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缺失相关子宫内膜癌(dMMR-EC)的病理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诊断的子宫内膜癌(EC)患者294例,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复阅病理切片并分析肿瘤组织学类型、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及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级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人体碱基错配修复(MMR)蛋白(包括MLH1、PMS2、MSH2和MSH6)的表达,采用二代测序方法检测部分病例肿瘤组织MMR基因突变频谱,分析MMR蛋白阴性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294例EC患者中有62例(21.1%,62/294)为dMMR-EC,其中40例(13.6%,40/294)MLH1和(或)PMS2阴性,22例(7.5%,22/294)MSH2和(或)MSH6阴性。MMR蛋白阴性率与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和FIGO分级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非II型高级别ECMMR蛋白阴性率为35.5%,明显高于II型高级别EC的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选取21例dMMR-EC患者进行二代测序检测MMR基因突变频谱,16例出现MMR基因突变。62例dMMR-EC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25~62个月,有效随访52例,其中无病生存49例,远处转移2例,病死1例,失访10例。结论推荐所有初次确诊EC的患者进行免疫组化初筛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其中非II型高级别EC是重点筛查对象;采用免疫组化筛查高级别dMMR-EC,有助于高级别EC的预后预测并指导疾病的治疗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DNA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手术切除的2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中4种MMR蛋白(MSH2、MSH6、PMS2、MLH1)的表达情况,分析MMR蛋白表达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216例癌组织中MMR蛋白缺失3例(1.39%),均为MLH1及PMS2阴性、MSH2及MSH6阳性,癌组织周围均见淋巴细胞浸润,其中1例肺癌常规基因检测未检出基因突变;其余213例中MSH2蛋白表达强度与腺癌的不同类型、肿瘤周围淋巴细胞带有关,MSH6蛋白表达强度与腺癌的不同类型、肿瘤内淋巴细胞浸润有关,PMS2蛋白表达强度与肿瘤最大径、肿瘤周围淋巴细胞带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LH1蛋白表达强度与肿瘤最大径、腺癌的不同类型、肿瘤内淋巴细胞浸润、肿瘤周围淋巴细胞带均无关,同时,4种蛋白表达强度与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Ki-67也无关。结论MMR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缺失率较低,可在其他常规基因检测阴性的病例中检出;癌组织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提示可能存在MMR蛋白缺失。MMR蛋白表达强度与肿瘤最大径、腺癌的不同类型、肿瘤内淋巴细胞浸润、肿瘤周围淋巴细胞带有关,与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Ki-67无关。  相似文献   

3.
邓茜  黄慧伟  李璐  俞文英  郑时玉  李海莉 《现代实用医学》2020,32(1):9-10,131,I0001
目的探讨高级别子宫内膜癌(EC)中错配修复蛋白(MMR)缺失率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9年10月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诊治的134例高级别EC患者,复阅病理切片再次明确病理诊断、组织学分类和病理学分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细胞MMR蛋白(包括MSH2、MSH6、MLH1和PMS2)的表达,并分析MMR表达与组织学分类的关系。结果 134例高级别EC患者中102例MMR蛋白表达阳性,32例(23.9%),MMR蛋白表达阴性,其中MSH2和/或MSH6阴性12例(9.0%),MLH1和/或PMS2阴性20例(14.9%)。不同组织学类型的高级别EC患者MMR蛋白阴性表达情况如下:EEC 3级20例,CCC 4例,SC 0例,混合性腺癌2例,癌肉瘤2例,未分化癌1例,去分化癌3例。非II高级别型EC患者MMR蛋白阴性率(41.9%)显著高于II型高级别EC患者(8.3%)(P<0.01)。结论在临床工作中碰到组织学类型为非II型高级别EC时,应特别注意检查是否有MMR蛋白缺失性表达,进一步明确其是否具有MMR基因突变,以便进一步作出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5):118-120+封三
