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活血法对骨质疏松症大鼠骨骼、骨骼肌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将SD雌性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组、健脾组、活血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小鼠骨骼、骨骼肌PTHrP含量变化。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骼的PTHrP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健脾组、活血组骨骼的PTHrP含量明显升高(P0.01),其中补肾组升高程度比较明显。(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骼肌的PTHrP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健脾组、活血组骨骼肌的PTHrP含量明显升高(P0.01),其中健脾组升高程度比较明显。结论 (1)骨质疏松症的形成,可能与骨骼、骨骼肌协调性下降有关。(2)补肾、健脾方法通过提高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骨骼、骨骼肌PTHrP含量,对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活血法对去卵巢致骨质疏松症大鼠骨骼、骨骼肌IкBα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组、健脾组、活血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大鼠骨骼、骨骼肌IкBα含量变化。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骼的IкBα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健脾组、活血组大鼠骨骼的IкBα含量明显升高(P0.01),其中补肾组升高程度比较明显,其次为健脾组。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骼肌的IкBα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健脾组、活血组大鼠骨骼肌的IкBα含量均有升高,但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骨质疏松症大鼠骨骼、骨骼肌的IкBα含量均降低,提示骨质疏松症发生可能与骨骼、骨骼肌协调性下降有关。2补肾法和健脾法提高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骨骼、骨骼肌IкBα含量,对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3补肾法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本治法,健脾法是辅助补肾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治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骨组织Hedgehog信号通路中SHH、GLI1 mRNA和蛋白活性变化,探究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病机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实验采用切除雌性SD大鼠双侧卵巢的方式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运用补肾填精中药复方、活血化瘀中药复方、补肾活血中药复方对模型大鼠进行干预12周,用骨疏康作为阳性药物对照组,以及正常组和模型组。ELISA法检测各组骨组织SHH、GLI1蛋白含量;RT-PCR检测各组SHH、GLI1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骨组织SHH、GLI1蛋白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含量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各用药组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机制与Hedgehog信号传导通路SHH、GLI1 mRNA和蛋白活性下降有关;补肾填精中药复方、活血化瘀中药复方、补肾活血中药复方通过激活Hedgehog信号传导通路中的SHH、GLI1,以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起到防止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治法对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骼、骨骼肌Ihh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 法除正常组外,将OPG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对照组(模型组)、补肾中药组(补肾组)、健脾中药组(健脾组)、 活血化瘀中药组(活血组)和对照药组(福善美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小鼠骨骼、骨骼肌Ihh含量变化。结果①与正常 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骨骼肌的Ihh含量显著降低(P <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小鼠骨骼肌的Ihh含量明显升高(P < 0. 05),其次为健脾组(P <0. 05)。②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骨骼的Ihh含量显著降低(P <0. 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 小鼠骨骼肌的Ihh含量明显升高(P <0. 01),其次为健脾组(P <0. 01 ),活血组和福善美组升高程度也比较明显(P <0. 01)。 结论①骨质疏松症的形成,可能与骨骼、骨骼肌Ihh含量异常变化有关。②补肾、健脾方法通过提高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骨 骼、骨骼肌Ihh的含量,对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不同治法对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症大鼠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含量的影响,探讨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雌雄各半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肾中药组、健脾中药组、活血化瘀中药组和骨疏康中药组6个组,用地塞米松肌注造模。实验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处死大鼠,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RACP含量升高极为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TRACP含量均明显降低,其中以补肾组和骨疏康组降低最为明显,与其他各组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补肾方法通过降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含量对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各大数据库,如Cochrane图书馆、知网(CNKI)、万方(Wanfang)、荷兰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VIP)、Web of Science、PubMed、Medline等数据库,检索各库建库时间至2021年2月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并采用RevMan5.3软件对符合纳入条件的文献进行定量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RCT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共涉及1 218名患者,分析结果显示,(1)补肾健脾活血法方药在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临床有效率[OR=2.57, 95%CI(1.37~4.83),P=0.003]、血清E2水平[MD=3.15,95%CI(0.28~6.02),P=0.03]以及降低患者B-ALP水平[MD=-17.63,95%CI(-26.01~-9.25),P<0.000 1]、尿Ca/Cr比值[MD=-0.14, 95%CI(-0.27~-0.01),P<0....  相似文献   

