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nesfatin-1对内脏高敏感大鼠内脏敏感性和结肠动力的影响.方法 将新生2d龄雄性Spragn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制备内脏高敏感性大鼠模型.模型组分为干预对照组、低浓度干预组、中浓度干预组和高浓度干预组,分别给予侧脑室注射0.5μl 0.9%氯化钠、0.5 μmol/L nesfatin-1、5 μmol/L nesfatin-1、50 μmol/L nesfatin-1,评定各组大鼠内脏敏感性,同时记录各组大鼠结肠电生理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差异性统计分析.结果 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较空白对照组易激惹.模型组大鼠内脏敏感性较空白对照组高(P<0.05),同时组织学排除器质性病理改变的存在,提示造模成功.三种不同浓度nesfatin-1干预组大鼠内脏敏感性明显高于干预对照组(P<0.05),且低、中和高浓度干预组之间大鼠内脏敏感性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对照组大鼠快慢波频率、快慢波最大振幅、收缩波数和收缩波振幅指数均低于低、中和高浓度干预组;低、中浓度干预组快慢波频率和快慢波振幅与高浓度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低浓度干预组与中浓度干预组间收缩波数和收缩波振幅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枢途径应用nesfatin-1可以影响内脏高敏感性大鼠内脏敏感性和结肠动力.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内脏高敏感性与肥大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黏膜肥大细胞(MC)在内脏高敏感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电子气压泵及灌注导管测压仪检测22例腹泻型IBS(D-IBS)患者、20例便秘型IBS(C-IBS)患者和19例正常人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感觉及直肠顺应性。取回肠末端、回盲部、升结肠、乙状结肠黏膜标本,应用特殊组化染色法(甲苯胺蓝改良染色法)对MC染色,并应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IBS患者肛门直肠括约肌的静息压、收缩压、松弛压与正常人相似(P>0.05);感觉阈值、排便阈值、疼痛阈值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直肠顺应性降低(P<0.01);向直肠内注气20或40ml后,均可引起直肠肛门抑制性反射。IBS患者回肠末端、回盲部、升结肠MC明显增多(P<0.01),且D-IBS和C-IBS组间也有明显差异(P<0.01),而乙状结肠MC在各组间均无明显变化。结论:IBS患者MC存在变异,MC在IBS内脏高敏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10只,应用化学刺激方法建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后,分别给予鞘内注射CRF或预先腹腔注射CRF-1受体拮抗剂CP-154526后再鞘内注射CRF,对照组则注射生理盐水;实验后所有大鼠给予直肠内球囊扩张,检测球囊扩张引起腹部收缩反射的最小容量阈值及球囊不同容量扩张时腹部收缩反射的次数,以评价鞘内注射CRF对肠道敏感性的影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分析脊髓后角即刻早基因(c-fos)表达.结果 直肠内球囊扩张时,鞘内注射CRF组引起腹部收缩的最小容量阈值为(0.62±0.10)ml,高于其他2组[分别为(0.52±0.09)ml、(0.56±0.08)ml;F=3.25;P<0.05].直肠球囊扩张体积1.0 ml时鞘内注射CRF组腹部收缩反射次数为(9.10±1.97)次,明显低于其他2组[分别为(14.4±1.71)次、(15.6±2.32)次;F=29.4;P<0.01];体积1.5 ml、2.0 ml高容量扩张时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鞘内注射CRF组腰骶段脊髓后角c-fos阳性神经元细胞相对切面面积及OD值均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1).结论 鞘内注射CRF能够降低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内脏高敏感性,并减少其腰骶段脊髓后角c-f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武建明  雷源  古巧燕 《医学综述》2022,(7):1389-139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慢性肠道功能障碍性疾病,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治疗效果仍欠佳。Nesfatin-1是一种来源于核组蛋白2的新型脑肠肽,可与多种调节蛋白相互作用,参与机体能量代谢、糖脂平衡、胃肠运动、摄食调节等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内脏高敏感是IBS重要的生物学特征和发病机制之一,Nesfatin-1可通过多种途径在IBS内脏高敏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Nesfatin-1有望成为治疗IBS内脏高敏感的一个新型靶点,为IBS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部不适和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用于评估IBS患者内脏高敏感性的研究方法包括:内脏感知、反射反应和中枢反应,作为评估胃-肠通路上的内脏感觉传导异常的依据。目前证明内脏敏感性增高是其特征性的病理生理基础。IBS内脏高敏感性确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可能包括肠道局部机械性受体和神经末稍的超敏感,神经通路及中枢神经短暂或长期的功能异常。其中异常的中枢兴奋性和神经-肥大细胞联系是IBS患者内脏高敏感的重要解发点。总之,脑-肠轴上有多种机制单独或共同作用形成内脏感觉的异常。上述部分发病机制已在动物高敏感模型中得到证实,而近年来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提示在脑-肠轴的各个层面有不同的神经介质发挥作用,为IBS内脏高敏感性形成的机制提供了新思路。相信今后多角度、多层面的深入研究,最终有助于我们认识IBS内脏高敏感性确切的发生机制,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肠电刺激对应激诱导产生的内脏高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48只大鼠等分为模型组、对照组,模型组由双重应激诱导产生,其内脏高敏感性程度由肌电图及腹部撤退反射的分数来评估,对照组不接受双重应激。