目的 分析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0例子宫内膜癌(UCE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种蛋白(MLH1、PMS2、MSH2和MSH6)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将4种MMR蛋白中1种及以上表达缺失判定为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 MMR),全部阳性则判定为错配修复基因完整(p MMR)。检测UCEC患者MMR蛋白缺失情况并对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4种MMR蛋白表达均定位于肿瘤细胞核,可作为内对照;d MMR组与p MMR组年龄、病理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dMMR组发病年龄低、肿瘤分期低、淋巴结转移少见。结论 dMMR子宫内膜癌比例较低,且MLH1和PM52蛋白表达缺失与MSH2和MSH6相比较为多见。MLH1和PMS2、MSH2和MSH6常协同表达或缺失。MMR蛋白与UCEC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MMR蛋白对预测UCEC的恶性程度、临床预后及UCEC发病机制方面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错配修复(MMR)蛋白、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胃癌中的病理学表达特征,分析两者相关性,探讨MMR与PD-L1检测在胃癌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为PD-L1抑制剂用于胃癌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1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5例胃癌患者手术病理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MMR、PD-L1在胃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05例胃癌标本中MMR缺失12例(11.4%),MMR表达缺失(dMMR)与胃癌患者肿块大小、分化程度有关(P<0.05)。105例胃癌标本中PD-L1阳性表达21例(20%),PD-L1阳性率与胃癌患者肿块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数目相关(P<0.05)。dMMR组中PD-L1阳性表达率高于MMR表达正常(pMMR)组(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微卫星状态下,胃癌微环境中的免疫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MSH2、MSH6、MLH1及PMS2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191例)中MSH2、MSH6、MLH1及PMS2的表达情况,将4种MMR蛋白中的1种及以上表达缺失判定为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MMR),全部阳性判定为错配修复基因完整(pMMR),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191例中pMMR组159例,MMR蛋白表达率83.2%,dMMR组32例,MMR蛋白缺失率为16.8%。MSH2、MSH6、MLH1及PMS2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2.6%、2.6%、8.9%及14.7%;其中共同缺失表达类型为MSH2-MSH6、MLH1-PMS2及4种共同缺失者分别为4例(2.1%)、14例(7.3%)、2例(1.0%)。(2)CRC癌患者dMMR与pMMR在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和神经侵犯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R蛋白与CRC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MMR蛋白对预测CRC的恶性程度、临床预后及发病机制方面可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维新  孙慧敏  高建芳  张梦雪  柳林 《西部医学》2024,36(5):691-696+701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蛋白(MMR)、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子宫内膜样癌(EE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20年9月潍坊市人民医院病理科诊断的EEC组织标本9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30例、子宫内膜样癌旁组织30例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旁组织10例,对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MMR、PD-L1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检测,分析MMR、PD-L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MMR缺失(dMMR)、PD-L1在EEC组织中表达高于不典型增生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旁组织及EEC旁组织(检验水准<0.017);dMMR、PD-L1与EEC的年龄及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无关(P>0.05);PD-L1的表达在G3期较G1期表达上调(检验水准<0.017);PD-L1与dMMR呈正相关(P<0.05);dMMR、PD-L1与患者预后有关,dMMR、PD-L1阳性的患者预后更差,MMR可以作为影响EEC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dMMR、PD-L1在EE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协同作用。dMMR、PD-L1与患者预后有关。dMMR是影响EEC预后的独立因素,联合检测MMR、PD-L1可能为EEC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MLHl、PMS2、MSH2、MSH6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在弥漫浸润型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弥漫浸润型胃癌33例,收集病理资料,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9.
