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3)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三阴交穴对压力性尿失禁(SUI)大鼠控尿能力及脊髓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α2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成年雌性SD大鼠分为3组,其中假手术组大鼠阴道内置入未注水球囊尿管,模型组大鼠行阴道内球囊扩张制作SUI模型,电针组大鼠待阴道内球囊扩张建模成功后,对其三阴交穴给予电针刺激。经1周干预后,3组大鼠均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及腹压漏尿点压(LPP)测定,并同步进行尿道外括约肌肌电描记。另外本研究还分别采用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比较各组大鼠脊髓L6-S1节段NMDA受体及α2受体表达变化。结果 3组大鼠各项尿流动力学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腹压LPP、尿道外括约肌肌电频率及振幅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腹压LPP显著提高(P<0.05),尿道外括约肌肌电频率及振幅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L6-S1脊髓节段NMDA、α2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结论阴道球囊扩张是制作SU...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α2A肾上腺素受体(α2A-AR)、α2B-AR和α2C-AR基因多态性与患冠心病(CAD)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伴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基因测序法对107名正常对照者、129例T2DM伴SMI患者和192例T2DM伴心绞痛患者α2A-AR、α2B-AR和α2C-AR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α2B-AR基因多态性[插入(I)/缺失(D)]的基因型分布与等位基因频率在SMI组和心绞痛组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SMI组I/I基因型频率为34.9%,明显高于心绞痛组(19.8%,P=0.002)。结论α2B-AR基因多态性I/I基因型与患有CAD的T2DM患者发生SMI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α2肾上腺素受体(α2-AR)不同亚型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中作用。方法:雄性6周龄SD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保留性脊神经损伤模型组(spared nerve injury,SNI组)。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测定α2A-AR、α2B-AR和α2C-AR在腰膨大段脊髓背角中的表达。结果:(1)在蛋白水平三个亚型在正常大鼠均有表达,主要是以α2A-AR为主;(2)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SNI神经病理性疼痛组α2A-AR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n=6),而α2B-AR和α2C-AR蛋白表达则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n=6)。(3)在m RNA水平,三个亚型在三组表达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n=5)。结论: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条件下,脊髓背角α2A-AR受体亚型明显下调,α2B-AR和α2C-AR没有明显变化,表明这种下调仅发生在翻译水平而非转录水平。α2A-AR下调可能在外周神经损伤所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α2肾上腺素受体(alpha-2 adrenoceptor,α2-AR)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组织,通过耦联Gi/Go蛋白介导一系列重要的生理应答和药理学效应.近年的研究发现,α2-AR在疼痛调节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α2-AR与离子通道、胶质细胞、细胞信号通路和递质/受体系统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其对疼痛调节的相关机制.有关α 2-AR的深入研究对临床的顽固性疼痛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玉梅武欢姚跞张照庆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0):21-22
综合近年来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针灸治疗方法、穴位选择及临床疗效方面的研究,发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采用包括毫针、灸法、电针、腹针、穴位注射、穴位埋线及联合中药或盆底肌训练等综合治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并指出针灸治疗本病研究方法的不足,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α2-肾上腺素能受体(α2-AR)激动剂对心肌炎大鼠ERK1/2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完全弗氏佐剂及猪心肌肌球蛋白感染易致敏的Lewis大鼠,构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AM模型组(EAM组)、α2-AR激动剂组(EAM+α2-AR组)、PI3K...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电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75例女性SUI患者分为三组,分别是电针治疗组(A组)、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组(B组)、电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组(C组),每组25例。比较三组治疗效果及膀胱颈移动度(BND)、尿道旋转角(URA)、肛提肌裂孔面积。结果 C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23/25)]高于A组[68.00%(17/25)]、B组[64.00%(1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2,P=0.048<0.05)。治疗前,三组的BND、URA、肛提肌裂孔面积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BND、URA低于A、B组,且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小于A、B组(P<0.05)。结论 除常规生物反馈电刺激之外,采取电针的效果更为理想,可显著减少尿失禁次数,促进症状消失,同时改善患者盆底功能和结构。 相似文献
8.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组、电针深刺组,每组20例,三组均给予盆底肌训练。对照组予单纯盆底肌训练;电针组给予电针常规针刺八髎穴;深刺组给予电针深刺八髎穴,每周均治疗5次,连续4周,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疗效指标为国际尿控协会推荐的1h尿垫试验和ICS尿失禁问卷(ICI-QS-F)。3组治疗后1h尿垫试验尿失禁量、尿失禁问卷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说明3组治疗方法均有效,电针组优于对照组,而深刺组对降低患者尿失禁量及评分更明显(P0.05)。三种治疗都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较好方法,电针深刺较常规电针治疗更优,说明针刺的深浅也是影响针灸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在心肺复苏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肾上腺素作为主要的心肺复苏药物应用于临床已达50余年,其主要通过α-肾上腺素能受体发挥缩血管效应,提高主动脉压和冠脉灌注压,但新近已证实其β-和α1-肾上腺素能效应对复苏后心脏功能可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复苏后心功能障碍.而α2肾上腺素能受体不存在于心肌中,其心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外周α2受体起作用的,故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可能是更为理想的复苏药物. 相似文献
10.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β
3肾上腺素能受体 (β 3- AR)基因 Trp64Arg突变频率以及该突变对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应用