建模后在所有大鼠的结肠浆膜层包埋刺激电极,待手术恢复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长脉冲电刺激、短串脉冲电刺激、无电刺激,刺激结束后再次对模型组、对照组大鼠的内脏高敏感性程度进行评估。 结果 通过应激诱导,模型组大鼠对结肠扩张压力的敏感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增加(P<0.01)。串短脉冲、长脉冲结肠电刺激相较无电刺激能够显著降低大鼠的内脏高敏感性 (P<0.01)。 结论 串短脉冲、长脉冲结肠电刺激能够显著降低大鼠内脏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调节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精神心理和神经系统等方面总结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的发病机制,并综述中医药调节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机械和化学刺激对大鼠内脏神经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成年大鼠给予机械和化学伤害性刺激,探讨内脏痛觉过敏产生的机制。方法:对成年SD大鼠分别行结肠气囊扩张和经肛门灌注芥末油给予机械和化学刺激,在结肠气囊产生不同压力的情况下观察大鼠的行为反射、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结论:机械和化学因素对内脏的刺激可降低传入神经对肠道伤害性刺激反应的阈值,同时也可以对自律神经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内脏高敏感是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患者慢性内脏痛反复发作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双孔钾离子通道TREK-1在调节神经细胞的膜静息电位和兴奋性中起重要作用,可能参与了内脏高敏感的外周致敏和中枢致敏形成过程。本文对双孔钾离子通道TREK-1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与IBS内脏高敏感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广藿香提取物对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模型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结肠灌注乙酸的方法复制大鼠PI-IBS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PI-IBS模型组、马来酸曲美布汀片(TMT)组[0.1 g/(kg·d)]、广藿香油组[3 g/(kg·d)]、广藿香水提物组[6 g/(k...  相似文献   

11.
内脏高敏感(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是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等功能性胃肠病的核心发病机制。长期精神应激可诱发内脏高敏感并加重IBS患者腹痛等症状,杏仁核(amygdala)则是参与精神应激反应的重要核团。研究发现机械刺激(如结直肠扩张)可导致IBS患者的杏仁核被持续激活。现概述杏仁核在精神应激诱发IBS内脏高敏感形成中的神经影像学、神经内分泌机制以及相关神经环路的研究进展,并对以杏仁核为靶点在治疗IBS等疾病中可能的研究方向作一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肠吉泰对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直肠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40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肠吉泰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醋酸刺激法建立内脏高敏感性大鼠模型。肠吉泰各治疗组分别每日给予低剂量(2 g/ml)和高剂量(3.75 g/ml)中药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每日分别给予等量去离子水灌胃。治疗4周后,采用直肠气囊扩张法记录引起大鼠腹壁抬起和弓背抬起的压力值以评估内脏敏感性;采用ELISA法检测直肠组织NGF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肠吉泰低剂量组引起大鼠腹壁抬起和弓背抬起的压力值均明显降低(P〈0.01,P〈0.05),直肠组织NGF含量明显增高(P〈0.05);肠吉泰高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压力值和直肠组织NGF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肠吉泰能通过降低肠道组织NGF含量来降低内脏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醋酸不同注射剂量对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取出生8d~21d的大鼠,分组后各组每天给予不同剂量直肠内醋酸刺激,分别在出生后6w、8w,对这些成年后的大鼠进行直肠扩张,评估其腹部收缩反射(AWR)阈值。结果:与新生期生理盐水刺激组相比,直肠扩张时,新生期醋酸刺激组大鼠腹部抬高和背部拱起的容量阈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乳大鼠新生期肠道内醋酸刺激,选用低剂量醋酸可以在成年后引起内脏敏感性增高,而肠黏膜未见异常病理改变,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法对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母婴分离方法制作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加味逍遥丸高、中、低剂量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空白组,正常对照组,雌雄各半;观察各组结肠球囊扩张(CRD)时腹部回缩反射(AWR)并评分。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脊髓背角神经元c-fos、结肠5-HT3R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CRF含量。结果母婴分离法可使大鼠的内脏敏感性增高,雌鼠内脏敏感性更容易升高,直肠球囊扩张容量阈值明显减低(P<0.05)。加味逍遥丸组治疗前容量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容量阈值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下丘脑及血清CRF随着药物剂量的逐渐增加,含量逐渐减少,其中,高中剂量组,中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c-fos、结肠5-HT3R的表达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且有随剂量增加变化越明显的趋势(P<0.05)。