肖婧  吴颖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275-279
背景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微卫星不稳定性在子宫内膜癌进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但关于微卫星不稳定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研究较少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48例,收集其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utL同源物1(MLH1)、MutS同源物2(MSH2)、MutS同源物6(MSH6)、减数分裂后分离蛋白(PMS2)表达情况。分析微卫星不稳定性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率分别为32.6%(78/239)、22.2%(53/239)、2.9%(7/239)、65.7%(157/239);子宫内膜鳞癌患者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率分别为5/5、3/5、5/5、4/5;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率分别为4/4、2/4、3/4、2/4。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L)、微卫星稳定性(MSS)发生频率分别为19.7%(47/239 )、34.7%(83/239)、45.6%(109/239);子宫内膜鳞癌患者MSI-H、MSI-L、MSS发生频率分别为4/5、1/5、0;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MSI-H、MSI-L、MSS发生频率分别为3/4、1/4、0。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MSI-H、MSI-L、MSS发生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子宫内膜癌患者MSI-H、MSI-L、MSS发生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肌层侵犯深度子宫内膜癌患者MSI-H、MSI-L、MSS发生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I-H、MSI-L、MSS子宫内膜癌患者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错配修复蛋白(MMRP)表达情况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但并非无病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微卫星不稳定性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病变进展及预后有关,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防治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错配修复基因、CD4、Ki-67的表达及相互作用,为理解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分子分型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择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术前未经过放化疗及内分泌经治疗的散发性宫内膜样癌根治术后存档的腊块标本8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分级及分期肿瘤中的错配修复基因中四种主要蛋白MLH l、MSH2、MSH6和PMS2及CD4、Ki-67表达情况,探讨错配修复基因在散发性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和意义。结果 1.MMR表达缺失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发生率为:21.25%,其中单个蛋白表达缺失14例,两个蛋白联合缺失3例。2.PMS2的缺失率最高,占41.18%(7/17),其次为MSH2和MSH6均为29.41%(5/17),MLH1缺失最为少,占17.65%。3.Ⅰ级病变中多数表现为单个MMR蛋白表达缺失,也可有2个蛋白组合的联合表达缺失,分别为MSH2/MSH6共缺失2例,MLH1/PMS2共缺失1例。Ⅱ级病变中仅检测到MMR单个蛋白表达缺失,未在Ⅲ级病变中检测到MMR表达缺失。4.MMR表达缺失主要发生于Ⅰ期及40岁以下患者,尤其以Ⅰa期患者多见。Ⅰa期患者常见的缺失类型为MSH6(4/9),40岁及以下的患者中MSH2为最常见的缺失类型,大于40岁的患者以PMS2的缺失最为常见。5.具有MMR表达缺失的子宫内膜样癌病例较无MMR表达缺失病例而言,有着更高的细胞免疫水平和更低的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结论 1.MMR参与了散发性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发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可以很好的检测到组织中MMR的状态;2.PMS2和MSH2/MSH6共缺失是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最常见的缺失类型;3.MMR表达缺失主要发生于Ⅰ期及40岁以下患者;4.MMR表达缺失提高了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降低了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青海地区汉、藏、回族结直肠癌4种错配修复蛋白(MMR)(MLH1、MSH6、MSH2、PMS2)的表达情况,探讨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手术切除的312例结直肠癌标本(其中汉族164例、藏族83例、回族65例),取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R表达情况。用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用正常的结直肠癌黏膜上皮作为阳性对照。结果 312例结直肠癌标本中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dMMR)56例,表达缺失率17.9%;其中仅MLH1蛋白表达缺失12例(3.8%),仅MSH2蛋白表达缺失25例(8.0%),仅MSH6蛋白表达缺失8例(2.6%),仅PMS2蛋白表达缺失11例(3.5%),MLH1和PMS2蛋白表达均缺失19例(6.1%),MSH2和MSH6蛋白表达均缺失18例(5.8%)。MMR蛋白表达情况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MMR蛋白表达缺失与年龄、性别、浸润深度、民族无关,与pTNM分期、发病部位、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组织学有关((印)P(正)<0.05);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完整(pMMR)、dMMR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DFS)分别是13.3个月和22.7个月,经Log-rank检验dMMR患者的DFS明显长于pMMR的患者(■=98.587,(印)P(正)<0.001)。