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医疗废物规范化放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组织,确立"提高科室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合格率"为活动主题,对医疗废物不规范放置的原因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规范化放置件数活动前30 d为6 007件(84%),活动后30 d为6 609件(94%),医疗废物分类处理规范化放置较活动前大幅度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提高科室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合格率,有助于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目标,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讨品质管理理念在医疗废弃物规范处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外科系统中的五个病区,作为抽查对象,成立品质管理圈,圈名为“泡泡圈”。通过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拟定对策等活动步骤,逐步落实改善环境、加强考核、完善督查等措施,由各病区感控员负责查检品管圈活动期间各病区医疗废弃物处置合格情况。结果 品管圈实施前后,医疗废弃物处置合格率由91.90%提升至9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64.038,P<0.05),目标达成率高达154.53%,进步率为126.31%。结论 通过品质管理理念的运用,提高外科病区医疗废弃物处置合格率,增强医护人员的感控及自我防护意识,形成制度化、标准化作业书。针对性的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手术室外来器械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模式对手术室外来器械进行管理,观察组应用品管圈对手术室外来器械进行管理。结果研究组外来器械无菌合格率、准备完善率和灭菌及时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医生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外来器械消毒不合格、准备有差错、器械损坏、器械遗失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在手术室外来器械信息化管理中应用,可以提高器械的合格率和手术医生的满意程度,还可以降低外来器械的缺陷,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提升新形势下军队疗养机构卫勤保障能力和疗养服务水平。方法通过三层结构的设计构建智慧疗养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其中引入穿戴式智能设备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研制新式智能手环,采用Java、Android、Vue、Idea Webstorm等开发语言和工具,以nodejs+vue+jquery+Spring boot+spring cloud+mybatis的技术架构为基础,结合数据分析技术开发智慧疗养APP与配套的智慧疗养管理平台。结果实现疗养保障的院前工作前移、院后服务拓展及疗养官兵健康管理的全程化、持续化与个性化,形成疗养、保障、质控、安防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管理的智慧化疗养管理模式。结论该系统的应用为探索疗养服务新模式提供了信息化支持,提高了管理效能与工作效率,有效提高疗养保障能力,促使疗养院真正成为提高官兵身心健康、再生战斗力的保健基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医疗质量中的作用。 方法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8个亚专业组组长组成品管圈小组,应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对10名住院医师在医疗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订相应措施及实施方案,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2020年11月)、实施中(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及实施后(2021年3月)住院医师的工作终质量的差异,各个月份之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moi检验。 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医师的工作终质量有显著提高,各月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5.047,P<0.001)。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的工作终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64.38±2.54)分 vs(44.21±1.3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校正P<0.01);品管圈活动实施中各月(2020年12月,2021年1、2月)的工作终质量持续上升[(52.20±1.71)分 vs(57.22±2.31)分 vs(62.35±2.2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校正P均<0.01);品管圈活动实施结束月(2021年2月)与实施后(2021年3月)的工作终质量[(62.35±2.24)分 vs(64.38±2.5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5)。 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住院医师工作终质量,改善医疗质量,提升住院医师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规范PICC操作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12人组成品管圈,分析神经内科监护室在PICC操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并实施,对活动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评价。结果 PICC规范化维护合格率、平均置管时间、综合能力总分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规范PICC护理流程、提高PICC护理质量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团队协作意识以及组织策划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运用品管圈活动督导规范执行骨科换药流程提高换药规范率的效果。[方法]2015年3月成立品管圈小组,对骨科换药流程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设定目标,拟定对策并予以实施。[结果]骨科换药的规范率从59.5%上升到95.2%,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督导骨科换药的规范执行,可提高换药流程的规范率,在提高医院感染执行力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正>品管圈(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集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利用科学统计数据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实际工作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1]。我院门诊于2012年4月成立"应急QCC小组",针对门诊病人抢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利用品管圈方法加以分析、整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月—2012年12月我院门诊抢救突发意外病人9例为对照组,统计抢救小组到达抢救现场的时间,并在事后进行原因分析、方法改进。选择2013年1月—2013年8月我院门诊抢救突发意外病人10例为对照组,统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门诊输注青霉素类药物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效果。方法 2015年10月我科开展品管圈活动,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以"提高门诊输注青霉素类药物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门诊输注青霉素类药物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低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对导致门诊输注青霉素类药物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低的因素进行干预。结果品管圈活动后,门诊输注青霉素类药物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提高,由活动前59.41%上升至94.94%。目标达成率为95.56%。