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总结了12例内镜直视下贲门缝合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护理体会,认为术前病人的准备、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术中配合及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正确的药物治疗和指导病人的合理饮食与体位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胃食管反流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维良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2):1934-1936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包括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以及作为胃食管反流病后期严重并发症的消化性食管狭窄和短食管。其发病机制是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低或频繁松弛.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反流的胃酸和胃蛋白酶造成食管损伤,引起各级食管炎。在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是一种常见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内镜阳性的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选择内镜阳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27例,了解其各项临床表现特点,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内镜阳性的胃食管反流病除反酸、烧心等典型症状外,还可有胸骨后或心窝部疼痛、吞咽疼痛、咽喉炎、咳嗽、哮喘等食管外症状。结论:内镜阳性的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很多患者无典型反流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前,内镜下抗反流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1)内镜下射频消融术(Stretta手术),通过传输射频能量,造成胃食管结合部的黏膜层灼伤,随后形成瘢痕狭窄;(2)缝合技术,目的是在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水平上制造皱褶,加固胃食管交界处(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GEJ)的屏障;(3)注射或植入技术,目的是通过将生物聚合物注射入食管黏膜层从而使LES肿胀,控制反流。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烧心感及胸痛,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一种胃肠道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病人数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因此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的GERD发病率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病不同治疗方案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达克普隆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疗效。方法:145例患者分为2组,达克普隆组110例其他包括20例雷尼替丁治疗无效者,另一组为雷尼替丁组35组,达克普隆30mg一日二次,二周后改为30mg每日一 至第8周,然后复查胃镜,其后给予30mg/qd维持治疗或症状自控治疗,雷尼替丁为150mg每日2次至第8周复查胃镜,其后给予30mg/qd维持治疗或症状自控治疗,雷尼替丁为150mg每日2次至第8周复查胃镜,其后给予150mg每晚1次或症状自控治疗,两组均加用促动力药西沙必利,并于2、4、8周末评价症状显效率,结果:达克普隆治疗2、4、8周后症状显效率为62%、86%、93%,8周食途炎治愈率Ⅰ级95.8%,Ⅱ级81.2%,Ⅲ级60%,雷尼替丁2、4、8周后症状显效率为53.3%,62.2%,88%,8周食管炎(Ⅰ级)治愈率71.1%,结论:达克普隆在GERD治疗中优于雷尼替丁,尤其在雷尼替丁无效患者中更显示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李莉 《临床医学》2010,30(11):49-50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合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口服奥美拉唑胶囊,同时服用多潘立酮片,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胶囊。结果治疗28 d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变及胃镜检查结果。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明显,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ERD)合并食管裂孔疝(H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诊断为GERD合并HH的40例患者并作为研究组,另外40例GERD未合并HH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内镜分级、Barrett食管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吸烟史、糖尿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饮酒史和冠心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食管外症状较多见,内镜下分级仅有C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级、B级、D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rrett食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ERD合并HH与年龄、体重、吸烟史、糖尿病有关,且其会使Barrett食管发生率升高,积极防控可改变的因素对该类患者可能有一定的好处。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胃食管反流病1 1 胃内容物可逆向运动进入食管下段 ,这种一过性改变在健康人每日可出现数次 ,通常发生在餐后 ,没有症状 ,不被觉察 ,为生理性反流 ;一旦反流发展严重 ,则为胃食管反流病。它主要与膈疝、胃酸过多以及食管下括约肌 (LES)功能不全有关 ,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 ,除胃灼热、反酸、胸痛和吞咽困难等典型症状外 ,还可引起一些不典型症状 ,如慢性咳嗽、哮喘、喉炎、声音嘶哑、口臭、龋齿等 ,甚至会出现抑郁、焦虑和强迫等心理异常[1] 。1 2 GERD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2 ]1 2 1 LES功能不全  病理性反流通常主要是…  相似文献   

10.
