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过改良后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需经口气管插管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试验组(n=35),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胶布固定法固定气管插管,试验组患者采用改良固定法固定气管插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口插管后的移位情况、患者舒适度以及气管插管护理工作量。结果:实施改良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试验组患者插管固定后无移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经口气管插管操作工作量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以上两组相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能够降低患者插管后出现位移情况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护理人员护理工作量,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安全、有效的固定方法.方法将18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3组,试验A组采用寸带固定法的方法;试验B组采用F型-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用胶布固定方法;对三组气管插管固定牢固度及护士操作所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试验B组F型-气管插管固定器在牢固度、舒适度、口腔并发症均优于其他两组(P<0.05),在护士操作所需时间方面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F型-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法更安全、美观,且口腔并发症少,明显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找出最为实用的小儿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法。方法将8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采用改良后的方法,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的方法,通过对二组固定方法在固定后第二天、第三天的比较。结果发现改良后的固定方法,从牢固性到气管插管移位率均优于传统固定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固定法较传统固定法更牢固、非计划性脱管率明显降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法的改进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取不同的固定方法,随机分为改进组和常规组.观察两组在插管后7 d内口腔溃疡的发生率和发生时间,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以及咪达唑仑的平均每天应用剂量.结果:改进组口腔溃疡的发生率较低、发生时间较晚,与常规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改进组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低,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改进组咪达唑仑的平均每天应用剂量较小,与常规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改进的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明显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拟定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200例病例中,预期地测量了9项与气管插管有关的解剖数据。根据测量结果和实际插管的困难程度,分为正常组和困难组,并对两组资料进行对照分析,讨论了气管插管困难原因。作者认为,通过预测,对插管困难程度的初步判断,并作相应的预防措施,有利于保证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杨文亮  丁蕾 《西部医学》2011,23(1):160-160,163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改进后固定方法的有效性及实用性。方法通过采用回顾性观察的方法,将102例经口气管插管的病人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3例,使用改进后方法固定气管插管,对照组49例,使用传统方法固定气管插管,观察两组固定方法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进后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未发生气管插管移位,在牢固度、面部皮肤受压情况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固定方法,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进后的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更加牢固,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性,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015年经口气管插管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插管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28例,采用传统的胶布固定方法,研究组28例,采用改良式扁带固定方法。比较两种固定方法出现的问题和患者舒适度。结果研究组患者采用的改良式固定方法出现的问题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医用压舌口垫在经口气管插管导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126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分为试验组63例,使用压舌口垫及弹力带对气管导管进行固定;对照组63例,使用胶带及牙垫固定气管导管。对2组气管导管的固定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发生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导管移位、管腔变形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采用压舌口垫进行导管固定,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预防气管导管移位及管腔变形。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改良经鼻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5例经鼻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9例,对照组66例,试验组采用改良的固定方法固定气管插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寸带环绕固定法。观察两组气管插管10 d内的固定效果。结果:试验组在防止气管插管移位及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方面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的固定方法固定经鼻气管插管可有效预防气管插管移位和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李晓玲  庞宏宣 《华夏医学》2001,14(5):757-757
气管插管常用于手术麻醉及抢救患者 ,工作中笔者发现按常规用普通胶布固定气管导管时 ,对于一些特殊手术部位或手术体位病例常感困难 ,气管导管容易移位 ,甚至滑脱。经过分析采用 3M公司生产的 3L一次性手术粘贴巾辅以固定气管导管 ,应用于 5 0例患者并进行观察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5 0例 ,全部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 ,其中颜面部手术 2 7例 ,后颅窝及椎管手术需安置俯卧位 14例 ,腹部手术 9例。1.2 准备与方法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成功后 ,先按常规以普通胶布根据手术部位、体位及麻醉的…  相似文献   

11.