结论新生期母婴分离法可使大鼠内脏敏感性增高,加味逍遥丸可降低大鼠的内脏敏感性,且有随剂量增加改善越明显的趋势,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减少下丘脑及外周CRF的分泌及释放以及抑制脊髓c-fos、结肠5-HT3R的表达,从而抑制脑肠轴兴奋,降低内脏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丁酸钠改善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高敏感性机制。 方法 纳入27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及22例对照共49例参与者,免疫组化检测肠上皮IRAK1蛋白表达量,Spearman秩和检验分析IRAK1蛋白表达与腹痛程度和频率评分相关性。2,4,6-三硝基苯磺酸灌肠建立IBS疾病动物模型,丁酸钠灌肠干预,结肠扩张实验观察内脏敏感性变化,ELISA检测结肠IRAK1蛋白表达水平,Spearman秩和检验分析动物结肠IRAK1表达与内脏疼痛阈值相关性。以IL-33、丁酸钠干预HT-29细胞,Western blotting观察IRAK1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 IBS-D患者结肠上皮IRAK1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肠上皮IRAK1表达水平与腹痛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676, P<0.001),与腹痛频率评分呈正相关(r=0.725, P<0.001)。丁酸钠干预可降低IBS动物结肠IRAK1蛋白表达、提高内脏疼痛阈值,动物结肠IRAK1蛋白表达与内脏疼痛阈值呈负相关(r=-0.655,P<0.001)。IL-33可使细胞IRAK1蛋白表达上调,丁酸钠预处理可减弱此效应。 结论 丁酸钠可能通过下调IRAK1蛋白表达水平改善IBS内脏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内脏高敏感性和肥大细胞(MC)的影响,探讨痛泻要方治疗IBS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匹维溴铵组,痛泻要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束缚应激法制作内脏高敏感性IBS大鼠模型。评价各组大鼠腹部回缩反射(AWR),观察近端结肠黏膜MC数量、组胺浓度以及C-Fos阳性率。[结果]痛泻要方各组大鼠的AWR、近端结肠组织中的MC数量均明显改善(P〈0.05),与匹维溴铵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痛泻要方中、高剂量组大鼠近端结肠组织中的组胺浓度均明显减少(P〈0.05),低剂量组无明显下降(P〉0.05)。痛泻要方各组大鼠近端结肠组织中的C-Fos阳性率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痛泻要方能降低内脏高敏感性IBS大鼠的AWR评分、结肠组织的MC数量及抑制其活化;抑制C-Fos表达及降低组胺浓度;痛泻要方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MC数量,抑制MC活化,减少组胺的释放,从而降低内脏高敏性。  相似文献   

17.
精神因素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内脏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Wang W  Pan G  Qian J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5):308-311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选择性关注的特征及心理暗示对患者内脏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将改编后的抑郁症病人选择性关注调查卡用于IBS(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 )患者选择性关注特征调查 ,随后观察IBS患者在不同暗示刺激下直肠气囊扩张的各种阈值与正常对照者的差异。结果  36例IBS患者在看过调查卡片内容 30min后 ,回忆起的胃肠疾病相关的术语超过 50 % ,而对照组不超过 30 % (P <0 0 0 1 )。IBS患者直肠气囊扩张诱发的初始感觉 (2 1mmHg± 5mmHg)、排便感 (36mmHg± 9mmHg)、排便紧迫感 (51mmHg± 1 4mmHg)及最大耐受的阈值 (67mmHg± 1 7mmHg)均低于 2 6例健康对照组 (P <0 0 0 1 )。诱导IBS患者转移对胃肠刺激的注意力所需时间 (1 0min±4min)长于健康对照组 (2 8min± 1 2min) (P <0 0 0 1 ) ,转移注意力后两组受试者内脏敏感性阈值均比相应基线值增加 (P <0 0 5) ,但IBS患者初始感觉值增加更显著 (P <0 0 1 )。恶性视听暗示刺激能降低IBS患者组的各项内脏敏感性观察指标 (P <0 0 5) ,对健康对照组影响不显著。结论 对胃肠道症状及其刺激的选择性关注是IBS患者认知 行为的重要特征 ,转移注意力可明显减低患者对胃肠道刺激的反应。研究结果说明采用心理方法治疗IBS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肠道感染后内脏敏感性和血浆胃肠激素的变化,探讨胃肠激素在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60只大鼠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用福氏IV型志贺氏痢疾杆菌和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急性肠道感染16~22 d,测定两组大鼠的肠道感觉阈值。远端结肠行病理学检查,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胃肠激素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肠道感觉阈值明显降低(P<0.05),而组织学无明显变化,表明其出现内脏高敏感性;模型组血浆胃肠激素胆囊收缩素(CCK)、P物质(SP)显著升高(P<0.05)。结论大鼠在急性肠道感染消失后,会出现内脏高敏感性;胃肠激素的异常参与了PI-IB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以腹痛、腹泻、排便异常等症状为特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其中腹痛被认为与患者增加的内脏敏感性密切相关。1973年,Ritchie第一次报道IBS患者对结肠扩张性刺激的内脏敏感性高于正常对照组。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这一观点,即IBS患者具有内脏高敏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