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腹腔镜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LPN)与根治性肾切除术(LRN)在T1期肾癌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68例T1期肾癌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LPN组(33例)和LRN组(35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肾功能指标、并发症及随访1年患者病死率。结果 与LRN组比较,LPN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较长、术后进食时间较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降低,血清肌酐(SCr)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RN组比较,LPN组患者术后eGFR较高,SCr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LPN组中无患者死亡,LRN组中有1例死亡,两组术后1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N和LRN治疗T1期肾癌安全、有效,与LRN相比,LPN可有效保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肾脏肿瘤保留肾单位(NSS)手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因肾脏肿瘤T1N0M0在该院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45例患者的资料。其中,实施3D腹腔镜手术患者16例,2D腹腔镜手术患者29例。回顾性分析两种方式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蒂阻断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的临床差异。结果两种手术方式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3D腹腔镜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6.43±22.4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0.71±6.73)ml、平均肾蒂阻断时间(15.43±2.2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00±1.00)d;2D腹腔镜手术组中平均手术时间为(120.67±30.1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2.91±20.61)ml、平均肾蒂阻断时间(23.83±4.6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42±1.24)d。3D腹腔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肾蒂阻断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2D腹腔镜手术组(P0.01)。两组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腹腔镜在保留肾单位手术应用较传统2D有明显优势,它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难度。在空间定位及深度感觉上优势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3D和2D高清腹腔镜技术在肾脏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Storz 3D高清腹腔镜技术完成肾脏切除术32例(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并与2013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Storz 2D高清腹腔镜技术完成肾脏切除术37例(对照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引流量、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前后两组手术时间为(124.41±52.90)和(149.00±33.68)min,术中出血量为(104.62±57.69)和(136.89±57.92)m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分别为(65.59±76.95)和(83.78±76.38)ml、(2.78±1.18)和(3.43±1.66)d、(9.44±3.16)和(10.19±2.91)d、(20 954.31±1 745.10)和(20 635.65±1 376.92)元,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发生并发症分别为2例和3例,经保守治疗均痊愈。术后随访2个月~2年,单侧无功能肾患者生活正常,肿瘤患者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3D比2D高清腹腔镜技术在肾脏切除术中的应用立体感更强,解剖层次更清晰,准确性更好,降低手术的一定难度,更适合应用于高难度手术。  相似文献   

4.
李仁举  佘先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0):980-981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下肾脂肪囊完全或次全性游离途径行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4月经后腹腔镜下肾脂肪囊完全游离途径(A组40例)或次全游离途径(B组33例)行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的73例乳糜尿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基线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放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均>0.05);后腹腔镜下肾脂肪囊次全游离途径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放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方面均优于肾脂肪囊完全游离途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肾脂肪囊次全游离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效果肯定,与传统肾脂肪囊完全游离手术途径比较,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为一理想的改进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完全内生型肾癌患者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PN)的临床疗效,总结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完全内生型肾癌行LPN的28例患者的资料,分析其手术特点及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超声定位,其中5例肾动静脉同时阻断,26例术中进行了集合系统的修补。2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60±14.2)min,平均肾脏热缺血时间(25±4.6)min。术后6个月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从术前的(47.6±4.1)mL/min降至术后的(37.0±3.9)mL/min,健侧肾脏GFR从(47.6±4.7)mL/min升高至(55.7±5.8)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肾功能和肌酐水平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完全内生型肾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安全可行,肾脏功能可由健侧代偿,整体肾脏功能和肌酐水平维持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后腹腔镜下单纯肾门旁淋巴管剥脱治疗乳糜尿的临床效果,探讨更微创化的后腹腔镜下治疗乳糜尿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乳糜尿手术患者32例,A组采用常规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剥脱15例,B组采用后腹腔镜下单纯肾门旁淋巴管剥脱术17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肾周引流管留置时间、卧床时间和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尿乳糜试验均转阴,无血管损伤等并发症。A组:手术时间(108.7±11.7)min,术中出血量(69.3±9.6)ml,肠功能恢复时间(2.8±0.7)d,术后肾周引流管留置时间(4.0±0.8)d,术后卧床1周。B组:手术时间(78.9±11.2)min,术中出血量(67.7±9.8)ml,肠功能恢复时间(1.3±0.5)d,术后肾周引流管留置时间(2.2±0.6)d,术后第2天即可下床。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肾周引流管留置时间等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乳糜尿,疗效确切。后腹腔镜下单纯肾门旁淋巴管剥脱术治疗乳糜尿,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患者下床时间早,对胃肠道影响小,引流管拔除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后腹腔镜手术方式在上尿路肿瘤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40例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癌及中上段上尿路肿瘤患者病例,其中21例患者选择改良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下肾、输尿管切除术(A组),另外19例患者采用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小切口、经尿道电切镜肾、输尿管切除术(B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共40名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手术。A组与B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比、肿瘤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1);A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均无术中、术后并发症。A、B组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小切口手术方式相比,改良后腹腔镜手术方式安全有效,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可在上尿路肿瘤,特别是肾盂及中上段输尿管肿瘤的治疗中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制单孔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3月接受单孔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或三孔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34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孔组(16例)和三孔组(1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评分和外观满意度评分等指标。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单孔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三孔组[(132.4±21.6)vs(102.3±16.1)min,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单孔组术后满意度评分、疼痛评分优于三孔组。