刘松涛  徐志新 《医学综述》2009,15(11):1728-1730
麻醉诱导后使用肌松药进行气管插管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但对于患有某些疾病如重症肌无力的患者,使用肌松药存在一定的顾虑。此外,肌松药还可能诱发一些不良反应如术后肌痛、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等,其残余肌松作用还可能导致呼吸恢复延迟,甚至导致恶性高热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无肌松药插管在此时成为首选。本文对无肌松气管插管的研究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朱洪远  刘充卫 《中外医疗》2011,30(24):18-18
目的探讨经鼻气管插管术解决临床困难气管插管。方法应用经鼻气管插管解决80例困难气管插管。结果有效解决困难气管插管,有效率93.75%。结论本法能有效提高困难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气管插管预防气管内细菌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观察传统气管插管操作方法对气管内细菌污染的影响,并评价保护性气管插管操作方法预防气管内细菌污染的效果。方法90例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Ⅰ组采用传统的气管插管操作方法,Ⅱ组采用无菌透明隔离套保护的气管插管操作方法,在气管插管前和拔管前分别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实施气管内试子取样,进行菌落计数。结果在180次细菌培养中,总细菌检出率为34.4%(62/180),Ⅰ、Ⅱ组拔管前与插管前的菌落计数差值分别为(21.4±56.7)和(-0.3±35.6)100CFU/ml,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传统气管插管操作方法可以引起气管内细菌污染,而保护性气管插管操作方法可能较有效地减少气管内细菌污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在无痛支气管镜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常规支气管镜检查组;B组为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组;C组为气管插管下行无痛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组。3组均先予2%利多卡因5mL雾化吸入行表面麻醉,建立静脉通道,多参数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呼吸、心率及指氧饱和度。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术前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6mg/kg和芬太尼1μg/kg。C组在B组基础上以支气管镜引导经口腔置入气管插管,然后经气管插管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3组患者皆测定术前及术中的血压、心率,然后计算其差值。观察患者体动、短暂呼吸抑制情况及术后感受、反应。结果B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下降,C组血压波动值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中心率皆有所上升,但C组与A组心率波动值要高于B组(P〈0.05),C组与A组心率波动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体动情况及术后痛苦记忆与B组相似,要优于A组(P〈0.05)。3组患者出现呼吸抑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气管插管下无痛支气管镜操作安全性与常规支气管检查相似,但其术中反应及术后痛苦记忆明显优于常规支气管镜检查,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PTCA导丝逆行引导小鼠气管插管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改进小动物气管插管的方法。方法40只C57BL/6小鼠,PTCA导丝经气管逆行至口腔.引导气管插管。结果40只小鼠成功行气管插管,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PTCA导丝逆行引导气管插管简单,有效,创伤小。  相似文献   

16.
气管插管致环杓关节脱位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致环杓关节脱位的原因、治疗与预防。方法:总结2000年5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0例环杓关节脱位患者应用喉异物钳复位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9例行1次治疗,1例行第2次治疗,复位效果满意。结论:了解环杓关节脱位的可能因素,有利于采取预防措施、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7.
大鼠气管插管方法学概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大鼠呼吸频率较快、口腔狭小、声门较高,医学实验中气管内插管操作具有较多困难,多年来很多学者对大鼠气管内插管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主要对大鼠气管内插管时动物和气管导管的选择、麻醉方式、插管的体位以及各种插管工具和方法等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左侧磨牙途径小导管进行困难插管的应用.方法 对120例无法运用经典正中置入喉镜完成插管的患者,及时采用左侧磨牙途径小导管进行再次进行插管.结果 120例中一次成功60例(50.0%),换用更小号导管完成插管者57例(47.5%),使用纤支镜完成插管者3例(2.5%).结论 喉镜经左侧磨牙途径暴露声门,同时配合使用小号导管,可提高困难插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有效导管管理预防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悦  夏玲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5):4107-4110
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患者在无拔管指征的情况下,自行将插管拔出或其他原因造成气管插管脱出,可能导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延长等不良后果。本文就有效导管管理预防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研究进行综述,分别从气管插管的置入、导管固定、气囊管理、气道分泌物管理、及时拔管等方面阐述,旨在科学管理气管插管,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为临床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3种常用大鼠气管插管方法以确认一种最佳方案。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气管切开插管组(T组)、直视下直接插管组(D组)和直视下导引钢丝引导插管组(G组),每组20只。比较每组插管操作时间、插管次数、插管过程中和实验后1周内大鼠的死亡发生率。结果插管时T组及D组操作时间(s)分别为237.1±12.1、298.9±10.3,与 G组80.2±9.2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插管次数T组及 G组分别为1.1±0.1、1.2±0.1,与D组2.2±0.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T组、D组和G组插管操作时死亡发生率分别为15.0%、10.0%和5.0%,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实验后1周内D组和G组大鼠死亡发生率(分别为11.1%和0)与T组(35.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直视下导引钢丝引导插管法是一种安全有效、可以推广运用的大鼠气管插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