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萦婕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4):3137-3138
目的 探讨和分析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康复锻炼的护理,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40 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行盆底重建手术,并进行积极有效康复锻炼和护理.结果 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40 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均成功治愈,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康复锻炼和护理,可提高盆底重建术的疗效,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诊断、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问诊、临床检查、低频电诊断、女性性功能障碍量化评分表等方法综合诊断,应用凯格尔盆底康复锻炼、生物反馈治疗、电刺激治疗、阴道康复器治疗等方法对产后有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妇女进行综合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综合治疗总有效率100%,其中治愈率61%,好转率39%.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治愈率57.4%;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治愈率59.7%;性功能障碍患者治愈率61.0%.结论凯格尔盆底康复锻炼、生物反馈治疗、电刺激治疗、阴道康复器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法治疗女性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盆底康复器训练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电刺激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盆腔脱垂情况与尿失禁情况.结果 治疗组盆腔器官脱垂总有效率与尿失禁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法治疗女性盆底功能性障碍性疾病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风险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范博群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3):187-192
女性盆底是支持子宫、阴道等重要组织的器官,其健康与否直接影响排尿、排便功能以及性生活质量。妊娠分娩是许多女性都会经历的一个特殊生理过程,而产后则极易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作为一种保守疗法,其作用逐渐受到临床与患者的认可,但这类疗法种类众多,其作用机制如何,对疾病产生的效果均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文章就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康复治疗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包括运功疗法、物理疗法、中医疗法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FPFD)康复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在我院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比较健康教育前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对知识掌握的对比.结果:经统计学分析,P值<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健康教育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68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84例。研究组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参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3个月后盆底功能和肌电值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77例(91.67%)显著高于参照组56例(66.67%),研究组的盆底功能和肌电值均高于参照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力和肌电值,促进患者病情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针灸结合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38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会阴穴治疗;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均得到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74%vs 73.68%,P<0.05).结论 针灸结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穴位刺激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 194例为研究对象,排除30例随访脱落,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锻炼对照组53例、物理电刺激治疗组56例和中医治疗组55例。其中康复锻炼组采用盆底肌肉锻炼法,物理电刺激治疗采用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中医治疗组运用中药联合穴位刺激,观察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中医治疗组中有气虚症状表现的例数明显少于其他两组(P<0.05); 盆底肌中II类肌力量提高明显(P<0.05);阴道动态压力较物理锻炼组改善更显著(P<0.05);三组的盆底功能障碍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表示生活质量改善(均P<0.01),其中中医治疗组和物理电刺激治疗组的疗效更明显(P<0.05)。结论:中药联合穴位刺激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体质改善疗效明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产后复查盆底筛查,提高妇女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预防的意识;通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采用盆底筛查检测结果指导产后妇女家庭自行盆底肌肉锻炼,联合门诊电刺激治疗,在治疗前与治疗6周后进行盆底功能检测,对比检测结果,了解产后治疗时机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58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者,其中产后42天21例经过物理治疗后改善11有效8例。产后3个月12例,改善7例有效3例。产后6个月12例,改善6例有效3例。产后1年13例改善5例有效4例。结论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技术的干预可有效提高产后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展女性盆底肌肉康复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产后康复、盆底肌肉松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康复患者采取盆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等行为治疗,对实际完成9~15次治疗、末次治疗进行POP-Q测量,盆底肌力检测的66例患者综合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症状基本能改善甚至消失,肌电位数、盆底肌力得到提升,POP-Q测量C点上升。结论:盆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能有效防治盆底功能障碍,促进盆底肌肉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