例,女37例,年龄50~80岁,BMI 18~39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IPACK阻滞联合ACB组(IA组)和SNB联合ACB组(SA组),每组25例。麻醉诱导前分别在超声引导下采取0.25%罗哌卡因实施相应神经阻滞。IA组行IPACK阻滞(20 ml)和ACB(10 ml);SA组行SNB(20 ml)和ACB(10 ml)。确认阻滞效果后,实施喉罩全麻。手术结束后,患者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术前1 d、离开PACU即刻、术后4、8、24、48 h及术后90 d静息及活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例数。记录离开PACU、术后4、8、24、48 h小腿三头肌和股四头肌肌力。结果与SA组比较,IA组镇痛效果并不劣于SA组,VAS疼痛评分差值的95%CI上限均低于预设值1.0。IA组小腿三头肌肌力在出PACU即刻、术后4、8 h明显优于SA组(P0.001)。两组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和股四头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PACK阻滞联合ACB可提供与SNB联合ACB相当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又最大限度的保留小腿三头肌肌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隐神经联合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拟行首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50~80岁,BMI 18~25 kg/m2,ASA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隐神经联合IPACK...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腘动脉-膝关节后囊间隙(infiltration between the popliteal artery and the capsule of the posterior knee,iPACK)阻滞对比关节周围注射(periarticular injection,PAI)在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镇痛中的作用。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中iPACK对比PAI对TKA术后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时间均从建库至2021年12月。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2位评价员独立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个RCT共440例患者。与PAI相比,iPACK组术后24 h吗啡累积使用量较少(MD=-4.21,95%CI:-7.18~-1.24,P=0.005),术后12 h运动状态和24、48 h静息状态、运动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静息状态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1天、第2天行走距离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AI相比,iPACK阻滞能更有效地减轻TKA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不影响术后活动,用于TKA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收肌管阻滞(ACB)联合腘动脉-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IPACK)或选择性胫神经阻滞(TN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镇痛效果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4—6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65~84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IPACK组(I组)和TNB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情况,并与传统的后入路法比较,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单侧TKA手术患者60例,男22例,女38例,年龄60~85岁,ASAⅡ或Ⅲ级,所有患者术毕拔管送麻醉恢复室,在超声引导下行单次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根据坐骨神经入路不同,随机分为2组(n=30):外侧入路组(L组),仰卧位下于转子下股骨干中上段外侧行坐骨神经阻滞镇痛;后入路组(P组),侧卧位下于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间行坐骨神经阻滞镇痛。记录坐骨神经阻滞操作完成时间、穿刺针深度、最低平均电流刺激的强度、穿刺成功率、坐骨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患者对操作满意度评分;收集术后36h内不同时点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L组操作完成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进针深度明显浅于P组(P0.05),穿刺的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P组(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点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6h内均未见局部红肿、感染和神经损伤等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与传统的转子间水平后入路法比较,超声联合神经电刺激针引导坐骨神经阻滞镇痛的外侧入路是一种更简单而安全有效的穿刺入路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腘丛神经阻滞(PPB)联合收肌管阻滞(AC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初次进行全身麻醉下单侧TKA的患者60例,男15例,女45例,年龄50~80岁,BMI 18~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PPB联合ACB组(P组)和ACB组(A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P组采用0.5%罗哌卡因15 ml行ACB,后采用0.5%罗哌卡因20 ml行PPB,A组单纯采用0.5%罗哌卡因15 ml行ACB。记录术中瑞芬太尼总量和手术时间。记录术后4、8、24、48、72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1、2、3 d主动屈膝最大角度,术后4、8、24 h患肢运动阻滞情况。记录镇痛泵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情况。记录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以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P组术后4、8、24、48、72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4、8 h时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1、2 d主动屈膝最大角...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PCIA组患者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镇痛,PCNA组行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两组均持续镇痛2d.