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5.
总结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董其美宗越鞠丸之意异病同治心悸、胸痹、高血压等心系病证的经验.认为心系病的病机始于气郁,成于痰瘀,变于风火,同时重视湿浊病邪在心系病中的作用,提出宗越鞠丸方证之意,以解郁化湿统治心系病;临证运用越鞠丸治疗心系病的关键在于把握气郁为先、诸郁夹杂病机之同,细辨悸、烦、闷、痛、晕证... 相似文献
6.
毒邪所致心病病机是指毒邪侵犯心脏系统导致心的生理功能障碍,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形质发生异常的内在机制。本文将毒邪所致心系病机概括为毒气攻心、毒入营血、毒损心脉(络)、心经火毒下移小肠以及气阴两虚,温毒扰心6个方面。这对深入研究毒邪致病机理,明确其传变转归规律和辨证论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WU Cheng-yu DING Yi-yan WU Cheng-yan XU Zheng FU Lei LUO Wen-bin GAO Yu ZHANG Ling-ling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
心系主要包括心及与之相关联的血脉、面、舌、脑络、小肠等.通过规范常见症状、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专家意见征询,确立心系病位特征及心系基础证的概念、证候(包括病位特征与病性特征),同时对临床常见的病位兼证与病性兼证作了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8.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NRL)是临床少见的睡眠-觉醒节律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白天过度嗜睡、伴或不伴猝倒发作、睡眠麻痹和入睡前幻觉.然而,诊断时并非都出现典型的\"四联症\",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可能还伴有肥胖、情绪障碍、认知功能损害,同时还伴有夜间睡眠紊乱、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等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1].有研究[2]显示, NRL的发病可能与基因、环境、病毒、某些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其他因素导致的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功能降低或桥脑尾侧网状核功能亢进有关.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病机”的语义特征剖析其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庆云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3(2):6-7
通过剖析“病机”由“机(几)”演进的语义的特征,认为“病机”是根据临床对病象的分析而作出的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发病关键,臻病途径以及病变趋势在内的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0.
五脏系统病位特征与基础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五脏系统辨证体系的研究是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以五脏系统为病位核心,按病性分类立证,以规范化原则体现证的基本特性,并反映证诊断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基本特点。提出以传统辨证方法实质内容为依据,通过规范常见症状、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专家意见征询,确立五脏系统病位特征与基础证,从而揭示中医辨证的基本规律和科学原理,构建五脏系统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11.
樊新荣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1):41-43
《伤寒论》中"病"是广义层次上的"证",该书之"病"与"证"属于中医证的范畴,两者无本质区别。其三阳三阴辨证是贯穿《伤寒论》的主线,而绝大多数条文以汤证命名,缺乏具体明确的证型名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对条文全面系统的理解与掌握。应用该书辨证体系的实质,试从"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组成证名"的证素辨证对三阳三阴病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证素辨证在眼底疾病辨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证素为核心的证素辨证体系,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使临床辨证执简驭繁,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和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在简要介绍这一辨证新体系的基础上,探讨了这一重要理论研究成果在眼底疾病辨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构建"证素辨证"新体系的意义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朱文锋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2):135-136,142
阐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证素”的概念,包括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以及证素辨证新体系的内容,指出该体系对发展中医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认为恶性肿瘤的中医证型诊断内容应包括病性、病位、病态与病势等内容。提出临床先从辨识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着手,进而辨明病态与病势等,组成复合证型。病性证素辨识可根据正邪的具体性质进行辨识,病位证素与病态的诊断可根据脏腑功能受损状况判定,而病势则应依据癌毒走注、伤正程度等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中医文献中分析艾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病性及病位,以期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采用频数统计方法,检索 1981年至2012年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中有关中医艾滋病病因、病机、病性及病位的相关理论和临床研究文献资 料,并进行分析。结果:疫毒、湿、热、瘀血、痰饮是艾滋病的常见病因;正气虚弱,元气损伤,肺脾肾三脏亏虚为艾滋病的常见病 机;气虚、火热、湿、疫毒为常见的病理性质;艾滋病发病常侵袭五脏六腑,其中以肾、脾、肺最为多见。结论:艾滋病病因病机病 性病位尚未达成共识,有待统一和规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Microsoft关联规则算法探讨肝癌证候与病位、病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收集1042例原发性肝癌病例,采用MedcaseV3.2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建立肝癌证候与病位、病性的关联规则模型,对肝癌病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肝癌以右胁痛、右上腹痛、腹胀、腹膨隆、腹水、目黄、纳呆恶食、倦怠乏力、舌苔腻、脉弦等症状较为常见;与肝、脾、胆等病位密切相关;与气虚、气滞、血瘀、湿等病性密切相关。结论利用关联规则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肝癌证候与病位、病性之间的关系,但鉴于中医药数据具有模糊性、复杂性特征,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开发不同的中医药数据挖掘算法,才能更好地为中医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