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赖恒  沈清 《黑龙江医学》2019,43(1):92-95
Ig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IgAN)与黏膜免疫系统(Mucosal immune system,MIS)的异常激活及慢性炎症状态相关,其中以扁桃体、肠黏膜免疫系统最为重要。黏膜免疫系统通过黏膜表面微生物群、食物成分、异常免疫应答等介导IgAN发病。目前与之相应的治疗研究热点:扁桃体切除术尚存争议、肠黏膜靶向激素治疗需进一步确证,而调节肠道菌群、控制食物种类、综合治疗等可作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IgA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森  马行一 《西部医学》2006,18(5):647-649
IgA肾病是一组肾小球系膜区有IgA为主的颗粒性沉积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免疫机制和遗传因素是当前研究的两大切入点;治疗应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轻重进行针对性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IgA肾病(IgAN)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IgAN并非良性疾病,20%~30%的患者10~20年后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疾病。IgAN患者体内高水平的半乳糖缺乏的IgA1(Gd-IgA1)水平、特异性的IgG与Gd-IgA1结合并沉积于系膜区、触发免疫炎症反应攻击肾脏是IgAN发病的3个步骤。IgAN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多样。目前无特异性的治疗药物,临床治疗目标是通过降低尿蛋白、控制血压、抑制免疫反应等措施减轻肾组织进一步损伤,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4.
郁洁  周楠  沈颖 《北京医学》2020,(11):1141-1144
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也无特异性治疗。近期研究表明IgA肾病与肠道黏膜免疫密切相关。本文对IgA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行综述,重点阐述肠道黏膜免疫在IgA肾病中致病机制的研究新进展,并提出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樊均明  李甫罡  冯胜刚  杨满 《西部医学》2013,(2):161-163,168
IgA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发病率高,预后差,导致患者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本文从IgA肾病免疫发病机制、免疫抑制治疗以及研究展望方面做一述评。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阳 《当代医学》2010,16(26):18-20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DM病程10年以上者约50%并发DN,每年新增终末期肾病中,DN所占比例逐年升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于2001年组织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近10年的24496例住院DM患者并发症情况的调查报告表明,我国住院DM患者中并发肾脏病变者533.6%。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DM的患病率将不断增加,随之而来DN的发生率也将不断升高,对DN的防治已经成为当前糖尿病和肾病学者们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惠秀  曹文富 《重庆医学》2013,(21):2545-2547,2568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欧美国家患者发生终末期肾病(ESRD)的最主要原因,其治疗难度较大。目前针对DN发病机制的系列研究,旨在探寻防治DN的更有效方法。本文拟将DN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多元醇代谢通路的激活及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肾小球细胞内持续的高糖环境会导致葡萄糖多元醇代谢通路激活,而醛糖还原酶(aldehyde reductase,AR)是其限速酶。AR在还原型辅酶Ⅱ协助下,使葡萄糖大量转化为山梨  相似文献   

8.
叶婷  许勇芝 《海南医学》2022,(15):2016-2020
IgA肾病(IgAN)是世界上非常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不同种族的患病率存在差异,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也无特异性治疗。近期研究表明IgAN与黏膜免疫密切相关。本文对IgAN黏膜发病机制的种族异质性及目前针对黏膜免疫的IgAN治疗进行综述,重点阐述鼻咽相关淋巴组织(NALT)和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GALT)在IgAN中发病机制的研究和相关治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于柏松  刘冰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3):2985-2991
原发性IgA肾病是最普遍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病理特点为IgA沉积在肾小球系膜细胞区。随着对原发性IgA肾病的逐渐认识,发现其并不是一种良性肾脏疾病,大约在20年内,30%~40%的原发性IgA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病,需要肾脏替代治疗。因此,原发性IgA肾病需要有效精准的治疗延缓疾病进展。本文主要对原发性IgA肾病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发现目前支持治疗成为原发性IgA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另外扁桃体切除、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方式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用于原发性IgA肾病的治疗,近年来又出现了多种新型治疗方法为原发性IgA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中医辨证分型、成方成药、单味药物、名家经验等四个方面对目前IgA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做以综述,分析了目前中医药对IgA肾病的辨证与治疗情况,指出目前还尚缺乏统一的辨证与疗效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现状及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A肾病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0%~40%。10年后大概有15%~40%的成年患者将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IgA肾病血尿具有优势。文章对症候的分布,症候与病理的关系,实验室研究方面及中医药治疗的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在研究防治方法的过程中,中医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愈发突出,但尚未形成统一的辨证体系和诊治标准。笔者就近年来各家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评析,以期为今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霞  李明  骆国平 《河北医学》2008,14(11):1296-129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80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8hUAER、24h尿蛋白定量方面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5.00%,两者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DN可明显改善肾功能并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临床上主要通过运用和调整免疫抑制剂来改善预后,但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率仍然不到50%。慢性移植肾肾病是导致移植肾晚期功能丧失的最主要原因,该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文章从慢性移植肾肾病的发病机制出发,结合目前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现状,探求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痛风性肾病中医临床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风性肾病是血尿酸水平升高而引起肾损害,中医药在痛风性肾病中的优势和特色已引起肾病学者的高度重视。辨病论治:陈以平认为本病病机为肾虚脾弱,湿浊瘀阻,故健脾补肾、化瘀泄浊是本病的基本治则;分期辨病论治:吕仁和首用对病分期辨证论治诊治痛风性肾病,分期。一般多以现代理化指标为依据;分型论治:时振声诊治痛风性肾病,病因强调外感内伤两端,以气阴两虚作为病机演变的关键,治疗以补虚为先,把该病辨证分成四型;临床观察:陈培智等用泄浊化瘀行气利水汤治疗痛风性肾病,结果:中西医组总有效率为90.6%,明显高于西医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中医药领域命名实体识别的研究现状,分析中医药领域命名实体识别的数据特征、评价指标和应用情况,阐述中医药领域命名实体识别研究的难点和不足,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日久气血阴阳俱损,本虚邪留,热、瘀、痰、浊错综复杂,损伤肾、心、目、四末、筋骨、肌肤等,引发数种多变的棘手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有效防治并发症,改善患者愈后和提高生存质量成为研究重点。中医药对糖尿病并发症防治有“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本文综述了常见7种糖尿病并发症的中医治疗理论、相应中药和中成药及中医外治手段应用概况,以期为该类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足细胞相关蛋白、细胞因子等方面对近10年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方面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发现,中医药在DN足细胞保护方面的研究很少,研究方向较局限于足细胞相关蛋白Nphrin、Podocin上。今后应在足细胞损伤方面有更多探索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理的研究,为更合理的处方用药和促进中药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肥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肥胖因其对公众构成严重威胁而受到广泛关注,中医药治疗肥胖疗效显著,优势明显,且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而受到欢迎。文章就近10年中医药治疗肥胖的研究概况做一探讨,仅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