记录静息、持续被动运动(功能锻炼)时的VAS评分、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肌力分级、镇静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PCNA组患者术后8、12、24、48 h静息时和术后48 h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PCIA组(P<0.05或P<0.01).PCNA组患者术后24、48 h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明显大于PCIA组(P<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TKA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对肌力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TKA术后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远端和近端入路腘动脉与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IPACK)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和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65~80岁,BMI 20~3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远端IPA...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1):1978-1981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越来越受关节外科医师重视,通过各种围术期措施减少手术应激,降低疼痛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其中优化疼痛管理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加速康复的基石。近年来,研究发现普瑞巴林通过降低中枢和外周痛觉敏化,可以有效缓解TKA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加速患者康复。因此,应用普瑞巴林可能是加速康复TKA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中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ACB)联合膝关节囊后间隙(IPACK)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初次单侧TKA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采用ACB+IPACK阻滞镇痛,30例)和B组(采用股神经阻滞镇痛,30例).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连续收肌管阻滞(continuous adductor canal block,CACB)的两种给药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镇痛效果及早期活动的影响。方法接受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7例,男13例,女54例,年龄18~85岁,BMI 18~30kg/m~2,ASAⅠ~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恒速输注给药组(A组,n=34)和间断给药组(B组,n=33)。术毕行超声引导下CACB,负荷剂量0.2%罗哌卡因20ml。两组均连接电子输注泵行术后镇痛,镇痛泵配方为0.2%罗哌卡因240ml。A组恒速输注5 ml/h;B组自动给药每次5ml,间隔时间60min。两组单次按压剂量5ml,锁定时间30min,持续输注48h。记录术后不同时点镇痛泵用药总量、地佐辛使用量、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屈曲角度和步行距离以及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置管处渗血渗液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术后12、24h镇痛泵用药总量明显少于A组(P0.05),术后48h地佐辛使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B组术后24、48h膝关节屈曲角度明显大于A组(P0.05),术后48、72h步行距离明显长于A组(P0.05)。两组股四头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CB用于TKA术后镇痛,与恒速输注给药方式比较,间断给药的输注方式可以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同时不增加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作用,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术前早期功能锻炼联合术后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1—2022-01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37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其中125例(观察组)经沟通愿意接受术前早期功能锻炼,并严格按照要求完成功能锻炼,术后予以髂筋膜间隙阻滞治疗,药物配比为罗哌卡因1支加生理盐水配至40 mL,浓度为0.25%,加用5 mg地塞米松延长镇痛效果;另外112例(对照组)经沟通不愿意接受术前早期功能锻炼,术后给予常规镇痛治疗,不予髂筋膜间隙阻滞治疗。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休息及活动状态下疼痛VAS评分、参加功能锻炼情况、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均获得至少3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术前及术后3 d、7 d、1个月、3个月患侧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48 h休息及活动状态下疼痛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48 h参加功能锻炼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1...  相似文献   

15.
背景 术后镇痛治疗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的基本辅助措施,直接关系到手术效果和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目的 综述国内外关于TKA镇痛治疗的研究进展.内容 TKA的镇痛疗法各有优缺点,新型镇痛药物及技术的应用使镇痛方案选择更加多元化,镇痛方式及药物的选择也更加注重利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及个体化感受.趋向 以局部浸润镇痛(local infiltration analgesia,LIA)治疗为代表的多模式镇痛(multimodal analgesia,MMA)是近年来国内外提出并研究较多的新的镇痛治疗方式,通过已有的研究已经证实MMA的积极治疗作用,但如何制定个体化的MMA方案仍然是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block,CFNB)镇痛与静脉镇痛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的快速康复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TKA患者60例,年龄45。78岁,ASA分级I、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患者自控神经阻滞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nerve block analgesia,PCNA)组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两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顿膜外腔联合麻醉。观察患者术后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mlled analgesia,PCA)泵按压次数及补救性镇痛药应用次数,观察术后患肢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术后血糖变化、术后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副作用及满意度。结果术后6、12、24、48h静息状态下,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与PCIA组比较,PCNA组术后24、48h被动运动时VAS评分降低[(3.6±0.5)分比(4.7±0.6)分、(3.4±0.5)分比(4.5±0.4)分](P〈O.05),PCA泵按压次数及肌内注射哌替啶次数减少(P〈0.05)。