PCR/RFLP技术检测 186例中国人 (健康体检者 58例,高血压病患者 128例 )的β
3- AR基因 Trp64Arg突变基因型,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结果 (1)高血压病组与对照组β
3- AR基因 Trp64Arg突变频率分别为 13.3%与 11.2%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05).β 3- AR基因 Trp64Arg突变者的体重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基因型
(P< 0.05). (2)突变与否间的临床特征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β
3- AR基因突变杂合子型 (Trp/Arg)可能不是高血压病发生的决定因素.但
Trp/Arg杂合子与 Trp/Trp纯合子人群间体重指数差异有显著性 ,该基因变异被证实可能与肥胖等表现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高血压发生及缬沙坦治疗的关系。方法应用直接测序方法对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组)与4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作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结果 2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AA,AG,GG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组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缬沙坦用药前、后血压变化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调查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了解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我院门诊6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现场调查。问卷由一般资料、尿失禁严重程度、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组成,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尿失禁越严重,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P〈0.01);绝经与否及是否进行盆底肌锻炼可影响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P〈0.05)。I-QOL量表各条目得分显示,尿失禁患者普遍担心尿失禁日益加重会影响生活,多数人因为害怕尿失禁而顾虑咳嗽或打喷嚏。结论尿失禁患者广泛存在健康教育需求,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良好的生活和专业知识支持,提高她们对疾病的认识,促使患者早期进行盆底功能锻炼,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在逼尿肌没有收缩的情况下,由于腹内压的骤然增加而引起的不自主排尿的现象,是中老年妇女常见的一种疾病。据2009年中国女性尿失禁流行病研究报道显示:20~99岁的中国妇女中,尿失禁的总患病率为30.9%,其中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为18.9%,占尿失禁人数的61%[1]。目前,压力性尿失禁的病因并不十分明确,包括年龄、手术史、激素水平、便秘、肥胖和吸烟、家族史等,一个或多 相似文献
14.
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为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107例轻、中度SU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治疗。连续治疗1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1)两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的排尿时间、功能性尿道长、最大尿道关闭压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上升(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是轻、中度女性SUI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研究孕期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来我院分娩的38~41周1339例孕妇进行调查.结果 孕期SUI的发生率为19.57%(262/1339),孕20周(包括20周)前发生的56例,发生率4.18%(56/1339);孕20周后的206例,发生率15.39%(206/1339),随孕周增加发生率增高;SUI的发生与孕妇孕次、产次、流产次数、胎儿体重过大、孕妇体重、体重指数有关,与孕妇初潮年龄无关.结论 孕期SUI发病率随孕周增加发生率增高;孕妇多次妊娠、分娩、流产,孕妇体重、高体重指数、胎儿体重过大为孕期SUI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调查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了解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我院门诊6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现场调查。问卷由一般资料、尿失禁严重程度、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组成,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尿失禁越严重,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P〈0.01);绝经与否及是否进行盆底肌锻炼可影响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P〈0.05)。I-QOL量表各条目得分显示,尿失禁患者普遍担心尿失禁日益加重会影响生活,多数人因为害怕尿失禁而顾虑咳嗽或打喷嚏。结论尿失禁患者广泛存在健康教育需求,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良好的生活和专业知识支持,提高她们对疾病的认识,促使患者早期进行盆底功能锻炼,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阴道内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产后42 d SUI产妇64例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36),两组均给予产后健康训练指导,观察组给予阴道内电刺激治疗12周。分别于产后6个月及12个月通过标准评分问卷、尿垫试验、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和治愈率观察效果。结果观察组各时间点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阴道内电刺激可以有效治疗女性产后SUI。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施功能训练对提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我科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压力性尿失禁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程功能训练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UDh7各项评分均有所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O.05),但观察组UDL7评分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功能训练可提高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控尿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肌康复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产科分娩且6w后复查诊断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的136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进行盆底肌肉锻炼,观察组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比两组盆底肌力、尿失禁症状及生活质量。结果产后半年,观察组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等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漏尿频率、漏尿量、病情对生活的不良影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较常规盆底康复训练效果显著,有助于帮助产妇恢复盆底肌肉功能,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