蒙脱石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将126例GER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3例。对照组予奥美拉唑20mg,口服,2次.d-1,吗丁啉10mg,口服,3次.d-1;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蒙脱石散3g,3次.d-1,2组均8周为1个疗程。治疗8周后,即刻复查1次胃镜,对2组临床症状改善及胃镜下食管炎改变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开始缓解的时间为2~4d,治疗4周后,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总有效率为92.06%;对照组症状开始缓解的时间为4~7d,治疗6周后,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总有效率为80.95%。治疗组症状缓解和消失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的缩短(P<0.05)。治疗组治疗8周后内镜下食管炎改善总有效率为87.30%,对照组8周后内镜下食管炎改善总有效率为73.0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脱石散能迅速缓解GERD的症状,对治疗GERD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研究内镜下橡皮圈套扎术(ERBL)与经典外科手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及胃肠外科住院,分别行ERBL及PPH的Ⅱ度和Ⅲ度痔疮患者各40例。观察组为ERBL手术患者,对照组为PPH手术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早期和晚期并发症以及治疗效果。同时比较ERBL组套扎环数量与套扎早期和晚期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ERBL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PH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P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ERBL组术后早期并发症中疼痛及里急后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PH组(P=0.004和P=0.044);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0.608)。不同套扎环数量与ERBL术后早期及晚期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 ERBL及PPH治疗痔疮的总有效率相仿,但EBRL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短于PPH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PPH组,且不同套扎环数量对ER...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镜下套扎术联合聚桂醇硬化术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患者再出血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EGVB患者120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套扎组(n=60)和套聚组(n=60).套扎组行内镜下套扎术,套聚组行内镜下套扎术联合聚桂醇硬化术.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射频消融术(RF)、经口无切口胃底折叠术(TIF)和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RMS)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3种内镜下治疗方式,但目前缺少直接比较研究来证明哪种手术方式最佳,该文应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内镜下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搜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和Medline,自建库至2021年12月1日公开发表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类文献,并根据Cochrane 5.1手册标准评估纳入文献的质量和偏倚风险。通过RevMan 5.4软件、ADDIS 16.6软件及Stata 19.0软件进行质量评价和网络分析。结果 (1)共纳入16项研究,总计9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或假手术(Sham)治疗,实验组采用RF、TIF或ARMS治疗;(2)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11篇文献为高质量文献,其他5篇文献为低质量文献;(3)网状Meta排序结果显示:在停止服药人数方面,ARMS效果最佳,之后依次是RF...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舒肝益胃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舒肝益胃颗粒,对照组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80.0%,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胃镜下炎症积分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停药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舒肝益胃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作用。方法对4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成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口服兰索拉唑、莫沙比利治疗,疗程12周,健康教育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两组均在治疗后每2周进行随访,定期复查胃镜,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健康教育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有意识地改变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和糜烂性食管炎(RE)患者以及正常人的食管远端黏膜病理组织学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症状产生的机制。方法 104例受试者分为正常对照组20例、NERD组30例和RE组54例;在齿状线上2~3 cm取活检行光镜检查,观察其组织学改变,包括:①黏膜上皮细胞间隙增宽;②上皮细胞气球样膨胀;③乳头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乳头延长;④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⑤基底层过度增生,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反流相关病理组织学特征指标的总体检出情况:在组织学第①~⑤项中NERD与正常组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ERD与RE组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ERD患者与正常组远端食管组织通过光镜观察时病理改变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R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干预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胃食管反流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循环护理干预法。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胃食管反流疾病问卷(RD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RDQ、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干预在胃食管反流术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对患者的康复状态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窄波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与白光内镜(white light endoscopy,WLE)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159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先应用WLE然后切换到NBI模式,观察鳞柱状上皮结合处附近黏膜破损情况。结果非糜烂性反流病诊断率NBI(54.72%)低于WLE(71.70%)(P〈0.05);LA-A级反流性食管炎诊断率NBI(33.33%)高于WLE(20.13%)(P〈0.05);LA-B、LA-C、LA-D级反流性食管炎诊断率在NBI分别为9.43%、1.87%、0.63%,在WLE分别为5.66%、1.87%、0.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用于LA-A级反流性食管炎诊断优于WL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 80例GERD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成2组,治疗组40例,给予埃索美拉唑40 mg/d,莫沙必利5 mg,3次/d,口服。对照组40例,给予埃索美拉唑40mg/d,口服,于治疗后6周观察胃烧心、反流、反酸、非心源性胸痛等症状的缓解情况,并于6周后复查胃镜,观察食管炎治愈率,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疗6周后总有效率95%,对照组治疗6周后总有效率80%,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6周后内镜下A、B、C、D级食管炎治愈率达70%,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疗6周后内镜下A、B、C、D级食管炎治愈率57.5%,总有效率75%,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用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