7.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雌激素降低导致钙吸收增加、骨量减少而引发的代谢性骨骼疾病,骨折是该病的主要发现途径,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目前常用的西药主要包括钙剂、双膦酸盐类、骨吸收抑制剂等,但其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限制了长期用药。如今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可通过作用于成骨相关的多通路、多靶点,有效提高骨密度,减轻骨痛,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上有独特优势。笔者从临床、动物、细胞等方面归纳中药及复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防治该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未完全阐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关系密切,以肠道菌群视角探讨中医药调控骨内环境稳态是一个全新的视角。中医药通过肠道菌群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着巨大的研究潜力,不失为一条新的有效治疗途径。该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肠道菌群调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和作用机制研究,阐述“肝肾-肠”“脾-肠”“肺合大肠”“心合小肠”理论指导下的临床应用,归纳复方、中药(单体)、中成药以及其他中医药疗法通过肠道菌群改善骨骼健康的相关研究,以拓宽防治思路,为临床上通过调控肠道菌群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在中医补肾、健脾、补肾健脾的不同方法下,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大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成骨分化的过程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蛋白含量变化。方法 购置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PF级SD大鼠分为6组,依次为正常组、诱导液组、诱导液+补肾阴组(左归丸组)、诱导液+补肾阳组(右归丸组)、诱导液+健脾组(补中益气汤组)、诱导液+补肾健脾组。对大鼠进行7 d灌胃,大鼠胃容积为 1 mL /100 g,以此为大鼠配药及灌胃,制备含药血清。通过茜素红染色观察其细胞形态,使用qRT-PCR法、ELISA检测上述各组细胞中SDF-1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①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诱导组、补肾阴组、补肾阳组、健脾组、补肾健脾组显著升高;与诱导组比较,除健脾组外,其余各组组中SDF-1均显著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ELISA检测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诱导组、补肾阴组、补肾阳组、健脾组、补肾健脾组中SDF-1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组,除补肾阴组与补肾健脾组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诱导组相比,除补肾健脾组外,补肾阴组、补肾阳组、健脾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大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向成骨细胞的转化与SDF-1的水平升高有关;②补肾阴、补肾阳、健脾和补肾健脾法大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过程中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SDF-1水平来促进成骨细胞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骨组织中血管生成素1(Ang-1)mRNA和蛋白含量变化,及中药不同方剂对其影响,探讨中药组方治疗骨质疏松的可行性。方法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建立采用切除雌性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运用补肾填精中药复方、活血化瘀中药复方、补肾活血中药复方对模型大鼠灌胃12周,用骨疏康作为阳性药物对照组,还有正常组和模型空白组。RT-PCR检测各组骨组织Ang-1mRNA相对表达量;ELISA法检测各组骨组织Ang-1蛋白含量。结果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骨组织中Ang-1mRNA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空白组比较,各个用药组Ang-1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但各个用药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组织中Ang-1蛋白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空白组比较,各个用药组Ang-1含量显著升高(P0.01);各个用药组间比较,补肾活血组Ang-1含量升高最为显著,与补肾填精组和活血化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补肾活血中药复方可提高Ang-1mRNA相对表达量及其蛋白含量,且优于单纯的补肾填精和活血化瘀中药复方,起到防止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骨肉不相亲理论的内涵及其在中医药和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通过中医e百、《中华医典》等中医古籍数据库查阅春秋至清代有关骨肉不相亲及脾肾相关的古代文献,并检索2015年至2020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期刊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和针灸治疗PMOP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报道,进行系统整理及深入分析。结果中医骨肉不相亲理论最早见于《灵枢》,从春秋至清代的古籍中均有相关记载;后世医家据此认为其乃骨痿(即现代医学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因此治疗原则由单纯补肾改为补肾健脾;近五年来的相关实验研究证实了该理论的正确性,临床报道也显示了补肾健脾中药或穴位治疗PMOP的优势。