与PCIA组比较,PCNA组术后24、48h患肢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增大(P〈0.05),术后各时点血糖水平降低(P〈O.05),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及嗜睡、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减少(P〈O.05);PCNA组术后满意度评分高于PCIA组[(9.6±1.4)分比(7.9±1.2)分](P〈O.05o结论与静脉镇痛比较,CFNB用于TKA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并发症及副作用少、住院时间缩短、术后恢复快、总体满意度高,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FN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 检索PubMed、OVI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4年11月.收集在TKA术后使用FNB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或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采用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法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 结果 共纳入14项研究,包括1 157例患者,其中FNB组616例,PCIA组380例,PCEA组161例.与PCIA组比较,FNB有效减少了患者术后24 h[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17.9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7.38~-8.49]及48 h(WMD=-25.70,95%CI:-41.67~-9.74)的吗啡累计消耗量,降低患者术后24 h活动时VAS(WMD=-1.99,95%CI:-3.14~-0.85)(P<0.05);且FNB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比值比(odds ratio,OR)(0.31,95%CI:0.22~0.44)、尿潴留(OR=0.24,95%CI:0.13~0.43,P<0.05)及头晕的发生率(OR=0.27,95%CI:0.14~0.52)都较低(P<0.05). 结论 比较PCIA及PCEA,FNB可能是TKA患者术后镇痛的一种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患者自控与恒速输注2种给药方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股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方法 2010年3月~11月选择60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椎管内麻醉前在超声及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置入连续股神经阻滞导管,将阻滞效果完全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恒速输注组(CI组)和患者自控镇痛组(PCA组)。CI组经导管持续输注0.2%罗哌卡因5 ml/h,PCA组输注0.2%罗哌卡因背景量5 ml/h,单次注射5 ml/次,锁定时间60 min。记录2组患者静息痛及运动状态下疼痛评分、满意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例在首次给药后30 min内没有达到完全阻滞而被排除。术后1~3 d静息及主动锻炼时疼痛评分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3 d被动锻炼时疼痛评分PCA组(4.7±1.3,4.5±1.0,4.5±1.0)显著低于CI组(6.5±1.6,6.1±1.6,5.9±1.6)(P〈0.05)。患者满意度PCA组显著高于CI组[8(6~10)vs.7(4~9)](Z=16.957,P=0.031)。2组患者均无耳鸣、口周麻木、眩晕等局麻药中毒症状同,均无因下肢无力而跌倒,无导管脱出。结论与恒速输注相比,患者自控股神经阻滞能够提高术后康复运动时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连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超前镇痛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疼痛程度和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60例择期全凭静脉麻醉下行首次TKA的患者,年龄≥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超前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超前镇痛组于手术前施行CFNB,对照组于手术后施行CFNB.收集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监测术中循环功能变化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记录术中麻醉用药、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和麻醉时间等.应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双盲法测定患者术前1d及术后1、3、5、7d的认知功能,以术后评分和术前1d评分比较下降大于1个标准差即判断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于上述各时间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患者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程度. 结果 超前镇痛组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为(1.7±0.4)mg,低于对照组的(1.9±0.3) mg(P<0.05);超前镇痛组术后1d和3d运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静息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前镇痛组术后3 d POCD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7%比26.7%)(P<0.05). 结论 CFNB超前镇痛可促进老年患者TKA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恢复,这可能与超前镇痛降低了TKA术后功能锻炼时的疼痛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连续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和连续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FNB)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对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单侧TKA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连续ACB组(A组)和连续FNB组(F组).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两组在麻醉诱导前分别行超声引导下ACB和FNB,并放置神经周围导管.术毕经神经周围导管予0.2%罗哌卡因实施患者自控周围神经阻滞镇痛.记录术后4、8、12、24、48 h静息和运动(膝关节被动屈曲45°)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患肢股四头肌肌力Lovett评分和患肢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记录:术后1、2、3、14 d膝关节最大主动/被动活动度,术后14 d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膝关节主动屈膝90°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结果 两组术后静息和运动NRS评分、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2 h内患肢股四头肌肌力Lovett评分明显高于F组(P<0.05)、息肢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A组术后1、2、3d膝关节最大主动活动度明显大于F组(P<0.05),但膝关节最大被动活动度、术后14 d膝关节最大主动活动度、术后14 d膝关节HSS评分以及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90°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ACB和连续FNB可为TKA患者提供等同的术后镇痛效果,而且对早期功能康复具有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