结论青海地区结直肠癌患者dMMR在不同民族之间表达无显著差异,肿瘤发病部位、pTNM分期、病理组织学、淋巴结转移情况影响结直肠癌中MMR的表达,dMMR的结直肠癌患者DFS更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TP53突变型胃癌(GC)患者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DAXX)表达特征并构建预后模型,评价该模型对G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TP53野生型和突变型GC患者的DNA变异特征;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GC标本,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p53蛋白表达状态和DAXX的亚细胞定位。绘制生存曲线分析不同DAXX表达状态TP53突变型GC患者的生存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TP53突变型GC患者DAXX细胞核表达水平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建立可视化临床预后模型。结果GC患者的TP53突变主要集中于p53DNA结合区域,且与肌联蛋白基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B基因和丝聚蛋白基因的突变水平有关。与TP53野生型GC患者相比,TP53突变型GC患者DAXX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与TP53野生型GC患者相比,TP53突变型GC患者DAXX细胞质表达显著下降,细胞核表达显著升高,核质比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在TP53突变型GC患者中,DAXX高表达,尤其是DAXX细胞核高表达提示预后良好。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7岁、肿瘤分期Ⅲ期、DAXX细胞核低表达是影响TP53突变型G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10)。基于这3个指标建立的预后模型能准确预测TP53突变型GC患者的预后;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740,显示出良好的预测效能。结论DAXX细胞核表达联合年龄、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可较好地预测TP53突变型G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淋巴瘤中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MMR)蛋白和微卫星表型检测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MALT淋巴瘤(实验组)和20例良性淋巴组织增生(对照组)中MLH1、MSH2、MSH6、PMS2的表达情况。应用多重荧光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实验组的微卫星表型,分析其与MMR蛋白的关系。结果 (1) MMR蛋白表达分为3种: 缺失(-),强弱不等阳性(+++),强阳性(+++)。MMR蛋白在实验组表达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LH1[0%(-),45%(+++),55%(+++)],MSH2[0%(-),60%(+++),40%(+++)],PMS2[2.5%(-),45%(+++),52.5%(+++)]相比,MSH6[7.5%(-),80%(+++),12.5%(+++)]在实验组缺失率和强弱不等表达率最高。MMR蛋白在实验组有3例(7.5%)部分缺失,2例为MSH6缺失,1例为MSH6和PMS2共同缺失;在对照组有1例PMS2缺失5%(1/2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H6在87.5%(35/40)实验组淋巴滤泡内存在斑驳阳性现象,在对照组淋巴滤泡内未见斑驳阳性(0%),两组免疫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在实验组中,35例(87.5%)为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ty, MSS),1例(2.5%)为低频率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low, MSI-L),4例(10%)为高频率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 MSI-H)。5例MSI中有2例MSI-H为MSH6缺失,其余3例MSI未出现MMR蛋白缺失。35例MSS中有1例为MSH6和PMS2共同缺失。(3) 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的MSI-H率(10%,4/40)高于免疫组化检测MMR蛋白缺失的检出率(7.5%,3/4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率一致性达92.5%(37/40)。结论 MALT淋巴瘤可检测到低频率的MSI-H表型和MMR蛋白缺失,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MSH6在MALT淋巴瘤的淋巴滤泡内存在高频斑驳阳性的免疫形态,可辅助鉴别肿瘤性淋巴滤泡。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肿瘤组织P14ARF、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状态与E1B-55K缺陷型腺病毒(简称H101)治疗头颈部鳞癌疗效关系研究,进一步探讨H101基因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36例H101治疗的晚期头颈部鳞癌病例进行肿瘤组织P14ARF、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进行检测,分析肿瘤组织P14ARF、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与H101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突变型p53和P14ARF基因蛋白在36例头颈部鳞癌中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20/36)和44.4%(16/36).突变型p53- P14ARF (即P14ARF基因蛋白无缺失)患者均无有效病例;突变型p53- P14ARF-(即P14ARF基因蛋白有缺失)患者8例中有4例有效(P>0.05).结论:对于p53基因无突变的恶性肿瘤,P14ARF基因异常可能是H101能在肿瘤细胞内有效复制并杀死肿瘤细胞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郭少峰  吴雪梅  白卓  张录顺   《成都医学院学报》2024,19(2):258-261+270