活动后圈员能力(沟通协调、解决问题、自信心增强)提高(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门诊输注青霉素类药物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大肠息肉临床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品管圈活动开展前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8月大肠息肉临床路径患者70例为对照组,活动开展后选取2014年1月~2014年4月大肠息肉临床路径患者7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对肠镜检查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对肠镜检查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完善大肠息肉患者护理服务工作,提高大肠息肉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培养护士的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品管圈在胸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胸外科住院的管道患者276例将其分为2组,2011年1~12月住院的128例患者为对照组,由各班护理人员按照传统方法进行管道护理;2012年1~12月住院的148例患者为研究组,在管道护理中实施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活动,比较2组管道防护依从性、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出院满意度及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管道防护依从性(91.22%)高于对照组(56.25%);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2.08%)低于对照组(17.52%);患者出院满意度(97.97%)高于对照组(80.47%); 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结论 在胸外科管道护理中实施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满意度及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明显降低了患者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提高了导管护理质量,确保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本院开展品管圈活动的具体方法及实施效果。方法主要包括设立品管圈督导小组,宣传学习,组织培训,逐步试点,全院推广及无形成果,有形成果。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解决了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更重要的让护士从中享受到品质改善的成就感,推动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结论认为品管圈作为一种优秀的管理办法,它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与自上而下命令式管理模式相结合形成双轨制管理新模式,符合现代医院管理理念,解决了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推动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构建失禁相关性皮炎防护体系中的作用。方法由伤口、造口、失禁专业委员会主导,成立品管圈,通过课题明确化、方策拟订、最适策追究、最适策实施等步骤,比较活动前后全院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结果品管圈管理活动后全院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6.92%,较活动前21.67%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有助于降低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医院优质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4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0例,观察组实施品管圈进行质量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通过在住院患者中开展满意度调查,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健康宣教、护士长管理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病室环境方面的满意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医院护理质量控制中,不仅可以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率,而且调动了医院员工参与管理的意识,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结肠镜检查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运用品管圈活动进行结肠镜检查患者120例,按肠镜室检查间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由6人组成品管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运用品管圈活动,提高了镜检成功率(观察组镜检成功率98.3%,对照组镜检成功率88.3%,P<0.05),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100%,对照组满意度93.3%,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结肠镜检查的护理过程中,提高了团队精神,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藏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藏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按照品管圈十大步骤,通过调查、暗访等方法分析藏区医务人员手卫生影响因素,制定、实施相应对策并评估有效果。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藏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从44%提高到78%,正确率由51%提高到91%,超出了预期目标。同时圈员在发现、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自信心、QCC手法运用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藏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也可提高圈员间的团队凝聚力、和谐度,在各民族医院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QCC)在儿童医院特需门诊输液服务流程改进中的效果与体会。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通过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目标设定、现状分析,制定输液各环节精细化流程并实施。结果:输液服务流程改进后患儿家长对输液各环节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患儿输液等候时间明显缩短,护士综合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将QCC模式用于输液服务流程的改进,可以改善护理服务品质,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建立和谐的工作团队,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3年8-11月在手术室组建立品管圈,选定主题,在现状分析的前提下,确立目标,拟定并实施相应的对策,比较实施前后快速手消毒剂使用不规范行为的发生情况,并采用自制的问卷对本次品管圈所产生的无形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每8天平均不规范例数为(21.6±12.52)次,与实施前(56.8±28.42)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4,P<0.05);品管圈实施后圈成员解决问题能力得分由(2.0±0.69)分提升至(3.8±0.50)分;责任心得分由(2.0±0.75)分提升至(4.2±0.75)分;沟通协调能力由(2.4±0.69)分提升至(4.4±0.45)分;自信心由(2.6±0.82)分提升至(4.6±0.27)分;团队凝聚力得分由(2.6±1.63)分提升至(4.5±0.37)分;组员积极性由(1.8±0.58)分提升至(4.6±0.14)分;品管手法得分由(1.2±0.81)分提升至(5.0±0.00)分;科室和谐度由(2.2±0.94)分提升至(4.6±0.36)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67,7.142,7.657,7.352,3.676,14.896,14.918,7.556;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控制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手术室器械管理采用品管圈活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500件手术室器械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250件/组,分别采用常规管理和品管圈活动,观察两组的管理质量。结果研究组的清洗达标率(99.60%)和外科医生的满意率(100.00%)均高于参考组(95.60%、94.4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中手术室器械使用品管圈活动方式可以更好的提升管理质量,保证器械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