结论自制单孔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微创的方法,术后疼痛较轻,美容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单纯性肾囊肿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17.24±1.23)ml、(50.23±1.75)h和(36.12±1.74)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14±5.11)ml、(71.89±3.58)h和(42.76±2.73)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拔除引流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费用为(3045±1231)元,住院总费用为(7858±1752)元,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64±559)元和(4122±751)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开放手术,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可有效较少患者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和排气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索3D腹腔镜在胆道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该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手术治疗的胆道结石患者38例,其中3D腹腔镜手术16例,2D腹腔镜22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等的差异。结果 3D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优于2D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D组有1例患者出现结石残留,术后2个月行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术后痊愈;3D组无结石残留病例。随访2~18个月,两组患者均无结石复发。结论 3D腹腔镜技术使胆道手术更精准、微创,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4年7月至2006年12月经腹腔镜(43例)及开腹手术(40例)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组成功率90.7%(39/43);腹腔镜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再梗阻例数皆小(或少)于开腹手术组(t=5.731~17.011,χ2=15.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但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气腹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7年11月至2010年6月215例非气腹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15例非气腹腹腔镜手术中胆道手术82例,胃肠手术30例,妇科手术59例,泌尿系手术34例,其他10例。其中200例顺利完成手术,余15例中转开腹,中转率6.98%。结论非气腹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实用、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方法,与传统外科技术优势互补,并扩大其手术范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壁皮下悬吊式腹腔镜与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6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1.5孔法腹壁皮下悬吊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观察组)和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2.04±18.69)min,切除肌瘤(5.83±1.29)个;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4.36±20.14)min,切除肌瘤(2.45±1.38)个。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咳嗽3例(5.66%),尿潴留2例(3.77%),总发生率为9.43%;对照组出现咳嗽8例(15.09%),伤口感染1例(1.89%),尿潴留3例(5.66%),皮下气肿5例(9.43%),总发生率为32.07%。结论悬吊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气腹腹腔镜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结石的临床价值和技术要点。方法:2006年12月至2009年3月,对58例嵌顿性输尿管中上段结石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术中取石后于镜下直接置入双J管,间段缝合输尿管切口。结果:58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结石清除率100%。术后创腔引流液量少,3~5d拔除引流管,1周出院,术后3周膀胱镜下拔除双J管。随访1~27个月,B超复查显示肾积水明显好转或消失,无结石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结石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明显优于开放手术及其它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庆华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1):1193-1195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4种术式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对321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201例,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LSH)24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51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LH)45例,比较4种子宫切除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去除宫颈的2种术式明显多于保留宫颈的2种术式;术中出血LSH组最少,LAVH组最多,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术后恢复4种术式均良好。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4种术式都是安全可行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况等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手汗症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6%~1%,是一种由于支配手部汗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升高,导致手部汗腺异常分泌亢进的综合症。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被认为是当前治疗该疾病的金标准。我院胸外科2009年4月~8月开展胸腔镜下单孔操作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累积病例23例,术后患者手足汗均消失,临床效果明显。单孔操作相对于传统的双孔操作而言,对患者损伤更小,不需放置胸腔引流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切除严重感染粘连性无功能肾的技术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例患者,男5例,女2例;年龄38~59岁,平均44岁。黄色肉芽肿2例,多囊肾并感染1例,肾结核2例,慢性感染2例。左侧4例,右侧3例。7例均行后腹腔镜下肾切除。其中4例行包膜下肾切除,沿肾脏长轴切开增厚的肾包膜,包膜内游离肾实质,紧靠肾门处再次环行切开肾包膜,分离肾血管周围脂肪,使肾蒂组织薄到足以用Ligasure凝固血管,再离断肾蒂,取出标本,留置腹膜后引流管。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时间。结果 7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1.5~3.0h(平均2.2h),术中出血40~120mL(平均70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1、2d,术中及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术后住院5~7d。随访3~12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该术式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和效果好等特点,较好地解决了后腹腔镜下切除严重感染粘连性无功能肾的肾蒂处理难题。  相似文献   

18.
彭金 《华西医学》2009,(8):1958-1960
目的:探讨诊断性腹腔镜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3月至2008年12月对63例临床诊断不明的腹部疾病患者行腹腔镜探查,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其中探查阳性58例,取病例活检50例,同时腹腔镜治疗35例,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诊断性腹腔镜探查是一种安全的诊断手段,对诊断不明的腹部病例的诊断和同时的腔镜下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Patients over the age of 65, undergoing eith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or laparoscopic groin hernia repair in two centres,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114 patients (median age 73) case-notes were reviewed. 94 patients had undergone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nd 20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81 % were American society of Anaesthesiologists (ASA) Grade I or II, with 17% Grade III and 2% Grade IV. 8% of the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patients had unsuspected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detected on cholangiography. There was a 5% conversion to open procedure in the cholecystectomy group and 0% in the hernia group. Median hospital stay was 2 days. Mortality was 0% in both groups. Major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occurred in 4% of the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patients, delaying their discharge. We conclude that laparoscopic surgery is a safe procedure in the elderly patient when accompanied by good patient selection and anaesthetic care.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技术在肝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筛选的第Ⅱ,Ⅲ,Ⅴ,Ⅵ段或边缘型的肝癌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4例、左肝外叶结石2例及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在腹腔镜下应用电凝、超声刀、切割器等方法断肝,采用钛夹夹闭,缝扎,医用胶粘封等多种对肝断面方法进行处理,完成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其中3例在全腹腔镜下完成,10例采用手助下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结果13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包括左肝外叶切除及肝的非规则切除,手术时间54~130min。术后住院6~9d,手术出血40~7ml,无中转开腹手术。术中未出现不能控制的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较常规开腹的肝切除患者明显缩短。肝癌患者术后随访6~15个月,2例分别于手术后3个月及4个月肝内复发,其余4例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在所经过临床选择的病例中。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是痛苦小、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