结论 骨肉不相亲理论经历代医家继承与发展使其内涵日趋丰富,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实其具有科学性和及POM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使破骨细胞骨吸收的速度快于成骨细胞骨形成,从而引发进行性骨质流失。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脾主肉,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共同促进骨骼的生长,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多以脾肾渐虚为本,又因元气亏虚、肝气郁结、久病入络而致血行瘀滞,形成本虚标实之证。因此,笔者基于“脾虚为本、血瘀为标”思想探讨PMOP的病因病机,并凝练出“补肾-健脾-活血化瘀”之治则,从现代医学角度探讨这一治则的合理性,并在此治则的指导下探讨治未病3个阶段的防治思路,最后对中药和针灸防治PMOP进行综述,以期扩展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中药治疗疗效的提高及其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笔者检索了CNKI数据库中2012年至2021年间常用中药复方治疗PMOP的文献,并梳理总结了PMOP的辨证分型、常用的治疗方药及其机制,发现中药治疗PMOP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骨密度、改善雌二醇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在机制方面,可通过调节OPG/RANKL、Wnt/β-catenin、JAK/STAT信号通路,或通过提高OX、ERmRNA和蛋白表达等,达到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减少破骨细胞生成,提高骨密度、平衡骨代谢等作用。中药治疗PMOP机制研究已深入到分子甚至基因水平,建议今后可从骨代谢、骨免疫、骨微结构、肠道菌群、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铁过载等方面进一步研究,丰富中药治疗PMOP的机制,阐明中药的作用靶点,增强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常见于中老年人群,是由多种原因导致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易发脆性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障碍疾病。中医学认为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重要病机,因此以补肾壮骨为主要治法已达成普遍共识。笔者通过大量文献搜索发现,脾虚在骨质疏松症的致病过程中亦起着关键作用。肾、脾两脏为先后天之本,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根本所在。因此本文着眼于“脾肾相关”理论,从中医基础理论、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等角度综述其防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科学内涵,并试探讨中医“脾肾相关”理论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找寻中医基础理论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理论渊源,优化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诊疗方案,为更好得将祖国医学运用于临床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GAS5 (long non-coding RNA GAS5,lncRNA GAS5)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肾阴虚证的表达及其对骨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绝经后妇女,经骨密度检测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肾阴虚证组(38例)、肾阳虚证组(32例)和健康对照组(35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lncRNA GAS5的表达。通过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抑制THP-1人单核细胞中lncRNA GAS5基因的表达,并应用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技术检测骨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ncRNA GAS5在PMOP肾阴虚证组和肾阳虚证组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肾阳虚证组比较,肾阴虚证组lncRNA GAS5的降低趋势更明显(P<0.05);RNA干扰抑制lncRNA GAS5表达后,与对照组比较,干扰组lncRNA GAS5的表达下调67.58%,而白细胞介素(IL-6、IL-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集落刺激因子(G-CSF 、M-CSF)等23种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重组人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β(MIP-1b)、白细胞介素1 b (IL-1 b)、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等3种因子的表达下调。结论 lncRNA GAS5在PMOP肾阴虚证中低表达;体外抑制lncRNA GAS5的表达可影响骨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骨疏康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相关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骨科治疗且符合标准的108例PMOP相关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骨疏康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对照组患者术后第3日口服阿仑膦酸钠和钙尔奇D,骨疏康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骨疏康胶囊,2次/d,4粒/次,连续治疗6个月。记录2组手术前后腰椎、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钙素(bone glaprotein,BGP)、I型原胶原N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I procollagen,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水平,及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结果骨疏康组患者术后半年腰椎、髋部BMD均高于对照组(P0.05),骨疏康组术后半年血清ALP、BGP、β-CTX、PI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骨疏康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药物相关不良反应,骨疏康组和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率分别为3.51%、1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0,P=0.041)。结论骨疏康胶囊可显著降低PMOP相关性转子间骨折患者骨代谢水平,提高患者BMD,加快骨折愈合速度,减少PFNA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率,同时并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