目的 探讨结直肠腺癌中错配修复蛋白缺失情况、p53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眉山市人民医院收集的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结直肠腺癌患者28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错配修复蛋白缺失情况、p53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p53表达情况与错配修复蛋白缺失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化发现,MLH1、MSH2、MSH6、PMS2的缺失数分别为32、21、17、39例,而p53的(+)、(-)、(+/-)表达分别为142、95、45例。部分错配修复蛋白的缺失与肿瘤最大径、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神经累及、有无脉管累及存在关联(P<0.05);p53的表达与患者的肿瘤最大径、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神经累及、有无脉管累及存在关联(P<0.05);结直肠腺癌中,p53与MLH1、PMS2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结直肠腺癌患者的错配修复蛋白缺失情况、p53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关联性,且错配修复蛋白缺失情况和p53表达情况同样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LH1和MSH2蛋白在低龄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缺失情况,为HNPCC家系的筛选提供线索。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LH1和MSH2蛋白的表达。结果:65例年龄≤50岁子宫内膜癌患者中, MLH1蛋白表达异常的为19例,占22.23%;MSH2蛋白表达异常的为2例,占6.15%;MLH1和MSH2蛋白二者表达均异常为3例;MMR蛋白表达缺失的总检出率为30.77%(20/65)。结论:MMR蛋白在低龄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缺失率较高,以MLH1表达异常为主。免疫组化检测MMR基因的表达也可能成为筛选HNPCC家系的一种简单,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因此把低龄子宫内膜癌作为癌家族成员纳入HNPCC初筛范围,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探讨Pokemon表达与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不同类型EC组织中Pokemon表达与p53突变的关系,为寻求基因治疗的有效靶点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病理科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的子宫内膜存档石蜡标本共98例(其中EC 58例,正常内膜组织20例,非典型增生内膜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每例切片中Pokemo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Pokemon和突变型p53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okemon在正常内膜组织、非典型增生内膜组织、EC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25.00%(5/20)、60.00%(12/20)、93.10%(54/58),表达程度逐渐增强(P均<0.05);Pokemon在Ⅱ型EC组织的阳性率97.14%(34/35)高于Ⅰ型的阳性率86.96%(20/23)(P=0.018);Pokemon在Ⅲ~Ⅳ期、Ⅱ型及Ki-67增殖指数≥50的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程度较高(P=0.012、0.023、0.029);Ⅱ型EC组织中,Pokemon和突变型p53的秩和相关系数rs=0.669(P=0.000)。结论 Pokemon的高表达引起突变型p53表达上调,可能是Ⅱ型EC的致癌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Foxp3和突变型p53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3例食管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进行Foxp3和突变型p53蛋白检测,并采用配对t检验和K-W检型对两种蛋白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3例食管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Foxp3和突变型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04%、61.45%。性别和年龄方面,Foxp3和突变型p5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xp3和突变型p53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Foxp3和突变型p53的表达呈负相关(r=-0.474,P<0.01)。结论 Foxp3和突变型p53的表达与不良预后关系密切,可能是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与bcl-2、erbB-2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LP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50例手术切除胃癌和15例肠化组织标本的MSI和bcl-2、erbB-2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结果:胃癌MSI发生率为54%,肠化组织MSI发生率为20%,胃癌组织bcl-2、erbB、及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0%、22%和38%,肠化生组织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3.3%,而p53和erbB-2均为阴性。高中分化腺癌MSI发生率(86.7%)显著高于低分化腺癌(38.7%)(P<0.05),肠型胃癌MSI发生率(77.8%)显著高于胃型胃癌(40%)(P<0.05);MSI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的部位、大小、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临床分期及bcl-2、erbB-2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无显著相关。结论:MSI在胃癌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一个早期分子改变,其致癌机制不同于bcl-2、erbB-2及p53。  相似文献   

20.
刘坤平  钟瑛  莫鉴锋 《广东医学》2001,22(6):485-486
目的:探讨本地区散发性大肠癌p53、p16蛋白表达、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SSCP-PCR检测p53基因突变、p16基因缺失,免疫组化检测p53,p16蛋白表达,结果p16基因缺失率48%(19/40例),未见突变,p16蛋白缺失率为55%(22/40)。p53基因突变率30%,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8%(27/40例)。组织学分组Ⅱ,Ⅲ级p16基因缺失率明显高于Ⅰ级(P<0.01),临床分期D期p53估变明显高于临床分期B,C期(P<0.05),结论p16基因缺失、53基因突变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